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門宴上的「舞劍」情節太過搞笑,此隋朝版的「鴻門宴」驚心動魄

2020-12-27 覃仕勇講史

鴻門宴是司馬遷《史記》裡面的精彩橋段,千百年來膾炙人口。

但宴會上發生的「舞劍」一事太過離奇,讓人覺得荒唐不可信。

可能,歷史上的鴻門宴是真正存在的,但宴會上發生的一系列事件,並不是司馬遷寫的那樣。

什麼項莊舞劍,什麼項伯翼護,什麼樊噲闖帳,什麼沛公尿遁,什麼張良謝過,等等,都是司馬遷用自己的頭腦臆想出來的東西,根本不合常理。

單以項莊舞劍論,他為什麼要舞劍?

有人說,他舞劍的目的,是「意在沛公」,想殺掉劉邦。

但是,想殺掉劉邦,可以有多種選擇,比如說下毒,比如說借敬酒直接捅刀子,還有摔杯為號,上刀斧手等等,為什麼要選了「舞劍」這一種最張揚、最誇張、最搞笑的做法?

有人說,「舞劍」的目的,是為了造成擦槍走火,無意失手砍死了劉邦的假象。

但是,不管您是有意也好,無意也好,只要劉邦被殺,所造成的結果都是一樣的——劉邦手下的十萬大軍群龍無首,隨時出現失控、大亂的現象,場面將不可收拾。

也有人說,項莊這麼做,是因為項羽定不下決心殺劉邦,他擔心殺了劉邦會遭到怪罪,所以用舞劍失手誤殺的方式,必要時可以開脫自己的罪責。

但是,項羽如果有心要殺劉邦,項莊殺了劉邦,就是大功一件;項羽如果無心殺劉邦,項莊殺了劉邦,就是死罪——這根本就是先斬後奏,故意搶先造成既定結果,不存在什麼失手不失手,誤殺不誤殺的問題。

因此,就算項莊是要替項羽拿主意,那也是先幹掉劉邦再說,直接捅刀子就行,您拿把劍在那兒唱呀,跳呀,舞呀,這不是在提醒項羽,我準備要殺人了;這不是在提醒劉邦,我準備要殺您了。

這種方式,十用十廢,不可能成功。

更離奇的是,項羽陣營裡的重要人物項伯,為了保護劉邦,又明目張胆地拿起一把劍,唱呀,跳呀,舞呀,用身體掩護劉邦。

這不是在告訴項羽,我要保護劉邦;這不是在告訴劉邦,我在保護您。

只能說,項莊、項伯都在拿項羽、劉邦、張良這些人全當成傻子了。

或者說,司馬遷都在拿讀者當成傻子了。

如果項伯要制止項莊,用嘴巴喝止項莊的離奇表演就行,他沒有必要也加入項莊的「跳大神」式的表演中去,讓人啞然失笑。

實際上,縱觀數千年來,眾野心家要在宴會、酒席幹掉一個人,從沒誰用過「舞劍」這種既驚豔,又荒唐古怪的搞笑方式。

由此可知,鴻門宴上項莊、項伯的舞劍行為,根本不可能存在。

一句話,鴻門宴上項莊、項伯的舞劍行為,只能出自司馬遷的想像,屬於文學創作者、小說家的想像。

可真甭說,舞劍殺人的橋段,在文學作品《三國演義》、《北宋楊家將演義》裡面出現過。

想必這兩本書的作者對司馬遷虛構出來的這個橋段非常欣賞,直接照抄了。

但這種照抄,只能是小說家行為。

現實中,是不可能出現這種搞笑的情節的。

下面說一則發生在隋文帝楊堅身上的「鴻門宴事件」,沒有舞劍情節,但殺機四伏,險象環生,同樣驚心動魄。

話說,未登上帝位之前的楊堅,曾經經歷過一段惶惶不知終日的卑微生活。

他是承襲父親楊忠之爵位出道的。

出道之初,不知道收斂,鋒芒很盛。

齊王宇文憲敏銳地覺察到了楊堅是個潛在的威脅,密奏武帝宇文邕,讓他除掉楊堅,以絕後患。

武帝宇文邕為一代明君,鑑於楊堅野心不展、形跡未顯,猶豫不決,沒有對楊堅下手。

又因為誤聽了相士趙昭的話,認定楊堅只有做柱國的命,就妄想依靠楊堅這個柱國來保護自己的江山、扶助自己的兒孫,主動和楊堅結成了親家:讓太子宇文贇娶了楊堅的長女楊麗華為妻。

宇文贇繼位後,也覺得自己的老丈人楊堅不像好人,多次想把楊堅給剁了。

但楊堅太狡猾,宇文贇的命又太短,也沒有殺成。

宇文贇做了一年多皇帝,就禪位給自己的兒子宇文闡,沒過多久就過世了。

周靜帝宇文闡只是個七八歲的小孩子,懂得了什麼?

