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故事】| 在鴻門宴上舞劍的項莊,到底和項羽什麼關係?

2021-03-05 睡前讀歷史
作為楚歌貴族的項家,在秦末漢初可謂是人才濟濟。當然,有「家族叛徒」的項伯,也有豪情萬丈的項梁,更有蓋世英雄項羽……其實,項家還出過一個名將,就是從小就跟著項羽南徵北戰,卻被歷史記載不多的項莊。項莊是故楚大將軍項燕的第三個孫子,而項羽是項燕的二孫子。所以,項莊跟項羽是兄弟關係,當然也有說是親兄弟,有人說是堂兄弟,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倆兄弟都是由叔父項梁帶大的。項羽是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英雄,歷史上的第一戰神。但作為弟弟的項莊也不差,傳聞他是位劍術家,師從項梁,精通多種武藝特別是劍術。項羽一生經歷了大大小小几百次的戰爭,一生的唯一一次失敗就直接葬送了自己的大好命運,這次戰役就是著名的「垓下之戰」。垓下一戰是項羽命運的終點,他知道自己已經無力再對抗劉邦,於是便在烏江便自刎而死。其實,同樣也是死在烏江邊的還有項羽的堂弟,叫項莊。不錯,就是在「鴻門宴」上舞劍的那位神勇青年。相信,很多人和潮哥一樣,聽說項莊這個名字應該也是從「鴻門宴」中的「項莊舞劍,意在沛公」這個典故中來的。
關於項莊這個人,史書上關於他的資料可以說是少之又少。我們僅僅知道他和項羽都是原楚國大將項燕的孫子,項羽的年齡應該比項莊要大一點。其實項莊到底是不是項羽的堂弟這點在史書上也沒有很明確的記載,也有可能他們是親兄弟。就連對項羽很尊重的司馬遷老先生在《史記·項羽本紀》裡對於項莊提得很少,後世知道的大都是一句話: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在這場宴會上項莊差點就殺死了日後成為日項羽宿敵的劉邦,只可惜因為項羽的優柔寡斷和其他的原因導致了刺殺的失敗。而這也成為了項羽隨後兵敗垓下的轉折點。在垓下之戰中,項羽所率領的軍隊被劉邦的漢軍團團圍困。當他好不容易從包圍圈中突圍而出的時候,身邊只有二十八名騎兵,這些人就包括了項莊。但是項羽絕不那種貪生怕死的人,即使到這個時候了,他也沒有投降的念頭。毅然命令他僅剩的二十八名士兵跟趕來的漢軍血拼,最終的結局當然是全滅。在生命的最後一刻,項羽殺死了自己的兄弟項莊,隨後也自刎而亡,結束了自己可歌可泣的一生。不管項莊和項羽是不是親兄弟,他們的關係都是非常親密和牢固的。他們向我們展現了什麼叫做同生共死和威武不屈,值得我們後人永遠銘記在心。

性格決定一切,王圖霸業豈是仁慈所能成就,心不狠勢不穩的道理恆古不變。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儘快刪除相關內容。

相關焦點

  • 鴻門宴上的「舞劍」情節太過搞笑,此隋朝版的「鴻門宴」驚心動魄
    鴻門宴是司馬遷《史記》裡面的精彩橋段,千百年來膾炙人口。但宴會上發生的「舞劍」一事太過離奇,讓人覺得荒唐不可信。可能,歷史上的鴻門宴是真正存在的,但宴會上發生的一系列事件,並不是司馬遷寫的那樣。什麼項莊舞劍,什麼項伯翼護,什麼樊噲闖帳,什麼沛公尿遁,什麼張良謝過,等等,都是司馬遷用自己的頭腦臆想出來的東西,根本不合常理。單以項莊舞劍論,他為什麼要舞劍?有人說,他舞劍的目的,是「意在沛公」,想殺掉劉邦。
  • 鴻門宴上項莊為何要舞劍?其主要目的是什麼
    這會兒進了關,不貪圖財物和美女,可見他野心不小。」項羽瞪著眼睛大罵:「劉邦這小子,明天一早,我們就到灞上去收拾他!」這時項羽有兵馬四十萬,號稱一百萬,在鴻門紮營;劉邦有兵馬十萬,號稱二十萬,扎在灞上,距離項羽的兵營不過四十裡地。項羽哪裡知道,他的另一個叔父項伯跟張良有生死之交,連夜騎著快馬跑到劉邦營裡想救出張良。張良把項伯的話又都告訴了劉邦。
