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義大利同樣「封城」,《紐約時報》為何雙標?

2021-01-19 EMBA

始於中國的一場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儘管已在中國受到遏制,而在中國之外卻是愈演愈烈。

中國內外之所以形勢迥異,固然有時間差的原因,應該也有防控方法和力度不同的原因。

但是對於在中國已經被證明行之有效的做法,在一些西方觀察者的視野裡依然是「錯誤的示範」,然而如果其他西方國家也採取了類似手法,則又是一種觀感。

近日,美國《紐約時報》就在不經意間將這種「雙重標準」展現了出來。

當地時間3月8日,《紐約時報》官方推特連發兩條推文,一條批評中國對疫情的防控稱:

「為了抗擊冠狀病毒,中國將近6,000萬人置於封鎖之下,並對數億人實施了嚴格的檢疫和旅行限制。這場行動給人們的生計和自由帶來了沉重的代價。」

稍後又發一條報導義大利對疫情的防控稱:

「突發新聞:義大利正在封鎖米蘭、威尼斯及其北部大部分地區,為遏制歐洲最嚴重的冠狀病毒爆發而甘冒經濟風險。」

這兩條推特都在報導和評論為防控疫情而採取的區域封鎖手段,但是為什麼報導方式會有如何大的差異?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0年1月23日中國武漢「封城」後,《紐約時報》曾有文章《專家稱武漢「封城」規模史無前例》稱:

「封閉城市幾乎肯定會導致侵犯人權,而且在美國顯然是違反憲法的。」

在該報後來夾雜著很多主觀評論的報導中,多次以多種方式從多種角度指示對「人權」的侵犯。

那麼,義大利封鎖本國北方大部分地區,是否也會導致侵犯「人權」的結果呢?是否會將數百千萬人置於封鎖之下,並給他們的生計和個人自由帶來了沉重的代價呢?

在3月10日網絡中傳出的一個視頻裡,義大利那不勒斯一名健身教練Luca Franzese自拍發出求救,哭訴自己47歲姊姊Teresa Franzese很可能因感染新冠病毒死於家中,急救中心一度拒絕給他檢測,自己被關在家中24小時,他還控訴:

「沒有任何人在乎我們,沒有任何政府部門給我打電話,義大利拋棄我們了」。

與《紐約時報》描述中國時所講的模糊信息相比,這段視頻顯然更接近現實,而且似乎更有分量作出侵犯和傷害「人權」的指稱。

但《紐約時報》仍然有些刻意地強調中國與義大利之間的差異。例如在報導義大利「封城」的文章中表示:

「一些居民對該法令表示歡迎,26歲的女服務員Miriam Ben Cheikh Amor說:『在中國,他們更加僵化』『也許我們也需要一些。』」

總之,在對中國和義大利封鎖區域以防控疫情做法的報導中,《紐約時報》的主觀傾向性比較明顯,對兩國似有兩套不一樣的報導基調,稱之為「雙重標準」不足為過。

這種「雙重標準」其實是基於一種特定的價值觀,延續對蘇聯「冷戰」勝利後的思維慣性,也就是肯定西方式「自由」「民主」、「選舉」等因素為特徵的理論邏輯和制度實踐,不然就是落後、不正確、有問題的,需要向西方學習。

這種似乎無法祛除的意識形態偏見,已經讓不少自詡客觀獨立的西方媒體,失去了客觀獨立而不自知。

尤其是在對國際新聞的報導中,很多西方媒體甚至賦予自身一種價值審判員的角色,對中國等政治形態差異巨大的國家採取居高臨下挑剔批評的態度。

不否認中國仍然存在很多問題,但是往往會被輕易地歸於政治體制;如果中國做對了一些事情,或者比西方做的更好,首先會採取懷疑的態度;即使勉為其難地承認中國的一些治理效果和優點,也要側重於其消極的方面,甚至試圖從雞蛋裡挑出幾根骨頭來。