國丈楊堅在劉昉、鄭譯的推舉下上位,任總知中外兵馬事,隨後當上了大丞相、假黃鉞、都督中外諸軍事。

小皇帝宇文闡年紀小,被楊堅所控制,但宇文家族還有許多成年人在。

尤其是趙王宇文招、陳王宇文純、越王宇文盛、代王宇文達、滕王宇文逌等五王還在。

這五個人都是北周太祖宇文泰的兒子、武帝宇文邕的兄弟。

其中的趙王宇文招頗有文材武略,曾跟隨過武帝東徵伐齊、與齊王宇文憲率軍徵討稽胡,立過很多戰功。

可惜的是,宇文贇繼位之初,猜忌諸叔,不但誅殺了齊王宇文憲,還將包括宇文招在內的五王驅逐出京到封地就國了。

京師因此沒有得力的宇文氏子弟坐鎮,致使楊堅在宇文贇咽氣後,從容竊取了權柄。

最慘的是,宇文贇在病重時,徵召趙、陳、越、代、滕五王回京輔政。這又使得五王如龍離大海、虎離深山,沒法調遣軍隊應對楊堅的舉動,孤身羈留在京,成為了楊堅案板上的魚肉。

不過,楊堅因為篡位的時機尚未成熟,還在隱忍待發。

趙王宇文招決定搶在楊堅發難前將楊堅幹掉。

於是,他擺下了「鴻門宴」,邀請楊堅到自己的府中宴飲。

楊堅一來覺得這時候還不應該露出篡位的跡象;二來料定宇文招不敢得在京師重地對自己怎麼樣,從容赴宴。

跟隨楊堅赴宴的,有雄赳赳、氣昂昂的兩隊衛士。

但是,這兩隊衛士全被宇文招阻攔在宴廳之外,僅有楊弘和元胄、元威兄弟相隨。

元胄是河南洛陽人,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的第九代子孫。

元胄小時候就長得燕頭虎額,表現得英勇果敢;年稍長,練就了多種武藝;成後後,長得美髯虎鬚,看上去凜然不可侵犯。

北周齊王宇文憲當年第一眼見到他,「壯之」,將他招為自己的左右親隨,每次出徵,都帶他隨行。

元胄馳騁沙場,屢建戰功,官至大將軍。

楊堅當政,重用元胄,把他當成心腹之人,安排住在自己的臥室內廳。

楊堅當了丞相後,元胄主管宮廷中的禁衛軍,引弟弟元威入宮當侍衛。

宇文招好幾次想對楊堅動手,都被元胄的目光震懾住。

沒奈何,宇文招悄悄吩咐兩個兒子宇文員和宇文貫說:「汝當進瓜,我因刺殺之。」

酒至三巡,宇文招請楊堅入內室享用異域進貢的奇珍異果,拔出所佩帶的刀切瓜,不斷招呼楊堅過來吃瓜。

盛情難卻,楊堅側身過來取切好的瓜。

宇文招手掌一翻,刀鋒向外,就要刺向楊堅的胸膛。

元胄機警,恰好在此時闖入,向楊堅大呼說:「相府有事,不可久留。」

宇文招嚇了一跳,刀鋒下落,仍切向案板上的瓜,抬頭呵斥元胄說:「我與丞相言,汝何為者!」

宇文招以為,自己這麼一喝,這個粗陋漢子會掉頭出屋。

哪知,這個粗陋漢子一點也不粗陋,心細得很。

他不但不走,反倒握緊懸掛在腰間的刀的刀柄,搶步向室內走,虎鬚倒豎,豹眼圓睜,怒容滿面。

宇文招愣了愣神,口氣大弱,問其姓名:「汝何為者?」

元胄照實回答。

宇文招恍然說:「汝非昔事齊王者乎?誠壯士也!」

拿起一片瓜,讓元胄吃,改用溫和的語氣說:「吾豈有不善之意邪?卿何猜警如是!」

元胄笑而不答。

主客都在吃瓜。

宇文招突然作嘔吐狀,欲入後門。

元胄知他這一走,就會有刀斧手殺入,趕緊大步跟上,扶住他,強押他坐入席中的上位。

一計不成,宇文招又生一計,聲稱自己口渴,讓元胄到廚房中去取茶。

元胄恍若不聞。

不久,滕王宇文逌來到。

楊堅走下臺階迎接。

元胄趁機對他耳語:「事勢大異,可速去。」

楊堅不以為然,說:「彼無兵馬,復何能為?」

元胄說:「兵馬悉他家物,一先下手,大事便去。胄不辭死,死何益耶?」

楊堅這才開始著急,冷汗直冒。

果然,屋後隱約有披鐵甲的聲音。

