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伯為什麼要幫劉邦坑害自己的親侄兒項羽?原因真心讓人很無奈!

2021-02-13 淵海雜談

點擊上面「淵海雜談」可關注本微信公眾號


劉邦曾經總結自己戰勝項羽的原因是「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裡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響,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範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如果說以上這些是劉邦戰勝項羽的原因,那確實如此。但如果說以上是劉邦戰勝項羽的全部原因,卻又並非完全如此。因為劉邦能戰勝項羽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有項伯幫劉邦為項羽挖坑。如果沒有項伯的協助,以上的原因都是然並卵。

 

項伯是誰?《史記·項羽本紀》寫到:「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原來項伯也是楚國名將項燕的兒子,項梁的弟弟,項羽最小的叔叔。既然項伯與項羽是打斷骨頭還連著筋的直系親屬,那麼為何項伯要幫著劉邦來坑害自己的親侄兒?原因我們後面再來分析,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項伯坑害項羽的具體事件。

 

第一,項伯洩露項羽的軍事機密。劉項二人都在關中時,項羽已經在範增的勸諫下決定「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如果這個計劃真正實施了,中國歷史就要被改寫,可惜項伯跑去給張良洩露了項羽的軍事計劃。因為項伯和張良私交甚好,不想讓跟在劉邦身邊的好朋友受到無妄之災。如果從「義氣」這點出發,項伯是個有情有義的漢子。但是從「忠誠」這點出發,項伯卻是背叛了項羽和項氏家族。當「忠義」不能兩全的時候,項伯選擇了義字當頭。雖然這個選擇不一定合理,但是合情,我們能夠理解。可是項伯卻在和劉邦初次接觸之時,就和劉邦結為了兒女親家。在敵我還未分明的情況下就把自己和劉邦用姻親關係捆在一起,這個行為就有些首鼠兩端,居心叵測了。

 

第二,項伯違反議事流程。我們都知道楚軍的決策中樞是項羽和範增二人,項羽雖為主,但這個時候範增的作用與地位不可小覷。既然要消滅劉邦的軍事計劃是項羽和範增共同達成的決定,那是不是關於劉邦的所有情況和相關行動都應該讓範增參與並知曉?但是項伯回來匯報如此重大的信息,他沒有建議項羽發起正式的議事會議,而是單獨私密地給項羽打小報告,傳達他自己的主觀判斷和建議處理此事的方式,並利用自己親叔叔的身份讓項羽給予了善待劉邦的承諾。項伯此時的這個行為已經不再是為了保護張良,而是完全站在了劉邦的利益面故意幹擾項羽的判斷,讓項羽做出了人生中最大的一個錯誤決定。項伯這種利用親屬關係而違反議事流程的行為,也埋下了項羽與範增最終決裂的伏筆。大家可以想想,後來陳平反間項羽和範增的計策其實是多麼的粗鄙。如果不是項範二人早有裂痕,如果不是有項伯等不忠之人在項羽身邊趁勢推波助瀾,僅憑陳平一計策就能除去範增,也未免把項羽想成智障了。其實除去範增的過程,項伯的作用估計遠遠大於陳平。

 

第三,項伯公開分裂西楚集團。項莊舞劍意在沛公,項莊要刺殺劉邦的意思很明顯,但項羽並沒有制止。說明項羽雖然沒想清楚是否要殺掉劉邦,但他至少很尊重亞父的意思,不會輕易喊停。這個時候的西楚高層是很團結的,都是以項羽和範增為核心。但就在此時,項伯站出來與項莊對舞,意思也很明顯,那就是保護劉邦。而這個時候的項羽也沒有表態,因為他無法表態。一方面是自己的親叔叔,且親叔叔的意見早已先入為主,自己也在兩人開小會時也給予了承諾;另一方面是自己的亞父和軍師,項莊執行的也是議事會議上他和亞父共同做出的決定。就在項羽猶豫不定的這個時候,西楚集團高層的分裂已經公開化了。一面是以項伯為核心的「親叔叔」派,另一面是以範增為核心的「乾爹」派。這種公開的分裂已經早早傳達出「堡壘最容易從內部攻破」的信號。人心齊,泰山移,所以項羽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人心離,天亦棄,所以項羽烏江自刎,時不利兮騅不逝!


