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的一首閨怨詞,讓李清照自嘆不如,欣賞效仿

2020-12-16 清歡說文化

說起歐陽修,大家或多或少了解這個人物。我們在中學課本上學習過他的名篇《醉翁亭記》。他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學家,也是被後世尊稱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文學家。歐陽修在詩詞、散文上成就都很高。他的詞風,深穩妙雅,含蓄蘊藉,婉曲幽深。歐陽修寫過一首描寫閨中少婦的傷春之作《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被後世認為是閨怨詞中的千古佳作。

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

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玉勒雕鞍遊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

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

這是一首暮春閨怨詞,描寫了暮春時節深閨女子懷念傷春的苦悶愁怨。開篇連用三個「深」字,寫出女子形同囚居的生活。暗示其孤身獨處,怨恨莫訴的壓抑之感,將女子獨守空居,孤獨落寞之感刻畫得入木三分。

這首詞的大意是:庭院深深,層門緊閉,悄無人聲。曉霧未散,楊柳樹尚有輕煙籠罩,迷迷茫茫。簾幕低垂,一層又一層。我的心中無限空虛,頓生孤獨惆悵之情。意中人騎著配有玉勒雕鞍的寶馬,正在煙花柳巷中遊樂遣興。因離得太遠,縱然登上高樓,也無法望到章臺路的情景。那裡便是娼妓歌女集中的地方,到處是紅袖搖搖,軟語嬌聲。

一場暴雨,一陣狂風,氣候變化不定。已到暮春三月,風雨更加無情。虛掩房門,沒有辦法留得住半寸光陰,這情景撕碎了我的心。無人可以傾訴心曲,我只好含著眼淚去問那些紅花,可花也無情,不但不答應,反而隨風而起。紛紛揚揚,飛過閒掛著的鞦韆,所看到的只是一片片飛著的殘紅。

這首詞的上片寫深閨寂寞,阻隔重重,想見意中人而不得,下片寫美人遲暮,盼意中人回歸而不得。幽恨怨憤之情自現。

上片開頭三句寫「庭院深深」的境況,「深幾許」中提問中含有怨憤之情,「堆煙」狀院中之靜,襯託人之孤獨寡歡,「簾幕無重數」寫閨閣之幽深封閉,是對大好青春的禁錮,是對美好生命的戕害。「玉勒」二句寫意中人任性而又無可奈何,女子怎能不怨?

下片前三句用狂風暴雨比喻封建禮教的無情,以花被摧殘比喻自己青春被毀。「門掩黃昏」四句比喻韶華空逝,人生易老之痛。結尾兩句寫女子的痴情和絕望,含蓄豐厚。

這首詞反映了女子難言的苦痛,亂花飛過鞦韆,烘託了女子悵然若失的神態,情思之綿邈,意境之深遠,令人神往。這首詞將景、情、意境三者統一結合,語言優美,淺顯易懂,意境深遠,深沉細膩。這首閨怨詞讓著名女詞人李清照自嘆不如,欣賞效仿。李清照寫過《臨江仙》數首,以歐陽修這首詞首句開篇,比如下面這首詞:

臨江仙·梅

庭院深深深幾許,雲窗霧閣春遲。為誰憔悴損芳姿。夜來清夢好,應是發南枝。

玉瘦檀輕無限恨,南樓羌管休吹。濃告吹盡有誰知。暖風遲日也,別到杏花肥。

這首詞是李清照效仿歐陽修《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所作的數首《臨江仙》之一,足可見得,《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這首詞有著超強的藝術魅力和深遠的影響力。

