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吏部、戶部、禮部、刑部、兵部、工部具體都是幹什麼的?

2021-03-05 658勝多負少

....

...

吏部、戶部、禮部、刑部、兵部、工部是我國古代六部官爵,它屬於中央官職之一,是三省六部制制度下的一種。三省六部制度初創於隋文帝時期,至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得到了完善。隋文帝時期,隋朝曾設吏部、度支、祠部、左戶、都官、五兵為六部,後來到了唐朝建立,祠部改為禮部,度支改為戶部,五兵改為兵部,左戶改為工部,都官則改為刑部,他們統歸尚書省所管轄,六部制度才最終確立了下來。

六部是中央官爵之一,它一直延續到清代,雖然朝代更替頻繁,但六部的職責依然沒有發生改變。

一直以來,吏部都是六部之首,吏部的最高長官為吏部尚書,次者為吏部侍郎,它主要掌管官員的選拔和更替,在朝廷中擁有很高的地位。一般吏部尚書都是宰相上升的必經之道,只有做到了吏部尚書,才有機會進入三省。唐代的長孫無忌、褚遂良,清朝的陳廷敬,都曾做過吏部尚書。吏部不管是由尚書省統轄,還是由中書省管轄,它都位居六部之首,在品階上,吏部尚書普遍要高於其它五部官員。

戶部也是六部之中的一個重要官職,戶部是掌管國家財賦、戶口的官職,它在朝廷中的地位也很高。相比較於其它六部,戶部的存在時間更長。清末新政的時候,戶部也沒有被取消,相反,它還被作為是新政改革的重要部分。戶部掌管錢糧,是朝廷的錢袋子,皇帝一般對其也很倚重。歷史上,唐代的蕭復,清朝的和珅都曾擔任過戶部尚書之職,足見其的重要性。

禮部為六部之一,它掌管著禮樂、祭祀、封禪、科舉等朝廷中的一系列大事。科舉制度下的會試,一般也由禮部來主持。在職權上,禮部要低於吏部和戶部,一般來說,禮部尚書沒有參職論政的職權,它只有到封禪祭祀的時候才會發揮它的作用。在歷史上,唐朝的李道宗、唐儉,明朝的徐光啟、楊溥都曾擔任過禮部尚書。

兵部屬於六部官爵之一,也在朝廷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兵部掌管著中央至地方的兵籍、軍器、軍械,另外,武官的選拔和任用也由兵部說了算。雖然兵部名義上權利很大,但實際其很大程度上還是聽命於皇帝。兵部沒有指揮調動中央或地方軍隊的權利,其只是皇帝在軍事上的輔助官吏,一切軍事決策還是要聽命於皇帝。在歷史上,唐代的李靖、杜如晦,明朝的袁崇煥、夏言都曾擔任過兵部尚書一職。

刑部是掌管刑罰的官吏,該部官吏在朝廷中也佔有一席之地。刑部尚書作為六部官爵之一,它有著實權。朝廷發生的每次大案都由刑部來主持審理。不過,雖然刑部尚書有著一定的權利,但還是被大幅度的削減,隋唐以後,刑部尚書的審判權很大程度上歸於大理寺,而大理寺則受皇帝直接管轄,所以刑部漸漸得便成為了空殼子。歷史上,唐代的韓瑗,宋代的晏殊都曾做過刑部尚書。

工部居於六部末尾,它也屬於朝廷重要官職。工部主要掌管工程營造等事務,朝廷中宮殿的監修,甚至江河湖泊的改道,都由工部來完成。工部尚書是工部的最高官吏,在品階上,工部尚書要略低於其它五部尚書。歷史上,唐朝的段綸,清朝的劉統勳、榮祿都曾擔任過工部尚書一職。

六部官職一直延續到清末,清朝亡國後,它們才被完全取消。

...