以上三個事件是史書對項伯挖坑記載得比較明顯的事情。但我認為項伯還有兩個挖坑事件,只是史書記載得比較隱晦而已。


 

首先是項伯勸說項羽放了呂后和太公,讓項羽失去了震懾劉邦的最後籌碼。雖然《史記·項羽本紀》記載的是劉邦派遣侯公成功遊說了項羽,但是真實情況應該不是。《史記·項羽本紀》原文寫到:「漢王復使侯公往說項王,項王乃與漢約,中分天下,割鴻溝以西者為漢,鴻溝而東者為楚。項王許之,即歸漢王父母妻子。軍皆呼萬歲。漢王乃封侯公為平國君。匿弗肯復見。曰:『此天下辯士,所居傾國,故號為平國君。』」侯公成功遊說項羽侯,劉邦要冊封他為平國君,但是侯公藏起來不再見劉邦。侯公是辯士而不是隱士,他不會有功而不受祿。只有一種情況會讓他恥於受祿且不屑再見劉邦,那就是他覺得自己受了羞辱,被劉邦耍了。因為侯公在遊說項羽的時候已經發現,最終說服項羽的是項伯而不是自己,自己只是一個馬甲和串串,是為了更好的掩護項伯做工作。畢竟項伯不可能不等劉邦的使者來,自己就跳出來進行說服工作呀。劉邦之前也派過陸賈來遊說,雖然陸賈沒遊說成功,那是項伯工作還沒做到家,火候還沒到。這次火候到了,卻攤在了侯公身上。項伯著急解救劉邦家人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之前項羽要在兩軍陣前烹殺太公,震懾劉邦,項伯就急忙跑出來勸說:「天下事未可知,且為天下者不顧家,雖殺之無益,祇益禍耳。」好一句「天下事未可知」,足以可見項伯之狡兔三窟的心理習性。

 

其次是項伯在英布被劉邦派人遊說叛變後,不是積極幫項羽想辦法如何重新召回英布,而是急於殺了英布的妻兒,完全讓英布鐵了心跟著劉邦幹。英布是不是投靠劉邦後就立即鐵了心?顯然不是,史記記載「淮南王至,上方踞床洗,召布入見,布大怒,悔來,欲自殺。」但是項伯急於痛下殺手,史記記載「楚已使項伯收九江兵,盡殺布妻子。」這句話寫得很微妙,中間有停頓。意思可以理解為楚國只是讓項伯去收英布在九江的軍隊,但是殺英布妻兒的事情是項伯自己獨立幹的。另外這句話沒有用全文常用的「項王」和「楚王」等稱謂,而是只用了很模糊的「楚已使」,可見殺英布妻兒不一定是項羽的命令,司馬遷在這裡用了春秋筆法。司馬遷為什麼不敢在《史記》中公開質疑項伯的行為?我們要知道項伯在投靠劉邦後,就被劉邦封為了射陽侯,且賜姓為劉。雖然過後其兒子犯法封國被除,但項伯對劉邦有著巨大的功勞。司馬遷不能在證據不充分的情況下隨便質疑這位「劉家人」的行為。不過從項伯最後連祖宗的姓氏都可以不要來看,他與項羽的叔侄關係也不算個啥。


項伯為什麼要坑害項羽?原因很簡單,就是人品低下,氣量狹窄,心裡暗自不服項羽成為項氏家族的領導,一心想打壓項羽抬高自己。對於這一點,我們必須要知道五件事情。第一,項伯開始粉墨登場出來搗鬼的時候,是在他兄長項梁去世後。第二,項梁去世後,項伯是項氏家族中輩分最高的長輩。不論是鴻門宴上舞劍的項莊,還是被灌嬰打敗的項聲和被灌嬰俘虜的項陀,在家族中的地位都不及項伯。第三,範增是項羽的外姓長輩,但是在整個西楚集團中地位卻比項伯高。第四,項伯自己武功不弱,有勇力。《史記·留侯世家》記載:「項伯常殺人,從良匿。」第五,項伯有一位智謀高超,智慧遠甩他幾十條街的朋友,張良。

 

