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父母最真實的雞娃生活,就藏在這3000條吐槽報興趣班的留言裡

2020-12-09 騰訊網

文 | 阿呆爸

前段時間我寫了一篇關於興趣班的文章,《月薪3萬,差一點沒撐住兒子的40天暑假》。

大概是因為真實吧,這篇文字戳中了不少人。

在各家自媒體平臺上,留言已經超過了3000條。很多人都來吐槽自家孩子上興趣班的經歷。

這些吐槽也許零碎,還有錯別字,但它們來自生活,熱氣騰騰,真實存在。

從那3000多條吐槽裡,我看到了中國父母的生活壓力,為孩子傾其所有的苦心,對孩子能否成材的焦慮。

那是最真實的雞娃生活。

一、興趣班這件事,到底多費錢?

中國父母,在孩子上了幼兒園、小學之後,迎面而來的一個問題就是:

要不要給孩子報興趣班?

有很多人在生孩子之前,都會信誓旦旦的說:我只要孩子快樂長大就好,絕對不會給他報這個學那個,完全沒有必要。

但事實是,從3000多條留言裡看,絕大部分家長的回答都是:要。他們普遍的心態就是:只要孩子想學,砸鍋賣鐵也願意。

真要問他們「為什麼報,為什麼學」,他們的回答也大多是:身邊人都學了,你不學不行。環境的裹挾,身不由己。

網友「錢錢錢錢大姐」家兩個孩子,大的高一,小的剛上幼兒園,大的補課4門,沒時間學興趣班,小的3歲也沒開始上興趣,但就是暑假、秋季補課,再加秋季學費,她就直言自己「感覺喘不過氣了,天天都感覺在出錢」。

我們就先來看看,他們是怎樣「砸鍋賣鐵」的吧。

這裡列3個有代表性的案例。

1、 網友「junsophie55555」

我兒子今年十周歲。五年級 ,我算了算 其實他花在搭樂高的錢最多了 2歲開始 樂高每一年差不多一萬,到了7歲樂高搭完了就變樂高機器人了,其他的輪滑呀 遊泳呀 畫畫呀跆拳道呀每一年好像都沒超過一萬 加起來好像平均一年3萬左右吧!語數外沒有參加培訓班,幼兒園學費一萬五,現在小學公辦沒學費中學可能貴點了 民辦 上海一般都是一年8萬左右吧。

我來劃一下重點:坐標上海,孩子10歲,報過樂高、輪滑、遊泳、畫畫、跆拳道。平均每年3萬。幼兒園學費一萬五。

據我的了解,這個報班和花費情況,在一二線城市,算是標配。一般的生活在北上廣的普通家庭,教育資源豐富,報班也方便。只要精力允許,父母們都很樂意孩子學。

類似的留言裡,還普遍反映了一種現象:

現在孩子競爭壓力大,小朋友之間會有強烈的攀比心。如果不報一兩個興趣班,孩子融入小朋友群體的機會都少了。

2、 網友「沐春MU」

我女兒一節畫畫課95.一節舞蹈課80!一年下來三萬多!我們是小地方,小地方,小地方!老公工資一個月八千多,一年下來折騰完。

再劃重點:小地方,畫畫課一節95,舞蹈課一節80,一年三萬多。

我們也是在三四線小城,一節畫畫課收費95不能說多貴,但也談不上便宜,只能說是最普遍的情況吧。

如果經常去一些縣城就會發現,一個地方經濟再落後,民生再凋敝,這裡的課外培訓機構、醫院之類的都會生意很好。

可能也正是因為太窮了,父母們都有了一個樸素的認識:只有靠教育,拼了命的雞娃,孩子才能逃離這個環境,獲得更好的發展吧。

所以,在一些小縣城裡,做教育培訓的,收費並不一定就會比大城市低。相反可能因為靠譜的師資難找,反而價格會更貴。

3、 網友「Whisky22088」

我表妹在無錫上小學,一年各種補習班費用十萬(一半是興趣班),她在她們班上是正常的,大多數人都差不多要報這麼多。再加上其他消費,光表妹一年消費就要二十萬左右,無錫培養孩子一年十幾萬以上也是多數。

