|平面設計|—看看臺灣設計師,如何使用和創造封面的插畫?

2022-01-12 版式設計很簡單

特別企劃:OKAPI閱讀生活志

雖然本文是2018年

但內容我覺得挺好,就分享給大家

好的書籍裝幀設計需要能夠一方面詮釋書籍的內容,一方面提供閱讀的想像,替書本創造吸引讀者的第一印象。從「抽象概念」到「具象畫面」的成形過程中,不同的書籍設計師很可能會有截然不同的詮釋,其中光是在畫面素材的選擇上,就有許多種不同的表現形式。

以「手繪&插畫、實物轉化、解構字符、抽象表現、媒材整合」五種設計素材分類為主題,進行每季選書,並且希望針對各種設計素材發想進行更深一層討論,遂於2018年底規劃了「設計閱讀與閱讀設計——書輯好設計的概念、構成與展示」系列座談,邀請設計師、印務和書店店主分別從,設計概念、實物構成和空間展示三個階段,來展現書籍在與讀者相遇前經歷的設計過程。

設計師如何發想素材,如何尋找或創作素材?在與編輯、企劃或是印務討論的過程中,又會經歷哪些拉扯、妥協或是磨合?請看參與座談的OKAPI書籍好設計入選設計師親自說明設計概念,並與其他設計師進行書設計實務上的討論與交流。 

參與座談裝幀設計師=BIANCO TSAI、陳俊言、田修銓、徐睿紳、莊謹銘、馮議徹(&臉譜出版編輯謝至平)、萬亞雰、謝捲子策劃整理=OKAPI閱讀生活志.採訪攝影=陳怡絜.書籍攝影=李盈霞、張志偉

OKAPI好設計選書以五種設計素材分類為主題:「手繪&插畫、實物轉化、解構字符、抽象表現、媒材整合」,本次邀請同樣身為平面設計師的薄霧書店店長蔡南昇主持座談,並由與會的7組書籍設計師們分別以自己的入選書籍為例,說明自己在選擇設計素材時的種種考量和取捨。

當封面以插畫主圖呈現,插畫的風格就左右了整體書籍的風格與調性,設計師如何尋找、使用、創造封面的插畫?設計師莊謹銘、謝捲子、徐睿紳、馮議徹、BIANCO TSAI分別說明自己發想和運用圖像的設計過程。

設計師要內建插畫技能?

設計師:可以讓專業的來嗎?

 《82年生的金智英》書籍封面設計師莊謹銘

莊謹銘:《82年生的金智英》的封面圖是我自己畫的,起初出版社提案並沒有指定一定要用插畫,重點是要以女性為主題,以及要有情感的表達,另外提供了一張女性流著眼淚的電影海報給我參考。綜合這些元素,我以「女性的臉」為主要概念,提了三款不同風格給編輯,最終選擇了現在的版本。

蔡南昇:收到要畫插畫的需求,我有時候會直接跟編輯說「插畫價錢要另外算喔~要不要找專業插畫?」先嚇嚇對方,他說不定就會打退堂鼓(笑)。

莊謹銘:有,這本的圖有另外算費用(笑)。

蔡南昇:你在畫這本書的插圖時,會不會擔心抓不到編輯要的感覺?有過怎麼畫都不滿意的時候嗎?

莊謹銘:如果編輯一開始就指定要我畫圖、而且給出具體元素的話,我畢竟不是專業插畫家,也怕達不到編輯需求,通常會拒絕這樣的合作方式。真的會自己畫圖,通常是對作品想要呈現的樣貌有感覺才會選擇這個做法,所以我在接案時,也儘量不先以插畫的角度切入。

蔡南昇:BIANCO設計的《薩提爾的對話練習》主圖也是自己畫的,為什麼會想用插畫做呈現、而且自己畫呢?

