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控制疫情犧牲了「自由」?老「陰陽人」《紐約時報》又來了!

2021-01-08 澎湃新聞

來源:微信公眾號「共青團中央」(ID:gqtzy2014) 綜合整理自微信公眾號「科工力量」(ID:guanchacaijing)、火星方陣、網友評論等

1月5日,河北全省立即進入「戰時狀態」。新年伊始,儘管中國出現了一些零星的疫情,但是與西方世界相比,中國成為世界的「安全島」。美媒《紐約時報》也承認這一點。

它在1月5日的一篇文章中稱,當許多國家仍飽受新冠之害,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之一。中國在2020年全年報告的感染人數不到10萬人。自去年11月初以來,美國每天報告的病例都超過了這個數字。

但如果你以為這篇文章一反常態,傳遞中國的正能量,那就大錯特錯了。

文章在羨慕中國「餐館人滿為患」「酒店全部住滿」時,卻大談「自由」,對中國的防疫進行攻擊。作者在文章透出一股酸酸的味道,好像中國人天天活在籠子裡一樣。文章稱,中國通過「一刀切」控制疫情,「中國的行動自由,是以犧牲幾乎所有其他形式的自由為代價的。」

網友評論

西方媒體,老陰陽人了!

實際上,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西方媒體借著疫情說三道四、妖魔化中國的招數屢見不鮮。

2020年1月23日,為了防止疫情蔓延全國乃至全球,中國關閉了所有離漢通道。然而,西方媒體並不「領情」,英國《泰晤士報》和法國《費加羅報》在報導中,多次使用「鬼城」「地獄」這樣的字眼來形容武漢。

2020年2月3日,《華爾街日報》頭條刊發《中國是真正的亞洲病夫》一文,大搞「種族歧視」,唱衰中國的經濟、體制等。這篇報導引發海內外華人的強烈抗議,但是在各方要求道歉之後,《華爾街日報》表示立場不變,拒絕採取一切補救措施。

2020年2月24日,義大利威尼託大區區長盧卡·扎亞接受當地電視臺採訪時表示:「中國人因為衛生習慣、飲食文化不佳,才會在這場疫情中付出慘痛的代價。他們吃活的老鼠。」這番話立刻引起了當地華人的強烈不滿。最終他不得不收回自己的言論,並向公眾致歉。

另外,即便是在中國疫情已逐步得到有效控制的情況下,英國《衛報》以及《外交官》雜誌都曾在其官網上發起「新冠疫情是否會成為中國的車諾比時刻」的話題討論。

2020年3月8日上午,《紐約時報》在20分鐘內,上演了一場「馳名雙標」:先點評中國「封城」是「以犧牲人民的生計和自由為代價」;然後說義大利「封城」是「冒著經濟風險遏制病毒在歐洲肆虐」。

第二天,「紐約時報中文網」並不理會大量網友對其雙標做法的痛斥,繼續不遺餘力地為義大利辯解,稱義大利是民主國家,與中國不同。同時對中國疫情防控取得的成效進行公開質疑:這種手段是否比疾病本身更糟糕?

2020年3月18日,《紐約時報》發表了一篇報導,名為《上不了網課的孩子:疫情暴露中國教育的數字鴻溝》。可能是受此前《華爾街日報》的《中國是真正的亞洲病夫》的刺激:那麼水的一篇文章就能在中國引起這麼大討論。它也坐不住了,想要證明什麼是報導中國的「典範」。

雖然兩篇報導內容角度不一樣,但是目標出奇的統一:唱衰中國。這篇報導主題「鮮明」,邏輯「統一」,用詞「講究」,堪稱《紐約時報》製造的「標準品」。

報導中提到的:中國經濟近幾十年來取得了長足發展,但仍有很大一部分人缺少智慧型手機和可靠的網際網路。按照正常人的理解,「很大一部分」至少超過50%。數據顯示,目前中國智慧型手機用戶數量約為7.8億,佔全國總人口數56%。這才是真正的「大部分」。

報導還表示,新冠疫情對富人和窮人、城市和農村有著迥然不同的影響。但是一個簡單的現實是:對於新冠肺炎患者,中國幾乎全額報銷治療費用,而美國的醫療保險,「先付費後報銷的醫療保險」報銷80%,「先看病後付費的管控型醫療保險」僅報銷50%,並且有數額限制。

美國一些感染新冠肺炎的患者,由於無法承擔高昂的治療費用已陷入艱難境地。據此,這篇報導倒越像是在說美國自身了。

顯然,《紐約時報》記者和編輯的眼光是十分「挑剔」的,有一套不可撼動的思路,只吸收他們想要的資料。他們就像一條強大的生產線,或者說是一套製作工藝,不管什麼東西,都會被他們磨碎、重組,加工,生產出一套「快消品」。

