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國際馳名「雙標」!

2021-01-10 網易新聞

來源:鳳凰網(https://ishare.ifeng.com/c/s/v004hQxpX-_XI4I-_BNSbaRUHGgiN7MCPW3j5pC4Kcf45TkUKk5Az02DIXrGGEfZ--CNmUj?spss=np&aman=5B5a8b9d2Rc1e5b41K012)

原標題:摘掉有色眼鏡,秉持客觀公正

尹鉑淳

近日,《紐約時報》官方推特點評中國「封城」「給人民的生活和自由帶來了巨大損失」,而義大利「封城」則是「冒著經濟風險遏制疫情爆發」。兩條僅相隔20分鐘的推文,展現了《紐約時報》所謂「客觀公正」的「雙重標準」。

早在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之初,《紐約時報》就曾抨擊中國「封城」,將其界定為「一種過度反應」。時至今日,中國國內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證明「封城」卓有成效。而《紐約時報》卻視而不見,依舊拿著「人權」說事,避重就輕,吹毛求疵。表面上是「客觀」評述,骨子裡卻透著傲慢與偏見。

中國為了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可謂舉全國之力。中國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每日例行新聞發布會,本著公開透明、高度負責的精神,向中國民眾和國際社會實時公布疫情相關信息和數據。中國的醫務工作者不眠不休,全力奮戰在抗疫一線。中國民眾自覺待在家中,避免疫情傳播與擴散。中國與新冠病毒展開了近兩個月的艱苦鬥爭,給世界其它國家和地區爭取了較寬裕的緩衝期。《紐約時報》無視中國政府和人民所做出的巨大努力和犧牲,毫無根據、毫不負責地肆意指責,極大地傷害了中國人民的感情,喪失了作為媒體應有的公正與良知。

所謂「雙標」表面上是兩套評價標準,本質上仍是一套標準,即是否符合自身利益和固有價值取向。《紐約時報》的「雙標」折射出其「民主」外殼下,對於中國根深蒂固的偏見。疫情當前,《紐約時報》應提高站位,以大局為重,摘掉有色眼鏡,秉持客觀公正,切勿被偏見蒙蔽了雙眼。

