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葦與蘆竹

2021-02-12 在旅行中感觸歷史

「五一」國際勞動節的下午,南京開始下雨了。雖然已經進入農曆四月,但要到5月5日才進入「立夏」節氣,因此,這場雨我們仍然可以稱它為「春雨」,並且可能是今年的最後一場春雨了。

雨不知在夜間什麼時候停了,第二天一大早,東方始露霞光,我起床後決定到秦淮河邊散步去,雨後早晨的河邊,空氣品質一定最好,更加沁人心脾。

匆忙下樓,快要到河堤時,迎面走來一位身穿制服、臂帶袖章的小區安全員,看到他戴著口罩,這時我才發現,自己今天竟然沒有戴口罩就走出家門了?我不由自主地低下了頭,好像做了虧心事似的。早晨時間寶貴,兩條腿似乎也不願意讓我返回家戴口罩,帶著身體不由自主地快速向前。不經意間,我在這個節日的春天清晨,在新冠肺炎疫情警報尚未解除的情況下,有了今年的第一次不戴口罩戶外活動。

河邊已經有三三兩兩在散步的人、在遛狗的人、在垂釣的人,人們幾乎都像模像樣地戴著口罩,儘管有的人把口罩退到了下巴上,形同虛設。好在河邊地帶空曠,節日的早晨,大多數人可能還沒有起床呢。我決定放慢腳步,改散步為漫步,好多多欣賞春雨過後河邊盛開的花花草草。大自然好像將花兒們展示的舞臺由原來的樹上全部換到了地面,在這個時節,你已經很難見到樹花了,輪到了貼地花來唱主角。只見河堤內坡上,「美麗月見花」的花朵如繁星般潑灑在綠地上,「金雞菊」小黃花和粉紅色杜鵑花上的露珠在朝陽映照下更加晶亮迷人,「黃菖莆」與「鳶尾草」如同雙胞胎讓人迷眼,那一串串「野豌豆」花、「千屈菜」花如根根靛簪在強調自己的身份也非同一般。讓我最感興趣的,還是河邊那一簇簇高大茂密的蘆葦和蘆竹,在最後一場春雨的滋潤下,愈發顯得更加蔥鬱旺盛起來。

蘆葦與蘆竹這對「蘆氏兄弟」,從小在丘陵地帶長大的我,在家鄉的水塘、水壩、水庫邊根本沒有見過它們的身影,對它們的生長環境很是不熟悉。揚州民歌《拔根蘆柴花》被人們到處傳唱時,我仍然感到好奇,我是揚州人,怎麼沒見過蘆柴花呢?原來,只有靠近長江邊、大運河邊或者高郵湖、邵伯湖邊生長的揚州人,才可以見到蘆柴花,蘆柴花的模樣還是通過京劇《沙家浜》的宣傳畫才有所感知。「文革」期間學習毛主席著作時,記得在《改造我們的學習》一文中曾經用一副對聯來比喻學習浮誇的人:「山間竹筍,嘴尖破厚腹中空;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當時感到很納悶:牆上怎麼會長蘆葦呢?

除了蘆葦,據說還有蘆竹,但我根本分不清它們,它們是否可統稱為「蘆柴」,我也不敢斷定。

隨著秦淮河水系環境的科學整治和「河長制」的實行,我終於在秦淮河邊見到了蘆葦與蘆竹。這對「蘆氏兄弟」是因為環境美化、水質淨化需要而被安家在了秦淮河邊,也讓我這個退休後安家在秦淮河邊的人,有了對「蘆氏兄弟」打交道的機會。發現它們最大的相同點就是都能開花,花由絨毛花絮凝聚形成,呈火把狀,直指雲天。揚州民歌中的「蘆柴花」是指蘆葦花還是蘆竹花?我也不得而知。但經過長期觀察分析,發現蘆葦與蘆竹至少存在三方面的不同。

