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神山崇拜的生態價值意義

2021-01-09 中國吉林網

  

  【摘要】祭山活動,每處都按一定時節定期舉行,久而久之,逐漸演化成一種民俗事項――專山會,也叫朝山會。神山寄託著藏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無限嚮往,神山是神聖不可侵犯的,繼而對人們的行為也有了一定的約束,產生了一些禁忌,要求人們去遵守。這項活動保護了高原的多種特種和稀有生物;起到了保護高原獨特的自然景觀 和 人文景觀的作用;為高原物種基因之間的交配、繁殖提供了可能,奠定了基礎,豐富了高原生物物種的種類,進一步擴大了高原自然界多種生物資源,成為世界生物資源的富礦區。

  中國 論文網 http://www.xzbu.com/1/view-5503848.htm

  【關鍵詞】生態價值;動物保護;植被保護;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神山崇拜在藏族社會中佔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藏族人民對神山的崇拜極其虔誠,每年都要舉行各種祭祀山神的活動,以此方式來表達他們對神山的敬崇心情,祈求山神降福保佑。祭山儀式因地區以及每個神山的神性之不同而有所差異。如新龍縣藏族群眾把雄龍西扎噶神山作為祖先來敬奉、供養,認為新龍各個山都是扎噶神山的後裔。相傳新龍縣卡瓦落日神山也是扎噶神山的兒子演化而來的,因為扎噶神山是群山之母,因而對它的祭祀更加虔誠,祭祀儀式也更加隆重。其祭祀儀式包括如下一些內容:一是放風馬。據說山神以風作馬穿越在高山峽谷之中。所以祭祀時風馬撒得越多飄得越高越好,象徵著美好生活的一種願望實現。二是煨桑。三是插箭植杆。箭杆,武器的象徵,山神用它守衛土地,保護人畜安全興旺。這些是各地祭祀山神必不可少的主要內容,構成藏族神山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扎噶神山相傳屬龍,因此新龍人民把龍年定為扎噶神山的轉山會。相傳這一天各個藏區有名或無名神山的聖靈都會聚集在扎噶神山,因此在這一天來轉山的百姓將功德無量。轉山會期間,藏族身穿盛裝,趕著馬車,帶上美酒佳餚,帳篷灶具從四面八方雲集此山,上山拜佛,表示祈求佛祖保佑人畜興旺,期盼幸福生活的願望,百姓在拜佛祭山的同時進行一些其它的娛樂內容,如賽馬賽歌、跳鍋莊等,其場面異常熱鬧,吸引了一些商人、群眾帶上一些牧民需要的產品,牧民也藉此機會出售自己的產品,或採購自己所需的日用品,不僅帶有節日的娛樂性質,還具有市場的功能。

  由於神山寄託著藏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無限嚮往,神山是神聖不可侵犯的,繼而對人們的行為也有了一定的約束,產生了一些禁忌,要求人們去遵守。例如不能隨便在神山砍伐樹木,亂採濫挖,破壞森林,打獵殺生,甚至神山上的一草一木都不能破壞。如果人觸犯了禁忌,將會遭到山神的懲罰,殃及人的健康,或牲畜的興旺,或牧草的茂盛等等。同時,一些禁忌跟藏族信仰的藏傳佛教所宣傳的教義是一致的。佛教主張「普度眾生」、「不殺生」的思想,認為人生如苦海,把盼望美好生活的實現寄託於來世,要求人要不斷地修練,擺脫世俗的煩念,才能進入美好的天堂世界。藏民族的這種生活態度對身居其中的自然環境也就不去刻意地進行開發和改造,只是利用而已,這在客觀上都起到了保護這些地方自然生物物種、生態環境的作用。

