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紐約時報 國際馳名「雙標」
近日,《紐約時報》連續發布推文,點評中國封城「給人民的生活和自由帶來了巨大損失」,義大利封城則是「為遏制冠狀病毒肺炎,冒著經濟風險」。兩條信息發布時間僅僅相隔20分鐘,卻充分展示了這家標榜「客觀公正」的媒體是如何「雙標」的。
-
《紐約時報》,國際馳名「雙標」!
spss=np&aman=5B5a8b9d2Rc1e5b41K012)原標題:摘掉有色眼鏡,秉持客觀公正尹鉑淳近日,《紐約時報》官方推特點評中國「封城」「給人民的生活和自由帶來了巨大損失」,而義大利「封城」則是「冒著經濟風險遏制疫情爆發」。兩條僅相隔20分鐘的推文,展現了《紐約時報》所謂「客觀公正」的「雙重標準」。
-
中國、義大利同樣「封城」,《紐約時報》為何雙標?
近日,美國《紐約時報》就在不經意間將這種「雙重標準」展現了出來。當地時間3月8日,《紐約時報》官方推特連發兩條推文,一條批評中國對疫情的防控稱:「為了抗擊冠狀病毒,中國將近6,000萬人置於封鎖之下,並對數億人實施了嚴格的檢疫和旅行限制。這場行動給人們的生計和自由帶來了沉重的代價。」
-
《紐約時報》,臉疼嗎?
同樣是「封城」 《紐約時報》踩一捧一 然而,就在前一天,《紐約時報》發布的另外一篇有關於中國為了防疫抗疫而採取封城措施的文章觀點卻大為不同。
-
《紐約時報》質問中國為何不早封城,美國網友不買帳了
如下圖所示,在這篇名為「改變世界的25天:中國如何讓新冠病毒流竄出去」的報導中,《紐約時報》派出了長期以來一直對中國存在強烈偏見,並多次配合美西方政府煽動支持分裂中國勢力的4名記者,荒謬地宣稱,如果中國能在去年年底病毒剛出現時就宣布封城,那麼新冠病毒就不會流竄到全世界。(圖中這4名紐約時報的記者,都是常年抹黑中國的老手了)這個說法顯然是荒誕可笑的。
-
老「陰陽人」《紐約時報》又來了!
然而,西方媒體並不「領情」,英國《泰晤士報》和法國《費加羅報》在報導中,多次使用「鬼城」「地獄」這樣的字眼來形容武漢。2020年3月8日上午,《紐約時報》在20分鐘內,上演了一場「馳名雙標」:先點評中國「封城」是「以犧牲人民的生計和自由為代價」;然後說義大利「封城」是「冒著經濟風險遏制病毒在歐洲肆虐」。
-
《紐約時報》這篇抹黑中國的報導,美國網民發覺不對了……
如下圖所示,在這篇名為「改變世界的25天:中國如何讓新冠病毒流竄出去」的報導中,《紐約時報》派出了長期以來一直對中國存在強烈偏見,並多次配合美西方政府煽動支持分裂中國勢力的4名記者,荒謬地宣稱,如果中國能在去年年底病毒剛出現時就宣布封城,那麼新冠病毒就不會流竄到全世界。
-
俄網友還擊了《紐約時報》
此前,美國《紐約時報》在招聘網站上自稱「誠招」一位「不怕死」的駐俄記者,宣稱這份工作中會接觸到「神經毒劑、軍火商、特工、新冠肺炎患者」這些負面新聞。22日,俄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對這則抹黑做了回擊。就在同一天,富有創意的俄羅斯網友們也用《紐約時報》式的「陰陽怪氣」,做了一份「駐美記者」招聘。
-
《紐約時報》這篇抹黑中國的報導,美國網友發覺不對勁了
說起2020這一年,新冠疫情無疑是一項焦點議題,全球眾多國家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新冠疫情帶來的影響,而在這其中,中國取得的成績可謂是相當顯著的,依靠著迅速有效的疫情防控措施,目前中國境內的疫情已經得到了控制,社會各行各業也已經基本恢復了正常運轉,但就在這樣的情況下,美國媒體卻仍然不死心,想要對中國進行抹黑和攻擊,不過美國網友面對這次的報導
-
《紐約時報》:中國留美博士92%選擇留在美國,你怎麼看?
近日,《紐約時報》發表消息稱,留美博士畢業後大部分都會選擇留在美國,其中中國的博士最多,佔到了92%,比例高居世界第一,第二名為印度,佔81%。此消息一出,便引起了廣大網友熱議。如果真如《紐約時報》報導的那樣,這無疑是我國人才方面的一個損失。
-
「封城」後五天,普通的武漢人經歷了什麼?
為應對新型冠狀病毒的肆虐,23日,武漢市新型肺炎防控指揮部發出指令:全市城市公交、地鐵、輪渡、長途客運暫停運營;無特殊原因,市民不要離開武漢,機場、火車站離漢通道暫時關閉。此後,有著1100萬人口的武漢進入「封城」時間。在「封城」後的五天內,普通的武漢人經歷了什麼?
