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布局「鴻門宴」?如何應對和安全化解「鴻門宴」?

2021-01-16 小波說

「鴻門宴」一詞在後世被用作比喻「不懷好意的筵席」。

鴻門宴

鴻門宴事件回顧

中國古代十大著名酒局之鴻門宴。鴻門宴是我國歷史上很著名的事件之背景是劉邦在處於弱勢的情況下,通過張良的幫助,成功逆轉局勢的故事。通過歷史學家對鴻門宴評價和分析,鴻門宴的故事對後世的影響極其深遠。鴻門宴中塑造了兩種不同性格的歷史統治人物。

公元前206年,當時為楚國武安侯的劉邦率軍攻破武關,進入關中地區。秦王子嬰向劉邦投降。劉邦入關後,與秦民約法三章,並派人駐守函谷關,以防項羽楚軍進關。

項羽於鉅鹿之戰殲滅了秦軍主力,向關中進發。當項羽到達函谷關後,劉邦軍不準楚軍入關,楚將英布等乃以武力破關直入,並推進至戲水之西。

劉邦聞訊大懼,乃率其部10萬人馬撤出鹹陽,紮營霸上,卻未敢迎見項羽。當時項羽軍兵力40餘萬人。

項羽的策劃

劉邦手下將領左司馬曹無傷派人向項羽通報,惡意離間項羽與劉邦,謊稱劉邦委任秦王子嬰為丞相,據有鹹陽城內所有珍寶,準備自立為關中王。項羽得此消息後非常憤怒,準備次日清晨,分四路圍攻劉邦。

項羽的亞父範增分析:劉邦入關前貪財好色,但到了關中後並不曾取奪財物和女人,是野心遠大的表現,又加上算命師認為劉邦頭上有「天子氣」,為了避免將來成為禍害,應該儘早除之。

劉邦的準備

項羽的叔父項伯得知範增的計劃。由於他早年和張良有交情,張良當時是韓成派來輔佐劉邦的謀臣,因此連夜前往劉邦軍營,建議張良速逃亡,但張良決定報告劉邦。

劉邦對此消息感到非常震驚,並立刻向張良請教對策。由於雙方實力懸殊,張良建議劉邦透過項伯的協助,減低項羽的疑心:

劉邦召見項伯,以兄禮對待(項伯比張良年長,故劉邦以對兄長之禮對待項伯),並請求聯姻,目的是巴結項伯,請求項伯向項羽求情。項伯回到項羽軍中,向項羽表達劉邦的善意,又說項羽殺劉邦乃不義之舉,建議項羽亦以禮相待,項羽答允。

宴會開始

劉邦第二天率領百多名騎兵會見項羽。雙方於鴻門會面。

劉邦對項羽稱,自己得入關中實屬僥倖,但有「小人」從中挑撥,使兩人之間產生誤會。項羽回應道:「是曹無傷(左司馬)派人向我說有這種事,否則我也不會來這裡」。他隨即邀請劉邦參加宴會。

座位

宴會開始時,項羽和項伯背西面東而坐,範增背北向南而坐,劉邦背南向北坐,張良則背東向西而「侍」。秦漢時候,在飲宴的場合,東向坐是最尊貴的,一般飲宴會讓客人坐西向東。項羽卻自居尊位,顯示他並不把劉邦當作一位平等的賓客看待,毋寧把他看作自己的部屬。

劉邦卻不是坐在項羽對面,而是背南面北。在君臣並在的場合,君主面南,臣下面北。劉邦北向坐,是最卑微的臣下位,表明自己有臣服之意,並非與項羽是地位相等的朋友。項羽接受這種坐次安排,也就是接受了劉邦的臣服,不再有殺劉邦之心了。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範增不時向項羽打眼色,舉起自己的玉玦(玦,有缺口的玉環)三次,示意項羽下定決心,儘快行動。項羽不發一言,未有理會。範增於是傳召項羽堂弟項莊,吩咐他在席上舞劍,乘機刺殺劉邦。項莊進入酒席之中,向項羽請求準許他舞劍為樂,並在項羽同意後立即拔劍起舞。