至於新聞的客觀、中立、理性,似乎都被拋到一邊去了。

即使是美國《紐約時報》這樣擁有很多知名度、很大話語權的大報也沒有免俗。

在對中國的報導中,就展現了該報在涉及中國報導時的傾向性,而在與對義大利相同做法的報導形成鮮明差異後,呈現出一種令人啼笑皆非的觀感。

來自亞洲財經

相關焦點

  • 紐約時報 國際馳名「雙標」
    近日,《紐約時報》連續發布推文,點評中國封城「給人民的生活和自由帶來了巨大損失」,義大利封城則是「為遏制冠狀病毒肺炎,冒著經濟風險」。兩條信息發布時間僅僅相隔20分鐘,卻充分展示了這家標榜「客觀公正」的媒體是如何「雙標」的。
  • 紐約時報經典「雙標」指責武漢封城 網友怎麼看?
    原標題:《紐約時報》經典「雙標」,全球這屆網友怎麼看?日前,美國媒體《紐約時報》在其社交媒體官方帳號上發布了一則關於中國防控疫情措施的報導,陰陽怪氣地指責武漢封城的做法「讓人民付出了生活和個人自由的巨大代價」。
  • 《紐約時報》,國際馳名「雙標」!
    spss=np&aman=5B5a8b9d2Rc1e5b41K012)原標題:摘掉有色眼鏡,秉持客觀公正尹鉑淳近日,《紐約時報》官方推特點評中國「封城」「給人民的生活和自由帶來了巨大損失」,而義大利「封城」則是「冒著經濟風險遏制疫情爆發」。兩條僅相隔20分鐘的推文,展現了《紐約時報》所謂「客觀公正」的「雙重標準」。
  • 《紐約時報》,臉疼嗎?
    同樣是「封城」 《紐約時報》踩一捧一  該文全面讚揚了義大利政府在防疫方面採取的一些措施,包括封鎖城市、發布旅行禁令等,並稱義大利政府這些行動是「崇高的」,雖然短期內可能影響經濟,而且跟西方民主國家某些核心價值觀不符,但從長遠來看其拯救了國家免受病毒的侵害,是有必要的。  然而,就在前一天,《紐約時報》發布的另外一篇有關於中國為了防疫抗疫而採取封城措施的文章觀點卻大為不同。
  • 中國控制疫情犧牲了「自由」?老「陰陽人」《紐約時報》又來了!
    新年伊始,儘管中國出現了一些零星的疫情,但是與西方世界相比,中國成為世界的「安全島」。美媒《紐約時報》也承認這一點。它在1月5日的一篇文章中稱,當許多國家仍飽受新冠之害,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之一。中國在2020年全年報告的感染人數不到10萬人。自去年11月初以來,美國每天報告的病例都超過了這個數字。
  • 義大利疫情為何如此嚴重?現在才宣布「封城」遲了嗎?
    1月30日義大利首次證實該國出現新冠肺炎病例,38天之後,義大利總理孔特當地時間3月8日宣布在北部疫情嚴重地區「封城」,這成為該國迄今採取的最嚴厲防控措施。 義大利北部疫情最為嚴峻/圖自《紐約時報》 自早期的過百例,短短兩周時間過去,義大利一度成為全球除中國外疫情最嚴重國家。
  • 義大利「佛系封城」,與中國大不同
    【環球時報駐義大利特派記者 葉琦 姚蒙】義大利北部地區「封城」9日進入第二天。意政府的這一舉措被許多西方媒體拿來與中國比較:美國福布斯新聞網8日的報導標題稱「義大利採取中國方式對付冠狀病毒」;《紐約時報》9日說,義大利嚴格封鎖引發爭論,一名女子說「我們就是新的武漢」。
  • 《紐約時報》質問中國為何不早封城,美國網友不買帳了
    如下圖所示,在這篇名為「改變世界的25天:中國如何讓新冠病毒流竄出去」的報導中,《紐約時報》派出了長期以來一直對中國存在強烈偏見,並多次配合美西方政府煽動支持分裂中國勢力的4名記者,荒謬地宣稱,如果中國能在去年年底病毒剛出現時就宣布封城,那麼新冠病毒就不會流竄到全世界。(圖中這4名紐約時報的記者,都是常年抹黑中國的老手了)這個說法顯然是荒誕可笑的。
  • 義大利小哥:我也一度覺得中國抗疫舉措太強硬,可現在……
    在中國居住過的齊遠航告訴中國日報記者。疫情期間,中國有很多快遞小哥充當「擺渡人」,幫助維持城市的正常運轉。但義大利跟中國不同,雖然義大利也有快遞小哥,但在當地網購和快遞並不方便。在義大利另外一個問題就是,我們的網購。網購、收快遞都不太方便。所以就是只能走路去超市買吃的東西。
  • 《紐約時報》這篇抹黑中國的報導,美國網民發覺不對了……
    如下圖所示,在這篇名為「改變世界的25天:中國如何讓新冠病毒流竄出去」的報導中,《紐約時報》派出了長期以來一直對中國存在強烈偏見,並多次配合美西方政府煽動支持分裂中國勢力的4名記者,荒謬地宣稱,如果中國能在去年年底病毒剛出現時就宣布封城,那麼新冠病毒就不會流竄到全世界。