Bianco:這本書是親子教養書,原本出版社是希望我們放作者照片,但實在不太適合。考慮到主題是「每個人都是一座冰山」,又不想要直接放冰山圖庫照,還要兼顧教養書的目標族群,決定用冰的切割線條畫出可愛小人,然後以藍銀兩色帶出冰山的冰冷。

蔡南昇:以親子書來說,可以用這麼簡約的風格很難得。

Bianco:以簡單線條構成冰山人的意象,串聯「冰山理論」與「人與人之間溝通」兩大主題,白線上的珍珠燙白則增加了主圖的精緻感,蝴蝶頁譯選用讓人聯想冰山的藍,畫面簡單清爽。唯隨書附贈CD的包裝方式容易讓書的本體在運送途中產生凹折,較為可惜。

還是有一些妥協的部分,像文字原本希望全部都燙珍珠箔,以此表示冰山的巨大,不過對出版社來說書名不明顯比較難以接受,相對在圖案的加工上就有比較大的空間,是先燙白之後再燙珍珠箔。內封的部分就比較沒有約束,完全不放任何中文字,只用簡單的線條表現書中提到的幾個層次。

書封放照片

如何不老套?

蔡南昇:另一種常見的實物轉化,則是由實體照片做後期加工。萬亞雰設計的《擴散:失控的DNA》與徐睿紳設計的《奧古斯都》、《妖姬.特務.梅花鹿》都是這種類型。《擴散》封面上的葡萄真的很搶眼,為何會使用這個素材?

萬亞雰:《擴散》是比較少見的臺灣作者長篇科幻小說,會用葡萄是因為故事在講全球葡萄藤一夕之間喪失水分和營養傳輸功能,進入休眠,調查之後發現不只是病毒擴散的問題,背後還有人為的權力鬥爭。起初我是抓著「擴散、DNA、葡萄」的元素做發想,最後使用葡萄的剖面照片去作排列,表現出「顯微鏡下的細胞」的感覺,連內封也是滿滿的葡萄。

 

蔡南昇:聽說這本書製作時間非常趕?

萬亞雰:大概是星期一提案,星期三就去看印的程度,真的很緊張,怕萬一提案沒過怎麼辦,幸好一次就過了。

蔡南昇:徐睿紳的《妖姬.特務.梅花鹿》也是作業時程相當短。自傳作品放照片並不少見,但這本處理影像的方式有點特別。

徐睿紳:從接案包括排版校對到完成,大概是一個月,也因為時間比較趕,當初是直接跟作者和編輯約出來見面,當面討論這本書的需求。這本書是五、六O年代臺語片明星白虹的人生故事,我一開始就收到很多作者從影時期的老照片,跟作者碰面時她也希望封面能以照片為素材,加上這本書雖然是自傳,但是口述時採訪者發現內容跟真實狀況多少有點出入,所以希望把它當成一本文學小說去設計。

蔡南昇:封面上的女性就是白虹,為什麼會把人物做重複擺放?另外文字的部分也很特別,有什麼特殊用意嗎?

徐睿紳:重複放三個白虹人相,是想要呈現出一種透過玻璃反射去看一個人的感覺,希望呼應她扮演的眾多角色。文字排版則仿效復古電影海報,文字間距大、行距密,另外書籍整體色調只使用白與紅,大面積的紅色是星河紙,豔麗色彩中有一點低調的亮粉,像是那個年代復古的奢華感。

蔡南昇:我覺得連內頁都有復古電影的感覺,而且不是一般書籍慣用的黑字。

徐睿紳:是為了符合這本書的故事年代,刻意不用黑色油墨而是選用老照片特有的顏色去做文字印製,另外排版跟使用的符號、裝飾的花紋等都維持復古風格,希望讓讀者閱讀時不像在讀一本新書。另外內封還有一個小巧思,我用白色打凸表現「白」字,用紅色表現「紅」字,把色彩本身的意義、影星的姓名跟整體書籍的色調做了結合。

蔡南昇:書背也很巧妙,都是白虹的劇照,感覺就像電影膠捲一樣,把照片素材做了有趣的應用。一樣是用照片素材去轉化,另外一本《奧古斯都》就低調得多。

徐睿紳:封面上的人像就是「奧古斯都」屋大維,我從一開始就不想放完整的屋大維,而是讓一個頭像破出另一個頭像,除了呼應這本書的內容多是由書信組成的破碎文體,也想透過「年邁的奧古斯都從年輕的奧古斯都破繭而出」這個畫面去詮釋他的一生。