把以上幾點串起來的答案就是:項伯乃將門之後,勇力可嘉,但是缺乏智慧。他一直不清楚自己的能力和斤兩。在西楚集團中他只服兄長項梁而不服侄兒項羽,他認為項梁死後他應該順理成章地成為西楚集團的領頭羊。哪知道項羽擅自斬宋義奪得楚軍兵權,在巨鹿破釜沉舟大敗秦軍,一舉成為各路諸侯的帶頭的大哥,並成為了項氏家族中的英雄和實際掌權者。項伯此時已經憋了項羽一肚子無名火,又見在集團中一個外姓的範增居然比自己更受重視,地位比自己還高,要與範增唱對臺戲的情緒也油然而生。過後因為鴻門宴告密事件意外接觸劉邦,劉邦對項伯無比尊重,史書寫到「吾得兄事之」。項伯在西楚集團不如意,空有一個項羽親叔叔的關係,但是在劉邦集團卻被奉若上賓,發現自己舉足重要,所以一下子就對劉邦產生了親近感。再加上一個高智商的張良在旁不斷忽悠,項伯從此走上了給項羽挖坑的叛變之路。其實項伯也並非蠢蛋,他雖然享受劉邦給他的存在感,但他更知道西楚對他的重要性。他只是想通過劉邦打壓一下項羽在西楚中的權威,抬高自己在西楚中的地位,但並不代表他希望項家完蛋,西楚滅亡。不過以他的智商和能力怎能唬得住這種爭霸遊戲,他的一系列小動作讓整個局勢產生了精妙的化學變化。更讓他不能掌控的是韓信的橫空出世,要知道垓下之戰,真正擊敗項羽的是韓信大軍而並非劉邦。所以,項伯乃是無能無德之小人也。項羽攤上了這樣的叔父,也只能仰天長嘆了!


 

 

 