這些「快消品」隱含著「正義-邪惡」、「繁榮-貧困」、「自由-禁錮」這一系列反義詞。他們用新聞寫作製作這種所謂的「衝突感」或者「反差感」,呈現給他們的讀者。單一篇報導產生不了什麼效果,但通過多年的經營,就會有質的變化。

在疫情期間,上述所謂西方主流媒體刊發的一些報導,強行扭曲是非價值觀,不斷攻訐、詆毀中國的疫情和抗「疫」舉措,已經明顯喪失新聞報導的客觀、真實和公正意義。直到疫情在本國迅速蔓延,他們的報導風向才有所調轉。

但這些「目標鮮明」「妖氣橫生」的報導啟示: 我們要更加強勁地向世界傳遞中國聲音,講好中國故事,激濁揚清,消除偏見。

編 輯丨常 鉞

校 對丨單建華

校 審丨彭仙君

值班編委丨張 宇

原標題:《中國控制疫情犧牲了「自由」?老「陰陽人」《紐約時報》又來了!》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紐約時報 國際馳名「雙標」
    近日,《紐約時報》連續發布推文,點評中國封城「給人民的生活和自由帶來了巨大損失」,義大利封城則是「為遏制冠狀病毒肺炎,冒著經濟風險」。兩條信息發布時間僅僅相隔20分鐘,卻充分展示了這家標榜「客觀公正」的媒體是如何「雙標」的。
  • 《紐約時報》,臉疼嗎?
    當中國人民正在跟病毒作鬥爭的時候,一些西方主流媒體卻在關心全球供應鏈和製造業回流美國的問題……而這些人是否就是整天大談人權和自由的那類人?  @Jabarin回復道:  西方媒體一向如此。你懂的。  有的網友現身說法,支持中國防疫抗疫的相關措施:
  • 《紐約時報》,國際馳名「雙標」!
    spss=np&aman=5B5a8b9d2Rc1e5b41K012)原標題:摘掉有色眼鏡,秉持客觀公正尹鉑淳近日,《紐約時報》官方推特點評中國「封城」「給人民的生活和自由帶來了巨大損失」,而義大利「封城」則是「冒著經濟風險遏制疫情爆發」。兩條僅相隔20分鐘的推文,展現了《紐約時報》所謂「客觀公正」的「雙重標準」。
  • 《紐約時報》質問中國為何不早封城,美國網友不買帳了
    在新冠疫情早已得到控制的中國,多數人正帶著輕鬆愉快的心情,準備跨入新的一年。然而,美國《紐約時報》卻在此刻拋出了一篇惡毒攻擊中國的文章,將疫情在全球擴散的罪責怪在中國頭上。好在,不少美國網民對此並不買帳。
  • 《紐約時報》長文:他們逃離美國 在中國找到了最基本的自由
    來源:中央政法委長安劍原標題:《紐約時報》長文:他們逃離美國 在中國找到了最基本的自由美國《紐約時報》1月5日文章,原題:在一個混亂的疫情大流行世界裡,中國提供了自己版本的自由《紐約時報》報導截圖去年10月下旬,鄧肯·克拉克所乘坐的航班在巴黎機場跑道上開始滑行時,法國總統馬克龍宣布該國開始實施第二次全國封鎖。
  • 《紐約時報》這篇抹黑中國的報導,美國網民發覺不對了……
    在新冠疫情早已得到控制的中國,多數人正帶著輕鬆愉快的心情,準備跨入新的一年。然而,美國《紐約時報》卻在此刻拋出了一篇惡毒攻擊中國的文章,將疫情在全球擴散的罪責怪在中國頭上。好在,不少美國網民對此並不買帳。
  • 海南自由貿易港宣傳片亮相紐約時報廣場「中國屏」
    海南自由貿易港宣傳片亮相紐約時報廣場「中國屏」 近日,海南自由貿易港宣傳片《Welcome To Hainan Free Trade Port》(海南自由貿港歡迎您)亮相美國紐約時報廣場「中國屏」。
  • 「《紐約時報》的人滾去中國吧!」
    近日,中國知名科學家饒毅在美國《紐約時報》上撰文,通過講述他在美國紐約的一位叔叔因新冠肺炎不幸病逝的遭遇,並對比了他在中國武漢的親屬平安無事的情況,抨擊了美國川普當局在新冠肺炎疫情中的糟糕表現。詳戳:饒毅在紐約時報發文:武漢親戚挺過來了,紐約的叔叔去世了之後,饒毅把視角轉回了現在,稱當新冠肺炎疫情在中美先後暴發後,他在武漢的12名親屬都平安無事地度過了疫情的衝擊,可他在紐約的叔叔,卻因為新冠肺炎醫治無效死在了那個「世界上軍事力量最強,經濟最富裕,醫學最先進的國家」。
  • 科工力量:紐約時報筆下的中國疫情,給我們結結實實上了一堂西方...
    【文/科工力量專欄作者 陳辰、董佳寧】 3月18日,「馳名報紙」《紐約時報》發表了一篇報導,名為《上不了網課的孩子:疫情暴露中國教育的數字鴻溝》。可能是受此前《華爾街日報》的《中國是真正的亞洲病夫》的刺激:那麼水的一篇文章就能在中國引起這麼大討論。
  • 《紐約時報》:關稅、疫情未抑制中國出口增長
