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大意失荊州,但卻給蜀國帶來四名人才,他們都是誰?

2020-12-26 青雉說

在三國故事中有很多經典的戰役。這些戰役有的是以少勝多,有的是以謀略取勝,當然也有一些因為大意而失敗的。說起關羽,大家都會想到他是一個驍勇善戰的將軍,但是在關羽的一生當中也曾有過失敗的時候。大意失荊州是《三國演義》裡一個重要的故事,因為這個故事是三國徵戰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從那之後蜀漢就開始走起了下坡路。大意失荊州主要講的就是在赤壁之戰之後,荊州被瓜分。劉備在去打劉璋的時候,讓關羽守好自己佔領的荊州五個郡,但是關羽卻要去打曹操。這樣就給了別的人機會,趁機攻佔荊州,而最終關羽也沒能守住荊州。雖然關羽大意失了荊州,但是他也給蜀國帶來了四名人才,他們都是誰呢?

這第一個人就是馬良,他足智多謀,才氣過人。在建安16年的時候,劉備和諸葛亮一起攻打益州,就留馬良和關羽一些鎮守荊州。劉備在發起夷陵之戰的時候,曾讓馬良去五溪蠻各部進行招安,而馬良更是順利的把那些人招到了劉備門下。但是不幸的是,馬良在夷陵之戰中戰死了。但劉備為了彰顯對馬良的重視,還將馬良的兒子任命為了騎都尉。荊州丟失的時候,馬良被調走了,不然有馬良在,或許關羽就不會丟失荊州了。

第二個人就是王甫。王甫也是蜀漢一個重要人才之一,他非常擅長議論,而且受到很多人的讚賞。王甫一開始是效忠在劉璋門下的,後來在劉備攻打下益州之後,他就歸順了劉備,再後來更是受到劉備的重用,還被調到荊州協助鎮守荊州。但是關羽卻一直都不重視王府所說的話。比如說,在當時關羽出兵攻打樊城的時候,就遭到了王甫的極力勸阻,但是關羽並沒有聽取他的意見。如果關羽能夠多重視王甫所說的話或許也不會丟掉荊州。但是,王甫後來也在夷陵之戰中失去了生命。

第三個人是廖化,廖化是關羽的手下,也是一個驍勇善戰的將領。他曾跟著關羽徵戰四方,受到很多人的敬仰,但是在荊州丟失之後,關羽被陷害而死,他就離開了蜀漢。但是他還是想要效忠於劉備,於是便使用一些計謀,讓人以為他已經死了,偷偷的回到了蜀漢。他這種精神也感動了劉備,後來更是對他委以重任。甚至在劉備病死之後,劉備的兒子劉禪也一直對廖化十分信任,廖化也為他立過不少的功勞。

第四個人是楊儀,他也是一個非常聰明有才能的人,一度受到諸葛亮的重任。楊儀是效忠在關羽門下的,在任命當中更是受到了劉備的重視。諸葛亮也是十分信任他,在幾次徵戰中都會帶著楊儀前往。並且楊儀這個人還獨立,軍中很多人都害怕鎮北將軍魏延,但他不害怕。

這四個人都是十分有才能的人,在作為關羽的手下後更是為蜀國做出了很多的貢獻。蜀國能有後來的勝利也是因為這些有才能的人的共同努力。關羽雖然在一次大意丟失了荊州,但是他也給蜀國留有這麼多的人才。對此,你怎麼看呢?