不過,其實我後來才發現原本我以為是年邁奧古斯都的那張圖不是他,而是他的義父凱薩(笑),但是我還是保留這樣的設計,因為屋大維跟凱薩除了是義子義父的關係,他一方面繼承了凱薩的意志,成為古羅馬皇帝,一方面他年老之後,的確也變成了像凱薩那樣的獨裁者,以這樣的眼光去看圖像,有種弦外之音的趣味。至於內封則是把兩張圖拆開來,把年邁的人像(凱薩)放在封面,年輕的人像(屋大維)放封底,當讀者從頭開始閱讀時,就是在回顧他的一生。

蔡南昇:這本書令人驚豔的除了圖像,還有紙張跟印刷工法,是一開始就選好要用這樣的紙跟印刷方式嗎?

徐睿紳:《奧古斯都》的內容是書信體,混合了報導、日記、信件等形式,是從各個奧古斯都身邊的人去側寫他的一生,當初的設計出發點就是「素材」,所以我去搜尋了古羅馬的書寫媒介,最後選用日本竹尾的紙模擬來莎草紙,呼應「書信」這件事,也讓讀者在閱讀時可以不斷摸到莎草紙的質感,藉此去想像書裡描繪的古羅馬時代,我覺得這是還原現場的一種方式。也因為用了有紋路且非白色的紙張,選擇使用UV印刷,並刻意讓印墨若隱若現,平擺時圖像不明顯,立起來在光線下白色會有光,像是奧古斯都的意志浮顯出來的感覺。

裝幀設計師徐睿紳說明《奧古斯都》的裝幀用紙和印刷方式

或狂放或收斂

文字可以玩的設計比想像還多

蔡南昇:亞雰跟《困難》作者詩人達瑞是第一次合作嗎?

萬亞雰:他以作者身分跟我合作是第一次,因為達瑞本身就是出版社主編,之前跟他以編輯的身分合作過很多次,所以溝通上也很有默契。達瑞對自己的書很有想法,包括書籍的開本、裝幀等,合作起來很順利。

蔡南昇:這本詩集叫作《困難》,我發現從找到書名開始就很「困難」,以及全黑的封面上只有書腰放滿文字,為什麼會這樣設計?

萬亞雰:由於書名取為「困難」,為了呼應作者本身情感豐富但低調的個性,整本書的包裝都秉持著「 不輕易被看穿」 的概念去設計。書衣上的「困難」 標準字我是先寫在描圖紙上,加以揉折後拍照,再進電腦做後製,這兩個字不用印刷而是直接打凸,讓它只有在光線下才會隱約浮出。書腰刻意不放宣傳文字,而是印上書裡沒有的序文,則是為了讓書的每樣配件都有其存在必要性。

蔡南昇:還有哪些「為難」讀者的設計嗎?

萬亞雰:要發現作者名也很 「困難」,因為它被藏在書腰之下,另外內文使用銅版紙印刷也是為了透過紙張的反光特性讓閱讀難度提高。內封的照片,是作者用黑色的紙印上自己的詩,再用碎紙機絞碎並拍照,在內封作滿版呈現。本來還有一個「困難」構想但最後沒有執行,原本收縮膜上的行銷文案貼紙想用黃底白字增加閱讀困難度,但逗點文創主編說「這實在太困難了!」,最終放棄白字改用黑字。

蔡南昇:這本書整體設計只有文字,但是透過打凸、書腰等不同方式,玩出了文字的多種變化。另一本也是你設計的《人生相談。》跟低調的《困難》相反,封面上有大量的文字訊息,這個構想又是怎麼誕生的?