  • 鴻門宴:項伯舞劍【王立群講歷史】
    如果他要是很清醒的話,他就知道,巨鹿之戰打完,劉邦也進了函谷關,秦王朝也滅了,下面就是怎麼收拾劉邦來獨霸天下的問題。所以你把著關不讓我進,剛好給了我一個滅你的理由,我大笑還來不及呢,我何必大怒呢?大怒恰恰說明他沒有意識到兩家關係的歷史性的轉變。但不管怎麼說,武力解決劉邦確實是項羽集團的一個正確選擇。
  • 鴻門宴偏袒劉邦,項羽為何不殺了項伯
    在鴻門宴上,範增不斷地暗示項羽,要項羽乘機殺掉劉邦,項羽由於在事前已被項伯說服,認準劉邦為忠誠有功的將領,因此,對範增的暗示沉默不答。當範增召來項莊就要當場舞劍表演時,項伯一下子看出了其中要殺劉邦的真正意圖,立即拔劍相互對著舞,時常用身體擋護著劉邦,使項莊一直很難在下手。 鴻門宴後壞了項羽好事的項伯竟然一點都沒受到懲罰,項羽不殺項伯其實另有原因。 原因之一就是項伯的官職很高,在楚懷王政權內部甚至高於項羽。
  • 項莊簡介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典故
    項莊,作為項羽麾下的武將一直追隨項羽南徵北戰,最後在烏江邊戰死 項莊是故楚大將軍項燕的第三個孫子,而項羽是項燕的二孫子,項莊跟項羽是兄弟關係,至於是不是同母親兄弟就歷史沒有相關記載,也有說法項莊是項羽的堂弟,這兄弟二人都是由叔父項梁帶大的。其家喻戶曉之典故——項莊舞劍,項莊舞劍發生在鴻門宴上,其目的是刺殺劉邦,顧有項莊舞劍意在沛公之說。
  • 鴻門宴:項羽錯失良機,劉邦死裡逃生
    然後又請項伯坐上了主位,就這樣三個人又吃又喝又說的。在這個酒宴上,由於劉邦說的話項伯聽來很是受益。三個人竟然變為了無話不說的知己。期間,劉邦還和項伯還結了個親家。但是,兩人當時也沒有說那麼詳細,比如誰的女兒嫁給誰的兒子。或是誰的兒子娶誰的女兒之類的。只不過是暫時迫於政治的需求,不得已而為之。劉邦想和項伯進一步拉近關係,才出此下策的。
  • 如何布局「鴻門宴」?如何應對和安全化解「鴻門宴」?
    鴻門宴是我國歷史上很著名的事件之背景是劉邦在處於弱勢的情況下,通過張良的幫助,成功逆轉局勢的故事。通過歷史學家對鴻門宴評價和分析,鴻門宴的故事對後世的影響極其深遠。鴻門宴中塑造了兩種不同性格的歷史統治人物。公元前206年,當時為楚國武安侯的劉邦率軍攻破武關,進入關中地區。秦王子嬰向劉邦投降。劉邦入關後,與秦民約法三章,並派人駐守函谷關,以防項羽楚軍進關。
  • 《鴻門宴》:劉邦、項羽性格差異,預示劉邦必勝,項羽必敗
    《鴻門宴》節選自《史記項羽本紀》,作者是著名史學家司馬遷。《鴻門宴》寫的是劉邦和項羽宴會上的鬥爭。「鴻門」是當時的地名,項羽在鴻門設宴款待劉邦,但在宴會上,項羽想要殺劉邦,而劉邦成功逃脫了,可以說「鴻門宴」危機四伏而又暗藏殺機。從「鴻門宴」的情節,我們能清楚地看到劉邦、項羽性格上的差異,而這種差異也讓我們預見到將來劉邦勝、項羽敗的結局。
  • 如果劉邦死在鴻門宴,還會有楚漢之爭嗎?項羽還會一敗塗地嗎?
    鴻門宴上,「亞父」範增三番四次地給項羽遞眼色並舉起自己佩戴的玉珏示意項羽,項羽雖然會意但卻默然不應。範增認為,項羽於心不忍,下不了殺劉邦的狠心,於是找來項羽的族人項莊,令項莊在宴席間舞劍,藉機刺殺劉邦。
  • 劉邦三言兩語釋前嫌,鴻門宴上樊噲義正言辭慚項羽
    項羽收服章邯後,正在向西前進,突然得知劉邦已入鹹陽,且派人把守函谷關,大怒,很快就打進關中。劉邦的左司馬曹無傷悄悄傳話,說劉邦想要關中稱王,讓子嬰為相,秦國的珍寶全是他的。 如同火上澆油,項羽怒不可遏,打算第二天就去會會劉邦,讓他明白到底究竟誰是老大?他有四十萬軍隊,劉邦才十萬。
  • 【睡前故事】| 吃裡扒外的項伯,最後的結局如何?