相關焦點

  • 是關羽大意失荊州?還是關羽必然失荊州
    大意失荊州對大家來說是非常熟悉的三國典故,講的是蜀漢名將關羽遠徵曹魏樊城攻打曹仁,卻大意中了東吳詭計,被東吳偷襲而兵敗,最後敗走麥城被俘殺並丟失荊州的故事。關羽大意失荊州到底是是關羽大意失荊州?還是關羽必然失荊州。
  • 關羽大意失荊州,是怎麼「大意」的?「荊州事件」的主謀又是誰?
    在這十年中,劉備收服了馬超,集齊了他的「五虎上將」,隨著龐統的來投,他的身邊「臥龍鳳雛」亦是比翼雙飛,兵強馬壯的劉備,逼降劉璋,佔據了蜀地,強佔荊州,讓孫權敢怒不敢言,攻佔關中,讓曹操嚇得差點遷都……但隨著關羽「大意」失荊州,蜀漢的高潮戛然而止,關羽為何會「大意」?「荊州事件」的主謀又是誰?
  • 關羽為什麼會大意失荊州?失去荊州對蜀漢有什麼影響?
    在中國歷史上,大意失荊州這個典故,一般被用來形容因為某種小失誤,繼而造成很大損失的事情。而在真實的歷史上,三國時期正是因為關羽的失誤,導致蜀國國力大損,再也沒了和曹魏、孫吳爭奪天下的底氣。那麼,當時關羽既然是長期駐守荊州,怎麼這地界說丟了就丟了嗎?關羽為何會大意?1.關羽性格自視清高關羽雖然非常英勇,而且異常的驍勇善戰,但是本事有一個缺點就是為人太過於高傲。到了後期,甚至是有點目中無人。關羽這一生其實只聽劉備的話,張飛是三弟,所以對張飛也是很好。
  • 張飛丟徐州、關羽丟荊州、馬謖丟街亭,他們誰把蜀國坑的最慘?
    在我看來,張飛丟徐州一事對蜀漢的影響最小,馬謖丟失街亭的影響次之,關羽丟荊州才是導致蜀漢衰落的導火索。說張飛大意丟失徐州其實不為過,他由於愛喝酒,而且控制不住自己,在一次酒醉之後毆打呂布的老丈人,才招致禍患,可以說是自作自受。
  • 關羽大意失荊州的影響
    在我看來,失荊州要比敗夷陵,丟街亭對蜀漢的影響大,是蜀漢宏圖霸業發展影響最嚴重的一次敗北。首先,荊州之失,讓諸葛亮「隆中對」設想成為幻影。劉備宏圖霸業不能實現,最後臨終託孤,悽涼病死白帝城;諸葛亮臨危受命,六出祁山,矢志北伐,病逝五丈原,這樣無奈的人生結局,很大原因,都是因為失去荊州造成的。
  • 「大意失荊州」並非關羽一人"大意",整個蜀漢集團都"大意"了
    那麼在關羽"大意失荊州"事件中,蜀漢集團到底犯了哪些錯誤?具體情況分析如下:一、用人上"大意",對鎮守荊州人選缺乏合理配置我們都知道,孫權借荊州其實只是借了半個南郡(江陵),並且包藏的是"放高利貸"的禍心。
  • "大意"失荊州不是關羽一人"大意",整個蜀漢集團都"大意"了
    關羽大意失荊州關羽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父子身死!
  • 漫談《三國》故事之二:關羽為何大意失荊州?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關羽在三國故事中,可謂是一個傳奇人物。且不說他過五關斬六將、千裡追尋舊主的忠肝義膽,也不必說他酒尚溫時斬華雄、千軍萬馬中如探囊取物般斬殺名將顏良文丑,只說他水淹七軍、威震華夏,逼得曹操幾乎要遷都來避禍,足可見關羽的超凡實力。然而,水滿則溢,月盈則虧。關羽鋒芒最盛之時,也是他失敗的開始,不由得讓後人為之扼腕嘆息。那麼水淹七軍的關羽為何走到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的結局呢?
  • 關羽大意失荊州 一夜白頭
    關羽大意失荊州 一夜白頭 2020-12-09 17:55
  • 「荊州事件」的主謀是誰?關羽大意失荊州的背後又有什麼秘密?
    有不少朋友都知道關羽大意失荊州的事情,也正是由於這件事情讓很多人改變了對於關羽的看法,也有不少朋友覺得丟失荊州和關羽的關係並不是特別大,那麼事情的真相到底是什麼樣的呢?接下來我們就一起詳細的了解一下。三國疆域圖其實當時東吳的人才數量還是非常多的,甚至要比蜀漢多很多,即使呂蒙真正的重病甚至死亡也不會影響到東吳的發展,因為在當時東吳的人才當中還有陸遜等人仍然可以堪當重任
  • 關羽大意失荊州後敗走麥城,路過馬超封地時,他為何不出手相救?
    荊州之地,歷來都是兵家爭奪的戰略要地。219年,關羽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現湖北省當陽市兩河鎮境內),犯下了重大的戰略錯誤。最終被東吳潘璋部將馬忠擒殺。