一是對水資源的需求程度不同。蘆葦需要在淺水地方生長,根部以在水下為宜,如在溼地上生長,根部要能夠全部處在潮潤的土壤中。因為它屬於水生或溼生禾草,那些灌溉溝渠旁或江灘、河灘 湖灘、溪邊等臨水地塊或沼澤地等,都是蘆葦理想的生存土壤,它們通過發展,可以形成蘆葦叢、蘆葦塘、蘆葦蕩。與蘆葦相比,蘆竹對水的要求明顯低一些,適應性更強一些,具備水陸兩棲特點。蘆竹可以在水中生長,也可以在遠離水邊的河道旁或陸地砂質土壤中生長,其耐旱能力比蘆葦強。鑑於此,前文對聯中的「牆上蘆葦」很可能是「牆上蘆竹」之誤,「蘆竹」耐旱,可以在「牆上」生長,又由於它長得高,往往給人以「頭重腳輕」的感覺,水中蘆葦一直為旱地蘆竹「背黑鍋」。

二是生命的生長周期不一致。蘆葦從長出水面那一刻起,通體呈現為綠色,到了冬天,其地表主體部分全部發黃枯萎倒伏,有的直接在淺水區域被漚爛消失,但其根部仍然存活在暖和的水下淤泥中,第二年春天到來時,蘆葦會從水裡冒出新的蘆筍、蘆莖,長出新的蘆葉,直至形成茂密的家族群,其生命循環特徵猶如「鳳凰涅槃」。蘆竹如果在第一年被人割斷後,其埋在土裡的根部同樣會在第二年春天長出新筍嫩葉,直至成竹,猶如韭菜生長,一茬接著一茬。蘆竹如果當年不被砍伐割斷,在冬天不會出現倒伏現象,雖然蘆竹葉子被寒冬摧殘得枯黃了,但竹莖依然堅挺地在寒風中站立,徹底彰顯出它的「竹」子本色。第二年,除了有新的竹筍破土而出,原有的蘆竹像人一樣又長大了一歲,蘆稈將變得更加粗壯結實,直立堅韌,並會有許多分枝出現,形成更加茂密高大的方陣。

三是色彩變化有差異。冬天,蘆葦與蘆竹都呈現為枯黃色,但蘆葦從第二年春天重新出水出土後,一直到夏秋季節,其色彩均以青綠色為主打基調,顏色純粹青綠而又持久,略呈奶黃色的蘆葦稈讓綠色的蘆葦葉給遮護著。蘆葦的葉子因其寬大肥厚、青綠含香,成為人們每年端午前後包裹粽子的最佳首先材料,所以,蘆葦的葉子又有「粽葉」「粽箬」等別稱,資源精貴,是大自然賜給人類的最大號芳香葉片。而蘆竹如果在第一年被砍伐後,第二年春天到來時,蘆竹的根部也會重新長出新筍和蘆葉,其色澤總體呈現為淡綠色,成熟的蘆竹葉邊會有白色鑲嵌花邊,而蘆莖成竹杆後,呈淡白色。

蘆竹如果在第一年不被砍伐,第二年春天到來時,看似枯萎的蘆竹會慢慢褪去枯黃色,葉子由冬天的枯黃到春天的黃綠相間,直至夏天時,主體成長淡綠色,像經過風雨磨練後又重新穿上迷彩戎裝的戰士。秦淮河邊的蘆竹自從在這裡安家後,就沒有被砍伐過,現在已經愈發形成氣候了,與蘆葦兄弟一道,為秦淮河的水質淨化、環境美化發揮了作用。