項伯亦隨即拔劍揮舞,並以身體阻擋項莊,使其無法攻擊劉邦。張良立刻離開酒席,並通報在軍門外的劉邦部將樊噲。

樊噲帶著劍和盾強行闖入酒席,怒視項羽(「頭髮上指,目眥盡裂」)。項羽馬上「按劍而跽」(跽,長跪),詢問了樊噲的來歷後,稱讚他為「壯士」,並吩咐從人賞賜樊噲一鬥卮的酒(秦漢時一鬥相當於現在的二升左右 ),樊噲一飲而盡。項羽又賞賜一隻豬前腿(彘肩),樊噲直接把豬腿放在盾牌上,用劍「切而啖之」。項羽問道:「壯士能復飲乎?」

樊噲趁機向項羽指出:楚懷王(熊心)曾下令「先進入關中的人便可做關中王」。劉邦雖然先入關中,但並未立刻自立為王,而是退軍等待項羽到來。他認為項羽是有意殺死劉邦,要求項羽打消這個念頭:

項羽未有回應樊噲,只吩咐他就坐。

劉邦逃走

劉邦稱要上廁所,和樊噲一同離席。不久項羽派陳平召喚劉邦。劉邦認為應該先辭行,樊噲反對,認為現時的情況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不能再拖延時間,又說「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結果劉邦和樊噲帶同夏侯嬰、靳彊和紀信等將領一同逃走。逃走前,劉邦吩咐張良把帶來的一對白璧送給項羽、一對玉鬥送給範增。

劉邦來時,走渭河南岸的大道,長四十裡,逃走時卻走芷陽道。芷陽道較狹窄,蜿蜒於驪山北麓,不通馬車,卻只長二十裡。劉邦自己騎馬,樊噲等四人則徒步追隨護送。

張良回到席上,獻上禮物,並代劉邦向項羽賠罪。項羽收下了璧玉,放在桌上;範增則拔劍撞破了玉鬥,並斷言劉邦將會奪取項羽的天下:「豎子不足與謀。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屬今為之虜矣。」

劉邦回到軍中後立刻處死了曹無傷。

人物評價

歷史學家對於鴻門宴評價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它不僅僅只是項羽個人命運的重要轉折點,也是整個秦朝末期歷史變化的重要轉折點。鴻門宴評價中,離不開項羽、劉邦等人的人物評價,他們在鴻門宴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對後世的教育和認識起到了重要的影響。

首先,項羽在鴻門宴中的評價為:性格優柔掛斷、剛愎自用、高傲自大、有勇無謀。具體體現在劉邦前去赴宴,項羽完全不顧範增再三催促刺殺劉邦的暗示,不將劉邦作為爭奪天下的對手,並對劉邦的逃離行為無動於衷,足以體現他的以上四點性格。

項目

其次,劉邦作為項羽的對手,在鴻門宴中的評價為:奸詐圓滑、詭計多端、知人善用、善於應對。具體體現在他明知項羽設宴意在殺死自己,在張良的建議下,仍然前去赴宴,又在鴻門宴中項羽面前表現謙虛,主動謝罪等等,都體現了他以上特點。在後人對鴻門宴評價中,雖然項羽最終沒有取得成功,劉邦獲得了最終勝利,但在後世,這兩個梟雄在人們心中都有各自的評價。

鴻門宴事件智慧提煉

項羽方

如果你是飯局的組織者,而又有所訴求,那麼你得問自己幾個問題:

1、目標對象是誰,想得到什麼?

2、有什麼籌碼,怎麼用最好?

3、誰來控制節奏,什麼節點用什麼籌碼?