劃重點:小學,無錫,補習班費用十萬,一年消費二十萬左右。

蘇錫常是中國最富裕的區域之一了,開廠做生意的特別多。

江浙一帶自古就重視教育,捨得在孩子身上花錢。

明清的時候,因為南方考科舉太厲害了,還曾不得不一度南北分卷考試。這種教育優勢,持續至今。

那3000多條留言裡,有不少來自蘇錫常的父母,他們普遍的反映就是:

收入不少,開銷也大,一般都會為孩子買房、準備教育基金,每年花一兩萬,請一對一的家教很多。

我身邊有好多這樣的情況,夫妻是雙職工,一年收入加起來三四十萬。年底一算帳,有一半都是花在孩子身上了。

接觸下來,他們的孩子,不僅應試高考厲害,論起特長、興趣來,也是毫不遜色。

二 、不要報多,兩個足夠

報班是肯定要報的,那究竟報幾個呢?

從3000多條留言裡看,大部分家長都覺得兩個足夠了,最多不要超過三個。否則孩子、家長的精力都跟不過來。

比如網友「寧靜淡然T」就代表了一種典型心態。

「我兩個孩子都學跆拳道,目的不在加分,在於鍛鍊身體,讓孩子更自信。特別是女孩子,最起碼反應靈敏,不容易被欺負」。

這種父母是多數,也比較理性。

但有些家長就很瘋狂,他們恨不得孩子琴棋書畫樣樣精通,仿佛是要把自己當年的缺憾全部在孩子身上補回來一樣,報班如韓信點兵,多多益善。

比如,網友「願你歸來仍是從前那個少年」,就分享了一個親戚的經歷。

夫妻倆老公上班老婆專職帶娃,娃從小學一年級:語文、奧數、外教英語、信息學、鋼琴、架子鼓、圍棋、足球,八個興趣班,寒暑假白天140元一天的提升班,每天下課後又輪番送那八個興趣班,現在四年級了,孩子成績還不怎麼樣,補課費全靠女方回去啃老。

比如,還有一個網友,她家孩子是這個情況:

你這真的只能算毛毛雨了~奧數、英語、語文、書法、美術、舞蹈、小提琴、羽毛球~關鍵孩子喜歡,加之馬上小升初必備,周圍孩子只會比我們多的多,月收入1W的我也只能咬牙撐著。還有,出門旅遊這項,每逢節假日帶娃外出博物館科技館打卡,一次1W我覺得是常態,現在國內旅遊真心不便宜~

我算了一下,估計報了至少八門,關鍵是孩子都喜歡。而且她所見「周圍孩子只會比我們多的多」。

前兩年我在南京住時,也遇到過類似瘋狂的家長。

我們鄰居一家祖孫三代五口人。

孫女上小學三四年級,放學了還要去輔導班上鋼琴、跳舞。周末兩天只有半天休息,其他時間也全是上數學、英語之類的補習班。一年光報班的學費就要五六萬。

孩子的爸媽忙著做生意,日常的接送、上課都是老夫妻幫忙。當然只要孩子樂意學,有人、有錢無所謂,老夫妻兩個也樂呵呵的。

只是我看他的孫女每天忙忙碌碌的,全然沒有八九歲小姑娘的活潑靈氣,神情木木的,也不愛和人打招呼,也不知道是不是補習班壓的。

從這3000條留言裡,我總結出來的規律是:

一般從幼兒園起就會報班,少則報一兩個,多則五六個。

但有趣的是很少有長期堅持下去的,一般上到中學,特別是高中以後,該考的證也考完了,高考的壓力也大了,大多數就偃旗息鼓,真的成了業餘愛好了。

有不少父母,看到當年花了不菲的鈔票,孩子卻一事無成,心裏面也挺不好受的,覺得學了那麼多,最多一樣沒有堅持下來,有點可惜。

所以,在孩子學興趣這件事上,我得出的一個結論就是:

多嘗試、多報班固然重要,但嘴難得的還是找準目標,長期堅持。

三、好父母勝過好老師

父母的上限決定孩子的下限。

這句話在網上傳播很廣,大意就是父母打下的見識、財富基礎,是孩子的起跑線吧。在學興趣特長這件事上,這話也很有道理。

誇張一點說,學校教育教的是一些知識,對孩子的性格、興趣、語言啟蒙、養成作用最大的還是家庭。

一個家庭裡,有一個好爸爸好媽媽,他們平常日子裡的言傳身教,勝過了課堂上的短短四十五分鐘。

我一直認為,給孩子報興趣班,如果家長不太懂的,最好不要報。

父母會什麼,就優先考慮給孩子學什麼,這樣試錯成本低,好處大於壞處。如果恰好父母還是個高手,那有家學打起怪來那就事半功倍了。

我看到了一種家庭,非常讓人羨慕,比如一位叫「xxxctyi」的朋友,她的老公就非常厲害:

我給孩子報的英語班,數學輔導,孩子學習不好,能進步一點算一點!體育類的就簡單了,我老公有各種教練證書!住海邊就帶娃,玩帆船,皮划艇,學遊泳,踢球,登山!一分不用花!我家除了老二費錢,因為要學聲樂和英語!其他的也不花錢!

有這樣興趣廣泛,上進心強的爸爸,孩子省了多少事,多少心!

從這3000多條留言裡,我看到很多家長給孩子報興趣班,秉持的原則是「一文一武」。

文的比如畫畫、樂器、棋類、書法,等等。報這一類班,為的是修身養性,培養一點坐得住冷板凳的精神。

武的就是體育類的,比如遊泳、羽毛球、跆拳道、足球,等等。學它們,就當是鍛鍊身體,促進發育。

文武之道,一張一弛。我和老婆也認同這種理念。

我家兒子阿呆現在上幼兒園中班,文的我就給他報了畫畫和圍棋,武的準備報遊泳。

四 、爸爸去哪兒了?

翻閱3000多條留言,還有一個有趣的發現:好媽媽比好爸爸要多!

在那些留言裡,能夠條理清楚的說出來孩子報了哪些班、一共花了多少錢、學了有什麼心得困惑,大部分都是媽媽。

我想了一想我身邊似乎也是這樣的。

選課、接送、隨堂、輔導、家長會,身影最多的都是媽媽。爸爸們卻不知道去哪裡了。也許他們的作用就是掏錢包,負責買單吧。

雖然說家庭有分工,男女有側重。

但在養娃這件事上,爸爸多參與一些,不僅可以分擔媽媽的壓力,夫妻感情融洽,也會更有利於親子關係成長。

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還有趣的一點是,在那3000多條留言裡,也有不少父母持這樣的想法,比如:

報培訓班沒用

張三兒子上了培訓班考試全班倒數第一

我沒學過照樣上985

你們被環境裹挾了,為什麼不問問孩子的感受

我初中畢業,現在手下管著500個人。

這些說法有些有一點道理,但大部分都不值得一駁。在現實生活裡,我有一個觀察,不一定對:

在真實的生活裡,面對養娃,負責任、靠譜的父母,想的是我要報哪些班,才能讓孩子有更好的發展機會。

能這樣想,這樣做的父母,大多數會根據實際情況,點滴改良自己的額思維,迭代更新,生活的都不錯。

而那些只會說「我們沒報過興趣班,照樣很厲害」「某某上了興趣班,學習成績一塌糊塗」,除了偶爾有基因逆天的,大部分都限在思維的牆裡,走不出去,也不願意走。

仿佛有毒。普遍的特點是過得不太順,看誰都不順眼,戾氣深重,大家也不樂意和他打交道。

五、什麼樣的孩子才是成功?