蘆葦與蘆竹,以往的它們都會在農家灶臺下燃燒而化成灰燼,它們的根部也因有清涼敗毒等功效而備受中醫的青睞,蘆葦的葉子可以為人們帶來糯米粽子的誘人可口清香,蘆竹也因其竹形而常常成為田園農舍的籬笆牆的用材,蘆葦與蘆竹這對「蘆氏兄弟」,可謂渾身都是寶啊。但在秦淮河邊,這一簇簇一片片日益壯觀的蘆葦、蘆竹「蘆氏家族」,它們更具有生態價值和觀賞價值。大面積的蘆葦或蘆竹不僅可以調節氣候,涵養水源,由它們形成溼地,同時也會成為鳥類理想的覓食、棲息和繁殖後代的樂土。

朝陽躍過了東山之巔,平靜的秦淮河面在陽光照射下已不見了絲絲霧氣,偶爾有一兩隻水鳥在貼水低飛,開始了它們一天的覓食之旅,亦或是在晨練。我沿著河床漫步著,深深地、沒有任何羈絆地呼吸著,仿佛心肺真得被這個五月的早晨洗滌得更加清爽了。春天將秦淮河堤岸坡道灑滿了綠,又讓無數色彩鮮豔繽紛的花朵點綴著,讓那已經長成2、3米高的「蘆氏兄弟」挺拔著。

古老而又年輕的秦淮河,似一幅永遠充滿韻律與生命的巨帙畫卷,在這個五月春天的早晨,以「蘆氏兄弟」為主景的畫面,當是其中出彩的一頁吧!有詩讚曰:五月秦淮水氣清,春雨遲暮夏日臨。貼地百花織錦繡,綠樹成冠花凋零。親水步道有散人,漫步獨愛蘆花吟。蘆葦蘆竹蘆兄弟,出彩生態環保屏。

2020年5月2日於金陵四合齋

作者束有春,文學碩士,研究員。長期從事我國文化史研究和文化遺產保護,出版《感知風騷時代》《官場怪謀》等學術著作多種。現為《炎黃文化》雜誌副主編。(關注微信公眾號:NJHFHHH,在旅行中感觸歷史)

香椿與臭椿

總統府子超樓前的雪松,還有6個兄弟!一般看到想不到!

這是東南大學的精神圖騰,相傳為梁武帝手植,距今已有1600多年!

中山陵的雪松,為何種到了滁州琅琊山的琅琊寺?

雖然只有14年,但說到民國首都,人們為何都會都想到南京?