萬亞雰:《人生相談。》封面密密麻麻的文字,是出自我在讀這本書時腦中浮現的畫面,因為書裡設定有一個報紙專欄,民眾會寫信去諮商人生煩惱,我就擷取了這九段諮詢的文字,以黃墨印刷。加上投稿信的內容都不是快樂的分享,而是充滿雜質的思緒,所以書衣選有雜質質感的灰卡紙,也另外找了行李箱等素材呼應問題的內容。

蔡南昇:同樣以文字充滿版面的還有BIANCO設計的《人生不是名利場》,為什麼會想要用文字放滿整張書封?

Bianco:《人生不是名利場》是黎智英的作品,他最知名的就是創立《一週刊》,所以我延續《一週刊》「強烈標題」+「鮮豔色彩」的風格,特別把「名利場」文字放大強調,並以色塊襯底。

蔡南昇:的確一眼就會看到「名利場」三個字,再看到一旁黎智英的照片,瞬間就能抓到這當中的連結。那文字的擺放切割有特別用意嗎?

Bianco:因為是黎智英的人生自述,色塊的切割想要表達「黎智英並非只有一個面向」,希望藉此表現出他有不同的想法與人生過程。

《人生不是名利場》書封設計

不用自己畫素材

就比較簡單嗎?


蔡南昇:插畫主圖要從無到有不簡單,但如果有現成的插畫素材,好像也沒有比較容易?想問睿紳設計《好兵帥克》時,拿到什麼樣的素材、怎麼發揮?

徐睿紳:《好兵帥克》發稿時就很明確地說要用原書插畫,也就是捷克插畫家約瑟夫.拉達的圖。拿到圖之後我先研究了插畫的樣式,發現所有的人物都是側面呈現,讓我聯想到舞臺劇或皮影戲,所以把整張書衣視為一個整體,由版面切割成一個舞臺劇場,所以可以看到圖像下方紅色色塊是舞臺,人物在上方對話,色彩跟歐洲外文文字的應用則是參閱歐洲童書書封來奠定整體風格。

蔡南昇:網路上可能看不出來,實際把書衣攤開會發現從折口、正封、書背到封底其實是一個連貫畫面,真的很像一個舞臺,有趣的是單看任何一個地方都會自成一個故事畫面。

徐睿紳:其實我是先從書背開始設計,因為像這麼厚的書背放在書架上相當醒目,我就想要怎麼樣能讓書背看起來有趣一點。

蔡南昇:內封的書背感覺也有故事,但是內封設計又跟書衣的舞臺是不一樣的概念。

徐睿紳:因為本書內容在講第一次世界大戰,所以我把內封設計成一本戰地筆記本,只在正面做了一個小小Logo代表筆記本的鈕扣,具體的圖像則放在書背,和書衣呼應,可以說這整本書強調的就是書背設計。

《好兵帥克》裝幀設計師徐睿紳

 

蔡南昇:BIANCO設計的《浮世澡堂》與《浮世理髮館》,封面插圖同樣是先有現成素材再做發揮,在設計上有沒有遇到什麼困難?

Bianco:這兩本的插畫是臺灣插畫家洪福田所繪製,收到圖之後比較苦惱的部分是它是橫式的,但書封是長型的空間,為了把圖全部放進去,一度還考慮要把書衣做成折頁,但這樣會提高耗損率,最後是把完整插畫用拉頁的方式收到內頁,封面只使用原始插畫的其中一部分。

蔡南昇:洪福田的插畫很傳神地表達出時代感,配色也是特別選過的嗎?

Bianco:對,其實原插畫是黑白的,考量書的內容是昭和時代的說笑藝術,最後選用復古的配色傳達那個年代的感覺,另外書腰上的方格也是特意設計成像澡堂會有的木牌,呼應整體風格跟書名。

完全不能改的素材

怎麼讓讀者看出新意?

蔡南昇:原畫的限制的確會讓設計師有點頭痛,不過要說最極端的,應該就是日版的作品了吧?臉譜出版就有一個出版經典日版漫畫的書系PaperFilm,想請編輯治平分享一下做這些書籍的經驗。

謝至平:的確這類圖像書除了原本就有圖素跟既有封面,原作者或原出版社在改動方面的權限會收得比較緊,一開始改動空間就比較小,或是改好後送審時,作者可能會有很多不同意的地方,這都取決於不同的作者或出版社。

蔡南昇:臉譜除了本次入選的《少女椿》,之前也出過《芋蟲》和《寺島町奇譚》等日版漫畫,在這樣嚴格的限制下,負責設計的議徹要怎麼發揮?