其實大部分中國的家庭,生活壓力都很大。溫飽問題的大面積解決也不過三十多年而已。

現在為了下一代更好的發展,百尺竿頭更進一步,許多父母也都是咬著牙在努力。中國人吃苦耐勞,為了大局、下一代做犧牲的精神,可能全世界都無可比肩。

現在養孩子,是一件很費錢的事。特別是對城鎮的父母來說,家裡大都是獨生子女,自己掙點錢,基本上就全花在孩子的教育上了。

興趣班、特長就是教育裡燒錢的一個大頭。

對此,我的觀點向來很鮮明,就是有錢就花,沒錢也不必太羨慕。就像我反覆說過的一段話:

不管學什麼興趣特長,為的都是在人生的海浪裡,多一塊可以迎立潮頭的衝浪板。養孩子的本質是父母的自我成長。興趣班、去哪裡玩、花多少錢,這些都是外在的助力因素。有最好,沒有也沒什麼大不了。

畢竟,在養娃這件事上,就像一位育兒前輩說過的:

父母的財富、學歷、地位、為孩子選擇的學校等等,像一隻碗,有的昂貴有的便宜。

父母的修養、學識、和孩子相處的方式及細節等,像碗中的飯,有的營養好,有的營養差。

決定孩子健康與否,是取決於碗還是飯,大家都清楚。同理,把養兒育女的力量應該用在哪,這也是不言而喻的。

而生活裡,最怕的就是這樣一種父母,自己一無所成,卻整天逼著孩子出人頭地,拿高分,瘋狂報班。

為的也不過是一些所謂的功成名就光宗耀祖的虛名。他們把這才叫做成功。

而實際上,他們不懂,也忘記了真正的成功,是幫助孩子身體健康,人格獨立,自食其力。

更重要的是,在將來的生活中,無論是身處困境,還是山峰之巔,都能熱愛生活,相信人間值得。不管在那裡跌倒了,都還有爬起來前行的勇氣。

相關焦點

  • 雞娃是什麼意思?孩子打雞血 給娃報班是家長圈的流行病
    依靠「打雞血」讓孩子變得優秀,成為父母眼中期盼的樣子,真的就是對孩子好嗎?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家長的心願,但採取何種方式,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給娃報班是家長圈的流行病如今,「雞娃」已經是家長圈的流行病。每到周末,北京的一些大型商場都會有很多或蹦蹦跳跳、或規規矩矩的孩子出現。他們不是來逛街玩的,而是來參加興趣班、補習班。
  • 雞娃這條路最難走,其他路上遍地「黃金」
    ③高要求「為你好」調查問卷得知95%的父母認為自己的孩子應該是班級前5名。看到這個調查結果後發現我也在這95%裡。我就開始反思,一個班幾十個學生,都是前5名顯然不可能,一定有倒數的孩子,這才是真實的。我兒子現在一年級差不多是中遊水平,不墊底我也能接受,我不能拔苗助長不能做破壞學習興趣的事,只能接受現階段這個真實的水平。何況一個人的價值有多個維度,不能按照分數評價孩子,父母越是無條件的愛孩子,孩子越能綻放光芒。也許有的孩子一直不會綻放光芒,但他會用其他方式庇護父母。
  • 我兒子真喜歡上學和興趣班,我認識的孩子裡他最喜歡去上課
    我兒子是特別喜歡上興趣班和上學的人,在我認識的孩子裡沒見過比他更喜歡上學和興趣班的。這篇文章就絮叨一下我兒子的生活經歷,從而分析一下他為什麼那麼喜歡上學和上興趣班。兒子今年6歲半,上一年級三個月了。開朗熱情有活力,喜歡和小朋友玩,可以快速地加入一幫孩子的遊戲。
  • 寒假報班高峰來了,李玫瑾:3種「興趣班」不要報,費錢費時還沒用!
    這對家長來說可能不是一個好消息,因為神獸只要一回家,可能就會面臨不好管、不聽話、不學習等系列難題。當然,很多家長也想好了應對之策,就是給他們報興趣班,讓神獸們「大補特補」起來! 1、結合自身情況 咱們家長在報興趣班的時候,可以提前做過簡單的調查和了解,而不是盲目跟從別人家孩子的情況。比如輔導機構的師資和配置,學生家長的真實反饋,歷屆的辦班情況及效果,尋找小孩真正感興趣的東西,才能讓他們把特長發揮得更好。