既然是局,那麼就得進行精心籌劃,不然那就是喝酒吃飯,而不是飯局。

局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歡迎繼續關注小波說,持續輸出歷史故事中的智慧。

劉邦方

現在作家馮唐有個「九字真言」挺適合總結劉邦方的智慧:「不著急、不害怕、不要臉」。

1、劉邦在張良的謀劃下,虛虛實實化解了項羽的心理戒心,實力確實幹不過的情況下,該示弱就示弱,留得根本,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2、同時做好防線保護措施(當生命受到威脅時,樊噲很必要、適時地出來鎮鎮場子)。

3、達到目的,不必拖泥帶水,以免夜長夢多、橫生變數。(劉邦找個藉口就溜了)

相關焦點

  • 《鴻門宴》:一個有殺機卻無殺心的飯局,早已註定楚漢爭霸結局
    司馬遷在《史記》中以凝練的筆鋒刻畫了「鴻門宴」驚心動魄的場景,同時以細膩筆法勾勒出了劉邦與項羽性格的迥異。鴻門宴雖然是項羽和劉邦在滅秦後楚漢爭霸的開端,但是卻預示了楚漢爭霸的結局。因為鴻門宴生動地揭示了項羽的悲劇性格,同時也訴說著劉邦化解風險、消弭危機的能力。
  • 歷史知識——【鴻門宴(上)】
    兩千多年前,劉邦、項羽在鹹陽城外,面對亡秦那隻碩大的勝利果實,用一場宴會暫時化解了迫在眉睫的矛盾衝突。而在太史公司馬遷如椽巨筆的生動描述下,這場宴會不但成了史上最著名的飯局,也在中國人語庫裡成了陰謀、兇險的代名詞。  關於鴻門宴的話題,過去說、現在說,今後還會一直說下去。
  • 【電影 | 鴻門宴傳奇】
    幾個歷練豐富的人物,個個都有自己的喜好和個性,鴻門殿上的智鬥和垓下的兩軍交戰講的是他們怎麼把一生的奮鬥交代於幾秒之間的心理戰和戰場實戰。項羽本是楚國貴族出身,劉邦和樊噲都是農民出身,項羽的性格讓張良說準了,「越覺得佔盡優勢,越易被衝昏頭腦。」項羽在鴻門宴上欺壓劉邦,劉邦忍辱負重,張良的計謀得逞,項羽收了張良做軍師,殺範增,弒懷王,其實這也是範增的反間計。
  • 楊照:《史記》中的鴻門宴|文化雲客廳
    近年來更是被改編為多部影視作品,分別於2011、2012年上映的「歷史大片」《鴻門宴傳奇》和《王的盛宴》就是個中代表,可見鴻門宴的故事魅力所在。在《史記》之中,鴻門宴的歷史真相究竟如何?在距離這段歷史兩千多年之後,我們重新去回味鴻門宴的細節,又將會帶給我們這些生活在現代社會的普通人哪些啟示呢?
  • 眾說紛紜《鴻門宴》:酒席座次是成心侮辱劉邦?
    兩千多年前,劉邦、項羽在鹹陽城外,面對亡秦那隻碩大的勝利果實,用一場宴會暫時化解了迫在眉睫的矛盾衝突。而在太史公司馬遷如椽巨筆的生動描述下,這場宴會不但成了史上最著名的飯局,也在中國人語庫裡成了陰謀、兇險的代名詞。     電影《鴻門宴》正在上映。關於鴻門宴的話題,過去說、現在說,今後還會一直說下去。
  • 鴻門宴:曹無傷為什麼要告密?如果沒有他,還會不會有鴻門宴?
    鴻門宴可不是那麼好吃的,自從這件事情發生以後人們都這樣說,世人都認為那滿滿的酒杯裡裝的並不是友情和好意。還有那個項莊,喝酒的場合你在那裡舞什麼劍呢?後來人們都說你"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原來你舞劍並不是為了助酒興,你是想要對付沛公啊。鴻門宴場景所以"鴻門宴"就成了暗藏殺機、加害客人的代名詞,一提到這三個字,後背就有些發涼!
  • 從鴻門宴品當下分餐制的現實意義
