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養生怎麼吃?只貼健康不貼膘!

2021-02-22 小資生活圈


立秋十招,只貼健康,不貼膘


秋是什麼意思?

  立秋是秋季的開始。立秋時,北鬥指向西南。太陽黃經為135°。

  從這一天起秋天開始,秋高氣爽,月明風清。此後,氣溫由最熱逐漸下降。


立秋三侯

涼風至:颳風時人們會感覺到涼爽,此時的風已不同於暑天中的熱風。

白露降:大地上早晨會有霧氣產生。

寒蟬鳴:秋天感陰而鳴的寒蟬也開始鳴叫。

立秋時刻

立秋

2016年立秋時間
8月7日 09:52:58
農曆七月初五

立秋吃什麼水果

  立秋到來之際,人們容易產生秋燥。此時正是潤燥生津的最佳時期,立秋節氣,很多水果是讓您擺脫秋燥的最佳食物哦!

一、柑桔

  性涼味甘酸,有生津止咳、潤肺化痰、醒酒利尿等功效,適用於身體虛弱、熱病後津液不足口渴、傷酒煩渴等症,榨汁或蜜煎,治療肺熱咳嗽尤佳。

二、葡萄

  營養豐富,酸甜可口,具有補肝腎、益氣血、生津液、利小便等功效。

  生食能滋陰除煩,搗汁加熟蜜濃煎收膏,開水衝服,治療煩熱口渴尤佳。經常食用,對神經衰弱和過度疲勞均有補益。

  葡萄制幹後,鐵和糖的含量相對增加,是兒童、婦女和體弱貧血者的滋補佳品。

三、甘蔗

  汁性平味甘,為解熱、生津、潤燥、滋養之佳品,能助脾和中、消痰鎮咳、治噎止嘔,有「天生復脈湯」之美稱。

  中醫常把其作清涼生津劑,用於治療口乾舌燥、津液不足、大便燥結、高燒煩渴等症。

四、大棗

  養胃和脾、益氣生津,有潤心肺、調營衛、滋脾土、補五臟、療腸癖、治虛損等功效。

  中醫常用其治療小兒秋痢、婦女髒燥、肺虛咳嗽、煩悶不眠等症,是一味用途廣泛的滋補良藥。

五、柿子

  有潤肺止咳、清熱生津、化痰軟堅之功效。鮮柿生食,對肺癆咳嗽虛熱肺痿、咳嗽痰多、虛勞咯血等症有良效。

  紅軟熟柿,可治療熱病煩渴、口乾唇爛、心中煩熱、熱痢等症。

六、梨

  肉香甜可口,肥嫩多汁,有清熱解毒,潤肺生津、止咳化痰等功效,生食、榨汁、燉煮或熬膏,對肺熱咳嗽、麻疹及老年咳嗽、支氣管炎等症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若與荸薺、蜂蜜、甘蔗等榨汁同服,效果更佳。

七、石榴

  性溫味甘酸,有生津液、止煩渴作用。凡津液不足、口燥咽幹、煩渴不休者,可作食療佳品。

  石榴搗汁或煎湯飲,能清熱解毒、潤肺止咳、殺蟲止痢,可治療小兒疳積、久瀉久痢等。

平和體質立秋運動小貼士:秋後晨練
  立秋後,涼風至。早晚氣溫稍有降低,早晨不冷不熱,氣溫宜人,是鍛鍊身體的最佳時間,此時凌晨5-6點起床,選擇清幽之處,或草地公園,或林蔭大道進行鍛鍊,很有益身體健康。
  早上運動也能避免立秋後忌諱的大汗淋漓。此時還在伏天裡,即便是室外的浴場溫度也是溫暖宜人的,可以常去遊泳,離開水面後避免受風。

平和體質立秋起居小貼士:早臥早起,熨目叩齒
  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氣爽之時,應開始「早臥早起,與雞俱興」早臥以順應陽氣之收斂,早起為使肺氣得以舒展,且防收斂之太過。
  又當清晨睡醒,閉目叩齒二十一下,咽津,以兩手搓熱熨眼數多,於秋三月行此,極能明目。 

平和體質立秋情緒小貼士:白晝避暑,夜乘涼
  在立秋之後,多半時日還是三伏天,午後的陣雨逐漸減少,因此被大太陽一曬,白天暑氣甚濃,人的情緒難免受此天氣影響而燥熱心煩,所以白天儘量還是要躲在室內。
  而夜晚就會有詩中「一枕新涼一扇風」的清涼,加上立秋後天清月明,夜晚時情緒相對平穩舒適,可以約上家人朋友,乘涼、談天、散步。