元胄感覺刻不容緩,催促楊堅說:「相府事殷,公何得如此?」用手推楊堅出屋。

宇文招想要挽留,卻被元胄用槐梧的身體擋住屋門,根本出不來。

這樣,楊堅前腳回到相府,元胄後腳也回來了。

宇文招恨不時發,彈指出血。

楊堅殺了宇文招等羈留在京的五王,給予元胄的賞賜不可勝計。

等到受禪登上帝位,升元胄為上柱國,封為武陵郡公,食邑三千戶,授左衛將軍,不久又升右衛大將軍。

可惜的是,元胄後來與蜀王楊秀過從太密,在楊秀獲罪時遭受牽連,被除去了官名;更在隋煬帝即位後,因偶有怨言被處死了。

相關焦點

  • 鴻門宴:項伯舞劍【王立群講歷史】
    項羽,面向東坐;範增,面向南坐;劉邦,面向北坐;張良,面向西坐,這是四個有座位的人,旁邊我估計還有一個項伯,《史記》沒有交代。項莊進去就說,大王飲酒軍中無以為樂,請以劍,讓我舞劍。項羽一聽,說行啊,你舞吧。「項莊拔劍起舞,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莊不得擊」。
  • 懸念設計:讓《鴻門宴》情節跌宕起伏,堪稱經典小說
    《廖承志致蔣經國先生信》中也有「惟長年未通音問,此誠憾事。近聞政躬違和,深為懸念。」的描述。「懸念」是一種表現技巧,常用於戲劇、小說和電影的創作中,使觀眾、讀者和觀眾渴望期待角色的未知命運或未知的情節。懸念是文學創作中一種重要的藝術手法,巧妙的懸念設置可以使文章具有更強的藝術感染力,使讀者對閱讀更有興趣。
  • 【睡前故事】| 在鴻門宴上舞劍的項莊,到底和項羽什麼關係?
    當然,有「家族叛徒」的項伯,也有豪情萬丈的項梁,更有蓋世英雄項羽……其實,項家還出過一個名將,就是從小就跟著項羽南徵北戰,卻被歷史記載不多的項莊。項莊是故楚大將軍項燕的第三個孫子,而項羽是項燕的二孫子。所以,項莊跟項羽是兄弟關係,當然也有說是親兄弟,有人說是堂兄弟,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倆兄弟都是由叔父項梁帶大的。項羽是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英雄,歷史上的第一戰神。
  • 在快手雲遊「鴻門宴」,楊照做客新京報書評周刊「文化雲客廳」
    項莊稱軍中也沒有什麼娛樂,要給大家表演一段舞劍助興,結果這時,項伯站出來說『一個人舞不好看,兩個人舞更好』,把項莊刺向劉邦的劍都給擋了,最後刺殺劉邦的B計劃也失敗了。」這是鴻門宴中經典橋段,也是本次「文化雲客廳」直播的分享內容。
  • 如何布局「鴻門宴」?如何應對和安全化解「鴻門宴」?
    鴻門宴鴻門宴事件回顧中國古代十大著名酒局之鴻門宴。鴻門宴是我國歷史上很著名的事件之背景是劉邦在處於弱勢的情況下,通過張良的幫助,成功逆轉局勢的故事。通過歷史學家對鴻門宴評價和分析,鴻門宴的故事對後世的影響極其深遠。鴻門宴中塑造了兩種不同性格的歷史統治人物。公元前206年,當時為楚國武安侯的劉邦率軍攻破武關,進入關中地區。秦王子嬰向劉邦投降。劉邦入關後,與秦民約法三章,並派人駐守函谷關,以防項羽楚軍進關。
  • 歷史知識——【鴻門宴(上)】
    關於鴻門宴的話題,過去說、現在說,今後還會一直說下去。    項伯「一夜成六事」可信嗎    一場驚心動魄的鴻門宴,之所以為後人所知,全憑了太史公司馬遷在《史記》中的傳神描述。    司馬遷的《史記》多處寫到鴻門宴。但詳略明顯相異。《項羽本紀》的「鴻門宴」最詳,長達1605字。
  • 從鴻門宴品當下分餐制的現實意義
