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一家要被曹操處死,他9歲的兒子死前說了8個字,竟成千古名句

2020-12-23 騰訊網

很多人了解的孔融,都還僅僅停留在他年幼時,當時他把大的梨子哥哥們後就出了名。至於長大之後的事情,很多人就沒有聽說過了。首先,我們來說說孔融的身世,說到姓孔的人,大家應該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孔子了吧?而孔融正是孔子的後人,他的父親是泰山都尉孔宙。

孔融從小就聰穎好學,才華橫溢,也是建安七子之一。在朝中做官時,就剛正不阿,暗查貪官汙吏時,被他檢舉的大多都是別人不敢得罪的宦官親屬。

後來孔融也正因為自己不怕得罪權貴,得罪了曹操,被曹操殺死,就連他的兒子都被牽連,就在一家人被抓時,他的兒子說的一句話變成了千古名句。那麼孔融是怎麼得罪曹操的呢?

一,阻止曹操殺死對頭

建安二年,袁術稱帝,曹操想以此為理由把自己的死對頭楊彪殺掉,孔融極力阻止,最後無奈之下他才放了楊彪。

二,諷刺曹丕

七年之後,曹丕看中了袁熙的老婆甄氏,然後娶了她。孔融寫信諷刺道:武王伐紂,以妲己賜周公。

三,阻止頒布禁酒令,並對其不尊重

後來國庫糧食不住,軍隊裡的士兵吃不上飯,曹操便想頒布禁酒令,因為當時的酒都是由糧食發酵而來,以此也能節約一部分糧食。但是大家都知道,一般古代的文人都好酒,孔融也不例外,一聽說這件事情之後馬上就不開心了,提筆就給曹操寫信,要求曹操收回命令,在信中的語氣也十分不好。

四,阻止曹操擴大權力範圍

以上三條或許都不算什麼大事,但是在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時,他卻想主張以天子為尊,要求京師方圓千裡都不可以有人封侯。要知道,曹操當時可是手握重權離王座只有一步之遙了的,孔融這麼做,就是觸犯了曹操的利益。

最後也許是忍無可忍了,曹操上奏彈劾孔融,儘管是誣陷,但是因為權力在手,孔融還是被判他的死刑,但是曹操覺得還不夠,還要殺光他全家。當孔融在府上被抓住時,忍不住求曹操能不能放過自己年幼的兒子。

當時孔融的兒子一個八歲一個九歲,正是天真爛漫的年紀,他們見父親哀求曹操放過自己的模樣,九歲的孩子知道自己將要被處死,望著父親說道:覆巢之下,安有完卵?這句話也在這之後成為了千古名句。

