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國故事中有很多經典的戰役。這些戰役有的是以少勝多,有的是以謀略取勝,當然也有一些因為大意而失敗的。說起關羽,大家都會想到他是一個驍勇善戰的將軍,但是在關羽的一生當中也曾有過失敗的時候。大意失荊州是《三國演義》裡一個重要的故事,因為這個故事是三國徵戰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從那之後蜀漢就開始走起了下坡路。大意失荊州主要講的就是在赤壁之戰之後,荊州被瓜分。劉備在去打劉璋的時候,讓關羽守好自己佔領的荊州五個郡,但是關羽卻要去打曹操。這樣就給了別的人機會,趁機攻佔荊州,而最終關羽也沒能守住荊州。雖然關羽大意失了荊州,但是他也給蜀國帶來了四名人才,他們都是誰呢?
這第一個人就是馬良,他足智多謀,才氣過人。在建安16年的時候,劉備和諸葛亮一起攻打益州,就留馬良和關羽一些鎮守荊州。劉備在發起夷陵之戰的時候,曾讓馬良去五溪蠻各部進行招安,而馬良更是順利的把那些人招到了劉備門下。但是不幸的是,馬良在夷陵之戰中戰死了。但劉備為了彰顯對馬良的重視,還將馬良的兒子任命為了騎都尉。荊州丟失的時候,馬良被調走了,不然有馬良在,或許關羽就不會丟失荊州了。
第二個人就是王甫。王甫也是蜀漢一個重要人才之一,他非常擅長議論,而且受到很多人的讚賞。王甫一開始是效忠在劉璋門下的,後來在劉備攻打下益州之後,他就歸順了劉備,再後來更是受到劉備的重用,還被調到荊州協助鎮守荊州。但是關羽卻一直都不重視王府所說的話。比如說,在當時關羽出兵攻打樊城的時候,就遭到了王甫的極力勸阻,但是關羽並沒有聽取他的意見。如果關羽能夠多重視王甫所說的話或許也不會丟掉荊州。但是,王甫後來也在夷陵之戰中失去了生命。
第三個人是廖化,廖化是關羽的手下,也是一個驍勇善戰的將領。他曾跟著關羽徵戰四方,受到很多人的敬仰,但是在荊州丟失之後,關羽被陷害而死,他就離開了蜀漢。但是他還是想要效忠於劉備,於是便使用一些計謀,讓人以為他已經死了,偷偷的回到了蜀漢。他這種精神也感動了劉備,後來更是對他委以重任。甚至在劉備病死之後,劉備的兒子劉禪也一直對廖化十分信任,廖化也為他立過不少的功勞。
第四個人是楊儀,他也是一個非常聰明有才能的人,一度受到諸葛亮的重任。楊儀是效忠在關羽門下的,在任命當中更是受到了劉備的重視。諸葛亮也是十分信任他,在幾次徵戰中都會帶著楊儀前往。並且楊儀這個人還獨立,軍中很多人都害怕鎮北將軍魏延,但他不害怕。
這四個人都是十分有才能的人,在作為關羽的手下後更是為蜀國做出了很多的貢獻。蜀國能有後來的勝利也是因為這些有才能的人的共同努力。關羽雖然在一次大意丟失了荊州,但是他也給蜀國留有這麼多的人才。對此,你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