  • 紐約時報狂黑中國圖啥?然後美國人民就產生新冠抗體了?
    新冠肺炎肆虐全球,除主戰場中國之外,日本、韓國、伊朗、義大利的疫情都日趨嚴重。在這人命關天的時刻,有識之士都在呼籲各國攜手、共克時艱,但亦不乏借疫生事、夾帶私貨的政客和媒體。近日,《紐約時報》就再度搞起了「意識形態站隊」那一套,點名表揚韓國大邱市沒有「封城」,與中國形成了鮮明對比,堪稱「民主社會的範本」。各國政體不同、文化不同,防疫措施自然是因地制宜。如今,韓國防疫措施尚未見到明顯效果,《紐約時報》就開始捧起來,是不是結論下得早了點?
  • 美國也學中國封城了!紐約進入一級緊急狀態,大批學生街頭抗議
    鍾南山院士就曾表示,在疫情發生以後,通過與各國醫療人員的聯繫溝通才發現,原來各國在對待此次疫情的想法和態度上,和中國並不完全相同。比如在疫情已經來勢洶洶的時候,美國政府仍舊是保持淡定的態度,在他們看來,去年因為流感死亡1.6萬人,現在這場病毒,更不算什麼大事。
  • 視頻|起底外媒:「新冠」報導的偽善與雙標
    中國日報推出調查紀錄片,起底西方媒體的偽善和雙標。片長20分鐘,來不及看的小夥伴可以先收藏。馬意駿(Mario Cavolo)是美籍義大利作家,他寫的《各位,這兒有點不對勁》一文走紅網絡,他認為,這是一種故意反對中國的、目標明確的、有組織的、冷戰式的行動,它是西方版本的政治宣傳,美國版本的政治宣傳。
  • 《紐約時報》這篇抹黑中國的報導,美國網友發覺不對勁了
    說起2020這一年,新冠疫情無疑是一項焦點議題,全球眾多國家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新冠疫情帶來的影響,而在這其中,中國取得的成績可謂是相當顯著的,依靠著迅速有效的疫情防控措施,目前中國境內的疫情已經得到了控制,社會各行各業也已經基本恢復了正常運轉,但就在這樣的情況下,美國媒體卻仍然不死心,想要對中國進行抹黑和攻擊,不過美國網友面對這次的報導
  • 《紐約時報》記者介紹中國疫情防控實情,這段視頻火了
    《紐約時報》記者介紹中國疫情防控實情,這段視頻火了 2020-03-16 11: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利用「封城」時間差,米蘭人「大逃離」
    米蘭人利用時間窗口逃離 義大利政府的「封城」令發出後,社交媒體上迅速出現大量米蘭人「大逃離」的照片和視頻。而「封城」令也確實為「逃離」留下了時間窗口。
  • 沒想到,《紐約時報》記者肯定中國抗疫,話都說到這份上了…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劉洋 烏元春 王心怡】當地時間3月13日,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新聞訪談節目《與媒體見面》(Meet the Press)在社交媒體推特上發布主播查克·託德(Chuck Todd)連線《紐約時報》科學與健康記者小唐納德·麥克尼爾(Donald McNeil Jr.)的視頻。
  • 意大利面臨「至暗時刻」,封城是否有效?
    雖然義大利認識到新冠病毒嚴重性的過程有些慢,但許多當地人現在覺得,他們正面臨二戰以來最嚴重的危機。義大利總理3月9日晚間宣布,10日起在全國範圍內實行封城禁令。分析認為,此舉表明當地政府正在努力應對規模不斷擴大的緊急情況,相信採取強硬措施是減緩疫情蔓延的最佳機會。
  • 義大利封閉全國,當初挖苦中國「抗疫過度」的人,現在臉燙嗎?
    義大利對該國北部下了「封城令」。有人還記得,當初武漢「封城」時,一些西方媒體和政客對中國的指責、挖苦和嘲諷嗎?國內一些皿煮人士還藉機,跟著節奏冷嘲熱諷。資料圖 新華社發(埃莉薩·林格裡亞攝)而對於,口罩難求,核酸檢測試劑盒和病人的收治,這些過去西方媒體在中國疫情高峰期時重點炒作的問題,如今在歐美遭遇疫情暴發之際,似乎也重複了中國當時的境遇。
  • 義大利小哥:我也一度覺得中國抗疫舉措太強硬,可現在…
    在中國居住過的齊遠航告訴中國日報記者。疫情期間,中國有很多快遞小哥充當「擺渡人」,幫助維持城市的正常運轉。但義大利跟中國不同,雖然義大利也有快遞小哥,但在當地網購和快遞並不方便。在義大利另外一個問題就是,我們的網購。網購、收快遞都不太方便。所以就是只能走路去超市買吃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