相關焦點

  • 吏部,戶部,工部,兵部,禮部,刑部都是管什麼的?
    直至隋朝初年,三省六部制確立,但當時的六部之中,戶部叫度支、刑部為都官。公元618年,唐朝建立,「吏戶禮兵刑工」這六部才是如今我們眼中所熟知的六部。六部的主要職能所在老話說得好:「吏部貴、戶部富、禮部窮、兵部武、刑部嚴、工部賤」,字數雖少,但卻十分精簡現意。
  • 吏部、戶部、工部、兵部、禮部、刑部,六部到底是管什麼的?
    在中國古代封建王朝,有一套組織嚴密的中央官制,即三省六部制。這一套確立於隋朝,職能承襲秦漢,直到清末才廢除的中央官制,在上千年的時間中,尚書六部基本上沿襲未改。雖說人人皆知六部之名,但是,許多人對於各部獨立的六部到底是管什麼的卻不知其所以然,那麼,六部的具體分工又是如何呢?
  • 吏部,戶部,工部,兵部,禮部,刑部都管什麼,哪個部門地位最高
    六部依次是:吏部、禮部、兵部、刑部、戶部、工部,唐朝時期六部統一歸尚書省管理,到了元朝的時候尚書省改為中書省,其實也是換湯不換藥,只是換了個名稱而已。六部中排名第一的是吏部,相當於我們今天的人事部和組織部,主要負責官員的選拔和任用,官員的績效考核評估都歸吏部。吏部下面又設了四個清吏司,分別是文選,考功,驗封,稽勳!
  • 吏部、戶部、工部……古代三省六部,相當於今天什麼部門?
    在影視劇中,我們也經常聽到說「工部」「戶部」「吏部」這些詞,以及尚書、侍郎等官職。今此,做一個全局認知。先看三省。包括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六部是三省之中尚書省下屬的六個部門,為吏部、禮部、兵部、刑部、戶部、工部。每部各轄四司,共為二十四司。吏部類似今天的中央組織部。長官為吏部尚書。
  • 吏部、禮部、工部…古代三省六部的職責各是什麼?
    在影視劇中,我們也經常聽到說「工部」「戶部」「吏部」這些詞,以及尚書、侍郎等官職。今此,做一個全局認知。先看三省。包括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隋初稱「內史省」,是掌管機要、發布政令的機構。唐宋以中書令為長官,任首席宰相;以中書侍郎為副長官,為固定編制的宰相;以中書舍人為核心官職,掌管省內機樞政務。
  • 古代六部尚書中,為何工部最讓人看不起?專家:你看他管的是什麼
    在京城甚至有過一條不成文的規定,那就是京官在見到自己的上級是不需要下跪的,但是內閣大學士和吏部尚書除外,否則後果十分的嚴重。可見吏部官員在官場裡的地位和身份有多高。02 戶部戶部能在六部中排名第二,主要是因為他相當於國家的錢袋子。
  • 古代立戶禮兵刑工六部哪個部門沒實權?答案不是存在感最弱的禮部
    古代有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吏部管官,戶部管人口、財政,吏部管科舉祭祀,兵部管兵有權,刑部管司法,工部管建設有錢。相對來說,禮部是不是最弱的?如果比較實際權力,確實不如吏部戶部甚至其他部,但從地位來講還是很高的。
  • 古代六部尚書中,為何工部尚書的地位最低?專家:你看看他管的啥
    那麼為什麼古代朝廷會設立六部呢?從何時開始的呢?六部各自管什麼呢? 分別是吏、度支、禮、兵、都官、工這六曹,之後戶部代替了度支,刑部代替了都官,六曹也變為了六部。 唐朝初期便將隋朝的制度進行了調整,改為了三省六部制,之後的朝代基本上採用的都是一套官員系統,雖然三省(中書、門下、尚書)的職能和存在都有微妙的區別,但是六部基本沒有變化。
  • 古代六部尚書中,為何工部最讓人看不起?專家:這就是落後的原因
    雖然表面看來這六個部門不分高低,是平等存在的,但其實他們所分管的事務不同嗎,在皇帝心中的分量也不同,其中以工部最為人瞧不起,這是為什麼呢?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六部分管的事務。 第一,吏部。光聽名字就知道吏部是管理官員的地方,確實如此,全國範圍內官吏的任用、罷免、升降、調動等諸多事宜都必須經過吏部,所以吏部尚書的權力極高。
  • 宰相、大理寺卿、吏部尚書這些古代官職,相當於現在的什麼職位!你...
    也就是說全國所有官員都要經過吏部尚書之手才能真正算是任職,所以,吏部尚書經常被認為六部尚書之首,位高權重,從職務看,相當於今天的中央人事部長、組織部長。 4、兵部尚書——國防部部長