馮議徹:做日版漫畫,一方面是要考慮到日方要求,另一方面則要考慮到經典書籍在讀者心中的地位,喜歡日本漫畫的臺灣讀者很多都有日文能力,很有可能他已經收藏了原版,所以臺灣版必須要有額外的誘因去吸引讀者。

以《少女椿》來說,封面乍看跟原版一樣,但改用了美術紙,折口則使用書裡的星星跟眼睛符號,另外書衣內裡也放上故事中一段像開場白的文字,這些可能是你拿到實體書後,才會有被升級的驚喜感。

謝至平:同一書系的《寺島町奇譚》有點不同,這兩本出版時間非常久了,原始封面已不可考,我們手上有的兩本原版也是重出的文庫跟精裝版,風格非常樸素,考慮到這樣的封面不利銷售,所以請議徹整個重新設計。

馮議徹:因為故事背景是二戰時期貧困的年代,要呼應故事又希望它有經典作品的份量,最後是把書中黑白漫畫拿出來,根據作者風格重新上色做成書腰,再搭配牛皮書封與燙金來完成。

臉譜出版PaperFilm書系主編謝治平(左)、設計師馮議徹(右),以及2017年書輯好設計入選書籍《寺島町奇譚》

錯位編排,讓你的版式更有個性

標題怎樣編排才吸睛?這幾個技巧保證管用

為什麼你的設計看起來那麼亂?