    尤其是在皇族貴胄之間、商賈巨富群體中,分餐制既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徵,也是時尚和禮儀的程式。《史記·項羽本紀》中描寫的鴻門宴,就表明當時實行的是一種分餐制。在宴會上,「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亞父者,範增也。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這五人便是一人一案。鴻門宴中的分餐制,究竟有何現實意義?
  • 項羽為劉邦設下鴻門宴,在什麼地方?
    如今社會發展了,物質生活比較豐富,很多人都愛赴宴吃美食,但若說最不願赴的宴,一定是鴻門宴。鴻門宴來源於秦末項羽劉邦楚漢爭霸過程中的一個精彩的故事情節,劉邦差點在宴會上死在項羽手中。鴻門宴被稱為「天下第一宴」,因為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後來項羽和劉邦不同的命運結局,是影響歷史走向的一個關鍵節點。對劉邦來說,這場宴會原本會危及到他的身家性命。後來鴻門宴就成了暗藏殺機、不懷好意的宴會的代名詞,意思是說參加這樣的宴會,付出的代價可能會很大。歷史上項羽請劉邦吃的這場鴻門宴,發生在什麼地方呢?讓我們先了解一下這個故事的背景。
  • 懸念設計:讓《鴻門宴》情節跌宕起伏,堪稱經典小說
    《鴻門宴》是《史記》中一篇非常著名的文章文章,主要講述進入漢沽關後項羽和劉邦之間的政治鬥爭。他被列入中學語文教材,其主要內容和周邊故事被多次拍攝和傳播,讓中國人耳熟能詳。在《鴻門宴》中,獨特的懸念設置體現了司馬遷高超的敘事結構編排能力,展現了古籍的藝術魅力。
  • 鴻門宴上的「舞劍」情節太過搞笑,此隋朝版的「鴻門宴」驚心動魄
    鴻門宴是司馬遷《史記》裡面的精彩橋段,千百年來膾炙人口。但宴會上發生的「舞劍」一事太過離奇,讓人覺得荒唐不可信。可能,歷史上的鴻門宴是真正存在的,但宴會上發生的一系列事件,並不是司馬遷寫的那樣。由此可知,鴻門宴上項莊、項伯的舞劍行為,根本不可能存在。一句話,鴻門宴上項莊、項伯的舞劍行為,只能出自司馬遷的想像,屬於文學創作者、小說家的想像。可真甭說,舞劍殺人的橋段,在文學作品《三國演義》、《北宋楊家將演義》裡面出現過。
  • 一個不容忽視的小人物:鴻門宴中的樊噲
    作為一個連宴會都沒有資格進去的人,地位極其的卑微,卻承擔著非常重大的使命,保護了劉邦的安全。可以這樣說,因為秦噲的出現,才讓劉邦的生命得到保證,為保證劉邦的安全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外表粗獷,沉穩忠誠———「義」字當先的小人物樊噲作為劉邦的貼身侍衛,雖然地位很卑微,但是當他得知宴會上的危難處境時,便立即帶劍擁盾入軍門,不顧交戟衛士的阻攔,直接用盾將衛士撞倒在地。
  • 鴻門宴的局中局
    對於項羽來說,劉邦原本和英布是一樣的角色,可在楚懷王挑撥下,逐漸成長為可以封王的諸侯。所以在鴻門宴上,項羽的底牌只有6、7萬人,其他諸侯都是利益結合體,和劉邦沒有本質上的區別。和項羽不同,劉邦的將軍基本都是豐沛老鄉,士兵也是一路上招來的,沒有一支軍隊具有獨立性。在鴻門宴上,項羽根本不能殺劉邦.殺劉邦只需要一刀,可那10萬軍隊呢,該怎麼善後?
  • 在鴻門宴上,劉邦都吃了什麼菜?
    在張良的謀劃下,劉邦和項伯好好套了一番近乎,並許諾把女兒嫁給項伯的兒子。項伯也是個實在人,答應劉邦回去跟項羽說說好話,讓項羽取消殺劉邦的念想。第二天,劉邦帶著張良、樊噲等100餘人馬來到了項羽軍中,見到項羽,劉邦二話不說跪下就哭:「大王啊,冤枉啊,我先入關純屬偶然,絲毫沒有背叛大王您的意思。」項羽看劉邦態度這麼誠懇,怎還忍心殺他?
  • 鴻門宴的真相,昭君出塞的心思,盡在《一讀就上癮的中國史2》
