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十招,只貼健康,不貼膘
立秋是什麼意思?
立秋是秋季的開始。立秋時,北鬥指向西南。太陽黃經為135°。
從這一天起秋天開始,秋高氣爽,月明風清。此後,氣溫由最熱逐漸下降。
立秋三侯
涼風至:颳風時人們會感覺到涼爽,此時的風已不同於暑天中的熱風。
白露降:大地上早晨會有霧氣產生。
寒蟬鳴:秋天感陰而鳴的寒蟬也開始鳴叫。
立秋時刻立秋
2016年立秋時間
8月7日 09:52:58
農曆七月初五
立秋吃什麼水果 立秋到來之際,人們容易產生秋燥。此時正是潤燥生津的最佳時期,立秋節氣,很多水果是讓您擺脫秋燥的最佳食物哦!
一、柑桔
性涼味甘酸,有生津止咳、潤肺化痰、醒酒利尿等功效,適用於身體虛弱、熱病後津液不足口渴、傷酒煩渴等症,榨汁或蜜煎,治療肺熱咳嗽尤佳。
二、葡萄
營養豐富,酸甜可口,具有補肝腎、益氣血、生津液、利小便等功效。
生食能滋陰除煩,搗汁加熟蜜濃煎收膏,開水衝服,治療煩熱口渴尤佳。經常食用,對神經衰弱和過度疲勞均有補益。
葡萄制幹後,鐵和糖的含量相對增加,是兒童、婦女和體弱貧血者的滋補佳品。
三、甘蔗
汁性平味甘,為解熱、生津、潤燥、滋養之佳品,能助脾和中、消痰鎮咳、治噎止嘔,有「天生復脈湯」之美稱。
中醫常把其作清涼生津劑,用於治療口乾舌燥、津液不足、大便燥結、高燒煩渴等症。
四、大棗
養胃和脾、益氣生津,有潤心肺、調營衛、滋脾土、補五臟、療腸癖、治虛損等功效。
中醫常用其治療小兒秋痢、婦女髒燥、肺虛咳嗽、煩悶不眠等症,是一味用途廣泛的滋補良藥。
五、柿子
有潤肺止咳、清熱生津、化痰軟堅之功效。鮮柿生食,對肺癆咳嗽虛熱肺痿、咳嗽痰多、虛勞咯血等症有良效。
紅軟熟柿,可治療熱病煩渴、口乾唇爛、心中煩熱、熱痢等症。
六、梨
肉香甜可口,肥嫩多汁,有清熱解毒,潤肺生津、止咳化痰等功效,生食、榨汁、燉煮或熬膏,對肺熱咳嗽、麻疹及老年咳嗽、支氣管炎等症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若與荸薺、蜂蜜、甘蔗等榨汁同服,效果更佳。
七、石榴
性溫味甘酸,有生津液、止煩渴作用。凡津液不足、口燥咽幹、煩渴不休者,可作食療佳品。
石榴搗汁或煎湯飲,能清熱解毒、潤肺止咳、殺蟲止痢,可治療小兒疳積、久瀉久痢等。
平和體質立秋運動小貼士:秋後晨練 立秋後,涼風至。早晚氣溫稍有降低,早晨不冷不熱,氣溫宜人,是鍛鍊身體的最佳時間,此時凌晨5-6點起床,選擇清幽之處,或草地公園,或林蔭大道進行鍛鍊,很有益身體健康。
早上運動也能避免立秋後忌諱的大汗淋漓。此時還在伏天裡,即便是室外的浴場溫度也是溫暖宜人的,可以常去遊泳,離開水面後避免受風。平和體質立秋起居小貼士:早臥早起,熨目叩齒 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氣爽之時,應開始「早臥早起,與雞俱興」早臥以順應陽氣之收斂,早起為使肺氣得以舒展,且防收斂之太過。
又當清晨睡醒,閉目叩齒二十一下,咽津,以兩手搓熱熨眼數多,於秋三月行此,極能明目。 平和體質立秋情緒小貼士:白晝避暑,夜乘涼 在立秋之後,多半時日還是三伏天,午後的陣雨逐漸減少,因此被大太陽一曬,白天暑氣甚濃,人的情緒難免受此天氣影響而燥熱心煩,所以白天儘量還是要躲在室內。
而夜晚就會有詩中「一枕新涼一扇風」的清涼,加上立秋後天清月明,夜晚時情緒相對平穩舒適,可以約上家人朋友,乘涼、談天、散步。平和體質立秋茶飲小貼士:梔子竹葉湯 《千金月令》曰:「七月暑氣將伏,宜食稍涼,以為調攝。法用竹葉一把,梔子二個,切碎,用水熬煎,澄清去渣,用淘粳米磨作泔粉服。」
竹葉:清熱除煩,生津利尿。梔子:清熱利溼;涼血解毒。
竹葉和梔子在藥店有售,煮湯去渣後,直接飲用或加米煮粥。此湯對改善立秋後常見的虛熱燥煩有不錯效果。平和體質立秋飲食小貼士: 適宜:蘋果、菠蘿、鮮棗、小米、菜花、海帶、海蜇、藕、花生、土豆、玉米……
孫真人《養生》曰:此月「肝心少氣,肺臟獨旺,宜安靜性情,增鹹減辛,助氣補筋,以養脾胃」,味鹹性平涼的小米、海帶、紫菜、海蜇、貝類、章魚、魷魚等很適合這個節氣。
同時酸味收斂肺氣,可平抑過旺之肺氣。多吃些味道酸甜的時令鮮果,如蘋果、梨子、鮮棗、獼猴桃、菠蘿、芒果等,也能夠令初秋燥熱的身體更滋潤。
常說「貼秋膘」,並非大魚大肉,此時脾胃尚未強健,不能消受厚膩飲食,反而時令的藕、菜花、玉米、花生、土豆等等,常吃些,更能補充營養。
立秋正值三伏的第一天,北方的「三伏烙餅攤雞蛋」還是比較適合的。
南方地區雨水不斷,除了熱,還有溼的困擾,多吃些茄子、綠豆芽、絲瓜、黃瓜、冬瓜、苦瓜等清淡蔬菜,還具有清暑除熱化溼的功效。
少吃:菱角、新姜、豬肉、西瓜、香瓜、哈密瓜、蔥、姜……
辛味發散瀉肺,秋天宜收不宜散,立秋後要少吃些辣椒、蔥、姜等辛味發汗之品。
孫真人曰:「勿多食菱肉,動氣。勿多食新姜」,
《月令》云:「立秋勿多食豬肉,損人神氣」
《法天生意》曰:「立秋後十日,瓜宜少食」。
秋後燥氣初起,要少吃生熱化燥的辛辣、油炸、烈性酒及乾燥的膨化食品,還有八角,肉桂等熱性食物。
《養生書》曰:「秋谷初成,不宜與老人食之,多發宿疾。」
忌吃:肺臟,蓴菜,韭菜,鹿肉,獐肉,雁肉、茱萸、生蜜、過硬的麵條……
《金匱要略》曰:「三秋不可食肺。」
《白雲忌》曰:「七月勿食蓴,上有蠲(juān)蟲,害人。勿食韭,損目。」
《千金方》曰:「勿食鹿獐,動氣。勿食茱萸,傷神氣。」
孫真人曰:「勿食雁,傷人。勿食生蜜,令人暴下霍亂。」
《月令》云:「立秋勿食煮餅及水溲餅(過硬的麵條)」。——整理自網絡——
精彩繼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