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多給人帶來很多的困擾,比如說話的時候突然嗓子不舒服,話不僅沒說下去,還給別人留下不太好的印象。痰多有時候也會造成很多人不自信,因為嗓子總是不舒服,拉開了人與人之間溝通和交流的時間和距離。春季容易引起交叉感染,尤其是痰多,總讓人很痛苦。
今天,我就給大家推薦幾個穴位和食療方法,希望能幫助到痰多的人,至少能像一個正常人去社交。
豐隆穴
豐隆穴是足陽明胃經的絡穴,又聯絡脾經。豐隆穴能調治脾合胃二大臟腑,有很好的除溼祛痰的效果。
位置:位於人體的小腿前外側,外踝尖上八寸,條口穴外一寸,距脛骨前緣二橫指(中指)。
從腿的外側找到膝眼和外踝這兩個點,連成一條線,然後取這條線的中點,接下來找到腿上的脛骨,脛骨前緣外側1.5寸,大約是兩指的寬度,和剛才那個中點平齊,這個地方就是豐隆穴,每天按壓1到3分鐘。
功能主治:耳源性眩暈、高血壓、高血脂症、神經衰弱、精神分裂症、支氣管炎、腓腸肌痙攣、肥胖症等。配陰陵泉、商丘、足三裡治療痰溼諸症;配肺俞、尺澤治療咳嗽痰多。
按摩法:豐隆穴的穴肉厚而硬,點揉時可用按摩棒,或用食指節重按才行。
注意事項:豐隆穴的穴肉厚而硬,點揉時可用按摩棒,或用食指節重按才行。找穴要耐心些,可在經穴四周上下左右點按試探,取最敏感的點。當有痰吐不出的時候,豐隆穴會變得比平時敏感許多。
羶中穴
羶,羊臊氣或羊腹內的膏脂也,此指穴內氣血為吸暖後的暖燥之氣。中,與外絕對,指穴內。羶中名意指任脈之氣在此吸暖脹散。本穴物質為中庭穴傳來的天部水溼之氣,至本穴後進一步吸暖脹散而變化暖燥之氣,如羊肉帶有辛臊氣息普通,故名。
位置:在胸部前正中線上,平第4肋間,兩乳頭連線之中點。
功能主治:主治胸痺心痛、腹部疼痛、心悸、心煩、呼吸困難、過胖、過瘦、呃逆、咳嗽、氣喘、咯唾膿血;產婦缺乳症、乳腺炎、噎嗝,收縮等,配肺俞、豐隆、內關治咳嗽痰喘。
羶中穴是我們人體的一個重要穴位,有以下幾種保健方法:
(1)揉法:拇指或由手掌大魚際部先順時針後逆時針方向各按揉20次,反覆10次。
(2)擦法:拇指或手掌大魚際部由上向下按擦即可,持續5-10分鐘。
(3)推法:兩隻手掌面自羶中穴沿胸肋向兩側推抹至側腰部,20次左右。
曲池穴
曲池是人體腧穴之一,別名鬼臣、陽澤、鬼腿、肘尖穴,屬於手陽明大腸經之合穴。
位置:屈肘成直角,當肘彎橫紋盡頭處;屈肘,於尺澤與肱骨外上髁連線的中點處取穴。當橈側腕長伸肌起始部,肱橈肌的橈側;有橈返動脈的分支;布有前臂背側皮神經,內側深層為橈神經本幹。
功能主治:清熱解表,散風止癢,消腫止痛,調和氣血,疏經通絡 。此穴能通上達下,通裡達表,即可清在外之風熱,又能瀉在內之火邪,是表裡雙清之要穴,具有疏散風熱,解表散邪之功,善解全身風熱表邪,主治外感熱病、風熱上擾的頭痛、咽喉腫痛,風熱犯肺的咳嗽、氣喘。
食療祛痰的辦法
1、蒸梨蜂蜜
梨1個,蜂蜜50克。先把梨挖去核,將蜂蜜填入,加熱蒸熟。每日早晚各吃1個,連吃數日。生津潤燥,止咳化痰。
2、燕窩銀耳
將燕窩先用清水過一遍,再放入熱水中浸泡3-4小時,然後去毛絨,隔水燉熟,服食。補虛損,養肺陰,止咳化痰。
春季養生最受歡迎的就是中醫穴位按摩和食療方法,以上關於緩解痰多的穴位和食療方法,對您是否有幫助?碼字不易,期待關注和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