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祭山活動,每處都按一定時節定期舉行,久而久之,逐漸演化成一種民俗事項――專山會,也叫朝山會。神山寄託著藏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無限嚮往,神山是神聖不可侵犯的,繼而對人們的行為也有了一定的約束,產生了一些禁忌,要求人們去遵守。這項活動保護了高原的多種特種和稀有生物;起到了保護高原獨特的自然景觀 和 人文景觀的作用;為高原物種基因之間的交配、繁殖提供了可能,奠定了基礎,豐富了高原生物物種的種類,進一步擴大了高原自然界多種生物資源,成為世界生物資源的富礦區。
中國 論文網 http://www.xzbu.com/1/view-5503848.htm
【關鍵詞】生態價值;動物保護;植被保護;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神山崇拜在藏族社會中佔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藏族人民對神山的崇拜極其虔誠,每年都要舉行各種祭祀山神的活動,以此方式來表達他們對神山的敬崇心情,祈求山神降福保佑。祭山儀式因地區以及每個神山的神性之不同而有所差異。如新龍縣藏族群眾把雄龍西扎噶神山作為祖先來敬奉、供養,認為新龍各個山都是扎噶神山的後裔。相傳新龍縣卡瓦落日神山也是扎噶神山的兒子演化而來的,因為扎噶神山是群山之母,因而對它的祭祀更加虔誠,祭祀儀式也更加隆重。其祭祀儀式包括如下一些內容:一是放風馬。據說山神以風作馬穿越在高山峽谷之中。所以祭祀時風馬撒得越多飄得越高越好,象徵著美好生活的一種願望實現。二是煨桑。三是插箭植杆。箭杆,武器的象徵,山神用它守衛土地,保護人畜安全興旺。這些是各地祭祀山神必不可少的主要內容,構成藏族神山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扎噶神山相傳屬龍,因此新龍人民把龍年定為扎噶神山的轉山會。相傳這一天各個藏區有名或無名神山的聖靈都會聚集在扎噶神山,因此在這一天來轉山的百姓將功德無量。轉山會期間,藏族身穿盛裝,趕著馬車,帶上美酒佳餚,帳篷灶具從四面八方雲集此山,上山拜佛,表示祈求佛祖保佑人畜興旺,期盼幸福生活的願望,百姓在拜佛祭山的同時進行一些其它的娛樂內容,如賽馬賽歌、跳鍋莊等,其場面異常熱鬧,吸引了一些商人、群眾帶上一些牧民需要的產品,牧民也藉此機會出售自己的產品,或採購自己所需的日用品,不僅帶有節日的娛樂性質,還具有市場的功能。
由於神山寄託著藏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無限嚮往,神山是神聖不可侵犯的,繼而對人們的行為也有了一定的約束,產生了一些禁忌,要求人們去遵守。例如不能隨便在神山砍伐樹木,亂採濫挖,破壞森林,打獵殺生,甚至神山上的一草一木都不能破壞。如果人觸犯了禁忌,將會遭到山神的懲罰,殃及人的健康,或牲畜的興旺,或牧草的茂盛等等。同時,一些禁忌跟藏族信仰的藏傳佛教所宣傳的教義是一致的。佛教主張「普度眾生」、「不殺生」的思想,認為人生如苦海,把盼望美好生活的實現寄託於來世,要求人要不斷地修練,擺脫世俗的煩念,才能進入美好的天堂世界。藏民族的這種生活態度對身居其中的自然環境也就不去刻意地進行開發和改造,只是利用而已,這在客觀上都起到了保護這些地方自然生物物種、生態環境的作用。
首先,它保護了高原的多種特種和稀有生物。青藏高原獨特的自然地域單元、地理位置、地勢結構、氣候特徵及獨特的資源,使它在人類生存環境和中華民族未來發展中具有十分特殊的地位。二是高原特有物種豐富。如植物中的巨柏、冬麻豆、獨葉草等,動物中的大熊貓、野耗牛、斑尾榛雞、西藏山溪鯢等。這些動植物不僅是高原的特有生物物種,有的還是一些古老殘遺種或子遺種,有些則屬於珍稀瀕危的物種。生物的多樣化必須依賴於高原生態的多樣化,高原的生態系統中的森林、灌叢、草甸、草原、荒漠、高山墊狀植被、高山流石坡、沼澤溼地育養了偉大的雪域民族。由於宗教觀念的約束和維護,寺院、神山和聖湖成了高原特有生物物種棲息的重要基地之一。藏民族的佛教文化不僅要求百姓呵護這裡的一草一木及所有動物,還從宗教角度出發種植了不少特殊的植物,當然在這裡檀香樹具有特殊的含義,它與佛、菩薩聯繫在一起,佛教徒認為檀香樹「匯集了宗喀巴大師的靈佑、諸佛菩薩的慈悲」,故也稱為「菩提樹」,樹葉既可治病,又可消災,被藏族人民視為聖物,非常珍惜。扎噶神山上有遍山的檀香樹,其中一株有樹齡800年左右。包括神山崇拜的藏族傳統文化對保護上述動植物發揮了特殊的功效。
其次,它起到了保護高原獨特的自然 景觀和 人文景觀的作用。如今旅遊觀光成為人們追求的一種時尚。那麼人們走出家門,想觀到什麼?或者說想要看到什麼?無外乎就是想享受一下沒有汙染的空氣、陽光、雨露襯託下的獨特自然景觀和獨特的人文景觀。而藏族傳統文化獨特的神山崇拜為人們觀賞、享受迷人的自然風光和獨具特色的文化景觀提供了場所從而吸引大批遊客前來旅遊觀光,陶冶人的行操,也淨化了人的心靈。
再次,藏民族敬山養山,為高原生物營造了較良好的生存環境,這為高原物種基因之間的交配、繁殖提供了可能,奠定了基礎,豐富了高原生物物種的種類,進一步擴大了高原自然界多種生物資源,成為世界生物資源的富礦區,這無疑也是對世界生物資源的研究作出的具大貢獻。
人總是生活在特定的環境中,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與其環境有著極其密切的關係。生態文化和現代經濟學認為,一個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的持續穩步發展往往有賴於它的生態環境好壞。世界各民族由於其所處自然環境的不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生態文化觀念。自古就生活在青藏高原的藏族經過千百年的適應,對青藏高原的自然生態環境具有本民族特有的認識,形成了獨樹一幟的生態文化思想。按照藏傳佛教的觀點,人是自然萬物中的一員,世界萬物是相互平等的,人應與自然界和睦相處,如果凌駕於自然界之上,對自然環境進行無所顧忌的徵服,到一定時候必會遭到自然界神靈的報應。回眸人類發展的歷史,在人類徵服自然和利用自然的進程中,宗教對人們的各種徵服行為曾經有過十分衷肯和告誡與規勸,只是因為人類文化固有的缺憾而未能給予應有的重視。今天,我們已經處在生態環境急劇惡化的態勢之中,所以,人應該更清楚自身在自然界的地位,人與自然結成一種夥伴、平等、和諧的關係才是最明智的選擇。
藏族神山崇拜所反映的生態文化觀指導下,藏族對森林、草地、牧場、動植物以及他們自身生存環境抱有一種與之和睦共處的態度,與之相適也形成了藏民族保護生態環境的特殊管理方法。藏民族對神山神湖倍加崇敬,虔心維護,客觀上對青藏高原的生態環境保護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在舉國呼喚保護生態環境,再造秀美山川的今天,重新審視藏族神山崇拜文化,其現實意義和文化價值實在不可低估!
轉載請註明來源。原文地址:http://www.xzbu.com/1/view-55038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