    《史記·項羽本紀》中描寫的鴻門宴,就表明當時實行的是一種分餐制。在宴會上,「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亞父者,範增也。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這五人便是一人一案。鴻門宴中的分餐制,究竟有何現實意義?時光追溯至公元前206年11月的某一天,西楚霸王項羽和漢王劉邦相約在鹹陽城郊外的新豐鴻門(今陝西臨潼縣東北),商議共同推翻秦王朝之後的大事。
  • 鴻門宴:曹無傷為什麼要告密?如果沒有他,還會不會有鴻門宴?
    鴻門宴可不是那麼好吃的,自從這件事情發生以後人們都這樣說,世人都認為那滿滿的酒杯裡裝的並不是友情和好意。還有那個項莊,喝酒的場合你在那裡舞什麼劍呢?後來人們都說你"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原來你舞劍並不是為了助酒興,你是想要對付沛公啊。鴻門宴場景所以"鴻門宴"就成了暗藏殺機、加害客人的代名詞,一提到這三個字,後背就有些發涼!
  • 鴻門宴項羽婦人之仁放虎歸山,然而殺掉劉邦,項羽就能坐擁天下?
    後世多將項羽失敗的原因歸結於他放走了劉邦,在鴻門宴上,項羽放虎歸山,從而導致了其錯失江山,而劉邦終成為帝王。然而這真是項羽沒能坐擁天下的原因嗎?鴻門宴上的驚心動魄說到底項羽難以成就帝王之業主要是和其個人性格以及時勢情形相關。除了項羽沒有統一天下的大格局,而且他自身的性格也難堪此任。
  • 項羽為劉邦設下鴻門宴,在什麼地方?
    如今社會發展了,物質生活比較豐富,很多人都愛赴宴吃美食,但若說最不願赴的宴,一定是鴻門宴。鴻門宴來源於秦末項羽劉邦楚漢爭霸過程中的一個精彩的故事情節,劉邦差點在宴會上死在項羽手中。鴻門宴被稱為「天下第一宴」,因為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後來項羽和劉邦不同的命運結局,是影響歷史走向的一個關鍵節點。對劉邦來說,這場宴會原本會危及到他的身家性命。後來鴻門宴就成了暗藏殺機、不懷好意的宴會的代名詞,意思是說參加這樣的宴會,付出的代價可能會很大。歷史上項羽請劉邦吃的這場鴻門宴,發生在什麼地方呢?讓我們先了解一下這個故事的背景。
  • 從零開始的鴻門宴生活,緊扣熱點,劇情燒腦,動畫秦俠當有此殊榮
    在劇情中,墨小羽一行人被一道神秘的白光引入了歷史當中的「鴻門宴」,並且每個人在其中還扮演著不同的角色,當然,他們原本的意識並沒有消失,只是不得不去完成當前角色所擔負的任務。更為有趣的是他們的角色隨著每一次的輪迴都會進行相互替換,而其中唯一不變的就是鴻門宴中項王刺殺漢王這一劇情。
  • 《鴻門宴》:劉邦、項羽性格差異,預示劉邦必勝,項羽必敗
    《鴻門宴》節選自《史記項羽本紀》,作者是著名史學家司馬遷。《鴻門宴》寫的是劉邦和項羽宴會上的鬥爭。「鴻門」是當時的地名,項羽在鴻門設宴款待劉邦,但在宴會上,項羽想要殺劉邦,而劉邦成功逃脫了,可以說「鴻門宴」危機四伏而又暗藏殺機。從「鴻門宴」的情節,我們能清楚地看到劉邦、項羽性格上的差異,而這種差異也讓我們預見到將來劉邦勝、項羽敗的結局。
  • 眾說紛紜《鴻門宴》:酒席座次是成心侮辱劉邦?
    電影《鴻門宴》正在上映。關於鴻門宴的話題,過去說、現在說,今後還會一直說下去。     項伯「一夜成六事」可信嗎     一場驚心動魄的鴻門宴,之所以為後人所知,全憑了太史公司馬遷在《史記》中的傳神描述。     司馬遷的《史記》多處寫到鴻門宴。但詳略明顯相異。
