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國來朝,大唐帝國為什麼能成為領袖國?

2021-02-13 朝文社

作者|我方團隊張嶔

字數:4097字,閱讀時間:約10分鐘

答:一個國家為什麼能做領袖,其實和一個人能否成為領袖,道理都是相通的。

 

根子上一條,就是強大的硬實力。唐朝在這件事上,底氣出名足!

 

而要論首先足的一條,就是經濟,好比一個人要強大,營養必須好,國家要強大,根子上就是經濟強,大唐在這條上,遠遠強過前朝!

當然在這件事上,不少人常拿著隋朝貶唐朝,經過北方數代勵精圖治的隋朝,鼎盛時期確實也強,可經過隋末一頓折騰,唐初又成了什麼樣?在唐太宗李世民剛登基時,從洛陽到山東的這一路上,就是「人煙斷絕,雞犬不聞」,而且李世民登基頭三年,關中和關東又是大面積蝗災旱災。昔日雄視天下的大隋王朝,留下的就是這麼個爛攤。

 



僅看這一條就知道,誰能在這樣殘破的條件下,迅速重建一個富庶強大的國家,就是一個偉大的事業!大唐王朝完成的,正是這樣的事業!

 

這事業有多偉大?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單看農業兩個硬指標:土地和人口就知道。開國田畝戶口只有隋朝七分之一的大唐,發展到鼎盛年代,戶口數高達九百萬,耕地突破六百二十萬頃,而以唐朝學者杜佑估算,真實數值可能更高,比如戶口,保守估計該有一千三百萬。標準中國歷史最強,也是世界最強!

 

再看其中細節,就知這數值絕非虛假繁榮。魏晉南北朝以來,中國百花爭豔般的高科技,被大唐王朝強力整合成生產力,尤其堪稱標杆的,正是大唐的水利事業!比如河曲地帶,漢朝武帝就曾打算引水灌溉,發動幾萬人忙活,最後卻是空忙,唐朝終於實現這歷史性夢想:新型鑿渠技術火熱應用,昔日蠻荒土地上,已是百萬畝鬱鬱蔥蔥的良田。其中最肥沃土地,更有畝產十石的恐怖產量!

 



而這番繁榮,正是大唐強大農業水利的縮影,唐初起不惜血本的水利投入,就是大唐歷經戰亂後迅速復甦的加速器,在整個大唐國土上,滿眼都是新型水利工程,就連前朝留下的水利設施,也被大唐翻修得動力升級,比如曹魏時代的成國渠,被大唐用新技術改造,一氣加了六個水門,灌溉面積一下擴展到兩百萬畝。

 

而且這樣的翻修,絕不止局限在長安為核心的關中平原,相反全國鋪開,南方的福建四川,全有唐朝新興灌溉工程。原本荒涼的寧夏平原黃河衝擊地帶,更是創造奇蹟:從甘肅寧朔引水,一氣引到寧夏平羅縣連通黃河,這條長兩百一十二公裡的大型水利作業,覆蓋六千頃農田,徹底改變了西北荒涼麵貌,更首創「水平引水理念」,被西方國家推崇為世界水利史上輝煌一筆!

 

與之對應的,更有大唐王朝突飛猛進的農業科技,尤其是新型筒車,形狀如紡車一般,可以迅速灌溉,其中完全以水利運轉的水轉筒車,更是全新創意,把木輪架在水流上,快速轉動,就可使滔滔清水翻過高山,灌溉乾涸良田。當時很多外國旅行家和使者,都在遊記裡記錄了大唐農村裡,潺潺水流翻山灌田的神奇場面,連連驚嘆好像神話!

 



為什麼大唐可以在殘破的局面下,迅速提振國力,除了輕徭薄賦的國策,更有這國家強力的高科技應用。「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稟俱豐實」的美好畫面,見證了何為科技是第一生產力。

同樣見證這個道理的,還有大唐發達的手工業,不單規模強大,生產區的覆蓋面更廣,專業城市極多,好些手工業,今天還是城市品牌,典型邢州的瓷器,揚州的皮革,登州的造船,萊蕪的冶煉,全是領先世界的產量技術。

 


比如紡織業,僅一個絲織業,就有蜀錦,毫州綾,定州紗等各種品牌,花色圖案更精美,且有了蠟染等新技術。看看新疆阿斯塔唐墓出土的絲織品就知道,歷經千年歲月滌蕩,卻依然保有精美圖案,其花色質地遠遠超過前代。新型的印染法全國流行,產量質量大大提升,如果說絲綢至漢朝時就是中國品牌,那麼大唐新技術,更叫世界開眼!

