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恆大汽車動作頻頻,不管是基地啟動試生產,還是路跑、內飾曝光,都指向恆馳距離量產越來越近。恆大造車不到兩年,一路高舉高打,從無到有,核心技術、產品品質、生產製造三場造車"硬仗",顯然已逐一攻克。
恆大作為跨界者,以步步為營的行動消除外界質疑,成為造車新軍中不能被忽視的一股強大力量,更逐漸被視作特斯拉的最強挑戰者。未來恆大能否決勝於市場?也許可以從恆大在三大戰役中的表現,找到答案。
第一戰:核心技術戰
2019年,恆大以"資金換技術、技術換時間"的策略,通過大手筆的併購與整合,恆大在3.0底盤構架、整車研發製造、動力總成、輪轂電機等多個方面,迅速擁有了世界領先的核心技術。但如何建立自己的科研團隊,保持並擴大技術優勢,恆大對此一直很低調。
近日,隨著許家印視察恆大全球電池研究總院和恆大汽車全球研究總院的行程曝光,恆大的技術研發團隊實力才第一次向外界展露:
不僅在電池研發這一核心技術上擁有李浚秀、小澤和典、芳尾真幸等國際知名電池科學家,在其他領域恆大同樣招攬了頂尖的專業人才,如動力研究院院長徐性怡、整車技術研究院院長伍戰平等,都是老牌車企的技術專家。
11大專業研究院,合計擁有3200多名科研人員,這個規模還將可望繼續擴大。
第二戰:產品品質戰
一年前的許家印,為了打造高品質恆馳,走訪了23個國家、47個城市,先後考察了58家全球汽車工業龍頭,與4家工程設計龍頭、15位造型設計大師、110家龍頭供應商合作,建立起三大世界級"朋友圈",從研發設計、造型設計、零部件供應三大方面,保障恆馳的品質。
一年後的許家印,作為恆馳1的首批體驗官,向公眾展示了車恆馳充滿豪華感和未來感的內飾。
在這一年裡,每一次恆馳的亮相都可以用驚豔來形容,比如8月發布的六款恆馳,造型款款出色;又比如日前披露的路跑身姿,優雅而靈動。
這些表現,都是恆大在品質上很下功夫的結果。未來,突出的產品品質或將成為恆馳最大的市場競爭力。
第三戰:成本控制戰
隨著特斯拉售價一降再降,"性價比"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中的殺傷力,展現得淋漓盡致。
恆大從一開始就考慮了這個因素。為此,恆大在生產製造環節下足功夫,通過多個按照工業4.0標準打造的生產基地,以世界最先進的裝備、工藝和智能製造實現生產效率、產品合格率及品質的大幅提升,確保恆馳擁有巨大的成本優勢。
此外,恆大還制定了足夠大的產能目標,按規劃恆大2025年產銷將達到100萬輛、2035年產銷500萬輛,規模化生產不僅是恆大市場野心的表現,同時也是成本控制的重要手段。
目前,恆大位於上海、廣州的汽車生產基地已經全面啟動試生產,隨著明年下半年量產開啟,恆大汽車能否帶來行業格局的改變,將很快見分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