    《紐約時報》:關稅、疫情未抑制中國出口增長 紐約時報報導截圖海外網9月1日消息,美國《紐約時報》上海分社社長、高級記者柏凱斯(Keith Bradsher)8月31日發表了一篇名為《川普關稅?新冠病毒?
  • 中國、義大利同樣「封城」,《紐約時報》為何雙標?
    近日,美國《紐約時報》就在不經意間將這種「雙重標準」展現了出來。當地時間3月8日,《紐約時報》官方推特連發兩條推文,一條批評中國對疫情的防控稱:「為了抗擊冠狀病毒,中國將近6,000萬人置於封鎖之下,並對數億人實施了嚴格的檢疫和旅行限制。這場行動給人們的生計和自由帶來了沉重的代價。」
  • 美媒:在混亂的全球疫情裡,中國展示了「中式自由」
    【編譯/觀察者網 童黎】「在混亂的全球疫情裡,中國展示了『中式自由』。」美媒注意到,新冠疫情顛覆了人們對自由的看法。世界上許多人羨慕中國民眾在疫情期間的「行動自由」,並對其他形式的「自由」產生了懷疑。
  • 《紐約時報》:混亂世界裡的中國防疫,顛覆了許多人的認知
    美國《紐約時報》1月5日文章,原題:在一個混亂的疫情大流行世界裡,中國提供了自己版本的自由《紐約時報》報導截圖去年10月下旬,鄧肯·克拉克所乘坐的航班在巴黎機場跑道上開始滑行時,法國總統馬克龍宣布該國開始實施第二次全國封鎖。當日法國新增近5萬新冠感染病例。美國則有近10萬例。克拉克如釋重負地嘆了口氣。他的目的地是中國。
  • 紐約時報廣場大屏幕播放廣告 聲援中國抗擊疫情
    紐約時報廣場大屏幕播放廣告聲援中國抗擊疫情 (1/2) "← →"翻頁
  • 《紐約時報》:疫情強化中國製造業地位,美國一些政客願望落空
    《紐約時報》14日稱,中國11月對美國出口按美元計價達519.8億美元,同比上漲46.1%,創下歷史紀錄。這令那些指望借疫情「減少貿易逆差、促進位造業回流」的美國兩黨政客們,願望落空了。《紐約時報》:美國人被困家中,與中國的貿易回升今年1月底,中國率先向全世界通報新冠病毒的發現、以舉國之力抗擊疫情時,美國商務部長羅斯竟拋出「疫情有助於加速製造業回流美國」等言論。
  • 整個世界受疫情影響全變了!《紐約時報》:我們正處於戰時狀態
    回到最初,原先大部分人認為只會在中國擴散的病毒,在WHO主席譚德塞輕忽和一味讚揚中國的政策下,使得許多國家面對病情徹底措手不及──加上過去西方人的熱情、不戴口罩的迷思和薄弱的防疫觀念,成了這場浩劫下,難以挽回的無奈。
  • 美國《紐約時報》記者介紹中國疫情的視頻火了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當地時間13日,一段美國《紐約時報》記者在電視節目中談中國疫情防控的視頻,在境外社交媒體上引發關注,獲得近500萬次的觀看量。這段6分多鐘的視頻中,《紐約時報》記者Donald McNeil條理清晰地介紹了中國的檢疫流程,從如何隔離到徹底打破傳播鏈,以及如何保護醫院資源不崩潰。記者:在戰勝疫情上,中國已取得巨大成功記者Donald McNeil表示,在戰勝疫情上,中國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 紐約時報「哭牆」背後的死亡文化
    今年為疫情所阻,這些活動估計都停止了。今年這個國殤日紀念的不但是陣亡的將士,還有被新冠病毒奪走的近十萬個無辜的生命。上周日的《紐約時報》頭版,刊登了1000個死於新冠的美國人的訃告,成了一堵「哭牆」。截止昨日,全球已有5,594,175人確診新冠肺炎,死亡人數為350,531人,而美國的死亡人數接近10萬。
  • 《紐約時報》記者介紹中國疫情防控實情,這段視頻火了
    《紐約時報》記者介紹中國疫情防控實情,這段視頻火了 2020-03-16 11: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紐約時報》:舊金山唐人街靠中國經驗預防疫情暴發
    華輿訊 據僑報網報導 1月24日,中國農曆新年前夕,舊金山東華醫院(San Francisco’s Chinese Hospital)執行長張建清在微信瀏覽節日問候時,看到了一張令人震驚的照片。一位醫學院的老同事正準備和另外100多家醫療機構一起趕往武漢,幫助控制新冠疫情的暴發。張醫生立即意識到了這是個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