    本書開篇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鴻門宴」,按照《史記》的記載,很多人都接受了項羽由於「婦人之仁」,無視「亞父」範增的苦心建議,最終「放虎歸山」,錯失了斬殺劉邦的最好時機。但歷史的真相真的是這樣嗎?書中分析道:鴻門宴之時,項羽雖然號稱率領40萬大軍,但這都是各路諸侯的聯合部隊,屬於他直系的部隊兵力也就在六七萬的水平,而劉邦當時兵力接近十萬。而且如果隨意殺掉劉邦,勢必會引起其他諸侯的不滿,信譽一旦失去,帶頭人位置坐不穩不說,面對劉邦的十萬軍隊和其他諸侯的責難,能否自保也未可知。
  • 鴻門宴項羽為何不殺劉邦?出土漢簡揭開內幕,日本學者:東方智慧
    兩千多年來,無數人為西楚霸王的失敗而扼腕嘆息:如果項羽在鴻門宴上除掉了劉邦,天下不就是項羽的了嗎?難道項羽真的是「一腔婦人之仁」,「豎子不足與謀」嗎?然而,鴻門宴的背景果真如此簡單嗎?如果項羽真的在鴻門宴上除掉了劉邦,他就能順利地取得九鼎之位嗎?
  • 《鴻門宴》:劉邦、項羽性格差異,預示劉邦必勝,項羽必敗
    《鴻門宴》節選自《史記項羽本紀》,作者是著名史學家司馬遷。《鴻門宴》寫的是劉邦和項羽宴會上的鬥爭。「鴻門」是當時的地名,項羽在鴻門設宴款待劉邦,但在宴會上,項羽想要殺劉邦,而劉邦成功逃脫了,可以說「鴻門宴」危機四伏而又暗藏殺機。從「鴻門宴」的情節,我們能清楚地看到劉邦、項羽性格上的差異,而這種差異也讓我們預見到將來劉邦勝、項羽敗的結局。
  • 《鴻門宴》票房被偷 無價票加座票新招盡顯
    「女殺手」賈青新寫真 彰顯魅惑性感點擊瀏覽更多娛樂新聞 / 點擊欣賞更多明星精美寫真電影在放映環節出現網絡盜版、「偷票房」等事件已屢見不鮮,上周起上映的電影《鴻門宴電影《鴻門宴》自公映以來,聚集了超高人氣,但上映當日便遭遇了網絡盜版和「偷票房」雙重風波。「偷票房」事件在電影行業屢見不鮮,操作者為「偷」也是煞費苦心。影片《鴻門宴》就遭遇了傳統的手寫票,以及罕見的無價票、1元業務票、加座票等「偷票房」新招式,甚至還有放的是《鴻門宴》票上卻打某同期上映的另一部影片。
  • 在快手雲遊「鴻門宴」,楊照做客新京報書評周刊「文化雲客廳」
    這是鴻門宴中經典橋段,也是本次「文化雲客廳」直播的分享內容。在直播最開始,楊照先為大家分析了司馬遷的寫作選擇,「他把詳細記錄鴻門宴細節的內容寫在了《項羽本紀》,而只在劉邦的《高祖本紀》裡提綱挈領地描寫了一下鴻門宴,這主要是因為在鴻門宴中,項羽是主動的一方,劉邦是被動的,顯然項羽才是鴻門宴的核心。」
  • 《鴻門宴》是如何座位的?古代分餐制,是尊卑的體現
    《鴻門宴》中就有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由他們的座次來看,我們可以知道他們吃飯的形式就是分餐制的形式,並且尊貴的人是面向東坐,其次面向男,次之面向北,最卑賤的面向西。這就是分餐制當中體現的尊卑。古代分餐制的另一個原因就是因為當時的人們都是正坐著,並不想現在是坐在椅子上的,大家正坐圍在一張桌子旁邊也是很不舒服的。
  • 榮毅仁家的「鴻門宴」
    回想1945年8月15日抗戰勝利的早上,他也是興奮地開出私家車,揚著青天白日旗,和二哥一起上街慶祝,但這一回是「城頭變換大王旗」,他心裡有期待更有忐忑。這共產黨畢竟姓「共」,會如何收拾像他這樣的大資本家?——榮氏企業的實力,在中國堪稱「老大」,這塊「肥肉」足夠誘人。1946年,榮家老父榮德生被綁架,綁匪索贖金一百萬美元,成為上海灘綁票第一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