  首先,它保護了高原的多種特種和稀有生物。青藏高原獨特的自然地域單元、地理位置、地勢結構、氣候特徵及獨特的資源,使它在人類生存環境和中華民族未來發展中具有十分特殊的地位。二是高原特有物種豐富。如植物中的巨柏、冬麻豆、獨葉草等,動物中的大熊貓、野耗牛、斑尾榛雞、西藏山溪鯢等。這些動植物不僅是高原的特有生物物種,有的還是一些古老殘遺種或子遺種,有些則屬於珍稀瀕危的物種。生物的多樣化必須依賴於高原生態的多樣化,高原的生態系統中的森林、灌叢、草甸、草原、荒漠、高山墊狀植被、高山流石坡、沼澤溼地育養了偉大的雪域民族。由於宗教觀念的約束和維護,寺院、神山和聖湖成了高原特有生物物種棲息的重要基地之一。藏民族的佛教文化不僅要求百姓呵護這裡的一草一木及所有動物,還從宗教角度出發種植了不少特殊的植物,當然在這裡檀香樹具有特殊的含義,它與佛、菩薩聯繫在一起,佛教徒認為檀香樹「匯集了宗喀巴大師的靈佑、諸佛菩薩的慈悲」,故也稱為「菩提樹」,樹葉既可治病,又可消災,被藏族人民視為聖物,非常珍惜。扎噶神山上有遍山的檀香樹,其中一株有樹齡800年左右。包括神山崇拜的藏族傳統文化對保護上述動植物發揮了特殊的功效。

  其次,它起到了保護高原獨特的自然 景觀和 人文景觀的作用。如今旅遊觀光成為人們追求的一種時尚。那麼人們走出家門,想觀到什麼?或者說想要看到什麼?無外乎就是想享受一下沒有汙染的空氣、陽光、雨露襯託下的獨特自然景觀和獨特的人文景觀。而藏族傳統文化獨特的神山崇拜為人們觀賞、享受迷人的自然風光和獨具特色的文化景觀提供了場所從而吸引大批遊客前來旅遊觀光,陶冶人的行操,也淨化了人的心靈。

  再次,藏民族敬山養山,為高原生物營造了較良好的生存環境,這為高原物種基因之間的交配、繁殖提供了可能,奠定了基礎,豐富了高原生物物種的種類,進一步擴大了高原自然界多種生物資源,成為世界生物資源的富礦區,這無疑也是對世界生物資源的研究作出的具大貢獻。

  人總是生活在特定的環境中,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與其環境有著極其密切的關係。生態文化和現代經濟學認為,一個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的持續穩步發展往往有賴於它的生態環境好壞。世界各民族由於其所處自然環境的不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生態文化觀念。自古就生活在青藏高原的藏族經過千百年的適應,對青藏高原的自然生態環境具有本民族特有的認識,形成了獨樹一幟的生態文化思想。按照藏傳佛教的觀點,人是自然萬物中的一員,世界萬物是相互平等的,人應與自然界和睦相處,如果凌駕於自然界之上,對自然環境進行無所顧忌的徵服,到一定時候必會遭到自然界神靈的報應。回眸人類發展的歷史,在人類徵服自然和利用自然的進程中,宗教對人們的各種徵服行為曾經有過十分衷肯和告誡與規勸,只是因為人類文化固有的缺憾而未能給予應有的重視。今天,我們已經處在生態環境急劇惡化的態勢之中,所以,人應該更清楚自身在自然界的地位,人與自然結成一種夥伴、平等、和諧的關係才是最明智的選擇。

  藏族神山崇拜所反映的生態文化觀指導下,藏族對森林、草地、牧場、動植物以及他們自身生存環境抱有一種與之和睦共處的態度,與之相適也形成了藏民族保護生態環境的特殊管理方法。藏民族對神山神湖倍加崇敬,虔心維護,客觀上對青藏高原的生態環境保護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在舉國呼喚保護生態環境,再造秀美山川的今天,重新審視藏族神山崇拜文化,其現實意義和文化價值實在不可低估!