相關焦點

  • 項伯幫過劉邦幾次?項伯最後結局怎麼樣?
    項羽一生識人不明,甚至連身邊的親人都不斷地坑他,尤以叔父項伯為甚。那麼,項伯究竟是怎樣坑害項羽的?他最終的結局如何?項伯名纏,字伯,是楚國名將項燕的幼子,項渠(項羽之父)、項梁的弟弟,項羽的叔父。據史書記載,項伯年輕時喜歡行俠仗義,某次因為抱打不平惹下人命官司,在逃亡的途中得到韓國公子張良的庇護,並跟隨他一起避居下邳。
  • 【睡前故事】| 吃裡扒外的項伯,最後的結局如何?
    正是這個沒死的項伯在「鴻門宴」上攪局放走了劉邦,所以在後世之人的眼裡,他是一個典型的吃裡扒外的人!說起項羽的這個叔父項伯,也是一個挺有意思的人物,名纏,字伯,出生於下相。據史書記,項伯因為某種原因殺了人,但是史書行並沒有記載他為何殺了人,潮哥估計他因為自己的衝動殺了某個權貴而被官府通緝。幸好他得到了一個叫張良的韓公子的幫助,張良把他藏在了下邳一個很隱秘的地方,使他最終逃過了官府的追捕。
  • 鴻門宴保護劉邦的項伯,在親侄子項羽死後,人生結局什麼樣?
    說起鴻門宴,在我國可謂家喻戶曉:秦朝末年,項羽約劉邦在鴻門會面,準備除掉劉邦。而劉邦因為項伯的營救和幫助,得以全身而退。那麼,在楚漢相爭結束、項羽自殺以後,作為劉邦的恩人、項羽的親人的項伯,得到了什麼樣的結局?
  • 歷史解密:鴻門宴之中,項伯為什麼要保護劉邦?
    亞父範增看到劉邦這樣的狀態就對項羽說:劉邦是一個有志向的人,我讓人看他的身體有五彩之色,這怕是聖人的體相,我們應該將他殺掉,以免後患無窮。項羽聽了亞父的話,就答應了。本來這件事計劃得很嚴密,但是項伯卻出了岔子,壞了項羽的大事。項伯把要殺劉邦的消息告訴了他的大恩人張良,他和張良說:劉邦有滅頂之災了,你還是和我跑路吧。
  • 項羽奪天下最大的絆腳石是誰?不是劉邦,而是他唯一的親人
    項羽這輩子最大的絆腳石,不是劉邦,而是項伯。項伯是項羽的親叔叔,項梁的親弟弟,按照道理,應該是要幫助自己的兄長和侄兒奪取天下。可是項伯卻總是在關鍵時刻,給項羽扯後腿,最終導致項羽失去了天下。西漢建立以後,項羽的這位親叔叔,不僅得到了賜姓劉,而且被封為射陽侯,可以說是一生榮華富貴了。
  • 鴻門宴偏袒劉邦,項羽為何不殺了項伯
    項伯,名項纏,是項羽的叔叔。項伯早年行俠仗義,秦統治時期曾與張良有舊交情。曾經因犯下殺人罪,跟隨韓公子張良躲藏在 下邳 (今江蘇睢寧西北)。到了項梁在吳中起兵造反之時,項伯也跟隨他參與這件事。後來跟隨項梁北上,擁立熊心為楚懷王,被任命為楚國左尹。秦二世三年,參與北伐援救趙國,後隨項羽參加巨鹿之戰,又跟隨項羽佔領函谷關。
  • 項羽為什麼會敗給劉邦——跳出常規思考
    陳涉一起義陳餘和張耳就面見陳涉,勸其立六國之後以培植反秦力量。後來,又隨武臣一塊來到趙地,使趙地發展成為三大反秦中心之一。巨鹿之戰中,他是駐守巨鹿城外的盟軍的主要力量之一。項羽消滅王離軍團之後,他與諸侯軍共同參加了對章邯的作戰,還親自致信章邯,分析利弊,成為章邯最終決定降楚的原因之一。只是因為他後來與張耳反目,憤然出走,才沒有跟隨項羽入關。但是,陳餘在反秦中的功勞是不可磨滅的。
  • 項伯的亂世生存之道
    這個時候如果重視了,項羽就會覺得抓到了劉邦七寸,漫天要價,要劉邦支付不起的價。這麼做完全是無奈之舉,有點死馬當活馬醫的意思。盡最大努力給人質留下一點生的希望。3.關於項伯項伯這個人,也不是完全跟項羽一條心,典型的老油子不倒翁。
  • 《鴻門宴》:劉邦、項羽性格差異,預示劉邦必勝,項羽必敗
    項羽對待劉邦的態度是這樣的:項羽是楚國貴族的後代,他在鴻門宴中對待劉邦很傲慢,根本沒把出身農民的劉邦放在眼裡。劉邦的左司馬曹無傷派人告密,說劉邦要在關中稱王。項羽馬上大怒說:「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打敗秦軍主力的是項羽,而不是劉邦。而這時劉邦要稱王,好武的項羽怎麼能答應,決定以武力攻打劉邦。
  • 鴻門宴中項羽為什麼放過了劉邦?
    劉邦攻破鹹陽,派兵把守函谷關。項羽行帶兵被攔在關外,非常惱火,就攻破函谷關。劉邦手下曹無傷派人對項羽說:「劉邦想要在關中稱王,讓子嬰做丞相,珍寶應有盡有。」項羽聽了很生氣,要去打劉邦。此時項羽的軍隊四十萬,在新豐鴻門;劉邦的軍隊十萬,在霸上。
  • 鴻門宴上,在範增和項伯的勸說下,項羽有自己的權衡嗎?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一)範增的建議,殺了劉邦鴻門宴,是項羽與劉邦的第一次較量,拉開了楚漢戰爭的序幕。四年後,項羽兵敗垓下,自刎烏江,那時,項羽仍不認為是自己的過錯,反而歸罪於天,是「天要亡我」。其實,項羽失敗的種子,在鴻門宴就已經種下了。如果當時項羽聽從範增的建議,殺了劉邦,就不會有後面劉邦北面稱帝的可能了。