-
紐約時報狂黑中國圖啥?然後美國人民就產生新冠抗體了?
近日,《紐約時報》就再度搞起了「意識形態站隊」那一套,點名表揚韓國大邱市沒有「封城」,與中國形成了鮮明對比,堪稱「民主社會的範本」。各國政體不同、文化不同,防疫措施自然是因地制宜。如今,韓國防疫措施尚未見到明顯效果,《紐約時報》就開始捧起來,是不是結論下得早了點?
-
看「倫敦封城」——憶我在「武漢封城」經歷的災難時刻
據此英國首相在當地時間12月19日晚,宣布倫敦等城市將再次封城。此次看「倫敦封城」——憶我在「武漢封城」經歷的災難時刻城,大約有1600萬人處在封鎖區,但是在封城前夕,大約有30萬市民通過鐵路、公路等方式,趕在封城令生效之前「逃離」倫敦,各出城地點全部被擠爆,聖潘克拉斯火車站候車室排隊的人,幾乎排到了站外。
-
李顯龍夫人回嗆《紐約時報》:美國流感暴露了什麼?
【文/觀察者網 童黎】繼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批評一些國家的「排華」現象後,他的夫人也為中國發聲,直接點名了美國《紐約時報》。當地時間2月4日起,《紐約時報》及其中文網相繼刊登同一篇文章,炒作聲稱「新冠病毒危機暴露中國治理體系的『失敗』」。
-
視頻|起底外媒:「新冠」報導的偽善與雙標
中國日報推出調查紀錄片,起底西方媒體的偽善和雙標。片長20分鐘,來不及看的小夥伴可以先收藏。03政治化一切問題再舉一個大家都熟悉的例子,《紐約時報》作為國際馳名「雙標」是如何報導封城的。紀錄片片段《紐約時報》相隔兩周的兩個標題,第一個批評了中國的封城策略對湖北省的影響,第二個涉及到義大利採取的中國式封鎖,則讚頌義大利的做法為其他國家樹立了榜樣。
-
不滿《紐約時報》抹黑俄羅斯,俄網友還擊了!
此前,美國《紐約時報》在招聘網站上自稱「誠招」一位「不怕死」的駐俄記者,宣稱這份工作中會接觸到「神經毒劑、軍火商、特工、新冠肺炎患者」這些負面新聞。 22日,俄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對這則抹黑做了回擊。就在同一天,富有創意的俄羅斯網友們也用《紐約時報》式的「陰陽怪氣」,做了一份「駐美記者」招聘。
-
河北三地"封城" 為何與武漢不同?一文讀懂
由於疫情依然在擴散,河北省12日決定石家莊市、邢臺市、廊坊市封城,人員、車輛非必要不外出。此前黑龍江省綏化市望奎縣也已於11日宣布封城。在部分民眾心中,接連不斷的封城讓人回想起去年年初的情景,難道疫情已經擴散得如此厲害了嗎?多名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的專家12日表示,總體上看,現在的疫情遠沒有去年武漢封城那麼嚴重。
-
對話旅居波士頓華人:那些早期不理解武漢「封城」必要性的美國人...
在美國波士頓,就生活著這樣兩位和武漢頗有淵源的華人。在兩個多月的時間裡,他們關注國內外疫情的變化,盡己所能組織捐助抗疫物資。對近期部分美國媒體和政客對中國的無端指責,他們也有著自己的看法。因為曾經在華中科技大學兼職,所以波士頓大學系統工程系副主任、美國萊剋星頓鎮華人協會會長王華說自己是「半個」武漢人。
-
武漢「封城」之前,我們究竟做了什麼?
(一)4天武漢「封城」之前,我們究竟做了什麼?2019年12月底,江城武漢正沉浸在迎接一個新十年的喜慶中,一種人類歷史上從未出現過的新型病毒正逐漸顯露獠牙。關鍵時刻,中央拍板決定:1月23日凌晨,武漢疫情防控指揮部發布1號通告,10時起機場、火車站離漢通道暫時關閉。除夕前夕,武漢「封城」!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對一個人口千萬級別的大城市採取最嚴厲的防疫措施。「這是黨中央、國務院做出的英明決策!」李蘭娟說。
-
封城下的武漢——我的封城生活!
突如其來的武漢疫情,愈演愈烈,打破了武漢人的平靜!不僅全國出名、世界關注!還連累作為武漢人的我,放假哪裡都不敢玩,也不敢去,還被迫取消異地探親計劃。這樣的形勢不知還要持續多久。想著這個春節如何度過?封城前後大都是陰或雨天,人都快"捂黴"的節奏!潛水多日,決定去超市冒個泡,還好只有生鮮和蔬菜空空如也,其餘都不太缺。誰想下午太陽公公就溜跑不見了。古人云:"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在得知回不去,封城的前一天就臨時囤備了些口糧,還好堅持到了年後。宅在家的日子裡,一日兩餐,偶爾苦練下廚藝,自己動手,風衣足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