  • 趙薇為女兒上學花1.5億,你為孩子報興趣班有規劃嗎?
    對於眾多父母來說,義務教育相差無幾,興趣班無疑就是教育投資的必爭之地。曾經,「快樂教育」的說法還相當盛行,有人覺得孩子需要一個快樂的童年,報各種興趣班擠佔生活空間,違逆孩子天性,然而在現實的影響下,最終還是不得不閉嘴。
  • 寒假急著給孩子報興趣班?沒想清楚這3個問題,報班只是浪費錢
    她還說想給兒子再報一個聲樂班,"我覺得我兒子在唱歌這一方面還挺有天賦的。"就楊姐一樣,臨近寒假就開始忙前忙後地給自家孩子報各種興趣班的家長在生活中並不少見。各種寒假興趣班什麼繪畫、舞蹈、英語、樂器還有運動項目應有盡有。
  • 聽說過聯合雞娃的孟母群嗎?入群申請5000字起,還可能不讓進
    「養孩子好累」,經歷了又一個周末,兩天都要接送孩子去興趣班的閨蜜向我抱怨。沒轍,自打計劃生育實施後,孩子是越生越少,投入卻越來越多。在有限的娃身上投入了無限的資源,這大概就是當前教育最大的問題了:教育性價比太低,雞娃單價太高。
  • 李玫瑾:這三種「興趣班」父母再有錢也別給孩子報,完全是智商稅
    李玫瑾:這三種「興趣班」父母再有錢也別給孩子報,完全是智商稅市面上有著很多打著教育的幌子,進行招生的培訓班,那麼家長們應該怎麼樣識別呢?育兒專家李玫瑾老師,給出了建議:這三種「興趣班」父母再有錢也別給孩子報,完全是智商稅。一、宣傳非常誇張的培訓班正所謂: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 給孩子報讀興趣班有沒有必要?李玫瑾教授:這兩種一定要給孩子報
    雖然興趣班的價格昂貴,很多父母還是給孩子報讀興趣班,他們認為,只要對孩子有好處,就一定要報讀。給孩子報讀興趣班有沒有必要呢?李玫瑾教授曾說過,給孩子報讀興趣班很有必要,既能讓孩子多才多藝,獲得加分項,又能增強孩子自信心和改善孩子對待生活的態度,對孩子的學習有輔助作用。
  • 李玫瑾:三種興趣班是「碎鈔機」,沒必要給孩子報,別被坑了
    文/月兒媽媽(原創文章丨歡迎轉載)「苦了自己也不能苦了孩子」,這是大多數中國父母的傳統認知,在中國家庭中,父母們給孩子花錢從不覺得心疼,在教育花費一事上更是如此。為了能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父母們會想方設法的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興趣班,以此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和攀比心。但孩子的興趣班真的是越多越好嗎,家長們不遺餘力給孩子報興趣班都是有用的嗎?
  • 這「四種興趣班」沒必要給孩子報,過來寶媽心裡話:費錢又沒啥用
    家長圈不成文說法:自家孩子沒上過興趣班,父母都不好意思說。 現在這個社會,除了拼錢,就是拼教育、拼孩子了!而父母為了讓孩子能夠不輸起跑線,就開始熱衷於給娃報各種各樣的興趣班。
  • 這兩種興趣班,6歲之前沒必要報,邏輯思維才是最重要的
    ,為了達到這一目標,家長是無所不用其極。物質供給就不用多說了,哪怕孩子要吃龍肉,爹媽都會想辦法搞到手。而最折騰孩子的莫過於興趣班了,畫畫、書法、舞蹈、樂器等等,任何看上去很厲害,或者傳言對孩子未來有利的東西,大家都會逼著孩子去上。至於到底有用沒用?那無所謂,反正「有棗沒棗,先打三竿」,有了總比沒有好。
  • 幼兒園孩子們的暑假開始了,你給孩子報興趣班了嗎?