畫面不夠豐富層次?這5種方法可以輕鬆幫你搞定

圖文信息多,怎樣編排才不會顯得擁擠

部分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如需轉載請聯繫本號

相關焦點

  • 平面設計師如何做出好的封面設計?
    對於平面設計師來說,書籍的封面設計有時候對書籍內容本身更為重要,書籍封面的設計來源於書籍內容的統一,不是色彩越多,設計的花哨就可以滿足讀者的要求了。今天青藤醬就來給大家說一說書籍封面設計的一些技巧以及我們需要注意哪些事項,希望大家對書籍封面的設計有一個清晰的認識。
  • 那些誕生於「黃金時代」的書籍封面設計
    早期的書籍封面是用布或皮革等材料做成的硬封皮,封面上除了標題和作者外別無他飾。隨著書籍售價走低、愈發普及,出版商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書皮便成為營銷的機會——出版商僱來藝術家、插畫師、排印師乃至平面設計師做設計,通常(但並不全是)用適當的方式來傳遞書籍的內容,吸引顧客。
  • 平面設計到底是做什麼的?
    在我向二大爺一家認認真真的闡述了「平面設計是幹什麼的」之後,他們恍然大明白的說了一句:「噢~就是幹包裝的呀!」1.平面設計才不是就畫個Logo對所有行業來說,Logo是非常重要的,它代表了一個企業的形象、可以提高品牌的辨識度,讓用戶和消費者產生品牌認同感,從而購買他們的產品。
  • 平面設計百寶箱 丨DK寫給大家的平面設計必修課
    創造可延伸的品牌: * 保持品牌的開放和靈活度 * 堅持自己品牌的個性與價值 * 不要一次性改變太多品牌元素 * 時刻不忘品牌文案和視覺 * 若非必要,切忌打造新標誌設計要素:平面設計的必備武器字體是設計師用以傳達信息的字母和字型。學習如何識別、選擇、使用與項目和目標相匹配的字體至關重要。隨著自信心的逐步增加,設計師便能自主擴展規則,並在需要時打破規則。
  • 國家航空插畫海報設計抄襲!論平面設計師的自我修養
    平面設計師是指利用「視覺」作為溝通和表現形式,通過多種方法來創造傳達信息的視覺表現形式。說白了,就是要做的好看。平面設計的工作範圍很廣,具體可分為:廣告設計、書籍設計、包裝設計、圖案設計、商業插畫、雜誌設計、VI設計、電商網頁設計、海報畫冊宣傳單設計、折頁卡片字體設計等等,需要設計師結合符號、文字、圖片等多樣元素去表達信息和想法。
  • 插畫風電影海報,插畫藝術在平面設計中的完美詮釋
    海報一直都是電影作品的門面,經典影片的海報總是能夠從設計和內涵雙方面給大眾以無盡的遐想,而電影海報設計中也有著五花八門的風格,其中的「插畫風格海報」尤為吸引人。 今天我們就以奧斯卡最佳影片《寄生蟲》的多版海報為突破點,對「插畫風海報」的解讀。
  • 兔課網┃平面設計到底是做什麼的?
    NO.1 平面設計就是畫個Logo對所有行業來說,Logo是非常重要的,它代表了一個企業的形象、可以提高品牌的辨識度,讓用戶和消費者產生品牌認同感,從而購買你們的產品。看看麥當勞的「M」和耐克的「勾」(以及Just Do It標語)就知道了。但是平面設計不只是做個Logo,它還包括其他的視覺內容和應用,比如海報、雜誌、專輯封面、信息圖表等等。
  • 日本插畫師平面設計師Akira Kusaka作品欣賞
    今天分享一組插畫作品,來自日本的插畫師、平面設計師:Akira Kusaka。大神除了做設計類工作,也很熱衷於音樂。帶有夢幻主義的超現實場景畫。每一幅作品,總會有一個人物/動物作為畫面的主角。構圖平穩,留白充足,有種超凡脫俗的安靜氛圍感。
  • 聶永真為其設計封面,這可能是世界上最美的中文報紙
    在臺灣,這兩種人群被稱作「火星世代」,意思是說,他們是有可能一起見證人類踏上火星的一代人。這同時也預示著,一個新時代的來臨和一個新世界的開始。,有人看到了人類科技的發展、文明的進步,也有人發現了不同的視角:一個從太空、從月球望向地球的視角,一個屬於「人類」的視角。
  • 漫迷&插畫迷必看——《日本當代ZUI強插畫 2019:150 位當代ZUI強畫師豪華作品集》
    【封面插畫:由超人氣插畫家「出水ぽすか」老師繪製】ZUI此系列書每年都會找插畫界的人氣藝術家來繪製封面,負責 2019 年封面插畫的是超人氣插畫家「出水ぽすか」老師,他目前正在《周刊少年JUMP》連載的漫畫《約定的夢幻島》負責作畫,非常受讀者歡迎!
  • 別看平面設計不起眼,小設計存在大能量