 

同樣開眼的,當然也有陶瓷業,大唐的青瓷水平,十分高精尖,已經有了優美的造型和新型的印花,青瓷生產更突破地域界限,河北的邢州,廣東新會,浙江溫州,都是大唐青瓷的重要產區,白瓷更是大唐產業的新發明,當然水平還是起步階段,真正風靡世界還是在宋朝時,而唐三彩的聞名遐邇,這裡更不用贅述!

 

更撐起大唐王朝腰杆的,則是金屬冶煉業,這個最有說服力的,還是考古發現,1930年,河北易縣出土了大批大唐農具,包括鋤頭鐮刀等物品,其工藝質量水準,竟已與民國時代產品十分接近。西安何家村的唐朝王府遺址,更給我們展示了精美的金銀器皿,這些奢侈品不單有嘆為觀止的花色圖案,更見證一個超越歷史的技術:合鑄金銀技術!

 

也許在今天看來,這些冶煉技法,是可欣賞的風景,但是在一千四百年前的世界上,冶煉技術的程度,就決定著一個農耕民族的強大基礎,其意義好比今天的重工製造業。唐朝在這事上,不單是漂亮的花色圖案,更是領先的理念,煉鋼技術更高精尖,鑄造技術上更有了焊接加工技術,更加獨特的是規模化生產,已經有了簡易的工具機和流水線工作。這就意味著,這些好東西大唐不單能造,更能又多又好的造!

 

而這條最受益的,就是大唐王朝的軍工產業,大唐的軍事強大,後人常津津樂道七十萬匹戰馬的畜牧量,其實同樣強的更有軍工生產力,唐朝刀劍斧弩的鑄造精良,以戰爭的名義,幾乎當時全球聞名,強大的裝備優勢,正是這強大的生產撐起!

而一個國家的財大氣粗,是做領袖的本錢,但僅財大氣粗卻缺少血性,非但做不了領袖,反而會被當做肥豬來宰。大唐在這件事上,原則從來一樣:誰敢宰大唐,反過手來就宰你到狠。

 

 而這正是大唐令周邊列強最恐怖之處,不止是雄厚國力錘鍊出的強大軍力,更是他長期精明的戰略風格:不打無準備之戰。無論面對任何對手,無論遭遇過多麼慘重的失敗,大唐都擅長從錯綜複雜的局面中,迅速評估出對手的實力和態勢,選擇在最恰當的時機,給對手最要命的重擊。

 

最典型的,就是大唐與東突厥的戰爭,大唐與東突厥,堪稱一天二地仇,唐朝開國初,侵擾大唐最狠,把唐朝軍隊吊打到最慘的,正是東突厥軍隊。唐太宗初登基時,就被東突厥打到長安城下,若非唐太宗鎮定應對,唐軍浴血抗戰,北宋靖康之恥很可能就提前了。

 

但面對如此奇恥,唐太宗怎麼做的?只說了一句話:將予取之,必固予之。今天花錢屈辱換和平,就是為了明天霸氣雪恥。滿懷這樣信念,大唐戰爭機器從此全面開動,整軍備戰滿血鋪開。但即使信念如此堅定,貞觀元年五月,當東突厥突發內亂,唐朝朝野喊打聲一片時,唐太宗卻依然能穩住心性,冷靜評估戰局,最後摁下出擊念頭,滿懷熱血,卻絕不浪戰!


直到貞觀三年,在東突厥經過雪災內亂,實力劇烈衰退時,時機成熟的大唐才猛然一擊,六路大軍揮師橫掃草原,以李靖夜襲陰山的閃電一擊,將這個昔日笑傲草原的頑敵一箭穿心送上絕路。靜若處子,動若脫兔,這就是大唐強者的風格!

 

這樣的風格,在大唐的歷次戰爭裡,都是淋漓盡致,後來的攻打西突厥戰爭更是如此,在發起對西突厥總攻之前,大唐用靈活的外交手段,取得了西域國家的內附,將這個絲綢之路上的戰爭猛獸徹底孤立,然後的憤然進擊中,大唐更展示了狂飆突進的風格,清一色的騎兵長刀裝備,人手一套的弩刀配置,快速突進以少擊多,將強大的西突厥一戰碾壓!