作者簡介:尹鉑淳,湖南省語言學會理事湖南師範大學博士生,湖南工商大學教師。

相關焦點

  • 紐約時報 國際馳名「雙標」
    近日,《紐約時報》連續發布推文,點評中國封城「給人民的生活和自由帶來了巨大損失」,義大利封城則是「為遏制冠狀病毒肺炎,冒著經濟風險」。兩條信息發布時間僅僅相隔20分鐘,卻充分展示了這家標榜「客觀公正」的媒體是如何「雙標」的。
  • 馳名雙標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常用於加強表達雙標很厲害……
    馳名雙標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常用於加強表達雙標很厲害……時間:2020-06-04 15:28   來源:流行語百科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馳名雙標什麼意思什麼梗?這梗常用於加強表達雙標很厲害 雙標,指的是雙重標準,對別人有這樣到要求,到自己身上就不是那麼回事了,形容那種喜歡要求別人怎樣怎樣,自己卻做不到,或者只要求誰這樣做,對別人就沒有這種過分要求的人,而這裡使用馳名雙標,來   原標題:馳名雙標什麼意思什麼梗?
  • 紐約時報經典「雙標」指責武漢封城 網友怎麼看?
    原標題:《紐約時報》經典「雙標」,全球這屆網友怎麼看?日前,美國媒體《紐約時報》在其社交媒體官方帳號上發布了一則關於中國防控疫情措施的報導,陰陽怪氣地指責武漢封城的做法「讓人民付出了生活和個人自由的巨大代價」。
  • 《國際紐約時報》執意開天窗,為何?
    【執意開天窗】  《國際紐約時報》的前身,是老牌大報《國際先驅論壇報》,2013年被紐約時報公司收購後更名。  新華國際客戶端了解到,被「開天窗」的這篇專欄文章,涉及泰國王室。文章稱泰國王室財產局「資產多達530億美元」且運作「缺乏公共監督」云云。  這篇文章顯然在泰國不適合發行。
  • 老「陰陽人」《紐約時報》又來了!
    美媒《紐約時報》也承認這一點。它在1月5日的一篇文章中稱,當許多國家仍飽受新冠之害,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之一。中國在2020年全年報告的感染人數不到10萬人。自去年11月初以來,美國每天報告的病例都超過了這個數字。但如果你以為這篇文章一反常態,傳遞中國的正能量,那就大錯特錯了。
  • 中國、義大利同樣「封城」,《紐約時報》為何雙標?
    近日,美國《紐約時報》就在不經意間將這種「雙重標準」展現了出來。當地時間3月8日,《紐約時報》官方推特連發兩條推文,一條批評中國對疫情的防控稱:「為了抗擊冠狀病毒,中國將近6,000萬人置於封鎖之下,並對數億人實施了嚴格的檢疫和旅行限制。這場行動給人們的生計和自由帶來了沉重的代價。」
  • 娛樂圈女主文,盛世美顏渣女vs國內馳名雙標頂流前男友!
    娛樂圈女主文,盛世美顏渣女vs國內馳名雙標頂流前男友!#國內馳名雙標了解一下?#—1,無虐超甜文,雙c1v12,調劑心情文,不承諾日更
  • 「世界馳名雙標」用英語怎麼說?外交部給出答案
    在6月1日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談到美國的雙標時說道:為什麼美方將香港的所謂
  • 3種女人和2種男人不要碰,他們在愛情界,被稱作為「馳名雙標」
    本文標題為:3種女人和2種男人不要碰,他們在愛情界,被稱作為「馳名雙標」向下看!第一、結婚前溫順像小貓,結婚時過度索取彩禮的女人不要碰。以上種種行為,在愛情界,我們統稱為馳名雙標,也就是說,這類人比較雙標,既要這,又要那,然後自己一無所有,無學識,無才華,德不配位,那麼針對此類人,我建議,還是不要碰,當然,只是建議,取捨自己決定。第二、無理取鬧,過於作,過於刷存在感的女人不要碰。
  • 視頻|起底外媒:「新冠」報導的偽善與雙標
    中國日報推出調查紀錄片,起底西方媒體的偽善和雙標。片長20分鐘,來不及看的小夥伴可以先收藏。01病毒名稱之爭的背後清華大學國際傳播項目主任鄧瑞克(Rick Dunham)教授在紀錄片中指出:西方媒體對新冠疫情的報導集中在社交媒體的一些爭論,而不是問題的本身。
  • 紐約時報公司評估中文網等多項虧損業務
    今天上午,紐約時報公司執行長馬克•湯普森表示,隨著公司不斷朝數位化轉型,包括紐約時報中文網在內的多項虧損業務將被重新評估。「不能在中國大陸正常訪問意味著中文網的市場營收不如我們原先設想的那麼大。所有賠錢的業務都在公司不斷的重估中。」湯普森表示。
  • 《紐約時報》,臉疼嗎?
    然而,就在前一天,《紐約時報》發布的另外一篇有關於中國為了防疫抗疫而採取封城措施的文章觀點卻大為不同。  同樣都是「封城」,《紐約時報》評價義大利是「崇高的」、「情有可原」的,而中國就是「粗暴的」、「反人權的」,兩篇文章發布時間相隔不到一天,這家自詡專業性極強的西方老牌報紙竟有兩副「嘴臉」,前後觀點自相矛盾。  網友評論「打臉」《紐約時報》  有的網友在報導評論區貼出兩篇文章的標題「打臉」《紐約時報》,獲得兩百多個贊。
  • 以紮根理論看紐約時報的數位化轉型:讀《紐約時報是如何做新聞》
    從一開始《紐約時報》就定位成嚴肅報紙,講求「客觀報導」,尤其是以國際新聞和闡釋見長。《紐約時報》剛面世,就贏得讀者的喜愛。與當時流行的「故事模式+黃色新聞潮+簡訊息模式」不同,《紐約時報》獨闢蹊徑,尤其喜歡看在長篇大論和報告,這些讓《紐約時報》更是顯眼,「它讓美國人形成了一個堅定的信念:每逢大事,欲求信息之全,非買《紐約時報》不可」。
  • 以《紐約時報》為例分析國際主流新聞媒體的數據新聞可視化
    《紐約時報》是最早涉足數據新聞領域並取得顯著成果的國際主流媒體之一,筆者希望研究它們在數據新聞方面的運用,和可視化的呈現手段,了解國內媒體關於數據可視化新聞的探索,對我國數據新聞的發展給出建議。《紐約時報》數據新聞發展的重要助力。
  • 科工力量:紐約時報筆下的中國疫情,給我們結結實實上了一堂西方...
    【文/科工力量專欄作者 陳辰、董佳寧】 3月18日,「馳名報紙」《紐約時報》發表了一篇報導,名為《上不了網課的孩子:疫情暴露中國教育的數字鴻溝》。可能是受此前《華爾街日報》的《中國是真正的亞洲病夫》的刺激:那麼水的一篇文章就能在中國引起這麼大討論。
  • 紐約時報公司經營模式探析
    公司的19種報紙中,最重要的是《紐約時報》、《國際先驅論壇報》和《波士頓環球報》。《紐約時報》是公司的旗艦,有1100位記者,報紙的中心目標是通過創造、採集和發布高質新聞、信息和娛樂資訊,促進社會發展。該報已經成為報界正確、公正、莊重、真實的典範。有人說,只要出現在《紐約時報》上的內容,就會被認為是事實。
  • 紐約時報中文網招翻譯
    紐約時報中文網招聘翻譯主要職責
  • 臺灣時事評論員:《紐約時報》為何痛批大紀元
    陳鳳馨女士則認為,《紐約時報》嚴厲指責《大紀元時報》,說它用虛假造謠,造成美國更嚴重的黨派對立。中國反邪教網將該節目的主要觀點提煉如下:▲臺灣飛碟電臺節目主持人唐湘龍和陳鳳馨《紐約時報》深入調查研究《大紀元時報》陳鳳馨開篇即提出,《紐約時報》花了很大的篇幅,特別去檢討《大紀元時報》。
  • 【每日外刊分享】1107更新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金融時報、泰晤士報、洛杉磯時報、今日美國、波士頓環球、環球郵報等等
    /9號衛報回復0711即可得到連結7.10更新科學美國人 回復0711即可得到連結7.10更新請在公眾號回復0710即可得到連結更新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華爾街日報、泰晤士報、金融時報、波士頓全球7.9日更新請在公眾號回復0709即可得到連結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金融時報、波士頓全球、加拿大全球郵報、每日電訊、Oxford Mail、Cambridge News下面點點幫幫忙,謝謝!
  • 「腐敗、憤怒、混亂、無能」,《紐約時報》社論聲討川普
    【文/觀察者網 劉程輝】當地時間10月16日,《紐約時報》對美國總統川普發出聲討「檄文」。「腐敗、憤怒、混亂、無能、謊言、衰敗。」在當天一篇長篇社論中,《紐約時報》以編委會的名義,向川普傾瀉著怒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