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初回達濠的那個下午,不到五點,阿婆就打電話催促著我回家吃晚飯。
剛進門,阿婆就說,今日食炣飯啊。我一陣欣喜。再看廚房,阿公正在親自掌勺料理。
我問阿婆,今日沒時沒節怎麼想起來食炣飯。正好阿公端著電飯鍋出來,說剛好早上買了一些活蝦,比較新鮮,本來要炒著吃,聽說我要回來,就炣成我喜歡的香飯吃了。
的確,我小時候非常喜歡吃炣飯。但炣飯不是每天都能吃到的,只有在特殊的時節才能久久吃上一頓。比如立冬,達濠人就有炣飯的習俗。
立冬,達濠人又叫入冬,意為冬季的開端。這個時候,秋季作物全部收曬完畢,收倉入庫,動物也藏起來準備冬眠。過去在農耕社會,人們在經歷過前三季的辛勤勞作,從立冬這一天就可以開始休息,並形成了進補以度嚴冬的食俗。至於進補,在北方是吃餃子,在達濠,則家家戶戶要炣飯。
很多北方的朋友經常將炒飯誤認為炣飯,其實不然。炣是一種特殊的烹飪手法。炣飯就是將把諸如大蝦、臘腸、瘦肉、肉卷丁、芋頭、土豆、花生、香菇、 板慄等多種自由選擇的配料炒至半熟,放入即將煮熟的米飯中,慢火燜熟,然後燴拌均勻。
來到深圳以後,我發現什麼都能簡化,唯獨這一碗炣飯不能。在我們家,煮一鍋炣飯至少可以吃上兩頓。一頓結束,下一餐加點油在鼎裡翻炒加熱,愈發噴香。
炣飯在這個時代,已然不是什麼稀罕事。但在上個世紀物質匱乏的年代,家裡炣飯可真的是一件大事。炣飯配料的多少、好壞,很大程度地表現出一個尋常人家當時的家境。好一點的會炣蝦炣肉,差一點的只能炣點鹹菜尾和土豆。但無論如何,只要能吃上一頓熱騰騰的炣飯,都是一種奢侈的享受。
這晚阿公的炣飯裡放了花生米,我嫌太硬,便挑出來放在一邊,誰知阿婆默默地夾到了自己的碗裡。
這時,阿婆說起父親小時候最喜歡吃有花生米的炣鹹菜尾飯。我天真地問她,鹹菜尾和花生米有什麼好吃的,為什麼不炣些蝦和肉。
阿婆笑了,「好命啊,那時候米都沒有,哪裡那麼容易有蝦和肉。」
阿婆說她還記得,每當她在老厝的灶臺邊淘米,父親隔三差五就會問:什麼時候能炣飯食?而阿婆總是敷衍,說過幾天。說罷還是天天煮著非常淖(cioh)的番薯糜。
有天過節,隔壁的老姆張羅著用鹹菜尾和土豆炣飯。
老姆從廚房角落裡的鹹菜缸裡好不容易摸出一小把皺巴巴的鹹菜,只取了一點鹹菜尾切成碎末,剩下的鹹菜頭又扔進鹹菜缸。接著又從門口的簸箕裡挑了兩個個頭稍大一點的土豆削皮切塊。
米飯漸熟,老姆將炒好的鹹菜土豆倒入鍋中一起燜,又從玻璃罐子裡倒了一小把炒熟的花生米丟進去。揭鍋攪拌的時候,父親就跍在門口,聞著屋裡傳出來的香味。
這一幕被老姆看在眼裡。等到飯炣好,老姆先是盛了一大碗,端到了阿婆這邊。阿婆連聲道謝,又讓父親送幾個熻(hib)好的番薯過去。
回來後,阿婆讓父親先趁熱舀一碗吃,父親盯著碗裡的飯看了很久,發現外面的碗壁上掛著半顆花生。父親摳了下來往嘴裡一丟,細嚼慢咽,似乎已經品嘗過炣飯的滋味。繼而,他拿了一個碗倒扣著,說了一句,我已經吃好了,剩下的留著妹妹們吃吧。說罷,又自己跑出去玩了。