相關焦點

  • 孔融死前哀求曹操放過子女,9歲兒子說了8字曹操大怒:一個不留
    說到孔融,大家或許只知道它讓梨的故事。當年孔融四歲,就知道將大個的梨謙讓給年長的兄輩。而千百年來,這則故事也一直流傳下來,成了後世教育孩子遵守公序良俗的經典模板。通常來說,這種小時候被古人盛讚的孩子,一般都有一個好的未來,不是當了大官,就是成了十裡八村的道德楷模。譬如那個砸缸救人的司馬光,後來成了北宋的政治家,還寫了一本流傳千古的《資治通鑑》。
  • 孔融死前哭求曹操放過兒子,9歲兒子只說了8個字,遺言流傳至今
    司馬光在後來寫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鑑》,可他卻是反對王安石變法最熱烈的那一派。那麼,孔融的結局如何呢?孔融是東漢的名士,也是建安七子之一,他出生於153年。孔融的老家是山東曲阜,沒錯,他是孔子的後人,第二十世孫。孔融小時候就十分聰明,讓梨這事還只是發生在他四歲的時候。
  • 孔融被殺前求曹操放過子女,他9歲兒子說了9字,曹操:此人留不得
    比如說有一次,孔融的父親帶他拜訪了名士李膺。門客不給進,孔融就說自己是李膺的親戚。李膺出門一看,竟是一個小毛孩子。 李膺剛準備質問,誰知孔融態度傲慢地說到:我的祖先孔子,和你的祖先老子有師生之誼,我們可不就是親戚嗎?
  • 從九歲幼童嘴裡說出的千古名句,孔融自嘆不如,當真是虎父無犬子
    中華歷史源遠流長,其中不乏許多奇人異事,千古名句,而在這些眾多的名句之中,雖說許多都是被人們所熟知的,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有些名句雖被人們熟知廣為流傳,但卻不知道其出處。這樣的句子數不勝數,而今天要說的千古名句,則是從一位九歲孩童的嘴裡說出來。
  • 孔融死前求曹操,放過他兩個孩子,女兒卻說了8個字,流傳至今
    孔融的哥哥孔褒是張儉的好友,於是張儉便去投奔他。不巧的是孔褒不在家,家裡面只有十六歲的少年孔融。 看到孔融年齡尚小,張儉並沒有告訴他實情。見到張儉行色慌張,或許是家教使然,孔融便把張儉留下了。
  • 孔融被曹操抓捕,兩個孩子從容遊戲,說出一句千古名言
    孔融是漢末三國時期的名士,因為保衛漢室被曹操處死,連孩子都沒有被放過,可以說是很令人惋惜的事情。在孔融被抓捕的時候,孔融的兩個孩子在從容遊戲,還說出一句千古名言。下面小編就來聊一聊孔融與曹操的矛盾,與兩個孩子的對孔融之死的態度。
  • 孔融被曹操殺後,9歲的兒子和7歲的女兒各說了一句話,流傳至今
    他為人剛正不阿,經常檢舉貪官汙吏,言辭激烈,絲毫不怕得罪宦官子弟。這種為官之法,使他得罪了不少人,還派過許多人暗殺他,但都失敗了。由於孔融聲望顯赫,一些官員不敢輕舉妄動。因為與上司趙舍不和,所以以病為由辭官回家。漢獻帝即位後,孔融又被任命為官員,畢竟是個能人。因此,他被任命為北邊的軍侯。3天後,他又被任命為虎賁中郎。碰巧碰上董卓專權,想要廢掉皇帝。
  • 三國時曹操為何愛才卻又常殺才?他為何一定要處死孔融?
    第二件是在官渡之戰前,陳琳為袁紹發了討伐曹操的檄文,在文章中不僅把曹操罵得狗血淋頭,甚至把曹操的祖宗十八代都「問候」了個遍!但曹操在官渡之戰勝利後,卻十分愛憐陳琳的才情,重用於他,甚至還常常與陳琳討論文學。而曹操殺才的事例中最出名的主要有思件。第一件是殺孔融,孔融由於到處與曹操作對,被曹操找藉口殺了。
  • 孔融十歲說了句話,後來竟一語成讖,最後被曹操找藉口殺了
    一般來說,大家知道孔融這個名字,大多是因為上小學的時候,學過一篇《孔融讓梨》的課文。說的是,孔融四歲的時候,就知道要把大梨讓給哥哥、弟弟吃,成了父母教育孩子的好榜樣。大鵬在讀《世說新語》的時候,發現10歲的孔融還說過「小時了了、大未必佳」這麼一句話。
  • 他5歲封王、8歲拜相10歲被賜死,死前說了7個字竟成千古名言
    中國古代有不少的神童,比如12歲便在秦國拜相的甘羅、用船稱大象體重的曹衝、比曹衝還聰明的周不疑以及《傷仲永》裡的方仲永都是有名的神童。但是這些神童的結局都不太好,甘羅、曹衝都夭折了、周不疑被曹操猜忌賜死、方仲永則「泯然眾人矣」。但比起他們的遭遇,今天要說的這位神童更加不幸。雖然5歲封王、8歲拜相備受寵愛,但下場卻是最慘的!
  • 孔融讓梨給哥哥,哥哥用什麼還了他?最後曹操還以不孝之名處死他