  轉載請註明來源。原文地址:http://www.xzbu.com/1/view-5503848.htm

相關焦點

  • 【義分享】在西藏轉神山:見天地,見眾生,照見自我
    神山崇拜,是青藏高原古已有之的宗教文化現象。它的起源,不僅比當下流行的、已有1400年歷史的藏傳佛教要早,而且也早於青藏高原最早的宗教「苯教」。青藏高原的神山崇拜。對「神山」的認識與了解,不僅僅在於它們的宗教人文屬性,也不僅僅因為它們的壯美神奇,更重要的是生活在那裡的人們——他們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以及那裡自然環境的變化。岡仁波齊被認為是聖地和「世界中心」,是藏傳佛教、苯教、印度婆羅門、耆那教等教派信徒心中終極的信仰。據藏學權威才讓太等研究,對岡底斯山脈第二高峰「岡仁波齊」的崇拜,實際上發源於西藏阿里本地。
  • 卓倉地區藏人的地域保護神崇拜
    因為「拉則」被認為是地域保護神的居所,因此針對「拉則」的活動具有特殊的意義,一年中最為隆重、正式的活動是農曆五月十三日,而不是在藏曆五月十五日「贍部洲煙祭日」。屆時要集體舉行祭祀活動:舉行包括血祭(一般是殺雞或羊)在內的焚香祭祀活動,並同時誦讀焚香祭祀文;重新修整「拉則」,具體做法桑木丹˙噶爾梅先生在有關熱貢(即青海同仁縣)地區地域保護神崇拜的研究中已做了詳細的描述。
  • 「神山」岡仁波齊有多神?
    西藏不缺神山,藏傳佛教、苯教、印度教、耆那教四大教派,卻都把岡仁波齊視為神山之首,世界的中心。為什麼是岡仁波齊?圖/沈晶數百年後象雄王朝覆滅,但苯教對自然的敬畏與愛護、對神山(包括岡仁波齊)的崇拜,在往後的數千年裡,卻在藏地延續了下來,直到如今。
  • 中國神話|山神崇拜
    山神山神崇拜是一種原始自然崇拜。古人將山嶽人格化、神化並加以崇拜。最古老的山神就是山本身、山上的石頭、動物和植物等依附於山嶽生存的一切,都可能被視為山神。逐漸,每座山皆有神明掌管,神主宰吉兇、豐收、佑一方太平。這正是「山無大小,皆有神靈。」
  • 淺談NGK公鏈挖礦投資價值是什麼
    淺談NGK公鏈挖礦投資價值是什麼NGK數字通政是主網的原生代幣,通過STO(Security Token Offering)發行,作為NGK公鏈有效的數字經濟權益,同時申請了美國證券交易委員D法案報備,總量發行10億枚,預挖6000萬枚,剩餘9400萬枚全部通過算力釋放,發行機制對市場完全公開,龐大的市場供應意味著NGK代幣完全由社區推動
  • 宗教人類學 張原:神山與家屋 —— 嘉絨藏人的神聖歷史和社會結構(一)
    本文從「神山信仰」與「房名制度」出發,通過分析相關神話和儀式,來探討神山與家屋在嘉絨人生活世界中的意義,並試圖解讀嘉絨藏人的文化價值與社會結構之動態生成的過程,以及藏彝走廊地帶的歷史人文特點。[關鍵詞] 嘉絨藏人 神山信仰 山神崇拜 家屋隨著近年來人類學西南研究的興起,關於中國西南社會人文特質的討論越發深入。
  • 藏區八大神山之首——卡瓦格博峰,唯一一座明令禁止攀登的佛教神山
    梅裡雪山又稱雪山太子,位於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德欽縣東北約10km
  • 藏傳佛教稱為「日松貢布」,意為三怙主神山
    由於特殊的地理環境和自然氣候,形成了獨特的地貌和自然景觀,是我國保存最完整的一處自然生態系統。被國際友人譽為"水藍色的星球上的最後一片淨土"。仙乃日(藏語觀世音菩薩)、央邁勇(藏語文殊菩薩)、夏朗多吉(藏語金剛手菩薩)三座雪山相距不遠,各自拔地而起,呈三角鼎立,藏傳佛教稱為"日松貢布",意為三怙主神山。
  • 何仙姑:女性神仙符號的崇拜意義及美學意義
    施傳剛先生在《西王母及中國女神崇拜的人類學意義》中所表達就是民眾對女神的崇拜以及女性身上獨有的氣質,表現出女性自身所體現的魅力,及女性的生殖崇拜,代表人類生存的繁衍,女性有自身所獨有的特點是男性所無法取代的氣場。其闡述的觀點如下:「人類最為普遍的一種內在的心理需求就是對於母性的敬仰、依賴與愛戴。在人類最為原始的階段,先民對於大自然的不確定性,如在不可控制和生死吉兇的迷茫與不確定。
  • 淺談《電影存在的意義》上
    或許這次災難最大的一個好處便是讓我們眾多人生的旅行者有了足夠駐足停歇的時間,至少對我而言它使得我能從繁瑣的日常工作之中抽身而出去,不用與之前想必忙得像個陀螺一樣不停,有了時間和機會可以欣賞電影和思考了電影存在意義。本文就淺談一些我對電影的四點淺見。