相關焦點

  • 這不是蘆竹,這是蘆葦,邕江邊的蘆葦
    007曾經寫過一篇《這不是蘆葦,這是蘆竹,邕江邊的蘆竹》,介紹蘆竹。 本文就專門寫蘆葦,而且介紹的也是邕江邊的蘆葦。 靈龜山公園靠近邕江的溼地,就長有一片蘆葦。
  • ​蘆竹和蘆葦你分的清嗎?
    有人說蘆竹就是蘆葦,那什麼是蘆竹?這是一種高大的雜草,您必須大角度仰望才能看到完整的視野,這使得小編很迷茫了,很難區分蘆竹和蘆葦呀。
  • 【海洲書壇 閱悟Life】陳擁軍:蘆葦青青蘆竹望
    蒹葭就是蘆葦。在家鄉還有一種和蘆葦長得很相似的植物,蘆竹。它們都是多年生禾本科草本植物,高瘦挺直的身軀,如刀的長葉,發達的根狀莖。蘆竹比蘆葦更高更粗,長得有幾分像竹子。蘆葦生長在水邊,亭亭玉立的站在水裡。蘆竹卻是個十足的旱鴨子,但它生長的地點都是離水最近的河坡,跟蘆葦緊靠在一起。秀欣直挺的身姿,一同倒映于波光中。蘆葦蘆竹與農村人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
  • 【視頻採訪】蘆竹如何助力保衛藍天
    記者到湖北蘆明農業參觀蘆竹種植基地並採訪了董事長莊江先生。  莊江先生給記者講述了蘆竹的故事。  蘆竹是一種古老的植物,世界的熱帶、亞熱帶、 溫帶地區均有分布。由於蘆竹不能靠種子繁育,世界各地的野生蘆竹都呈小片生長。經過幾千年自然環境的馴化,現存活下來的蘆竹生命力極強,全世界大概有幾百個品種。  蘆竹是優質的生物質能源作物品種(植物總量、能量密度、脫水性能)。蘆竹作為生物質燃料,用於發電、工業供氣和民用供暖,具有市場穩定、容量大的明顯優勢。
  • 蘆葦割出千億級市場,漢創新材料究竟能說出怎樣的故事?
    洞庭湖因有蘆葦的存在不單單只起到淨化水源的效果,更有利於穩定洞庭湖生態的多樣性,每年大量候鳥在洞庭湖過冬,在蘆葦叢中繁衍。蘆葦的存在是不可或缺的。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洞通湖就開始種植大量的蘆葦。而蘆葦對於造紙企業來說是非常好的原材料,因為常年有人收割,所以蘆葦地對洞庭湖的影響並不大。但造紙廠圍湖而建,對洞庭湖的汙染挺大的。
  • 種植蘆葦,了解蘆葦生育與環境的關係,從而促進蘆葦的生長
    導讀:蘆葦的生長發育與環境條件有密切的關係。在各種不同的環境條件下,蘆葦的生長發育也互不相同。如在溫度高、雨量多、無霜期長的南方,蘆葦株高可達4-6米,而在無霜期短、低溫缺雨的黑龍江則蘆葦高度一般只有2-3米左右。在同一地方,不同條件下,蘆葦生長差異也很大。
  • 秦 漢 散文:《蘆葦青 蘆葦黃》
    蘆葦黃》 朋友,你去過新疆嗎?  博斯騰湖是我最嚮往的地方之一,尤其是春夏之交,到博斯騰湖去轉一轉人心胸懷也像大海一樣開闊…… 四月的博斯騰湖,青嫩的蘆葦芬芳了湖岸。那青翠欲滴、蓬蓬勃勃、富有生機的蘆葦成為博斯騰湖的最美的裝飾和最佳配角,如果缺少了蘆葦,湖肯定是單調的,就缺少了生氣。
  • 蘆葦花
    每年八月,是蘆葦開花的季節。在一處灌溉的溝渠旁,高大、青青的蘆葦尖上,似乎一夜之間,就會冒出許多蓬鬆的花。在許多人的眼睛裡,蘆葦花根本就不是花。這也難怪,關於蘆葦花的讚美,歷來少有,好在畫中,多半還會看到一些蘆葦花的影子,但大多的時候,蘆葦花也僅僅起了點修飾與點綴的意味,或修飾出秋季的涼,或是點綴了塞北的荒。
  • 看看蘆葦的「七十二變」
    新華社烏魯木齊5月27日電 題:蘆葦「七十二變」  新華社記者杭芮、宋彥樺蘆葦,依水而生。水無定形,孕育出來的蘆葦竟也有著「七十二般變化」。新疆博斯騰湖是我國最大的內陸淡水湖,這裡盛產蘆葦,是全國四大葦區之一,目前有蘆葦60萬畝。靠湖吃湖,吃著湖水長大的博湖縣人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蘆葦資源,開闢了一條綠色致富路。