 

著名的白江虐日本更是如此,在日本介入朝鮮半島動亂,大唐西線同時面臨戰事的情況下,大唐果斷抉擇,打出了人類古代戰爭史上經典的跨海登陸戰,從山東海路登陸,一舉掃平百濟和日本聯軍。戰後的震撼一幕,更成了日本歷史的恥辱一刻:周留城戰場上,五萬多日本俘虜哆嗦著跪在泥淖之中,惶恐等待大唐軍人的發落!


以精細的戰略準備,最完備的後勤保障與軍事動員,打出最高效率的勝利,這正是盛唐時代的大唐軍隊,最令列強恐怖之處。

 

然而最為關鍵的是,大唐從來有一顆永不放棄勝利的心,它也許衰落,也許屈辱過,但是絕不會徹底放棄,哪怕千難萬難,依然滿懷一顆勝利的心。這種精神,大唐初年反擊突厥時如此,安史之亂時同樣如此,哪怕因為平叛,受盡吐蕃和回鶻的羞辱,後來依然如此,曾經趁火打劫的回紇,最終被大唐殲滅在河套平原,曾經席捲河西走廊的吐蕃,被大唐收復了河西,更最終乖乖的會盟。大唐有過敗仗恥辱,但大唐從來不會在忍耐中喪失血性鬥志。這一點,是唐朝和後面一個偏安王朝的最大差別!

 


這樣一個王朝,自然擔當得起領袖的身份,建立起當時中華天朝上國的威嚴!

當然還有最終有的一條,就是大唐是一個富有魅力,且敢於擔當責任的大國。魅力這一條,大唐王朝的影響力可謂遠播,我們從今天日本的古建築上,就可看到唐朝曾經強大的文化影響力,甚至在阿拉伯人的遊記典籍裡,滿篇記錄的除了唐朝的經濟富庶,更有唐朝的民生國策,包括唐朝賑濟百姓的義倉,和唐朝官員高效的辦事風氣,都令當時的列國神往。

 


除了魅力之外,大唐更有擔當的胸懷,首先是視野,大唐強大,但絕不夜郎自大,相反哪怕是出名昏聵的皇帝唐僖宗,都會告訴阿拉伯使者,大唐,阿拉伯,希臘,印度,突厥,就是世界五大強國,這條比起連英國在哪裡都不知道的道光皇帝,高下立判!唐朝的文化更開明,國外各種文化交匯傳入。這樣開明的國家,才會真讓人服,而不會被當成英國馬嘎爾尼使團嘲笑的「半野蠻人」。

 

更重要一點,是負責任,強大的唐朝,無論對內對外從來都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當年戰敗突厥後,草原饑荒蔓延,大唐不計前嫌,慷慨以舉國之力援救,草原上多年來被擄掠的一百多萬中原百姓,全數不惜財力的安置回鄉。國際事務更是如此,東邊初崛起的日本,被大唐一頓胖揍,從此老實了一千多年,西部的絲綢之路,更是在大唐的保護下,成為連接東西方的要道。大唐王朝的「天可汗」身份,正來自擔當的精神。

 



這種擔當精神,說兩個事就知道,第一,唐朝對東突厥戰爭的決戰階段,唐太宗一度下定決心,發動青壯年勞動力參軍,卻被魏徵阻止,魏徵認為唐朝剛剛頒布命令,免除老百姓勞逸,這時出爾反爾,國家公信力何在?一番硬頂,真叫唐太宗改了主意:寧可承受前線巨大壓力,才要維護這擔當的公信力!

 

更見證大唐責任的,還有平定西域時的一個小事,唐高宗年間,名將蘇定方掃平西域,但當時他曾允諾敵軍,赦免敵軍可汗的死刑,誰知信息不通暢,蘇定方剛回洛陽,唐朝對敵軍的死刑命令就下來了,結果蘇定方將軍在朝堂上慨然一跪,寧可放棄自己的賞賜,也要兌現承諾,果然換得了唐高宗的赦免令,這,這就是大唐的擔當!對敵人也是如此擔當。

 


