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耐克運動研究實驗室的羅耕博士說:沒有嘗試才是最大的失敗。馬拉松能否跑進2小時,這個話題就和當年100米能否跑進10秒一樣,成為了體育界這半年多來最熱門的話題之一。
耐克運動研究實驗室的羅耕博士說:沒有嘗試才是最大的失敗。馬拉松能否跑進2小時,這個話題就和當年100米能否跑進10秒一樣,成為了體育界這半年多來最熱門的話題之一。
據了解,馬拉松能否跑進2小時,這個話題就和當年100米能否跑進10秒一樣,成為了體育界這半年多來最熱門的話題之一。
世界最大運動品牌耐克在2016年12月開啟了這個Breaking2項目,即全馬能夠跑進2小時,經過半年的準備,5月6日,真正的挑戰將在全世界最著名的F1賽道——蒙扎皇家賽車場進行。
42.195千米的馬拉松,目前的世界紀錄是2小時02分57秒,由肯亞選手丹尼斯·基米託在2014年柏林國際馬拉松賽事中創造。也就是說,耐克此次的Breaking2項目,需要將現在的世界紀錄提高約3%-4%——乍一看,這一比例並不算高,但是想想全馬紀錄已保持3年未變,而且上一次破紀錄時也不過只提升了26秒。這次,想要跑進2小時大關,挑戰難度不可謂不大。
為了給運動員們「最好的」比賽環境。耐克Breaking2項目組選擇了蒙扎,在一級方程式大獎賽中,蒙扎賽道是最典型的高速賽道,坐落在蒙扎皇家公園中的這一古老賽車場有著「速度殿堂」之稱。在耐克方面看來,這裡符合馬拉松創造佳績所需的環境要素:溫度保持在12℃左右,蒸氣壓力低於12mmHg,加之天氣通常以多云為主(降低跑者的熱負荷),並且仰仗於賽道與海岸之間的完美距離和四周環繞的大量樹木,這裡的氣流不會出現急劇的方向性變化。
環境只是外在條件,這個項目中,耐克付出最多的毫無疑問是在跑鞋技術方面的,這家美國運動巨頭不斷研發並最終選定的裝備是採用Nike ZoomX中底的Nike Zoom Vaporfly Elite戰靴。這款戰靴中所運用到的人體工程學研究技術甚至不是其最大賣點,和蒙扎呼應著的是跑鞋中的空氣動力學技術——在蒙扎賽道賴以成名的F1賽車上,空氣動力學技術始終是最大看點,意味著每年動輒數億美元的研發投入。
和傳統跑鞋剖面比較平緩的設計不同,Nike Zoom Vaporfly Elite的漸進式Nike ZoomX中底緩震,前掌高度卻達到絕無僅有的21毫米,同時與傳統泡棉相比明顯更輕盈、柔軟,更加靈活。獨特的中底設計旨在給運動員提供更高的能量回傳,兼具超強的緩震性能。由此構成一個包含超輕、高回彈的Nike ZoomX中底和單向碳板的全新動力系統。除了21毫米的前掌高度以外,Nike Zoom Vaporfly Elite還具有9毫米的落差,旨在儘量減輕阿基裡斯腱的損傷。這也反映在碳板獨特的「鏟形」幾何形狀上,從中底的標誌性勾子中也可以看到。除了提供足夠的推進力之外,碳板的主要功能還包括提升抗彎強度,旨在提高每一步的跑步效率,並最小化比賽過程中的能量損耗。
而耐克選中的三位運動員埃魯德?基普喬格(Eliud Kipchoge)、勒利薩?德西薩(Lelisa Desisa)和澤森內?塔德塞(Zersenay Tadese)也很大程度地參與到這個項目中,不僅僅是他們自己的生活飲食習慣、運動測試情況,其所有的裝備均是最大化量身定製,包括專為運動員量身定製的1:1貼合Flyknit鞋面包裹雙腳,包括利用3D技術勾勒出的身體細節,其裝備的織物形狀都會根據3D結果來進行設計,織物的網孔大小甚至考慮到其每一個汗腺的位置和大小。此外,其腿和胳膊上貼的Aeroblade貼條,也能有助於減少阻力。據耐克方面投入,針對三位運動員的戰靴微調即將最終完成。
大量的研發投入,眾多科學研究人員的參與,甚至給人造成一種錯覺:在Breaking2項目中,運動員們的工作似乎是最簡單的。耐克運動研究實驗室生物力學高級研究員羅耕(Geng Luo)博士說道:「其實,技術創新是我們整個過程中特別有收穫的一個地方,在為Breaking2設計這雙鞋時,我們打破了很多限制,打破了傳統意義上的馬拉松鞋應該是怎麼樣的。打破了諸多限制之後,我們把學到的東西分享給大家,分享到供給消費者的產品中。」
儘管投入巨大,但業界目前依然對於Breaking2能否真正成功持懷疑態度。畢竟,在一般人的常識中,突破人類極限似乎不是一雙高科技的跑鞋和一些創新設計的裝備就能做到的。
對此,耐克方面的認識也十分坦然,羅耕博士說道:「對於我們來說,沒有嘗試就是最大的失敗,不管這個結果最後是什麼,我們投入大量的精力來製造各種各樣的產品,來了解運動員和運動員訓練,這個過程學到的東西對我們來說是最大的成功。所以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