    原本,項羽是要在「鴻門宴」上解決掉劉邦的,沒想到,這個局最終被項羽家裡的一個人給破了,這個人也因此留下了歷史上最大的爭議,就是「端著項羽的碗,砸了項羽的鍋」,親自出面在鴻門宴上保護了劉邦,劉邦才得以「龍歸大海,虎回南山」,最終打敗了項羽!這個人誰呢?一個戰國末期楚國的貴族子弟,叫項伯,也是西楚霸王項羽的小叔叔,項羽的大叔父則是因為輕敵而死的項梁。
  • 成語故事: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成語】: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拼音】: xiàng zhuāng wǔ jiàn,yì zài pèi gōng【解釋】: 項莊席間舞劍,企圖刺殺劉邦。比喻說話和行動的真實意圖別有所指。【成語故事】:  秦朝末年,各路起義軍中有兩支最大的力量,這就是劉邦和項羽的隊伍。他們曾經約定,誰先攻下秦朝首都鹹陽,誰就在關中一帶為王。  結果,劉邦先攻破了鹹陽,控制了函谷關。  項羽因此非常生氣。他想我有四十萬大軍還沒稱王,你十萬人馬居然稱王啦!於是要找劉邦決戰。  項羽的一個遠房叔叔項伯與劉邦的謀士張良很要好。
  • 八卦風水|從後天八卦解析鴻門宴座次圖
    全文以劉邦赴項營請罪為核心,以曹無傷告密、項羽決定進攻始,以項羽受璧、曹無傷被誅終。其中參加鴻門宴的人座次很有意思,從後天八卦的生克關係中,可以略解一二。原文略摘如下,原文可以網上參閱。沛公旦日從百餘騎來見項王,至鴻門(略)……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
  • 拔劍起意,目標迥異——《鴻門宴》中三次拔劍背後意圖的探析
    在冷兵器時代,文人的劍既代表著身為士族的尊嚴,也包涵著札治和修身養德;武士劍不離身,緣於威儀,更在於尚武防身。《鴻門宴》中,有三次關於「拔劍」的描寫。三次利劍出鞘,讓文章情節跌宕起伏,使人物性格盡顯無遺,更蘊含著劍主人不可言說的意圖。首次拔劍,是項莊和項伯,「項莊拔劍起舞,項伯亦拔劍起舞」。劉邦前來新豐鴻門謝罪,巧舌如簧,使得剛愎自用的項羽立即原諒劉邦並留他宴飲。
  • 經典重讀|《史記.項羽本紀》之鴻門宴(1)
    「這個,你懂的,我駐軍守關,為的是防那盜賊出入和其他意外發生,俺不得已,一心日日夜夜,就只待將軍早日到來。憑良心說,我劉阿三,哪有啥旁的野心,有的,就只是和將軍的約定,還有對項將軍心存久之的敬仰之情……」於是,親近地拍著劉邦肩頭說,「兄Dei~,明早(此處應該有一個眼神對視),一定(食指,指了過去)過來謝項王。」項伯連夜趕回項羽軍中,一五一十,把這番糯米般軟糯的話,轉述給項王聽。
  • 鴻門宴中項羽為什麼放過了劉邦?
    劉邦手下曹無傷派人對項羽說:「劉邦想要在關中稱王,讓子嬰做丞相,珍寶應有盡有。」項羽聽了很生氣,要去打劉邦。此時項羽的軍隊四十萬,在新豐鴻門;劉邦的軍隊十萬,在霸上。 二人一起忽悠項伯,說佔據關中是替項羽看守地盤,絕無反心。項伯又把劉邦的話報告了項羽,項羽居然信了!
  • 從鴻門宴品當下分餐制的現實意義
    尤其是在皇族貴胄之間、商賈巨富群體中,分餐制既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徵,也是時尚和禮儀的程式。《史記·項羽本紀》中描寫的鴻門宴,就表明當時實行的是一種分餐制。在宴會上,「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亞父者,範增也。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這五人便是一人一案。鴻門宴中的分餐制,究竟有何現實意義?
  • 《鴻門宴》中的項羽真的那麼蠢?其實項羽和劉邦都達到了目的
    劉邦在第二天帶著張良等人踏入項羽的營寨,見到項羽之後,劉邦有一段很著名的開場白:「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破秦,得復見將軍於此,今有小人之言,令將軍與臣有郤」。這段話就有兩層含義。第一個,是強調,我跟你是戰友關係,將軍你在巨鹿那個地方和秦軍對峙,而我呢到這個地方來把秦國給滅掉, 這是分工。
  • 曹無傷不告密,說劉邦要稱王,還會有「鴻門宴」嗎?
    說起「鴻門宴」,這是一個耳熟能詳的歷史故事。公元前206年,西楚霸王項羽在鹹陽城外鴻門設宴招待劉邦,準備「興師問罪」。
  • 睡前故事: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秦朝末年,各路起義軍中有兩支最大的力量,這就是劉邦和項羽的隊伍。他們曾經約定,誰先攻下秦朝首都鹹陽,誰就在關中一帶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