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門宴的座次和項羽不殺劉邦的充分理由

2020-12-23 如是吾文

司馬遷在《史記》中詳細描述了鴻門宴當天的座次安排。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亞父者,範增也;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於是,有人說「根據傳統文化,賓客為大」。項羽請客,劉邦是上賓,劉邦應坐在尊貴的位子。項羽的行為是狂妄自大,對劉邦無理。

這一段在《漢書》中是沒有的。僅在《史記》中被司馬遷記錄了。《史記》是私史。司馬遷本人又是非常推崇項羽的,在《史記》的編排上,項羽本紀列第七,高祖本紀列第八,項羽排在劉邦前面。

司馬遷特意錄下這個座次安排,正是要彰顯項羽的地位高於劉邦。項羽在破釜沉舟救趙前殺了宋義,楚懷王封項羽上將軍。將軍一職是,春秋時晉文公「作三軍,謀元帥」,當為「將軍」名之始出。秦因之,金印紫綬,位次於上卿。上卿相當於丞相,楚懷王沒有丞相,所以上將軍僅次於懷王。

劉邦呢,《史記》記載懷王」令沛公西略地入關」。「沛公」是個尊稱,官都不算一個。

鴻門宴是在軍中的宴席當按軍中的規矩。當年周亞夫軍細柳,皇帝的面子都不給,可見軍規厲害。

這時的軍中,項羽最尊貴、範增最年長、然後才是劉邦、張良。這個座次安排恰當的很。

項羽在鴻門宴上不殺劉邦,並非項羽存婦人之仁、優柔寡斷。《史記》《漢書》中記載得很清楚。

沛公左司馬曹無傷使人言於項羽曰:「沛公欲王關中,使子嬰為相,珍寶盡有之。」項羽大怒曰:「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

「欲王關中」是猜測;「子嬰為相」不存在;至於「珍寶盡有之」,劉邦讓項伯帶話給項羽「吾入關,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日夜望將軍至,豈敢反乎!」劉邦不但沒有私吞秦宮的錢財,就連派軍守武關的事情也有合理的解釋。

再說範增。範增說項羽曰:「沛公居山東時,貪於財貨,好美姬。今入關,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成五採,此天子氣也。急擊勿失!」這段諫詞正好反證劉邦的清白。「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劉邦沒有叛楚的跡象、沒有與項羽為敵的把柄、就連拿軍風紀治罪的藉口都讓範增給說沒了。

說某人是項羽的敵人,這是項羽最不擔心的事情。他希望所有的敵人都冒出頭來。劉邦沒有冒頭。此時劉邦很謙卑。沛公旦日從百餘騎來見項王,至鴻門,謝曰:「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得復見將軍於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將軍與臣有郤。」

《史記》中還記載,劉項二人是在所有的一切都解釋清楚以後,項羽才決定請劉邦留下吃飯的。這也符合項羽的性格,費那事幹嘛!所以,後來的宴會上,範增舉玦,項羽視而不見;項伯舞劍護著劉邦,項羽聽之任之;張良獻玉璧,項羽欣然收下。