文章中的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歐陽修最牛婉約詞,開篇創宋詞經典,李清照仿寫一首,卻不及萬一
    但是我要說,在歐陽修的諸多佳作中,我們最不能錯過的是他的婉約詞巔峰之作《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玉勒雕鞍遊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
  • 唐伯虎以女子口吻寫下一首閨怨詞,句句發自肺腑,動人心弦
    閨怨詞是我國古典詩歌中一個比較特殊的門類,一般來說就是寫少婦、少女在閨閣中的憂愁和怨恨。值得注意的是,這類作品大部分都是男人模擬女子的口吻所寫。譬如,溫庭筠《憶江南》:「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歐陽修《蝶戀花》:「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等。
  • 她與李清照都是「宋代四大才女」,一首詞亮點頗多,值得一讀再讀
    若要轉載,請聯繫我授權哦~~~自古以來,寫閨怨詩的文人墨客很多。如馮延巳(一說歐陽修)的"庭院深深深幾許",李白的"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王昌齡的"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然而,無論男子怎樣揣摩體悟,總不及女子自身的體會真實深切。
  • 李清照最撲朔迷離的一首詞,存疑上千年,再也找不到真正的作者了
    不過即便如此,歷史上流傳下來的詩集詞集野史筆記摘錄也因版本眾多而謬誤頗多,甚至有的張冠李戴,有的訛傳成真,有的一首詩詞被收入多個詩人的集中等等。比如《唐詩三百首》中杜秋娘的《金縷衣》、《宋詞三百首》中黃公紹的《青玉案》,本都是無名氏所作,原作者已不可考,卻被張冠李戴入杜秋娘和黃公紹名下。
  • 李清照為桂花打抱不平寫下一首詞,成為千古第一詠桂詞
    據說李清照非常喜歡桂花,她十分注重桂花的內在美,十分欣賞桂花的色淡味香,體性溫雅。只因為在讀《離騷》的時候發現屈原讚美了世間很多奇花異草,但唯獨沒有歌詠桂花的作品。因此李清照特意寫下這首詞,既為桂花打抱不平,也抒發了自己的一懷幽情。
  • 李清照一首詞,當年不知背景,如今再讀淚滿襟!
    《南歌子·天上星河轉》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創作的一首詞,從題材上講這是一首閨怨詞,通篇表現出主人公對生活變遷的感受。這首詞構思精巧,看似平平淡淡,但卻將一位才女的心思娓娓道來,不驚不怒,卻感人至深。記得第一次看到這首詞時,感覺詞人用筆細膩、縝密、從容、蘊蓄,寫得情致婉轉,足以代表李清照詞的婉約風格。但卻並沒有去深入了解這首詞的寫作背景,如今再讀這首詞,卻感到字字血淚,讀來讓人不覺淚流。
  • 歐陽修最深情的一首詞,寫盡世間相思,美到令人心碎
    尤其北宋這六位大師,散文造詣頗高,詩詞也能在文壇上領一代風騷,其中有一位地位尤其崇高,另外五位都是他的門生,他便是大名鼎鼎的歐陽修。武將出身的趙匡胤以兵變取代後周建立大宋王朝後,大為重視文人,所以,文人在宋朝有廣闊的天空。可以說大宋「重文輕武」的獨特土壤,對孕育出樂觀豁達的歐陽修有很大關係。看似繁華的庭院閃耀著輝煌,然而在被柳條遮擋著的深處,卻隱藏著不為人知的故事。
  • 婉約詞宗李清照,寫了一首雲雨詞,兼具才情和私慾,令人心潮澎湃
    然後又穿上紅綃衣,仔細欣賞自己的雪膚冰肌。李清照的意思已經表達得很明顯了,可是那個謙謙君子趙明誠卻全程坐在一旁,呆若木雞。李清照銀牙暗咬,眼見丈夫不知道是真傻還是假愣,看到這麼誘人的妻子,居然敢不發一言。於是任性起來,故意湊到他耳邊笑著說:房中的枕席有點涼,你不打算來替我暖床嗎?
  • 宋詞欣賞——歐陽修的一首採桑子
    這首詞是歐陽修晚年歸隱潁州(安徽)後,所寫的十首採桑子中的第四首,在當地有潁河和泉河交匯出,有一個天然的大湖,被當地人稱為西湖,絕不是杭州的西湖。這個西湖景色非常優美,歐陽修經常在這裡遊覽,而留戀忘返,這裡是早年歐陽修仕途不順時被貶謫此地做官的地方,對此地有了深厚的感情,因而晚年在此地歸隱。
  • 李清照的一首詞,馳騁神思,語句跳躍,女才子就是不一般
    古詩詞強調言近旨遠,語短情長,讀者在欣賞作品時,也要對作品所提供的材料,進行藝術的再創造,使之成為更完整更生動的意境。比如張繼的《楓橋夜泊》是一篇名作,但歐陽修就曾批評其後兩句有語病,認為夜半時分不會有鐘聲!其實正因為張繼善於創造豐富的意境,才給讀者以更廣泛的想像空間,從而讓這首詩流傳千古。