    也許我們對平面設計並不了解,只是偶然聽過。但是我們一定接過路邊的傳單,看過企業的Logo,讀過不同的報紙和雜誌。這些都需要平面設計。那到底什麼是平面設計?做平面設計需要哪些特點?平面設計能給我們帶來哪些好處?今天我就為大家講一講。
  • 3/4世紀前的設計風格與現代的我們
    機器美學讓位於顯然是用人手的方法,手寫、手繪、有機形狀、撕紙和拼貼的使用變得廣泛,創造出一種具有個人即興性和直觀性的作品。平面設計師們試圖摒棄傳統,去繁存簡,力求簡約。如何將色彩、構圖、形式和文本運用到極致,創建出既富活力又能吸引人眼球的視覺效果,深刻影響著二戰後的不少平面設計師。▲ 赫曼米勒公司小冊子封面,1960年由喬治尼爾森聯合事務所的歐文·哈珀、唐·歐文、託尼·扎莫拉和迪克·希弗設計擁抱樂觀、開放包容,是世紀中期現代主義平面設計的內在邏輯。
  • 設計,就是為了改變世界!看40位平面設計大師如何做到(多圖)
    約瑟夫·米勒·布羅克曼約瑟夫·米勒·布羅克曼(Josef Muller-Brockmann)是瑞士最著名的設計師之一,他的作品中有幾何形狀、清晰的無襯線和鮮豔的色彩,是典型的瑞士風格。然而,他最大的貢獻之一,是他在平面設計中開發和使用了網格系統,該工具被廣大設計師認可,至今仍在使用。
  • 一位美國設計師大半輩子的收藏,見證了瑞士平面設計近100年的發展
    1950年代,一種以網格系統、非對稱排版和無襯線字體為主要特徵的平面設計風格從瑞士開始風靡世界。這種設計風格以海報作為主要呈現形式之一,被人們直截了當地稱之為「瑞士風格(Swiss Style)」。「The Swiss Grid」導覽視頻:與平面設計師Paul Shaw一起看展覽展覽中的大部分作品由美國紐哈芬的海報收藏家Tom Strong提供,他是擁有藏品數量和種類最為繁多的瑞士風格海報收藏家之一。
  • 世界平面設計系列:瑞士設計
    另一家品牌設計公司The Plant,同樣也一反常規,結合使用亮粉色和亮黃色,從而使得倫敦藝術展的宣傳材料大放異彩。05.柔和的調色板能營造時髦的效果瑞士設計師已經意識到,使用明亮的色彩並不總能在視覺上創造出符合要求的效果。以柔和的調色板相補充,也能讓作品在過飽和的市場上佔據一席之地。
  • 一部平面設計的視覺盛宴、藝術指南!
    西奧·英格裡斯對這一段富有創新精神的時期做了深入研究,記錄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設計師和插畫師們的作品,並將它們置於更廣闊的社會和歷史背景之中。從保羅·蘭德、李歐·李奧尼到索爾·巴斯等,從書籍封面、唱片套封、海報招貼、雜誌封面到圖書插畫,上百位設計師,600多張精選作品,展現了藝術史上頗受歡迎且廣為流傳的平面設計風格。
  • 來抄作業吧~看看國外設計師都是怎麼學習的?
    如果你想系統學習版式設計,就可以去看,他也會提供一些學習資料和作業。每次邀請的嘉賓也都是非常厲害的,有dropbox 的設計師,網紅設計師,還有airbnb,google 等公司的設計師,作者每次採訪的話題也非常有意思。還有如何創建一個品牌,設計師從幕後和大家完整講解一個品牌創造全過程,你可以學到創意形成方式,如何推導出來的新的標誌系統,以及發布品牌等等。
  • 平面設計教程之書籍封面設計案例分享
    平面設計中有關書籍封面設計是一個非常普遍的設計產品。如何才能讓自己設計出來的書籍封面設計,更加有吸引力呢?下面眾圖網為大家分享一個書籍封面設計案例,希望能幫助大家。①以16開(正度: 185 mmx 260mm )精簡裝書籍設計為例。
  • 看葡萄牙的封面設計,厲害得很C羅
    20世紀早期,葡萄牙設計學校設計的書籍封面便走到了國際的前端。葡萄牙設計師趁早出現了屬於自己獨特的符號語言與創新的構成形式,也因此成就了葡萄牙設計學院風格。葡萄牙設計師在極具挑戰性的社會環境中,逐步形成了獨特的視覺語言符號以及創新的構成方法,最終形成了葡萄牙設計學校風格。葡萄牙書籍封面設計被視為是是視覺傳達中最吸引人的部分。那麼在書籍封面設計的時候,需要重點注意的是,該如何通過視覺構成去表現並且融合藝術對象與可供大規模生產的具體事物?
  • 【大藝分享】一個拯救廚房白痴的插畫設計師
    可是將多士爐裡的麵包烤成炭黑色、茶壺裡的水果茶煮的噗了鍋,被菜譜上複雜的工序弄得手忙腳亂,最後只能囧囧有神的收拾殘局了。嘻嘻,也許一個插畫師可以解救你。Jing Zhang,這位香港讀書,現居倫敦的插畫師最熱愛的事情便是美食和繪製美食。為了拯救更多的廚房白痴,她最近繪製了一套美食說明書,用插畫來告訴大家如何選材、烹飪和使用各種廚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