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孔融從小就懂得謙虛,「孔融讓梨」的故事流傳了千年。那後來孔融怎麼樣了?在他被曹操殺了之後,幼童又怎樣了呢?
孔融是孔子的子孫,詩善文,年少成名。後來受司徒楊賜徵募,成為司徒掾屬。他為人剛正不阿,經常檢舉貪官汙吏,言辭激烈,絲毫不怕得罪宦官子弟。這種為官之法,使他得罪了不少人,還派過許多人暗殺他,但都失敗了。由於孔融聲望顯赫,一些官員不敢輕舉妄動。因為與上司趙舍不和,所以以病為由辭官回家。
漢獻帝即位後,孔融又被任命為官員,畢竟是個能人。因此,他被任命為北邊的軍侯。3天後,他又被任命為虎賁中郎。碰巧碰上董卓專權,想要廢掉皇帝。對於這一點,孔融很不滿意,和董卓爭論了一番,從而引起了董卓的不滿。因此,董卓將他調任議郎,作為對他的報復,暗示他的部下要將他調到黃巾最猖獗的北海為相。董卓想不到的是,孔融來到北海之後,以其才幹和善行博得當地人的好感,在當地享有很高聲望。
孔融何等聰明,知道曹操、袁紹一定會在以後自立為王,非常忠於漢室,他不願投靠二人。此時,幕僚勸他投靠曹操或袁紹,結果被他所殺。儘管孔融有才,立志平定國難,但思想空虛,難以成事。一九一九年,袁譚進攻北海,孔融率軍與之激戰數月。城市裡已經打起仗來,孔融卻在讀書,談笑風生。在北海陷落之後,他才連夜逃往太行山東邊,他的妻子被敵人俘虜。
很快漢獻帝遷都許昌,孔融被任命為重臣,被重用。他曾經多次諷刺過曹操,並在言辭中表現出傲慢。原本心胸狹窄的曹操,自然對孔融的無禮行為懷恨在心,只因孔融名聲大振,表面上對他只能忍氣吞聲,背地裡卻怕他阻攔大業,想除之而後快,終於等待機會。
到了208年,曹操指使部下列孔融罪狀叢生,下令逮捕孔融入獄。九月二十六日,他下令處死孔融。孔融死後,許昌的百姓都不敢來取屍。遇害時,他55歲,兒子9歲,女兒7歲,住在別人家。兩個孩子在下西洋棋的時候,聽說父親被捕了。身邊的人很疑惑,這位兄妹回答道:「巢破了,哪有卵不破的?」
後來曹操知道孔融還有兩個孩子,就決定砍頭。哥哥和妹妹對前來抓他們的人不動聲色。姐姐對弟弟說:「如果死者有知,能見父母,難道不是我們最大的心願嗎?」兩人說完,便自殺了。人們聽到後,無不為之動容,悲痛不已,十分欽佩。接著,兄弟和姐妹的故事又誕生了一個成語——覆巢之下,安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