    孔融4歲讓梨的故事大家應該都清楚,大家都誇讚他懂的謙讓,是一個孝順的好孩子,後來孔融讓梨的故事就被寫入了《三字經》中,而《三字經》就是我國傳統的啟蒙教材,就這樣孔融讓梨的故事在中國就流傳了開來。孔融4歲把大一點的梨讓給了哥哥,可是長大之後,哥哥卻用更加珍貴的東西還給了他,那哥哥到底用什麼還的他呢?而且孔融最後竟然是被曹操以不孝的罪名出色的,這中間又發生了什麼事情,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東漢末年,宦官當道,朝中被這些宦官搞得一團亂,皇帝昏庸無道,親近賢臣而疏遠小人,宦官的地位被捧得越來越高。
  • 曹操從不怕被人懟,但為何就忍不了孔融而非殺他不可
    「融四歲,能讓梨。」孔融是中國小朋友從小學習的好榜樣,典型的「別人家的孩子」。就是這樣一個四歲都知道禮儀謙讓的孔融,後來竟因為「不遵超儀」等罪名被曹操處死,他到底死得冤不冤?
  • 「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為了一個女人惹下大禍,最終被曹操處死
    公元186年,孔融來到北海國任國相。在此期間,多次向朝廷推舉賢良,且大力整治北海國當地軍務,深受百姓愛戴,後人也將孔融稱之為"孔北海"。直至曹操擊敗袁氏家族後,孔融不得已與之虛以委蛇,暗中還是想光復漢室。208年9月,因遭到小人陷害,孔融慘遭曹操下令逮捕,9月26日,曹操將孔融處死,並抄沒全家。至此,"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正式消失於歷史的舞臺上。
  • 真讀三國,不看演義:曹操為什麼要殺了孔融?
    孔融回答說:「我年齡小,所以吃最小的。」他父親又問:「不是還有弟弟麼?」孔融回答說:「他比我小,我要讓他。」當時孔融年僅四歲,卻已經懂得了謙讓,懂得尊敬兄長,愛護弟弟,這件事傳播出去,成了父母教育孩子的榜樣。
  • 儒以文亂法,這才是曹操對孔融的欲加之罪
    具體分析如下:一、曹操殺孔融的官方理由都是欲加之罪曹操見孔融一再挑戰個人底線,於是對他十分不滿,跟孔融不對付的郗慮便讓路粹上奏誣告孔融,曹操順坡下驢,立刻同意處死,並誅殺他老婆、孩子。禰衡本來是個狂士,四處放言,結果被曹操用借刀殺人之計除去。孔融與他互相吹噓,一個如沒死的孔子,一個如復活的顏回,妄議儒家講究的父子、母子倫理。
  • 4歲孔融就懂得讓梨,孔融長大後怎樣了?別傻,老師才不好意思說
    孔融讓梨的故事,盡人皆知,我們小時候在課本裡就讀到了這樣的故事,教導我們要尊敬長輩,將大的好的東西主動讓給兄長父輩。因為這個故事的烘託,孔融一下子成了名人,我們都尊敬他,也都崇拜模仿他,認為他這樣的品德——當時他才四歲啊!大有可為,可長大後的孔融發展怎樣了?老師為何從不告訴我們?別傻了,老師那是不好意思說出口啊!
  • 曹操為什麼要殺孔融?是因為孔融的另一個身份
    孔融讓梨的故事可謂是家喻戶曉。孔融,作為孔子後裔和少年天才,在東漢末年的政治舞臺上也佔據著一席之地。然而,孔融的「謝幕」卻是不幸的,他最終被曹操以「不忠不孝」、「大逆不道」的罪名殺死。曹操為什麼要殺掉孔融呢?
  • 三國時的庸人孔融,僅有些文才便恃才傲物,最後被曹操所殺
    ,秉性耿直,剛正不阿,把他的一些人格缺陷都美化成了優點,筆者真不敢苟同。解讀孔融很自負,持才放曠,孔融的才氣無非就是多讀了一些聖賢書,正如諸葛亮所說:「筆下雖有千言,心中實無一策」,只是個善於引經據典守舊的讀書人而已,雖說有些文才,但思想空乏,有生之年並沒有什麼建樹,不過罵人,譏諷人還是很有一套的。
  • 四歲讓梨,道德模範孔融卻因不孝之名而死,曹操為何要誅殺孔融?
    孔融讓梨之時,尚且四歲,受到當世的讚譽,甚至多年後的現在,還被放在教科書上,作為德育的良好典範。可是孔融最後卻被曹操以不孝的罪名誅殺。孔融有一個父母無恩論:「父之於子,當有何親?論其本意,實為情慾發耳!子之於母,亦復奚為?譬如寄物瓶中,出則離矣!」大體意思便是,父母生子女的出發點是為了滿足情慾,對子女沒有恩情。
  • 虎父無犬子,孔融死的時候,兒子才九歲,說了一句話,流傳千年
    有很多例子都能說明孔融和曹操不對付,其中比較著名的一個例子就是曹操頒布的禁酒令。東漢末年,是中國歷史上比較大的一個混亂時期,因為連年的戰爭,民眾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當時是屍骸遍野,白骨累累。曹操身處這樣的時代,也是想有所作為的,於是他頒布了禁酒令,頒布這個命令的背景是,曹操認為喝酒會導致國破家亡,所以為了大家和小家都好,曹操頒布了這個禁酒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