只有一個有擔當,有魅力,有實力的國家,才真正有可能成為領袖大國。這個道理,時代在變,道理不變。

相關焦點

  • 穿越長安古都,看現實版「一人傾城」,感受萬國來朝的大唐盛世
    行走在西安,斑駁城牆、街頭巷尾、勾欄瓦舍,眼過之處都是璀璨歷史凝固的記憶,當冬天的第一片雪花落下,這座昔日的十三朝古都,就旋進了歷史的長河,一瞬間便美成了長安。「川原繚繞浮雲外,宮闕參差落照間」世界歷史名城西安,是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絲綢之路的起點,它有著三千多年的建城史,是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重要發祥地之一。
  • 「盛唐光影 萬國來朝」大唐三盛國韻世家景觀實景區盛大開放
    5月16日下午,大唐三盛·國韻世家「盛唐光影 萬國來朝」——景觀實景區盛大開放,千人共鑑秀嶼人居全新升級的歷史一刻!  開放儀式現場,大唐地產海峽公司投資總監莫麗莎女士在致辭中表示,大唐三盛國韻世家項目本著匠心精神,從一紙藍圖的美好願望到如今傾力呈現的實景家園,項目始終以實際行動兌現為莆田這座城市築造美好人居的諾言。
  • 黃巢之亂為什麼能顛覆大唐帝國
    從安史之亂開始後,反叛大唐帝國的力量,那是一撥接一撥。在此前後的叛亂力量,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他們都是體制內的力量,領頭叛亂的人,不是國級大佬,就是省軍級大佬;一個市師級大佬,也敢領銜叛亂,肯定會讓人笑它自不量力的。但是相關的叛亂,都讓大唐帝國打翻在地了。
  • 兵器革新與士兵技戰術的結合,盛唐為何能夠成為大唐帝國?
    《孫子兵法》記載"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這是孫子在著作中開篇提到的一個觀點。孫子代表的兵家對待治國理政的態度與其他學派不同。是力論的。成為了中國金屬冶煉歷史上一道不朽的豐碑。大規模更新時代戰爭強度上限的兵器穩固霸主地位
  • 王貞平 | 「萬國來朝」掩蓋了盛世唐朝的真實形象(燕京訪談)
    唐朝,往往給人以萬邦來朝的盛世大唐景象
  • 怛羅斯之戰:大唐帝國與阿拉伯帝國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交鋒
    幾個呼吸,騎士已衝到了近前,唐軍士兵們踩著口令放平了長矛,狠狠地朝前方戳去。帶著血窟窿騎士從馬上跌落,餘下的則在驚慌下潰逃。突然,軍隊左側的葛羅祿部族竟然高喊著反叛,調轉馬頭攻向了唐軍的方陣,奔逃的大食騎兵也轉身殺了回來。
  • 大唐女皇和她的帝國
    680年,暹羅滅掉蒲甘,至此,暹羅建立了統治整個中南半島的大帝國。690年後,暹羅帝國不斷侵擾大唐邊界,到710年,廣西道和雲南道已被暹羅帝國侵佔。620年,興起於本州中部的大和國統一了本州。630年,大和國併吞了四國島。640年,大和國併吞了九州島。650年,大和國併吞了北海道。660年,大和國併吞了庫頁島。670年,大和國併吞了中山國。
  • 你不知道的悲壯大唐,五位天子、六次出逃,卻頑強屹立二百八十年
    如果從公元618年,即李淵從晉陽起兵,一路順風順水中便於第二年在長安稱帝建國算起,包括武則天時期短暫的武周代唐時期,到公元907年朱溫正式逼唐哀帝李祝禪讓建梁為止,後世人眼中輝煌強盛的大唐帝國共享有了長達二百八十九年的國運,在中國傳統的封建王朝中可謂「長壽」。
  • 大唐帝國六十年:治平之世 不測之憂
    初夏的國都長安城裡,大明宮外柳絲拂面,太液池裡水波不興。當時統治著這個世界最強大帝國的皇帝是高宗李治,他在上元元年(674年)被群臣尊稱為「天皇」,同時皇后武則天接受尊號「天后」。高宗是大唐的第三代君主,天下臣民將天皇天后並稱為「二聖」,對朝局略有了解的百姓都知道,皇帝對伺候過先帝太宗和今上兩代君王的天后武氏言聽計從。
  • 王玄策一人滅一國,俘虜兩萬人回朝,為何只被封從五品下的文散官