    如果家裡有孩子上幼兒園了,還沒給他報過幾個興趣班的,簡直是家長圈裡的「異類」了。我家小萌寶今年是幼兒園小班,目前為止,我也還沒有給他報什麼興趣班,這個暑假,也是有想法給孩子報個興趣班,但是,還不確定給孩子報哪一類的興趣班。要不要報畫畫班呢?
  • 教育孩子該「雞娃」還是「佛系」?專家建議:適合孩子最重要
    陳燕鑾 製圖學英語、練書法、彈鋼琴、下圍棋……學習興趣全面發展,這種不斷給孩子安排興趣班、不停給孩子「打雞血」的教育方式在網絡上有了專門的指代詞——「雞娃」。相反,遵循孩子的天性,在養娃的過程中做到不焦慮、不執著,以平和的心態面對孩子的一切,這種育兒方式則叫「佛系」。
  • 興趣班還有鄙視鏈?教育孩子不能光「氪金」
    開學了,孩子的興趣班報了嗎?現在提出這個問題大概會被「雞娃父母」鄙視,或許在半年前,他們孩子本學期的興趣班課程表就早早定下了。不過,如今你要報出孩子的興趣班還是鋼琴、畫畫、遊泳這「老三樣」恐怕又要遭遇白眼了。
  • 李玟瑾:三種「興趣班」別給孩子報,不僅價格貴還影響孩子學習
    其實給孩子報興趣班可培養孩子的興趣,這也是為了孩子將來有自己的特長,然而現在的家長卻曲解了興趣班的真實含義,盲目地給孩子報興趣班,而且還報很多種,這就會讓孩子受到的壓力過大,危害孩子身心健康。興趣班就是以孩子興趣為主的學習教育,很多家長在給孩子報興趣班的時候,與其說是為了孩子的興趣考慮,不如說是滿足了家長自己的興趣。不讓孩子感興趣的興趣班,對孩子未來的發展毫無意義,只會加大孩子的學習難度。2.不給孩子報超前興趣班。
  • 3歲女娃哭著接球似福原愛:花錢報了興趣班,娃不肯堅持了,咋辦
    起因是孩子在上桌球興趣班,大概是累了,被爸爸要求繼續練球。於是她一邊叉著腰仰天閉眼哭泣,一邊揮拍精準回球。 這一幕簡直是萌娃屆最高能的小可愛了。看看這萌翻了的娃:打球是本能,哭只是助興,說球技出神入化也不誇張啊!
  • 8歲女孩上興趣班致癱瘓:父母給孩子報興趣班,這幾點一定要注意
    照這麼講,孩子就不能上興趣班了嗎?並不是。 如果希望你為孩子報的興趣班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接下來這幾點,在報班前,一定要了解清楚。
  • 興趣班|試聽完國內30家機構課程後,我一家都沒報
    回國後,也在給小D報興趣班。 選擇興趣班,我是屬於把父母責任前置的,就是自己多去親自考察,也會帶小D試聽,依靠親身經歷做決定。 這次回國考察了不少興趣班,很多都是大家口中的「剛需」。但在考察的過程中,我有了一個新的感悟。 儘管大家都習慣說「興趣班」,但其實報班的目的不只是為了「興趣」,而是有這樣三類。 區分清楚了這三類,那麼我們怎麼報興趣班,就不會那麼糾結了。
  • 李玫瑾:孩子6歲前這三種「興趣班」沒必要報,沒啥用白交智商稅
    這句好說的是有一定道理的,現在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是越來越好了。撫養孩子也不是父母頭疼的問題了,現在的家長關注點在如何去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因為成績是關乎孩子未來發展的大事。所以現在很多家長幫孩子報了兩三個補習班,像英語輔導班,繪畫班,樂器班等等。把孩子的課餘時間都安排去學習各種知識。生活中普遍存在這樣的現象,就是很多孩子前腳剛從英語輔導班出來。後腳就要馬上去樂器班去學習了。有時候甚至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漸漸的孩子就有了反感的情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