阿婆慢悠悠地說著,我靜靜地聽著,心裡竟有些感動。沒想到這個經歷過大起大落、天天在工地裡摸爬滾打、靠一己之力撐起這個家的男人,也曾如此細膩暖心。
我手中的碗似乎變得有些沉甸甸的。我也不再往外面挑花生米。天氣很熱,我本想著自己也有隻有一碗的飯量。那晚,我竟吃了三碗半,鍋底乾淨得一個米粒都沒有。
有人說,如何去定義美好的事物,那就是想得到卻不經常得到的東西,而那個經常的程度越低,事物就會愈顯得美好。炣飯,大概也是如此。
我想起大二那年的立冬。中午,我剛下課。飢腸轆轆的我想著那天應該吃炣飯,儘管這是個奢望,但我還是鑽進了食堂。
「愛食乜個?」食堂裡經營著潮汕滷水的阿姨隔著玻璃,俯下身子問我。
「今日是入冬,沒炣飯就食炒飯吧。」我順手指了指鐵格子裡的咖喱臘腸炒飯。
「入冬得食補,物條滷肉吧?」阿姨夾起了滷水裡的一條切得纖薄的滷肉。我點點頭。
出門在外,沒得選擇。那一份咖喱臘腸炒飯,其實已經放涼了,飯粒變得有些生硬,吃一口已是勉強,但想想入冬時節,還是得吃個意思。 那時候,一碗美好的、真材實料的炣飯,真叫人憧憬。
我有個朋友,也曾說過炣飯是最美好的食物。
大學畢業後,他沒有回達濠,而是在廣州流浪了三個年頭,平時租住在一個不到15平米的出租屋裡。
這天下班,路過菜市場,習慣了叫賣的的他突然想給自己做頓飯吃。
一個人吃,菜做多了還是有些浪費。他打開手機,準備搜羅一些適合一人食的菜譜,卻發現今天是入冬。那就乾脆就炣飯吃吧。他心想著。
朋友炣飯的手藝是從媽媽那裡學來的。於是他買了點蝦,一點瘦肉,一小搓香菇,一點芹菜和蒜苗,加起來也就二十多塊錢。
一口氣爬上九樓,回到出租屋,他立刻脫下已經被汗水溼透的襯衣和西褲,換上了短褲,光著膀子,先用電飯鍋把米飯煮上,接著把香菇用開水泡開。
天氣微涼,買的蝦還算新鮮。不用去頭去尾,只需剝殼挑線洗好。瘦肉切成肉丁,香菇切成細條,和蝦一起下油爆炒。起鍋前加入芹菜、蒜苗和調味料。等到米飯煮熟,將配料倒入電飯鍋攪拌均勻,又燜上一會兒。每個步驟,他都熟稔於心。
在等待的時候,飄出來的米香混著蝦和香菇的味道,鑽到鼻子裡,忽然讓所有的忙碌都有了意義。
平時空蕩、昏暗的出租屋,在被炣飯的香味薰陶過後,突然覺得溫暖很多,有了一絲家的氣息。
煮上一小鍋紫菜湯,盛了一碗。他拿起手機,把一碗炣飯和一碗湯並排擺著,嘴裡叼著筷子,拍下一張照片後迅速修圖,發到了朋友圈,瞬間就有幾個人點讚。
媽媽剛好發來一條語音,「孥啊,今日入冬,沒辦法食炣飯吧。」
「有!在食。」他笑著回著微信。
放下手機,他端起了碗,扒了兩口。他突然覺得,炣飯確實是美好的,因為,它能治癒一顆異鄉漂泊的心。
配圖丨炯影、@三文魚小卷
音樂丨阿婆說-暗槓
一個自「許」才子的胖子
鄉土丨民俗丨歷史丨美食
【達濠記憶系列】
我們的下半年
那天,我和老爺做了個交易
一碗白糜的情結
「蘭花根」與「貓屎條」
米潤的隨想
巷子裡的老剃頭鋪
三輪街車丨他們曾經是城鎮裡的王者,後來交警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