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痰多找膏肓——膏肓穴!

2021-01-19 百年養生

膏肓穴屬人體足太陽膀胱經,具有止咳平喘的功效,是治療咳嗽、痰多、氣喘、咯血等症的特效穴位。同時經常刺激膏肓穴可以起到益陰清心的作用,可用於治療遺精、盜汗、健忘、神經衰弱、消化不良等病症。膏肓穴的位置在左右兩側肩胛骨的內測,所以膏肓穴還可用於治療肩膀肌肉僵硬、肩背疼痛等病症。

【按摩法】按摩者用雙手的拇指指腹,分別對被按摩者左右兩側的膏肓穴,按揉3-5分鐘,每日按揉1-2次。

【艾灸法】用艾柱連灸3-5壯,或艾條溫和灸10-20分鐘,每日灸治一次,症狀緩和後可改為隔日灸治一次,每月灸治10次左右即可。

【運動法】肘部彎曲,分別向前後搖轉肩關節,以帶動膏肓穴運動;或雙腳分開,膝蓋微曲,胸平腰直,雙手握拳,連同手臂至胸前,手臂平舉,深吸氣的同時,用力向後拉至極限,肩胛骨儘量向內靠攏,使兩側的膏肓穴得到充分的擠壓,停頓1-2秒鐘後,回到起始的體位,同時緩慢呼氣,如此反覆重複多次。

