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鴻門宴,他是中國歷史上耳熟能詳的故事,圍繞參與宴會的幾個主角,一直爭議不斷。項莊舞劍,意在沛公,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體掩護劉邦。在鴻門宴上,範增要除掉劉邦,而項伯卻要救劉邦,二人針鋒相對,劍拔弩張。
有人認為,若項羽聽從了範增的良策,趁鴻門宴之際除掉劉邦,就不會有後來的楚漢相爭,也不會項羽兵敗垓下、烏江之吻的下場。鴻門宴後,範增氣得將玉鬥扔在地上,拔劍將之擊碎,嘆曰:「唉!豎子不足與謀。」
似乎,範增是一個遠見卓識的智謀之士,而項伯是一個吃裡扒外的叛徒,吃項羽飯,砸項羽鍋,情況真是這樣嗎?
範增曾給項羽出個一個主意,他說道:
「沛公居山東時,貪於財貨,好美姬。今入關,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成五彩,此天子氣也。急擊勿失!」
在我看來,這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餿主義,為何這麼說呢,且看我作一個分析。
這句話有兩層意思,其一:劉邦有大志;其二,劉邦有天子之氣。
其一、劉邦有大志。想當初,楚懷王以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範增為末將,解巨鹿之圍。而派劉邦率兵從另一路叩關入秦。楚懷王和諸將約定,誰先攻破函谷關,就封誰為王。
劉邦有如神助,果然先攻入鹹陽。按照事先的約定,他可以理直氣壯的稱王,大大方方的將部隊駐紮在關中,哪怕有人不服,也只能在心中暗自罵娘,自認倒黴。
哪知,劉邦既沒有稱王,還將軍隊移到了關外,與秦國老百姓約法三章,秋毫無所犯,贏得了秦人的熱烈歡迎。
這顯然是一支仁義之師,一支正義之師,得人心者得天下,劉邦有大志,是他自己掙來的。這樣的軍隊理應得到尊重,而範增卻說,「急擊勿失」,這明顯就是嫉妒心作怪,自己不如人,不思進取,反倒要將別人除掉,怎麼看,這都不厚道。
其二、劉邦有天子之氣。範增說這話,就是胡扯,所謂天子之氣,一般都是帝王神化自己的一種說法。範增也這樣說,是在長劉邦志氣,滅項羽威風。
既然劉邦都有天子氣了,那項羽還跟劉邦爭什麼天下?乾脆繳械投降,向劉邦俯首稱臣得了,如果再鬥下去,那是逆天而行。
由此可知,範增給項羽出的這個計策,是個不折不扣的餿主意,項羽若聽從了他的建議,則大事去矣,為何這麼說呢。
首先,劉邦先攻入函谷關,對於破秦大業,首功一件。劉邦既沒有稱王,也沒有在秦都駐軍,這擺明了不惹事,不挑事,道義上佔駐制高點。若此時項羽一意孤行,攻打劉邦,將使項羽陷入不仁不義的境地
其次,諸侯軍之所以跟隨項羽西入關擊秦,那是因為他們認定項羽是一支以推翻暴秦為使命的正義之師,是一支解救天下黎民百姓於水火的仁義之師。天下未定,先起內訌,必然使將士寒心,抗秦聯盟必然土崩瓦解,項羽將眾叛親離,剛剛建立起的霸業有可能灰飛煙滅。
而作為項羽,他也沒有作好除掉劉邦的心裡準備,畢竟他曾與劉邦約為兄弟,一起在戰場上共同抗擊秦軍,二人的矛盾還沒有激化到馬上要滅掉彼此的地步。
而鴻門宴,只是一個倉促間臨時決定的飯局,一切來得太匆忙,去得太迅速,再加上項羽有些婦人之仁,在鴻門宴上放劉邦一馬,也是可以理解。
項羽大怒,曰:「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
項羽的發號施令是如此的響亮,帶著如此憤怒的情緒,深深刺痛了項伯的心。衝動是魔鬼,倉猝間作的決定一定會將項羽的事業帶進溝裡。項伯是項羽的季父,二人有著親密的血緣關係,項伯比誰都關心項羽的事業。
現在還不是除掉劉邦的最佳時機,劉邦手上握有十萬大軍,雖然實力不如項羽強大,但想將他們徹底消滅,也並非易事。關鍵劉邦佔有道義上的先機,此時若發動戰爭,諸侯軍必然離心離德,項羽輸掉戰爭是必然的結局。
項伯清楚地看清了這一點,他是項羽的季父,他比誰都關心項羽的事業。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樓塌了,這是項伯最擔心的。
怎麼辦?怎麼辦?明天項羽將要砍下劉邦的人頭,他真想立即衝到劉邦軍營,提醒劉邦說,明天項羽將要砍你。但劉邦會信嗎,項伯從敵對陣營過來說這話,劉邦一定會將他當作間諜抓起來。
此時,他想起了一個人,那人就是他的好朋友張良,曾經張良救過項伯的命,他至今念念不忘,無以為報。此時,張良將是一個他與劉邦溝通的橋梁,張良才是救項氏的第一人。
有了張良在其中的穿針引線,劉邦果然不再懷疑項伯的一片善意,他十分感激地將項伯引進大帳,請求自保之術。為表誠意,劉邦甚至要與項伯結為親家。
項伯掩飾著對劉邦的鄙視,他很清楚,他不是來救劉邦,而是來救項羽和項氏家族的。
因此,在鴻門宴上,範增起身,召項莊舞劍,想除掉沛公。項伯也義無反顧的拔劍起舞,保護劉邦安全,也是出於同樣的目的。
因此,哪有什麼叛徒,哪有什麼一時糊塗,這完全是項伯對項羽的一片無私的愛。
而範增呢,從他的表現來看,絲毫看不出一個謀士應有的智慧和謀略,一再地將項羽往溝裡帶,幾乎快要毀了項羽的霸王事業。
當初範增給項梁出了個餿主意,立了楚懷王熊心這樣一個傀儡,以樹天下人望。心是好的,但卻辦了壞事。項羽後來不得已幹掉上將軍宋義,殺掉楚懷王這個累贅,這些都是拜範增所賜,項羽因此落了一個弒主的壞名聲。
範增眼看劉邦先破關入秦,內心產生了嫉妒之心,鼓動項羽以卑劣手段除掉劉邦,全然不顧抗秦大業,不顧天下非議。幸虧項羽在鴻門宴上有所猶豫,放了劉邦一馬,不然,人心盡失,他還哪有資格分封天下,成就霸王之名呢?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項伯對項羽是真愛,而範增一直在砸項羽的鍋!
文章參考資料:《史記:項羽本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