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發出一款遊戲的原動力是什麼?盈利、名聲、認同,這些似乎都能夠作為研發一款遊戲的原動力。
時間已經臨近2021年關,而年末這段時間,《賽博朋克2077》、《原神》、《黑神話:悟空》等等大作為我們迎接新的一年增添了不少色彩。那麼究竟是什麼促使這些遊戲的開發者花費心血打造出一款款遊戲呢?
在《抖音內幕:時間熔爐的誕生》那篇文章中,有這樣一段關於張一鳴對於遊戲業務的態度:他之前從不接觸遊戲,然而當業務與遊戲掛鈎以後,他每周都要強迫自己打兩個小時的遊戲。
在我看來,這似乎是一個遊戲商人的成功。當下,最令張一鳴食慾大動的一款遊戲應該就是《原神》。前幾天,張一鳴在員工遊戲群中現身發言成為了很多人的談資,而隨著這一事態,也就有人分析出字節應該收購米哈遊。
融入資本,然後成為資本,在這個時代早就已經不是新鮮事。隨著西山居、巨人、完美等公司紛紛加入聯盟,可以發現可靠的遊戲開發團隊似乎就那麼幾個了。然而盈利,或者說是資本,才真正是開發出一款遊戲的先決條件和最終目的嗎?
的確,發行2個月的時間,《原神》收入就達到了4億美元,無論是在盈利還是名氣上已經不負當初宣傳時的期望。說到宣傳,一款遊戲能否賣得火熱,很大程度上就取決於在宣發上面是否下足了功夫。
《賽博朋克2077》在上線一天以後就收回了全部的宣傳和研發成本,在手機普及的網際網路時代,社交永遠是最有效的傳播手段。我們能夠觀察到的是《原神》在騰訊的相關軟體中,是無法搜索到一丁點信息的,然而米哈遊也並沒有向騰訊這個巨人低頭,而是在抖音、B站等地方挖掘出了關於自己的一塊流量地。
這也讓人們看到了騰訊那座密不透風的大牆,似乎也存在著裂縫。那麼引出的一個問題,在騰訊這樣的體制內遊戲公司,能夠誕生出一款像《原神》這樣具有價值的遊戲嗎?答案是肯定的,然而相比之下難度卻要大得多。試問面對一份3-5年,甚至更長的設計方案,公司在考慮到利益的情況下,當真會將資源傾斜到你的身上嗎?
因此,或許製作一款遊戲的原動力可以是盈利,但在利益的考慮下,一款優秀的遊戲是很難出爐的。在遊戲開發界曾有過很經典的五個問題討論,1、如何讓玩家一直沉迷;2、如何讓玩家吐出更多的人民幣;3、如何讓玩家拉幫結夥;4、如何讓玩家相互仇視;5、如何實現隱性的現金賭博和金幣交易。
單純的動機在資本面前無疑顯得非常蒼白,但是隨著近年來獨立遊戲工作室的發展,我們似乎又看到一些曙光。而這也給那些巨頭遊戲公司帶去了一絲威脅,在一個成功的IP背後,有無數的資本在變著法子想要敲開你的門窗,或許接受沒有錯誤,但堅持更加難能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