相關焦點

  • 膏肓穴:散熱排脂,治咳嗽!
    膏肓穴:膏,是指膏脂、油脂的意思;肓,是指心臟和膈膜之間的位置。膏肓穴的意思是指膈膜中的脂類物質經由本穴外輸於膀胱經。膏肓穴穴位歸屬經絡:足太陽膀胱經。膏肓穴可用於散熱排脂,治咳嗽,與尺澤穴和肺俞穴相互配合使用,止咳效果更好。
  • 膏肓穴:咳嗽、氣喘、肺癆、健忘
    那麼,膏肓穴真有那麼神奇嗎?一起來看看。 一、什麼是膏肓穴? 也就是說,膏肓穴隱蔽在胛骨之下(心、肺之間),上有肺之魄戶,下有心之神堂,即醫緩所謂肓之上、膏之下,故名「膏肓穴」。 由於膏肓穴所處的地理位置極為特殊,故而這個穴位的用法以灸法為宜,《玉龍歌》中云:「虛羸有穴是膏肓,此法從來要度量;禁穴不針宜灼艾,灸之千壯亦無妨。」
  • 膏肓穴——強腎保健常艾灸!
    膏肓穴是隸屬於足太陽膀胱經的穴位,出自於藥王孫思邈所著的《千金方·雜病論》,藥王孫思邈通過艾灸養生高壽102歲,「視聽不衰,神採奕奕」,他認為「膏肓能主治虛羸瘦損、五勞七傷及夢失精、上氣咳逆、痰火發狂、健忘、胎前產後等,百病無所不療」,可以說是打開「膏肓穴」,百病都難藏。
  • 打開膏肓穴·百病都難藏
    打開膏肓穴·百病都難藏 藥王孫思邈後來評論時說:「時人拙,不能求得此穴,所以宿疾難譴,若能用心方便,求得灸之,無疾不愈矣。」孫思邈所指的「此穴」就是膏肓穴。只要找到膏盲穴,並灸它,任何疾患都會改善治癒。
  • 神奇的膏肓穴,用處多多!
    據歷代針灸文獻記載,膏肓俞主治咳嗽、氣喘、肺癆及虛損五勞七傷諸疾。《針灸四書》說:「病在肓之上膏之下,針藥不能及,而以此穴灸之,可能見效」。古代醫家認為本穴具有補肺健脾、治癆益損、寧心培腎、扶元固表的功效。近代研究,膏肓俞確有強身保健和預防疾病的作用。
  • 常按膏肓穴止咳喘 補虛損
    膏肓穴屬足太陽膀胱經,位於人體的背部,當第四胸椎棘突下,左右四指寬處(或左右旁開三寸)。  中醫認為,刺激膏肓穴具有散熱排脂、補虛益損、調理肺氣的功效,主治咳嗽、氣喘、肺癆、健忘、遺精、完谷不化。現代常用於治療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乳腺炎、各種慢虛損性疾病等。常灸此穴有強身保健、預防疾病的作用。  按摩膏肓穴位時一面緩緩吐氣,一面按揉穴位6秒鐘,重複10次。艾條溫灸3~5分鐘,艾炷灸或溫針灸3~7壯。針刺膏肓穴時不可深刺,以防氣胸。
  • 怡安養生課丨冬季養生,首選膏肓穴!
    膏肓,就是人體上一對重要的穴位,它位於背部第四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四指寬處就是三寸。 姬明亮 針灸康復科主任 來自鄭州市第一按摩醫院的姬明亮醫師 為您講解人體重要的穴位之一,膏肓穴 PART-1 什麼是膏肓
  • 按摩膏肓穴能扶陽固衛
    *全身的病,統統與膏肓相關。尤其是久坐族更是適合按摩膏肓穴,中醫指出,按摩膏肓穴能扶陽固衛。唐代藥王孫思邈曾在《千金方》中說:「膏肓能主治虛羸瘦損、五勞七傷及夢遺失精、上氣咳逆、痰火發狂、健忘、胎前產後等,百病無所不療」。
  • 病後身體虛弱:按膏肓穴與神闕穴!
    這個時候可以按摩刺激膏肓穴和神闕穴還進行調理和治療。膏肓穴穴位經屬:足太陽膀胱經。經穴用法:按摩法:可以採用點按、推法、拿法、揉法來刺激膏肓穴,或用空拳敲打本穴3-5分鐘。灸法:刺激膏肓穴也可以採用艾灸的方式,艾炷灸3-7壯或用艾條懸灸膏肓穴5-15分鐘。膏肓穴具有益陰清心的功效,經常刺激還可以起到止咳平喘的作用。
  • 膏肓穴,疾病日久,因虛損而致諸證甚效,益氣補虛、扶正祛邪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個比較有意思的穴位,膏肓穴。以膏肓命名,說明這個穴位適合那種虛的人。按古代的描述來看,膏肓是在心臟的下面,膈肌的上面,疾病跑到這個位置是真的不好治了。而我們講的膏肓穴不在這,在背部,當第4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
  • 「病入膏肓」成語裡的膏肓是指人體的哪個部位?
    藥王孫思邈後來評論時說:「時人拙,不能求得此穴,所以宿疾難譴,若能用心方便,求得灸之,無疾不愈矣。」孫思邈所指的「此穴」就是膏肓穴。 藥王孫思邈的意思是:這些人醫術低,只要找到膏盲穴,並灸它,任何病都會好! 這個穴位真的那麼神奇嗎?一起來看看。
  • 「病入膏肓」的典故你知道,但是膏肓穴的養生方法你知道嗎?
    成語「病入膏肓」我們都知道,但具體來說膏肓是什麼呢 ?今天我們就詳細為大家講解!另一個回答說:「到心的下面、膈的上面,叫『膏肓』的那個地方去吧,看他能把我們怎麼樣?」醫緩到了晉國,紿晉景公辨症後為難地說:「這病不可治啦!病在膏肓,不能採取攻伐的治法,何況藥物也不能到達那裡去發揮藥效。」
  • 何以「膏肓」一誤再誤?
    何以「膏肓」一誤再誤?
  • 「病入膏肓」是怎麼個膏肓法?
    一個小人憂心忡忡地說:「緩是本領高強的良醫,咱們要趕快找個地方躲避一下才好呢!」另一個小人卻若無其事地說:「沒關係,我們只要躲進膏和肓的中間,他就一點辦法也沒有了!」 病在肓的上面,膏的下面,膏肓之間是藥力無法達到的(病入膏肓),因此,這個病沒辦法醫治!」 晉景公聽了緩的話,想起夢中的情景,嘆了一口氣說:「你的診斷很對,你真是個了不起的良醫啊!」說完,贈給緩一份貴重的禮物,派人送他回秦國去了。 不久,晉景公就病死了。
  • (每日一穴)譩嘻穴:胸痛,背痛,咳嗽,氣喘,目眩,目痛,鼻衄,瘧疾.
    1、所屬經絡足太陽膀胱經2、穴位圖4、取穴方法俯臥位,平第六胸椎棘突下,靈臺(督脈)旁開3寸,當肩胛骨脊柱緣處取穴。5、功效寬胸利脅、清熱安神。6、主調病症咳嗽,氣喘,瘧疾,熱病,肩背痛。手三陰經手太陰肺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陰心經手三陽經手陽明大腸經手少陽三焦經手太陽小腸經足三陰經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足少陰腎經足三陽經足陽明胃經足少陽膽經足太陽膀胱經本經穴位:睛明 攢竹 眉衝 曲差 五處 承光 通天 絡卻 玉枕 天柱 大杼 風門 肺俞 厥陰俞 心俞 督俞 膈俞 肝俞 膽俞 脾俞 胃俞 三焦俞 腎俞 氣海俞 大腸俞 關元俞 小腸俞 膀胱俞 中膂俞 白環俞 上髎 次髎 中髎 下髎 會陽 承扶 殷門 浮郄 委陽 委中 附分 魄戶 膏肓
  • 膏肓痛了40年的拍痧實例分享
    膏肓痛了40年的拍痧實例分享 : 挖拍痧小腸經+重視排濁氣~在義診現場有位來賓說膏肓痛了40年-求醫無數+努力DIY
  • 日常咳嗽時,如何選用艾灸進行緩解和治療
    這裡需要說一下咳嗽的原因不離外感和內傷,外感之咳嗽由於客邪外侵,肺氣被束而不宣;內傷之咳嗽大都為陰虛於下,肺燥於上,或是脾陽不運,生溼生痰而發。本病灸療應以列缺穴為主穴,平常生活應隨節氣變化增減衣物,防止感冒,飲食宜清淡,少肥甘厚膩之物。
  • 春季痰多如何緩解?按摩這些部位,尤其是豐隆穴,附2種食療方法
    今天,我就給大家推薦幾個穴位和食療方法,希望能幫助到痰多的人,至少能像一個正常人去社交。豐隆穴豐隆穴是足陽明胃經的絡穴,又聯絡脾經。豐隆穴能調治脾合胃二大臟腑,有很好的除溼祛痰的效果。配陰陵泉、商丘、足三裡治療痰溼諸症;配肺俞、尺澤治療咳嗽痰多。按摩法:豐隆穴的穴肉厚而硬,點揉時可用按摩棒,或用食指節重按才行。注意事項:豐隆穴的穴肉厚而硬,點揉時可用按摩棒,或用食指節重按才行。
  • 豐隆穴:袪痰溼、不咳嗽!
    大量的「痰溼」在體內聚集,就會損傷人的「精、氣、神」,使體內的氣血運行阻滯不暢,這也是我們為什麼精力下降、精神萎靡,還容易咽喉疼痛、痰多咳嗽的原因。在我們的身體上,有一個穴位是被痰溼的重要穴位,那就豐隆穴,經常刺激按摩這個穴位,可以幫助我們排出體內淤積的「痰溼」。豐隆穴屬胃經,是胃經之絡穴出自《靈樞經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