  • 鴻門宴中劉邦為何能安然無恙?此四人功不可沒,又讓人意想不到!
    這場宴會史稱「鴻門宴」,後世所有不懷好意的兇險宴會一概被人們稱為是「鴻門宴」。鴻門宴是項羽一生成敗的一個重要節點,也是漢高祖皇帝劉邦距離死亡最近的一次。鴻門宴上,項羽佔據著絕對的優勢,因為宴會擺在他軍營處,若是項羽真想發難留住劉邦將其殺了,劉邦等人絕對是不雙拳難敵四手,必死無疑的。
  • 鴻門宴偏袒劉邦,項羽為何不殺了項伯
    在鴻門宴上,範增不斷地暗示項羽,要項羽乘機殺掉劉邦,項羽由於在事前已被項伯說服,認準劉邦為忠誠有功的將領,因此,對範增的暗示沉默不答。當範增召來項莊就要當場舞劍表演時,項伯一下子看出了其中要殺劉邦的真正意圖,立即拔劍相互對著舞,時常用身體擋護著劉邦,使項莊一直很難在下手。 鴻門宴後壞了項羽好事的項伯竟然一點都沒受到懲罰,項羽不殺項伯其實另有原因。 原因之一就是項伯的官職很高,在楚懷王政權內部甚至高於項羽。
  • 在鴻門宴上,劉邦都吃了什麼菜?
    項伯聽此消息,得知昔日救命恩人張良正跟著劉邦混呢,於是急忙到沛軍中想讓張良趕緊逃命。張良得知消息,不僅沒逃跑,反而把事態的緊急性告訴了劉邦,並幫劉邦出了主意,那就是親自到項羽軍中賠罪。劉邦雖然害怕,不想去項羽軍中,但攝於眼前的態勢,已經沒有退路,如果不去賠罪,必被項羽擊潰。在張良的謀劃下,劉邦和項伯好好套了一番近乎,並許諾把女兒嫁給項伯的兒子。
  • 語文知識點梳理| 鴻門宴精講
    不者,若屬皆且為敬酒完畢,請求用舞劍助興,趁機在座位上襲擊劉邦,殺掉他。否則,你們這些人都將被他 所虜!」莊則入為壽。壽畢,曰:「君王與沛公飲,俘虜!」項莊就進去給(劉邦)敬酒。敬酒完畢,說:「君王和沛公渴酒, 軍中無以為樂,請以劍舞。」項王曰:「諾。」項莊軍營中沒有什麼可娛樂的,請允許我用舞劍助興吧。」項王說:「好呀。」項莊 拔劍走舞,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莊不得擊。
  • 曹無傷不告密,說劉邦要稱王,還會有「鴻門宴」嗎?
    說起「鴻門宴」,這是一個耳熟能詳的歷史故事。公元前206年,西楚霸王項羽在鹹陽城外鴻門設宴招待劉邦,準備「興師問罪」。
  • 八卦風水|從後天八卦解析鴻門宴座次圖
    其中參加鴻門宴的人座次很有意思,從後天八卦的生克關係中,可以略解一二。原文略摘如下,原文可以網上參閱。沛公旦日從百餘騎來見項王,至鴻門(略)……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但是畢竟金現在很旺,有金多火熄的嫌疑,火要克金,也是克不動的,只能去生土,求助項伯,故項伯亦舞劍,以身體擋住項莊,中央為土,兩人舞劍調動了中央土氣,況且項伯是土,同氣相求,中央有動,則引起他的變動,土動克水,「以子救母」,便挫敗了範增的計謀。
  • 釋讀中國歷史128:約法三章藏野心,鴻門宴上愚霸王
    約法三章藏野心,鴻門宴上愚霸王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鴻門宴」。範增一看這不行啊,今天決不能放虎歸山,起身出來把項羽的堂弟項莊喊來,說項羽不忍心下手,你去舞劍助興,趁機殺了劉邦。項莊進來敬酒後,說軍營沒啥娛樂,我給大家舞劍助興吧。他假裝舞劍的時候總是往劉邦身上招呼,項伯發現不對,也拔劍起舞,護住劉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