  • 項羽叔父項伯,鴻門宴上的千年背鍋俠!他真是個吃裡爬外的人嗎?
    項羽父親兄弟三人,項伯是項羽最小的叔叔。縱觀項伯的一生,怎麼都不像是個吃裡扒外的呆萌蠢。為什麼在鴻門宴上,項伯竭盡全力保護項羽的競爭對手劉邦?《史記項羽本紀》中描述項羽攻破劉邦派兵把守的函谷關。正當怒氣衝天之時,劉邦手下曹無傷派人前來告密,說劉邦想做關中王。
  • 項羽死於分封,劉邦成於分封,區別在於與天下同利
    項羽要滿足自身和入關諸侯的封王訴求,就必須打破楚懷王的約定,損害劉邦的利益。事實上,項羽佯尊楚懷王為義帝,自封西楚霸王,以軍功大小和是否入關為衡量標準,結合自身好惡,分封了十八路諸侯。 從這裡可以看出,項羽分封諸侯最主要的目的是自己稱王,分封過程和結果帶有強制性和不公平性。
  • 鴻門宴,範增與項伯針鋒相對,到底是誰在砸項羽的鍋?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體掩護劉邦。在鴻門宴上,範增要除掉劉邦,而項伯卻要救劉邦,二人針鋒相對,劍拔弩張。 有人認為,若項羽聽從了範增的良策,趁鴻門宴之際除掉劉邦,就不會有後來的楚漢相爭,也不會項羽兵敗垓下、烏江之吻的下場。鴻門宴後,範增氣得將玉鬥扔在地上,拔劍將之擊碎,嘆曰:「唉!豎子不足與謀。」
  • 鴻門宴:項羽錯失良機,劉邦死裡逃生
    當時劉邦大軍有十萬人,號稱四十萬。項羽大軍四十萬人,號稱一百萬。兩軍勢力懸殊,自不用說,劉邦這次肯定是玩完了。張良說道:「既然這樣,趁著項伯還沒有走。我去告訴他,你不敢違背項王的意思,這就是一場誤會。」劉邦緊接著問張良說道:「你和項伯是怎麼認識的,為什麼如此重要的軍事機密,他會告訴你呢?」劉邦這時候還在懷疑張良是不是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 項羽一生英雄蓋世,楚漢戰爭為何敗給劉邦?毛主席給指出了原因
    對於項羽的失敗,很多人都對他做出了評價和總結,楚漢戰爭項羽之所以敗給劉邦,原因有這麼幾點:第一、目光短淺沒有志向項羽和劉邦聯手推翻暴秦統治後,項羽仗著自己強大的實力,自封為王君領天下,還以王者的身份分封其他諸侯為王,將已經統一的天下再次分割開來,這無疑於是倒行逆施。推翻暴秦統治以後他自己沒能心存天下,而是帶著江東子弟回到他的家鄉彭城偏安一隅。
  • 鴻門宴前,項伯為什麼會向張良洩密
    翻譯過來就是:楚國的左尹項伯,是項羽的叔父,一向同留侯張良交好。張良這時正跟隨著劉邦。項伯就連夜騎馬跑到劉邦的軍營,私下會見張良,把事情詳細地告訴了他,想叫張良和他一起離開,說:「不要和(劉邦)他們一起死了。於是在後面的鴻門宴上,項羽沒有把劉邦殺掉,以致留下後患,遺恨千古。
  • 楚漢未解之謎:鴻門宴上項羽為什麼會放走劉邦?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楚漢未解之謎:鴻門宴上項羽為什麼會放走劉邦?說出來你可能不信在歷史上,鴻門宴很有名,暗藏殺機。在秦朝末年,以劉邦為首的集團與項羽集團匯聚一堂,經過了一場刀光劍影,最終和平結束。可是大家在思考,既然項羽已經做好了準備,為什麼沒有殺掉劉邦呢?
  • 鴻門宴:項伯舞劍【王立群講歷史】
    這個人就是項羽的季父,也就是他的堂叔,叫項伯,官職是左尹,按照楚國的這個官職,就是左丞相。這個人的出現改變了劉、項兩家的命運,那麼這個人做了什麼改變了兩家的命運呢?這個人要夜見張良,大戰前夜夜見張良,為什麼夜見張良呢?他倒不是有意洩密,他想把張良從死人堆裡撈出來,因為第二天一打,劉邦和張良玉石俱焚。張良這時候跟著劉邦呢,所以他要見張良,他跟張良兩個人生死之交,他要救張良。
  • 一個告密項羽,一個說情劉邦,鴻門宴竟然被這兩個不起眼的間諜人物...
    曹無傷屬於見利忘義的人,他認為當時劉邦不是項羽的對手,項羽擁兵四十萬,而劉邦只擁兵十萬),再加上劉邦先進關中已得罪了項羽,肯定不會有好果子吃。於是起了反心,派人到楚營給項羽告密,引火澆油地說,劉邦要在關中稱王了,丞相都選好了,關中的金銀財寶美女香車都霸佔了。項羽大怒之下發誓要滅了劉邦,從而引發鴻門宴的誕生。總之,曹無傷叛變的原因,不過是通風報信,不過是政治表態,為自己尋條後路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