  • 關羽沒有大意失荊州
    我們都知道有句俗語,叫「大意失荊州」。這當然是三國演義的影響。在歷史上,既沒有大意,也不是荊州,是江陵。事實上荊州各郡裡,南陽郡在曹操手上。南郡的江北一半也在曹操手上。荊南四郡:武陵、零陵,長沙,桂陽,都是劉備自己打的。後來劉備是從孫權那「借」到了江陵,但是也不是白拿,一方面,江夏郡自此就給了孫權。
  • 關羽大意失荊州,荊州卻建設了一個關羽雕像,網友:這是羞辱關羽
    要說關羽當時有這麼厲害嗎?關羽在三國時候,的確是戰功赫赫,但是並不是第一。在很大程度上,後人把關羽給神話了,關羽現在在人們心中,就是正義或者忠義的化身。《三國演義》這部電視劇很多人都看過,大家都知道關羽大意失荊州,最後敗走麥城,被東吳大將呂蒙設計殺害,享年58歲。對於丟失荊州,這可能是關羽這輩子最大的失誤了。
  • 失荊州只是關羽一個人的大意嗎?
    文 |  雨中一曲【導讀】前人有雲,「關羽大意失荊州」,聽上去,就是關羽自己失策丟了荊州,而且是劉備稱帝沒多久後發生的
  • 關羽為何能大意失荊州?博陵崔州平一語中的
    說起關羽大意失荊州,無不讓人嘆息,關羽絨馬一生,久經沙場,可謂是經驗豐富,在取得了水淹七軍的勝利後,更是威震華夏,聲名遠播,逼的曹操幾欲遷都,以避鋒芒。正在關羽春風得意之時,不想人生突變,後方傳來噩耗,關羽怎麼也想不明白,荊州雖然兵少將寡,但是有江河之險,當年曹操率兵百萬,猶未能打過江東,如今荊州城堅壘固,深藏碉堡,暗有伏兵,怎能一夜之間盡喪敵手?不是因為孫吳進兵迅速,也不是因為奇謀詭計,更不是因為荊州缺兵少將,而是因為荊州民心不穩,誰來都投降,此乃性情使然也。
  • 全球最大關羽雕像被要求整改,這次是「荊州大意失關羽」了!
    從設計的角度來看的話,這尊關羽雕像跟四周的環境是格格不入的,首先是因為雕像造型過於龐大,與周邊的護城河等自然景觀不合,更是有悖「荊州文化古城」的歷史文化傳統。有網友吐槽說,「天道好輪迴」,這次不是「關羽大意失荊州」,而是「荊州大意失關羽」了!
  • 關羽大意失荊州,真的是因為大意,還是因為另有原因丟失了荊州?
    在中國的俗語中,對於疏忽大意的情況又一句著名的話,那就是關羽大意失荊州。這句話說的是著名的大將關羽在鎮守荊州的過程中,由於自己的疏忽大意,致使荊州被東吳襲取,自己也被東吳擒殺。由於荊州之戰的失敗,使得劉備的《隆中對》破產,還給蜀漢帶來了夷陵之戰。那麼荊州的失守,真的是由於關羽的疏忽大意嗎?
  • 大意失荊州才讓關羽身亡?三國關羽敗走麥城後喪命並非如此簡單
    關羽為何會兵敗被殺,誰該為關羽之死負責?關羽真的是大意失荊州麼?劉備決策集團誤判形勢。劉備與孫權結盟,拿下益州,聲勢達到頂峰,進位漢中王,封關羽為前將軍,鎮守荊州。荊州的戰略地位不言而喻,向北可威脅許都,向南威脅東吳,更是劉備北出中原的門戶,戰略地位及其重要。荊州是兵家必爭之地,東吳同樣對其垂涎三尺。
  • 失荊州,大意還是大義?
    但在「萬人之敵,為世虎臣「的關羽戰略棋盤上,有著非同尋常的認知:荊州勝,則荊襄勝;荊襄勝,則匡扶漢室勝。2月14日情人節微瀾不興,但「你爸可能要大意失荊州了」的評論衝上了微博雲霄,源於該「Euamoter」微博所言:「從沒覺得我爸有多大本事,當了一輩子官我沒佔到一點好處。直到這次疫情,在全省封路的情況下,通過他的關係派車把我從天門接回荊州。」
  • 關羽大意失荊州,不同的年紀,竟從中看到不一樣的東西
    關羽大意失荊州,一則耳熟能詳的故事。中小學時期讀這個故事時,覺得孫權,呂蒙卑鄙小人,不講道義。關羽太過大意,未加防範,結果失去荊州,敗走麥城。我們要以關羽為戒,不能養成粗心大意的毛病。但我們也為關羽感到不值,如此能徵善戰的大英雄,就這麼不明不白的敗亡了。高中時期讀這個故事時,認為關羽目中無人,狂傲自大。四處樹敵而不自知,結果導致在北伐路上腹背受敵,城丟身死。我們要以關羽為戒,不能養成不好的個性。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時刻都要謙虛學習,誠懇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