一家之言,隨便聊聊。

相關焦點

  • 眾說紛紜《鴻門宴》:酒席座次是成心侮辱劉邦?
    就《鴻門宴》一篇而言,歷代都有學者對其不可解處提出質疑,進而懷疑其真實性,甚至從根本否認有這個歷史事件。     比如有人認為,文章開篇「項伯深夜告張良」一段,鴻門和霸上相去四十裡,而項伯一夜之間可以完成「夜馳之沛公軍」、「私見張良」、「入見沛公」、「約為婚姻」、「復夜去至軍中」、「具以沛公言報項王」等六件事,殊不可信。
  • 鴻門宴項羽為何不殺劉邦?出土漢簡揭開內幕,日本學者:東方智慧
    兩千多年來,無數人為西楚霸王的失敗而扼腕嘆息:如果項羽在鴻門宴上除掉了劉邦,天下不就是項羽的了嗎?難道項羽真的是「一腔婦人之仁」,「豎子不足與謀」嗎?然而,鴻門宴的背景果真如此簡單嗎?如果項羽真的在鴻門宴上除掉了劉邦,他就能順利地取得九鼎之位嗎?
  • 鴻門宴偏袒劉邦,項羽為何不殺了項伯
    在鴻門宴上,範增不斷地暗示項羽,要項羽乘機殺掉劉邦,項羽由於在事前已被項伯說服,認準劉邦為忠誠有功的將領,因此,對範增的暗示沉默不答。當範增召來項莊就要當場舞劍表演時,項伯一下子看出了其中要殺劉邦的真正意圖,立即拔劍相互對著舞,時常用身體擋護著劉邦,使項莊一直很難在下手。 鴻門宴後壞了項羽好事的項伯竟然一點都沒受到懲罰,項羽不殺項伯其實另有原因。 原因之一就是項伯的官職很高,在楚懷王政權內部甚至高於項羽。
  • 《鴻門宴》:劉邦、項羽性格差異,預示劉邦必勝,項羽必敗
    《鴻門宴》節選自《史記項羽本紀》,作者是著名史學家司馬遷。《鴻門宴》寫的是劉邦和項羽宴會上的鬥爭。「鴻門」是當時的地名,項羽在鴻門設宴款待劉邦,但在宴會上,項羽想要殺劉邦,而劉邦成功逃脫了,可以說「鴻門宴」危機四伏而又暗藏殺機。從「鴻門宴」的情節,我們能清楚地看到劉邦、項羽性格上的差異,而這種差異也讓我們預見到將來劉邦勝、項羽敗的結局。
  • 鴻門宴項羽婦人之仁放虎歸山,然而殺掉劉邦,項羽就能坐擁天下?
    西楚霸王項羽是歷史上的悲情人物,本來是在戰場之上叱吒風雲的一代雄主,然而最終只能兵敗自刎。後世多將項羽失敗的原因歸結於他放走了劉邦,在鴻門宴上,項羽放虎歸山,從而導致了其錯失江山,而劉邦終成為帝王。然而這真是項羽沒能坐擁天下的原因嗎?
  • 鴻門宴上真正懂局的人是項羽,不是不想殺劉邦,而是絕不能殺劉邦
    而很多人也為項羽惋惜,認為當時在鴻門宴上應該殺掉劉邦,之後項羽便可以一統天下了。但是其實項羽比誰都想殺掉下座的那個老流氓劉邦,項羽並沒辦法殺掉劉邦。不是因為項羽目光短淺,相反是因為項羽有著長遠的打算,所以絕不能動劉邦一根手指頭。  劉邦
  • 楚漢未解之謎:鴻門宴上項羽為什麼會放走劉邦?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楚漢未解之謎:鴻門宴上項羽為什麼會放走劉邦?說出來你可能不信在歷史上,鴻門宴很有名,暗藏殺機。在秦朝末年,以劉邦為首的集團與項羽集團匯聚一堂,經過了一場刀光劍影,最終和平結束。可是大家在思考,既然項羽已經做好了準備,為什麼沒有殺掉劉邦呢?
  • 項羽為劉邦設下鴻門宴,在什麼地方?
    如今社會發展了,物質生活比較豐富,很多人都愛赴宴吃美食,但若說最不願赴的宴,一定是鴻門宴。鴻門宴來源於秦末項羽劉邦楚漢爭霸過程中的一個精彩的故事情節,劉邦差點在宴會上死在項羽手中。鴻門宴被稱為「天下第一宴」,因為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後來項羽和劉邦不同的命運結局,是影響歷史走向的一個關鍵節點。對劉邦來說,這場宴會原本會危及到他的身家性命。後來鴻門宴就成了暗藏殺機、不懷好意的宴會的代名詞,意思是說參加這樣的宴會,付出的代價可能會很大。歷史上項羽請劉邦吃的這場鴻門宴,發生在什麼地方呢?讓我們先了解一下這個故事的背景。
  • 鴻門宴中劉邦為何能安然無恙?此四人功不可沒,又讓人意想不到!
    這場宴會史稱「鴻門宴」,後世所有不懷好意的兇險宴會一概被人們稱為是「鴻門宴」。鴻門宴是項羽一生成敗的一個重要節點,也是漢高祖皇帝劉邦距離死亡最近的一次。鴻門宴上,項羽佔據著絕對的優勢,因為宴會擺在他軍營處,若是項羽真想發難留住劉邦將其殺了,劉邦等人絕對是不雙拳難敵四手,必死無疑的。
  • 鴻門宴上,在範增和項伯的勸說下,項羽有自己的權衡嗎?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一)範增的建議,殺了劉邦鴻門宴,是項羽與劉邦的第一次較量,拉開了楚漢戰爭的序幕。四年後,項羽兵敗垓下,自刎烏江,那時,項羽仍不認為是自己的過錯,反而歸罪於天,是「天要亡我」。其實,項羽失敗的種子,在鴻門宴就已經種下了。如果當時項羽聽從範增的建議,殺了劉邦,就不會有後面劉邦北面稱帝的可能了。