  • 李清照最朦朧的一首詞,回味悠長,含義卻被爭議了千年
    在中國的詞壇甚至是文壇之上,李清照擁有大神般的地位。她的詞清麗脫俗,不落凡塵,嫻熟運用白描的寫作手法,在抒發個人情感的同時,又留給了讀者巨大的想像空間。因為她的人生命運轉折非常大,僅次於李煜,所以她的詞在前期和後期區分相當明顯。
  • 李清照描寫新婚生活甜美的一首詞,真是羨煞旁人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漢族,齊州濟南人。中國才女很多,可是不僅為大眾熟知,又為專家所稱讚的,恐怕只有李清照了。她是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李清照所作的詞,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闢途徑,語言清麗。
  • 李清照一首詞,引起丈夫好勝之心,末句被楊慎贊為怨而不怒!
    宋代女性閨怨詞一般不以女性的外部形象為描摹重點,女詞人在抒發自己閨怨之情時,或者藉助於寫景,或者敘寫自己真實生活中最具情感內涵的動作意態,李清照這首《醉花陰》就不著意去描寫自己的外貌和裝扮,而是細細描寫自己的心理感覺,並寓情於景傳達自己的相思。
  • 歐陽修的這首《蝶戀花》,深得李清照喜愛,婉轉悲涼耐人尋味
    歐陽修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是宋朝文學史上的開創一代文風的文壇領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又與韓愈、柳宗元、蘇軾合稱為「千古文章四大家」。在歐陽修大量的詩作詞中,有一首詞不太出名卻深得李清照的喜愛。
  • 愛唐宋詞:「庭院深深深幾許」,歐陽修是個深情的人
    很多閨怨題材的詩詞來源於作者的懷才不遇,於是借詩詞一洗心中塊壘,於是這一類閨怨詩詞真心讀去,往往會覺得「隔」了一層,但歐陽修不同,他寫閨怨,就是純粹的閨怨,背後沒有其他東西,因此他的閨怨詞大多真情實感,又加上他感情細膩,生活體驗豐富,文筆精到(在古代,才子總是跟風流分不開的)。
  • 李清照很「催淚」的一首詞,老公有了新歡,最後9字情深到極致
    【臨其詩境】今天要帶大家看的,就是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在自己的丈夫趙明誠有「外任」的時間裡,又是怎樣的愁懷悵念。李清照和趙明誠,大家一直以來都覺得是一對模範夫妻,然而這樣的觀念,其實大多出自後世的渲染,他們的婚姻生活,其實與一般人的也沒什麼不同。
  • 李清照的一首痴情詞,道盡相思之苦,句句含蓄深沉,令人心生憐惜
    在古代也有很多抒寫愛情的詩詞,其中有一位才華橫溢的女詞人就寫過很多有關愛情的詞作,她就是「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在李清照眾多詞作品中有一首詞堪稱最痴情的詞,這首詞深情婉轉、道盡了相思之苦,句句含蓄深沉,令人心生憐惜。
  • 李清照身處異鄉,給閨蜜寫了一首詞,最後兩句,寫出了深厚友誼
    李清照出身名門,父親是蘇軾弟子,母親是宰相之後。出生在這樣的家庭中,李清照自然自幼便備受薰陶,加上自身聰穎伶俐,頗具天賦,從小就飽讀詩書,擅長作文。在她十六歲時,便憑著一首明快有趣的《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聲名鵲起,引得北宋文壇矚目。
  • 喝酒寫詞彈古琴,懟過蘇軾歐陽修,李清照此女,一點也不婉約
    李清照的反叛與朋克不如就從此說起。蜻蜓攪亂了露珠般,荷葉顫起一攤濃綠,李清照心動了,在趙明誠入她眼帘的那一刻。蜻蜓離飛,荷葉靜止,清照「追夫」成功,琴瑟和鳴好不快活。傷心過遺憾過,而後繼續生活,嫁給另一個欣賞的男人,這對當時的女子而言,好不「朋克」,更別說早已開化的現代也不少封建女性。如果說「再婚」讓李清照更顯「朋克」,那麼她「手撕」張汝州便把「朋克」推到了頂峰。張汝州人品堪憂,甚至在婚後對李清照拳腳相向,這種狀況讓李清照直接提出了離婚。
  • 李清照晚年時,回想起往事,寫了一首詞,讀完感到悽清悲涼
    在古代,在面對靖康之變,李清照家破人亡,被迫南逃,但她也沒有因此放棄自己,而是通過那一首首詞來緩解內心的痛苦。作為宋代才女,李清照在她人生前期,可以瞧見她那意氣風發的時刻,也能看見她在偶爾與丈夫遊玩對詞的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