  • 古代的「三省六部」是什麼?兵部尚書,相當於現在的哪個官職?
    前言: 不管是現代還是古代,在土地還有人民的管理上都有相應的制度,為的也是更加便於管理,使得一切變得條理清晰不紊亂。在我國古代,朝廷的管理制度就是「三省六部制」,這是從隋朝開始的。 何為三省六部?
  • 清朝的六部都是哪六部,六部的尚書不分大小嗎?
    六部即禮部、工部、刑部、兵部、戶部、吏部。
  • 一分鐘解讀古代三省六部制,為什麼這個部門地位最低,說不上話?
    尚書省作為一個執行機構,是國家系統中最龐大的行政機構,他們負責將講過中書門下兩省的詔書細化成具體的政令並頒布下去,同時負責監督和執行。 六部 六部分別是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和工部,他們執行著不同的任務,六部之間各司其職都為朝廷辦事。
  • 古代的六部是什麼時候成立的?職能分別是啥
    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分別是門下、中書、尚書,六部分別是禮部、吏部、兵部、工部、戶部、刑部。的出現讓整個官員體系變得更加規範了,皇帝想要管理某件事也可以更簡單,三省瓜分了宰相的職能,將宰相之權一分為三,這也有助於皇權的穩定,所以歷代皇帝都願意延續這個制度,就算是元朝也不例外。
  • 吏部絕非六部之首!清代中央行政機構——六部,到底該如何排序?
    吏部作為古代主管各級官員的行政機構,自漢朝以後,吏部就被列為尚書省六部之首,肩負著針對文職官員「品秩銓選之制,考課黜陟之方,封授策賞之典,定籍終制之法」的具體職能。在《清史稿·職官志》中,吏部也被列在六部首位,專掌文官的任免管理及考核獎懲。
  • 古代的六部是哪六部?分別都是管什麼?相當於現在的哪些部門?
    於是大臣有人出點子,建議把六曹改成吏部、禮部、兵部、度支、都官及工部。到了唐朝,李世民覺得"部"這名稱好聽,高端大氣上檔次,叫起來朗朗上口的,乾脆都叫六部吧。就這樣,六部作為中央機關的名稱被確定了下來。說了半天,六部是哪六部呢?
  • 一個吏部尚書權力有多大,為何能決定大多數官員的前途?
    內閣制度形成以後,開始逐步侵蝕原來屬於六部的權力。比如說兵部,沒有內閣的同意,兵部尚書甚至都無法調兵。言而總之,除了吏部以外,剩餘的五部尚書在權力上都已經大大縮小。在明朝歷史上,有的吏部尚書根本不願意入閣。
  • 古代的兵部尚書的職權是什麼?為什麼大多由文人任職?
    古代的兵部尚書的職權是什麼?下面趣歷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古代的兵部尚書大多由文人任職,人們通常會認為帶兵打仗的應當是武官,那麼為何古代的兵部尚書大部分是文人呢?隋唐時期設三省六部制,六部分別是兵部、刑部、禮部、戶部、工部和吏部。其中兵部尚書為兵部之首,負責管理全國上下的軍政事務。兵部隸屬尚書省,是尚書省下面的六大主要職能部門之一。兵部下屬分為許多部門,各個部門負責不同的事務,如負責地方防務、繪製軍事地圖、負責軍事交通的規劃、負責武器裝備儲藏等。
  • 不為人知:清朝六部尚書都是從一品,為何還分貴賤高低?六部中
    孫嘉淦一生歷任國子監司業、順天府尹、工部侍郎、刑部侍郎、吏部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刑部尚書、吏部尚書、直隸總督、宗人府府丞、工部尚書、協辦大學士等職,幹遍清廷的大部分單位,但是,到退休時卻身無餘財。為了不丟面兒,他讓僕人連夜買來十幾口厚重木箱,並親自動手裝滿了磚頭,木箱裝了幾大車後,便浩蕩啟程回家了。
  • 古代的「兵部尚書」,相當於現在什麼官職,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樣
    閒曹,所謂「兵部無戎帳」「一飯而歸,竟日無事」。在中國古時候,各朝各代都是有各種各樣組織,組織中有各種各樣職務,上至朝廷,下到地區,產生了一套等級森嚴、作風嚴謹井然有序的官階規章制度,數千年過去了,現代社會也是這樣,既然這樣,那古代的兵部尚書等同於如今的哪些職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