平和體質立秋茶飲小貼士:梔子竹葉湯
  《千金月令》曰:「七月暑氣將伏,宜食稍涼,以為調攝。法用竹葉一把,梔子二個,切碎,用水熬煎,澄清去渣,用淘粳米磨作泔粉服。」
  竹葉:清熱除煩,生津利尿。梔子:清熱利溼;涼血解毒。
  竹葉和梔子在藥店有售,煮湯去渣後,直接飲用或加米煮粥。此湯對改善立秋後常見的虛熱燥煩有不錯效果。

平和體質立秋飲食小貼士:
  適宜:蘋果、菠蘿、鮮棗、小米、菜花、海帶、海蜇、藕、花生、土豆、玉米……
  孫真人《養生》曰:此月「肝心少氣,肺臟獨旺,宜安靜性情,增鹹減辛,助氣補筋,以養脾胃」,味鹹性平涼的小米、海帶、紫菜、海蜇、貝類、章魚、魷魚等很適合這個節氣。

  同時酸味收斂肺氣,可平抑過旺之肺氣。多吃些味道酸甜的時令鮮果,如蘋果、梨子、鮮棗、獼猴桃、菠蘿、芒果等,也能夠令初秋燥熱的身體更滋潤。
  常說「貼秋膘」,並非大魚大肉,此時脾胃尚未強健,不能消受厚膩飲食,反而時令的藕、菜花、玉米、花生、土豆等等,常吃些,更能補充營養。


  立秋正值三伏的第一天,北方的「三伏烙餅攤雞蛋」還是比較適合的。
  南方地區雨水不斷,除了熱,還有溼的困擾,多吃些茄子、綠豆芽、絲瓜、黃瓜、冬瓜、苦瓜等清淡蔬菜,還具有清暑除熱化溼的功效。

  少吃:菱角、新姜、豬肉、西瓜、香瓜、哈密瓜、蔥、姜……

  辛味發散瀉肺,秋天宜收不宜散,立秋後要少吃些辣椒、蔥、姜等辛味發汗之品。

  孫真人曰:「勿多食菱肉,動氣。勿多食新姜」,
  《月令》云:「立秋勿多食豬肉,損人神氣」
  《法天生意》曰:「立秋後十日,瓜宜少食」。
  秋後燥氣初起,要少吃生熱化燥的辛辣、油炸、烈性酒及乾燥的膨化食品,還有八角,肉桂等熱性食物。
  《養生書》曰:「秋谷初成,不宜與老人食之,多發宿疾。」

  忌吃:肺臟,蓴菜,韭菜,鹿肉,獐肉,雁肉、茱萸、生蜜、過硬的麵條……

  《金匱要略》曰:「三秋不可食肺。」

  《白雲忌》曰:「七月勿食蓴,上有蠲(juān)蟲,害人。勿食韭,損目。」
  《千金方》曰:「勿食鹿獐,動氣。勿食茱萸,傷神氣。」
  孫真人曰:「勿食雁,傷人。勿食生蜜,令人暴下霍亂。」
  《月令》云:「立秋勿食煮餅及水溲餅(過硬的麵條)」。