  • 上午班第四組|中華民族圖騰崇拜和動物自喻
    民族將某種動物或者某種植物作為崇拜的對象,將其賦予特定意義。其作為一種特定的文化現象,源遠流長,屢見不鮮。具有深遠的影響與重大的現實意義;壯族歷來有花婆崇拜,因為壯族人民認同土地,認為土地是孕育人,而出生於大地的花則是人靈魂的休憩之處,因此壯族人民對花的崇拜是代表了他們對生命的尊敬與崇拜。
  • 最崇拜鍾南山那樣的科學家:一個人的價值,不應該只體現在財富上
    每個人都需要在這個世界尋找合適的位置,每個人都需要找到契合自己的價值實現的通道。對於小學生而言,「最崇拜哪類人」關乎他們的文化認同和價值追求;孩子們心中的偶像,具有激勵和引導他們成長成才的作用。將這些普通人置放在「最崇拜的人」的序列,本質上是一種價值理性的回歸。歌星、明星作為偶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滿足青少年的精神訴求與情感需要;某些歌星、明星身上,也具有值得青少年學習的品質和精神力量。
  • 到苯教聖山——苯日神山,探秘天葬和樹葬
    去林芝大概到苯日神山,你會發現這一帶樹梢是歪的。不管是導遊提醒的還是自己發現的。想必你肯定會好奇其中的原因。苯日神山是一座西藏原始苯教推崇的神山,據傳當年佛苯相爭時最先出來反對佛教的苯教徒阿窮傑博曾與蓮花生大師比試法力。蓮花生大師到達雅江與尼洋河交匯處時,憑藉法力調集狂風試圖將村莊和樹木全部吹倒。
  • 文化創意的意義與價值
    24日,新華網旅遊頻道舉辦的第三期「中國文旅再出發——線上系列主題沙龍活動」暨2019中國地級城市文化創意指數百強榜單發布,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教授向勇就文化創意指數對發布的這些城市文化的提升有什麼意義和價值、以及怎麼理解文化創意的內涵等話題作了精彩發言。
  • 崑崙神山的來歷與演變
    一座普通的山脈,它是怎麼被演化為「神山」呢?讓我們一起來梳理一下。「崑崙」之名,首先見於《尚書·禹貢》,它是一個西方小國的名字,不可不說國家雖小,但是名字取得好呀。在奇書《山海經》裡面,崑崙是一座山的名字,崑崙神山的起源也在於此。
  • 生態產品價值實現 關鍵找尋市場化、可持續的價值實現之路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白雪報導 中節能生態產品發展研究中心黨委書記、執行董事霍中和在2020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研討會上發布了《企業視角下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研究成果。他表示,生態產品價值實現,關鍵是尋找市場化、可持續的價值實現之路。
  • 雲嶺斯農的神山祭祀「阿曲」——省級非遺傳承人魯茸達瓦
    神山祭祀又稱為祭山,是我國藏族地區普遍流行的一種民間習俗,是藏族人民表示虔誠、寄託信仰、祈福闢邪的活動,其核心是神山信仰。神山信仰起源於古老的祖先崇拜,經歷了原初文化、苯教文化、佛教文化的涵化、浸潤,是一個被不斷演繹的信仰習俗。為了表示虔誠及得到神靈的護佑,藏族人民通過祭祀神山,找到了人與神靈相互溝通的途徑。藏族朝拜神山的儀式展現的是藏族人民對人與自然的感恩及敬畏之心。
  • 岡仁波齊 一座跨宗教、跨文化、跨種族、跨國界的藏地神山
    框哥說:「藏地多有神山,但唯有岡仁波齊,是一座跨文化、跨種族、跨宗教、跨國界的神山。無論西藏人、蒙古人、印度人、尼泊爾人,還是本教徒、佛教徒、印度教徒、耆那教徒,都將岡仁波齊看成世界的中心,祭祀崇拜。」
  • 多拉神山:一座石頭上可以生長文字的山!
    受原始宗教影響,自然圖騰在藏族人心目中有著神聖的地位,他們尊山為神山,拜湖為聖湖,尤其是對山的崇拜與敬畏尤為明顯。
  • 淺談個別差異與因材施教(三)——-性格的差異及其教育意義
    淺談個別差異與因材施教——性格的差異及其教育意義在前兩次個別差異與因材施教的分析中,我們先後學習了能力差異和認知方式的差異。但無論是哪種差異給我們的教育啟示都是要因材施教,「以學生為本」、根絕每個孩子的不同點採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施教,今天我們來學習第三種差異——性格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