    在唐代最著名的是王玄策第二次出使印度期間,大破破印度帝那伏帝國,最後還帶著兩萬俘虜還有,牛馬會長安的事情。滅掉一國,而且還帶回兩萬多的俘虜,這妥妥的大功勞啊。可是當時唐太宗只給王玄策一個文職的從五品下的小官,閒職的副廳長而已。為什麼會是這樣呢?難道是唐太宗根本看不上王玄策?
  • 地圖上的大唐帝國
    唐高宗雖然性格文弱,但是,能堅持唐太宗的各項政策。因此,在唐高宗在位期間,大唐帝國繼續向前發展,並且國力達到鼎盛,史稱「永徽之治」。唐高宗在位期間,再平西域,將疆土開拓到中亞。此外,唐高宗最終消滅高句麗,完成了唐太宗的未竟遺願。但是,唐高宗執政末年,因為用人不當,導致大非川一戰葬送幾十萬精銳,以及任由武后掌控權柄,為日後政局的動蕩埋下了伏筆。
  • 党項人前傳:曾受大唐庇護、也為大唐流血,卻為何要在北宋造反
    由於蒙古草原幅員廣闊,所以最容易形成堪與中原爭霸的草原帝國。東胡系的副業,也是搶劫,但因為經濟方式更多樣,而且能夠發展小規模的農耕。因此,東胡系雖然在武力上不如草原系,但韌性更強,往往能夠建立兼具兩種生活方式的王朝或帝國。今天重點要說的就是羌人系。羌人系既能遊牧又能農耕還能漁獵。但是,羌人系卻一直沒能建立強勢王朝。
  • 數數唐朝滅了多少國家,你就知道,為什麼外國人眼中的大唐那麼強
    詩人們用文字記下了當時萬國來朝的盛景,如韋應物的「雄都定鼎地,勢據萬國尊」;王維的「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張九齡的「三年一上計,萬國趨河洛」等。 也是因為唐朝的強盛,古裝電視劇都很樂意從中取材重現大唐風貌,於是唐高祖李淵、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女皇武則天以及唐玄宗李隆基等成了家喻戶曉的歷史人物,甚至唐朝的一個將領、一個文人、一名妃子都能入選電視劇主角。
  • 950年前後的世界,進入後大唐帝國和後阿拉伯帝國時代
    公元950年,在這個時間點,當年的世界兩極――大唐帝國和阿拉伯帝國――都已成為過去,大唐已亡,阿拉伯帝國則名存實亡,世界進入「後大唐」和「後阿拉伯帝國」時代。1,在我國中原地區是五代十國時期――後漢和後周之交,公元950年,郭威被部下黃袍加身,代漢建周。
  • 絕世奇功,王玄策一人滅一國,俘虜兩萬人回朝,為何才被封了個副廳級的散軼大夫
    在唐代最著名的是王玄策第二次出使印度期間,大破破印度帝那伏帝國,最後還帶著兩萬俘虜還有,牛馬會長安的事情。滅掉一國,而且還帶回兩萬多的俘虜,這妥妥的大功勞啊。可是當時唐太宗只給王玄策一個文職的從五品下的小官,閒職的副廳長而已。為什麼會是這樣呢?難道是唐太宗根本看不上王玄策?
  • 大唐帝國是如何失去西域的?中華文明在中亞的潰敗
    然而,高仙芝卻忽略了阿拉伯帝國的實力:擁有5萬守軍及5萬藩屬國部隊的阿拉伯帝國一方,以10萬聯軍,以及以逸待勞的絕對優勢,與唐軍在怛羅斯城外進行了強強對決——戰鬥進行到第五天時,大唐聯軍中的3000葛邏祿部騎兵叛變反戈,致使高仙芝的唐軍潰敗四散。
  • 大唐盛世到底有多繁榮,看完這些你就明白!
    東來的僧侶、西去的胡商、南歸的旅客、北去的舞姬,構成宏闊帝國地理版圖中的一個個人物與時空的交匯點,這些交匯點又幻化成更真實的遠比文本可靠的信史。錦繡的山河成為國家的屏障,但它更為大唐帶來了物阜民豐、民安國泰。唐玄宗天寶十三年(754年),全國人口達到峰值,數量約5300萬人。在千年前,這是何等的恢弘盛景。今天我們也將循著這些美豔文物走進巨唐人民的生活,感受那時的富裕生活、興盛國運和萬國來朝的榮耀。
  • 小小的吐蕃為何能把大唐和阿拉伯打的沒有脾氣
    唐朝和阿拉蓬伯帝國是公元糜7世紀世界上邰兩個最強大的伊超級大國他們於的地位類似於豐冷戰時期的美幹國和蘇聯。
  • 大唐帝國的迴光返照,唐宣宗李忱和他的大中之治
    李忱在兄弟中自幼就以愚笨出名,成為兄弟們嘲弄的對象,甚至成為侄子們嘲笑的對象。很多人都覺得他是傻子,但當被宦官擁立,當上皇帝的時候,大家才知道這人不是傻,是太聰明了,這樣善於掩藏自己人,會是傻子嗎?隱忍韜晦的三朝皇叔公元820年,唐憲宗暴斃於宮中,他的第三個兒子李恆即位,這便是唐穆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