——整理自網絡——

精彩繼續

↓↓↓↓↓↓

相關焦點

  • 今兒個立秋,北京人您貼秋膘了嗎?
    小編認為應該算是晚立秋,但準確答案還得聽磚家的。其實不管早立秋還是晚立秋,在北京,立秋之後,還有「秋老虎」等著大家。今年秋老虎厲害麼?民間有一種「順秋」的說法,說如果立秋下雨的話,秋天會來得順利,如果不下雨,那麼秋天的雨水就會少,那麼出現高溫天氣的可能就會增加。
  • 今日立秋 | 這樣貼秋膘,減肥才不打水漂
    立秋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為秋季的起點。立秋並不代表酷熱天氣就此結束,初秋期間天氣仍然很熱,但這並不妨礙人們「貼秋膘」的欲望。- 貼秋膘 -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以懸秤稱人,秋風一起,胃口大開,想吃點好的,增加一點營養,補償夏天的損失,補的辦法就是「貼秋膘」:在立秋這天各種各樣的肉,燉肉烤肉紅燒肉等等,「以肉貼膘」。
  • 『今日立秋 降雨持續』2020立秋是什麼時候_立秋一起貼秋膘什麼意思
    關於『今日立秋 降雨持續』2020立秋是什麼時候_立秋一起貼秋膘什麼意思這個話題,相信很多小夥伴都非常有興趣了解,因為這個話題也是近期網絡上非常火熱的,那麼既然大家都想知道『今日立秋 降雨持續』2020立秋是什麼時候_立秋一起貼秋膘什麼意思,華圖教育廣東公務員考試網小編便從網上搜集了一些與立秋,立秋一起貼秋膘相關的信息
  • 初秋養生:進補避免四誤區、減肥消脂又健康
    2020年不是說全面面向小康,那句話怎麼說來著:「小康不小康 關鍵看老鄉「。回想小時候,除了過年過節,平時腐乳拌飯都是一道美味佳餚,搶著來吃哈。現在大魚大肉放在面前都是無動於衷,都不想吃肉了,不夠健康。從苦日子熬過來了,從不挑食到有機產品,現在是均衡營養,健康飲食,開展全民養生時代了。我們今天打算來聊聊養生,我們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古法對養生可相當有想法。
  • 【立】 8月8日立秋,立秋養生吃什麼?
    立秋養生食品食物抗歲月侵襲的魔力,要遠比那些瓶瓶罐罐裡價值不菲的化妝品和保健品來得更省事、更有效。1、大豆:大豆對於女性來說是非常好的食品,其中含有的維生素E可以延緩皮膚衰老、防止色素沉著,此外大豆裡的卵磷脂還可以延緩女性的衰老、推遲更年期的來臨。
  • 立秋了!舊時貼秋膘前還有個「可怕」的習俗——懸秤稱人
    「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熱難熬,時逢立秋,將其咬住。民間還有說法,「咬秋」吃西瓜可以不生秋痱子。其實,除了西瓜以外,還有三種瓜是特別適合化解「秋老虎」的暑熱。立秋這天,一些地區還會包餃子,稱之為「咬秋餃」,瓠瓜入餡,將是一個非常養生的選擇。除了以上幾種,冬瓜也是解暑佳品。
  • 立秋丨福州人這樣「貼秋膘」,這些是你不知道的養生秘訣!
    「貼秋膘」活動源於北方遊牧民族,也就是在立秋這天,吃性質溫熱並帶有「肥膘」的肉類食物。以改善伏天人們胃口普遍較差,食欲不振。福州有句古話:丈晡(丈夫)人秋。意思是男人過了立秋要吃鍋邊。其實意在告訴我們秋季食補要以清淡為主。由於南北方口味以及地域的差異,大魚大肉的「貼秋膘」方式,南方人並不是那麼適用。
  • 今兒是立秋,貼秋膘吃什麼美味應時又應景?講究還挺多!
    圖源  圖蟲秋風一起,秋雨蕭瑟,您的胃口大開,想吃點好的,增加營養,補償夏天的損失,補的辦法就是「貼秋膘」:所謂「秋季補的好,冬天病不找」,在立秋這天做出各種各樣的肉,「以肉貼膘」。肥而不膩、瘦而不柴、皮不回性、濃香醇厚,天福號的醬肘子,吃過的沒有不說贊的;今年,天福號提前準備了共計將近70噸的醬肉庫存,為京城百姓做「貼秋膘」之用。
  • 胖瘦皆美的時代,讓「秋膘」在立秋季節變成健康脂肪
    以往,人們常常以胖瘦作為健康評判的標準,夏天的酷暑使人胃口、睡眠欠佳,導致身體內耗、人顯清瘦,等立秋時節天氣轉涼,當然需要好好「補」一番,因此這一天民間素有「貼秋膘」一說。吃貨別再「貼秋膘」立秋時節人人都要「貼膘」嗎?現代人已經不再處於物質匱乏的狀態,肥胖和超重才是更大的問題,從夏季「貼」到秋季的吃貨們可不要再沾沾自喜,肉食大補反而會加重腸胃的負擔,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才是身體更需要的東西。而在夏季飲食不佳、睡眠較差的群體則需要在轉涼的秋季好好進補,增強免疫力。
  • 秋日自當「貼(kuang)秋(chi)膘(he)」