  • 宴席中,哪個方位的座次最尊貴?若不明白的話,看鴻門宴就知道了
    關於這次宴會的座次,在《項羽本紀》一章中交代的十分清楚:「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 ...亞父者,範增也,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 ...」在中國傳統認知中,左為尊,右為次;上為尊,下為次;中為尊,偏為次。而在更遠的春秋秦漢時代,則是以房屋的位置和宴會的方位來劃分主客尊卑。在古代,房屋分為「堂」和「室」,堂為正房,室為偏房。
  • 項羽本已決定擊殺劉邦,為何鴻門宴上,卻不聽範增的話殺了劉邦?
    鴻門宴會上,亞父範增多次給項羽使眼色,並不斷地摸他佩戴的玉珏,暗示項羽該動手了,應該趁此良機,一舉殺掉劉邦,但項羽卻始終默然不應。就在前一天,項羽已經下令,全軍好好吃一頓,第二天一早就趕去灞上,擊殺劉邦。
  • 說鴻門宴的座次
    如淳注中所引「賓主位東西面,君臣位南北面」之語很可以用來說明鴻門宴的座次。根據「賓主位東西面」的原則,鴻門宴中劉邦是客人,項羽是主人,何以項羽反而東向坐呢?蓋是時(公元前206年)天下未定而劉、項也都不曾稱王,鴻門之會正所以決定領導權屬誰。劉邦不得已冒奇險來會,便是表示願意接受項羽的領導,以示無他;而項羽則是要藉此機會收服劉邦。政治上尊卑的考慮,使鴻門宴不復是一個普通賓主飲宴的場合。
  • 歷史知識——【鴻門宴(上)】
    就《鴻門宴》一篇而言,歷代都有學者對其不可解處提出質疑,進而懷疑其真實性,甚至從根本否認有這個歷史事件。    比如有人認為,文章開篇「項伯深夜告張良」一段,鴻門和霸上相去四十裡,而項伯一夜之間可以完成「夜馳之沛公軍」、「私見張良」、「入見沛公」、「約為婚姻」、「復夜去至軍中」、「具以沛公言報項王」等六件事,殊不可信。
  • 鴻門宴:項羽錯失良機,劉邦死裡逃生
    劉邦想和項伯進一步拉近關係,才出此下策的。後來劉邦當上皇帝,就決口不提此事了。劉邦不提,項伯當然就更不敢提了親家一結,兩人的關係又拉近了些,劉邦開始解釋這個誤會到底是怎麼形成的了?劉邦說了以下幾點,希望項伯帶話給項羽知道。第一,我進了關中把金銀財寶都登記在冊,然後封存了起來,絲毫無所取。就是為了等著項王來分配的。
  • 鴻門宴上,劉邦為何留下張良只因算準項羽沒有殺心?
    之後劉邦是藉口如廁,然後和樊噲直接開溜了,第一這時候劉邦方面不可能不告而別,第二留下張良還需要幫劉邦周旋,如果劉邦這一方面全走了,顯得無禮和心虛不說,就完全沒有可以和項羽說得上話的人了
  • 《史記》札記丨項羽鴻門宴殺劉邦就能一統天下麼?未必,試談範增的...
    雖然說歷史沒有如果,但估計很多人都會認為,如果項羽在鴻門宴的時候聽範增的計策殺了劉邦,那麼後面統一天下的就會是項羽。甚至劉邦自己在和眾多屬下分析他和項羽成敗的原因的時候,也認為主要原因是自己能用人才,而項羽只有一個範增都不能用,導致了項羽的最終失敗。
  • 項羽若在鴻門宴中殺了劉邦,天下就能是他的嗎?我看還真不一定
    而且多數歷史學家對《鴻門宴》的解讀,也都認為:鴻門宴中項羽的優柔寡斷,是他最後失敗的一個伏筆。如今,我們重讀鴻門宴,許多史家經過深入研究和解讀,認為當年的鴻門宴又是一場隱情,項羽並非猶猶豫豫一時失算。他應該是經過深思熟慮,故意放掉了劉邦。為什麼要這樣說?
  • 《鴻門宴》中的項羽真的那麼蠢?其實項羽和劉邦都達到了目的
    而範增清醒地認識到,劉邦必然是項羽最大的敵人,便勸解到:「劉邦為人貪財好色,現如今卻對秦宮的財寶和美人都不染指。一個能壓制自己欲望的人,一定有所圖謀,必須趁此機會消滅他」。項羽決定出兵,時間就在次日清晨。而此時項伯來到劉邦營中,搭救張良。劉邦趁此機會拉攏項伯告知向項羽臣服,自己霸主的地位得到肯定後,項羽也願意接受劉邦的和談。而範增決定將計就計,建議在席前殺掉劉邦。
  • 八卦風水|從後天八卦解析鴻門宴座次圖
    《鴻門宴》是太史公司馬遷創作的一篇史傳文,出自《史記·項羽本紀》。文章所述是秦滅亡後,項羽和劉邦在秦朝都城鹹陽郊外的鴻門舉行的一次宴會。全文以劉邦赴項營請罪為核心,以曹無傷告密、項羽決定進攻始,以項羽受璧、曹無傷被誅終。其中參加鴻門宴的人座次很有意思,從後天八卦的生克關係中,可以略解一二。原文略摘如下,原文可以網上參閱。沛公旦日從百餘騎來見項王,至鴻門(略)……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