  • 蘆葦採收 | 中泰興葦蘆葦採收工作全面開始
    眼下,中泰興葦蘆葦採收工作已全面開始。在採收現場,簇簇葦花宛若白色的波浪,隨風起舞,金黃色的蘆葦堆積如山,蘆葦場地內,機器轟鳴,員工們在零下20多度的湖面上採收、打包和拉運蘆葦。博湖縣塔溫覺肯鄉敖瓦特村農民艾海提·努爾提是開收割機的一名司機,他說:「現在科技很發達,以前人工割葦不僅速度慢,葦茬也不齊,影響來年的長勢,現在收割機一趟過去一大片蘆葦倒了,又整齊又快捷,輕輕鬆鬆掙錢。」對於中泰興葦人來說,一年之計在於「冬」而非「春」,冬季蘆葦的產量和質量是決定裝置實現滿負荷生產的重要因素。
  • 蘆葦花,盛開的季節
    因此,無論在江河湖澤,還是池塘溝渠和低溼地,都能看到擇水而生的蘆葦。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央。蘆葦又名蒹葭,婀娜多姿,素有「禾草森林」美稱。由於蘆葦的葉、葉鞘、莖、根狀莖和不定根都具有通氣組織,所以它在淨化汙水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 植物志:一枝有思想的蘆葦
    很快,蘆葦便會佔領枯黃的河岸,為大地換上鮮綠的新衣。這時的江南是溼潤豐澤的,沾滿了滾圓的雨水。水岸線慢慢高了,河水綠了,蘆葦、蔞蒿、蒲公英是最早做好準備的那一批,它們性子急,別的植物還在沉睡,它們已經列出春的方陣。
  • 聊聊蘆葦根的小知識
    經常去公園溼地或者河灘溼地的朋友,也許會注意到上面這種植物——蘆葦。尤其是漫天遍野的蘆葦蕩,隨著微風輕拂,伴著蛙鳴、飛鳥、遊魚,便讓人心曠神怡。實際上,蘆葦除了美化風景,其蘆葦根對人體還有一定的益處。這次讓我們來看看專家們怎麼說。
  • 蘆葦在風中搖曳
    用文字記錄生活 蘆葦在風中搖曳 文丨 劉育華 我經常在下午放學後追著夕陽去那裡拔豬草,但是黃昏的太陽落得特別快,當時八九歲,又往往是一個人,微風吹過,會聽到蘆葦們比較大的騷動,沙沙地響,想像著蛇就住在裡面,感覺恐懼,每次去了拽些豬草就慌裡慌張地離開,如有賊攆一般。
  • 【微專題】的的喀喀湖蘆葦浮島
    原來這些弱小的烏魯人部落當年為逃避印加帝國的迫害和大部族的追殺,逃到的的喀喀湖湖中的蘆葦叢中隱蔽,靠吃蘆葦嫩芽生存下來。他們發現蘆葦具有很強的漂浮性能,為了使部族人口更加安全,烏魯斯人就用蘆葦根編織大面積的島嶼作為棲息地,還用蘆葦造船,造房子,各種生活用品,就這樣一代一代繁衍下來。今天,仍有數百人居住在七十多座大小浮島上,最大的一個浮島上還有學校,郵局和商店。
  • 崔會芹:心中的蘆葦蕩
    一路東行覓詩人陳孚足跡、賞滹沱秋景,河水碧波蕩漾、蘆葦在夕照掩映下,如詩如畫,令人如醉如痴。我們下車,沒走多遠便看到一條半米寬左右的鵝卵石蜿蜒小路。微風起,一望無際的蘆葦沙沙作響,仿佛聽到蘆花的低語,蘆葦搖曳著、猶如妙齡少女在跳舞,讓人忍不住想要一起蹁躚起舞。繼續前行,無意間竟然發現有一塊開闊地,把蘆葦蕩一分為二。
  • 天堂的蘆葦
    畫面上是一叢秋天的蘆葦,蘆花勝雪,在蕭瑟的秋風中飄搖著。   翻開來看正面,好一筆端正凝重、溫良敦厚的顏體字啊!再看署名,驀然心驚——周同學!我在冀縣師範讀書時最要好最親密的同班同學。   他是武邑縣人,父親在鐵路上工作,印象中好象是石德線上的火車司機。
  • 蘆葦有什麼作用和價值?
    三.蘆葦把蘆葦放在家裡意味著相思,蘆葦會在一定時間開花,它的花期很難說,它象徵著自尊心和自卑情結,蘆葦適應性很強,對土壤要求不高。蘆葦具有很高的利用價值,它的根和莖會吸收水中的磷,種植蘆葦,調節氣候和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