    最近的秋風有點猛感覺我身體的脂肪已經不足以支撐我抵抗寒風了於是貼秋膘提上日程翻滾的火鍋2.水煮魚水煮魚是川渝地區一道非常經典的菜餚,做出來的魚片吃起來鮮香滑嫩,香辣過癮,是美食裡備受青睞的舌尖美味!3.烤羊排純內蒙羔羊,原味更美,店內特色手指羊肉、現穿串現烤,您選哪塊肉我們就為您加工哪塊肉,吃得更隨心,吃得更放心!
  • 立秋貼秋膘老北京的習俗,八月七日農曆 2020年六月十八今日立秋
    八月七日農曆 2020年六月十八今日立秋立秋貼秋膘,這是老北京人多少年的一種習俗,更近似乎一種儀式感的節日或者禮節,雖然立秋這天未必天真的會涼,也許還是悶熱難耐,但是人們似乎會欣慰的說,今天立秋了,天兒馬上要涼快了,那種愜意和暢快,仿佛炎炎的烈日忽地下了一場淋漓的大雨,那樣的清爽和舒適,是的,八月七日農曆 2020年六月十八今日立秋。
  • 立秋到,「貼秋膘」怎麼用英文說?
    立秋頭天,人們通常會稱一稱體重,跟立夏時候的體重比較一下。如果這個夏天瘦了,那麼在立秋這天,他們就要吃點好吃的尤其是肉類來貼秋膘。Gathering crops秋收Start of Autumn is a big solar term for farmers.
  • 今兒個立秋,北京人除了貼秋膘了,還有這麼多講究!!
    其實不管早立秋還是晚立秋,在北京,立秋之後,還有「秋老虎」等著大家。今年秋老虎厲害麼?民間有一種「順秋」的說法,說如果立秋下雨的話,秋天會來得順利,如果不下雨,那麼秋天的雨水就會少,那麼出現高溫天氣的可能就會增加。
  • 中元「提示」立秋了!舊時貼秋膘前還有個「可怕」的習俗——懸秤稱人
    「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熱難熬,時逢立秋,將其咬住。民間還有說法,「咬秋」吃西瓜可以不生秋痱子。其實,除了西瓜以外,還有三種瓜是特別適合化解「秋老虎」的暑熱。立秋這天,一些地區還會包餃子,稱之為「咬秋餃」,瓠瓜入餡,將是一個非常養生的選擇。除了以上幾種,冬瓜也是解暑佳品。
  • 立秋,你是貼秋膘?還是保持身材?
    01立秋節氣知多少01立秋節氣知多少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立秋時,北鬥指向西南。從這一天起秋天開始,秋高氣爽,月明風清。立秋了,你是不是想著下了班約上三五好友一起貼秋膘呢!不大口吃肉大口喝酒就感覺對不起今天立秋這個節氣!但是胡吃海塞之後呢?你會不會後悔今天的減肥計劃又泡湯了!
  • 2018年立秋_二十四節氣查詢
    立秋的主要習俗有:立秋節、摸秋、秋忙會、貼秋膘等。立秋節,也稱七月節。時間在公曆每年8月7日或8日開始。民國以來,在廣大農村中,在立秋這天的白天或夜晚,有預卜天氣涼熱之俗。還有以西瓜、四季豆嘗新、奠祖的風俗。又有在立秋前一日,陳冰瓜,蒸茄脯,煎香薷飲等風俗。摸秋,夏曆八月十五日,是為中秋節。
  • 陳曉卿 | 貼一身五湖四海的膘
    農曆八月半,禁漁期結束,沿海的朋友們可以開始搓手嗨吃各種豐滿的海鮮,但內陸的朋友也不必羨慕,走到街頭巷尾喝一碗煮得滾燙的羊肉湯,暖心暖胃地將秋膘一貼到底。立秋那天,同事們嚷嚷吃羊肉,貼秋膘嘛,於是一起到了不遠的靛廠路,那兒有家小飯館,賣單縣羊肉湯的。滾燙的奶白色羊湯端上來,緊接著是一筐噴香的山東燒餅,貌似很溫暖的樣子。
  • 籬落蕭颯話立秋
    《後漢書》:「立秋之日,迎秋於西郊,祭白帝蓐收,車旗服飾皆白,歌《西皓》、八佾舞《育命》之舞。並有天子入圃射牲,以薦宗廟之禮,名日軀劉。殺獸以祭,表示秋來揚武之意。」到了唐代,每逢立秋日,也祭祀五帝。《新唐書》:「立秋立冬祀五帝於四郊。」宋代,立秋之日,男女都戴楸葉,以應時序。有以石楠紅葉剪刻花瓣簪插鬢邊的風俗,也有以秋水吞食小赤豆七粒的風俗(見《臨安歲時記》),明承宋俗。
  • 立秋來了要貼秋膘?不想運動只想瘦,教你幾招輕鬆擺脫脂肪
    不知不覺已經到了立秋的時分,很多小夥伴因為上半年疫情的原因,在家囤了一些脂肪,結果還沒來得減下來,馬上又要迎來第二波的膘了。愁人吶,這麼一算今年不就貼上了兩層的脂肪麼?,褲子緊得塞不太下,尤其是吃完飯後那一圈肚子上的幸福肥,總覺得整個人的身體重重的,臉頰的肉怎麼就多了起來,更可怕的是,天氣逐漸轉涼,胃口似乎越發地好了......
  • 當減肥遇見「貼秋膘」,誰主沉浮?
    各路養生又開始宣傳「貼秋膘」了!當減肥遇見了貼秋膘,誰主沉浮?1、不是什麼人都要「貼秋膘」的根據傳統中醫的建議,「貼秋膘」應該在中醫辨認的基礎上,結合個人營養狀態以及季節特徵,進行恰當的「進補」。並非對每個人都必要和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