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皇帝不過才19歲,為何卻駕崩了?揭開真相後,令人唏噓不已

2020-12-23 史話笑談

大清朝的晚期確實是令人感到了恥辱,這一切慈禧太后無疑是需要負主要責任的,不過咱們今天不說慈禧太后,而是來介紹下大清的第10個皇帝,也就是愛新覺羅·載淳,他就是我們嘴上說的同治皇帝。

那麼到底如何評價同治皇帝皇帝呢?其實可以這麼理解,同治皇帝確實是大清皇帝中死得最早的一個,而且一生的遭遇堪稱是可悲可嘆,但許多人評價他碌碌無為,其實這並非是真實的,同治皇帝雖然算不上大有作為,但在位期間開創了同治新政,當然了新政的做法無非也是為了保存傳統封建體制罷了!

許多研究清代史的學者們說同治皇帝確實是經歷了人生的5個大不幸,分別是幼年喪父、童年無樂、母子失和、婚姻不幸、英年早逝,而前四個不幸無疑是同治皇帝無法避免,可是最後一項不幸確實是同治皇帝自己造成的,應該要負全部的責任。

我們知道同治皇帝19歲的時候就突然駕崩了,而當時對於同治皇帝的死因是得了天花,但是這只是宮內的記載罷了,而更多關於同治皇帝的死因就是死於梅毒,只不過對於真實死因,皇宮裡唏噓不已罷了!

相信大家應該看過了周星馳、吳孟達主演的《九品芝麻官》吧,黃一山在影片中飾演的就是同治皇帝,最後包龍星開起了自己的藥店,沒想到是卻得到一個很令人很悲痛的消息,那就是同治皇帝駕崩了,原因就是花柳病,當然了這只是電影中交代了同治皇帝的死因,但也側面證實了同治皇帝死於花柳病還是被廣泛認可的哦!

《清朝野史大觀》中就曾經對同治皇帝的死因有過記載,指出其實就是死於梅毒,此外《翁同龢日記》中也提到了同治皇帝的真實死因,這一系列的記載更加佐證了同治帝的真實死因了。

其實同治皇帝為何會經常性的出沒於花街柳巷呢?其實很大原因和童年時期的教育有干係,據悉當時翰林院侍讀王慶祺不但不正確的教導同治皇帝,而是講述宮外豔事等一些不堪入目的事情。

久而久之同治皇帝徹底的迷上了荒淫的道路,另外讓同治皇帝徹底迷失本性的原因還和慈禧有關係,慈禧是一個掌控欲十分強烈的女人,對同治皇帝也是如此,最後逼得同治皇帝放棄了整個後宮,所幸終日去花街柳巷玩耍。

最後的結果是導致了同治皇帝身染花柳,公曆1875年1月12日,19歲的載淳逝於養心殿。

相關焦點

  • 同治皇帝為何年僅19歲就駕崩了?
    這個皇帝的年僅6歲就繼承了皇位,但是在位期間完全沒有實權,他的皇權完全被慈禧太后獨佔了,不僅僅當皇帝沒當好,他還在本該大好的青春年華就早早的駕鶴西去了。同治皇帝為何年僅19歲便駕崩了?他的死到底是如史料所說還是另有原因。如此荒唐,難道活到19歲就算高壽了?大好的青春和江山他都沒有享受到。
  • 同治皇帝為何年僅19歲就駕崩了?如此荒唐,活到19歲就算高壽了
    但是接下來要講的這位皇帝就到倒黴太多了,不僅僅皇帝的權力沒有享受太多,還早早的就駕崩了。這位皇帝就是同治皇帝,愛新覺羅·載淳。這個皇帝的年僅6歲就繼承了皇位,但是在位期間完全沒有實權,他的皇權完全被慈禧太后獨佔了,不僅僅當皇帝沒當好,他還在本該大好的青春年華就早早的駕鶴西去了。同治皇帝為何年僅19歲便駕崩了?他的死到底是如史料所說還是另有原因。
  • 同治皇帝為何年僅19歲便駕崩了?如此荒唐,能活19歲已算高壽
    ——《清史稿》我國古代皇帝大多並不能長壽甚至不能善終,這一來是因為皇位代表著至高無上的權利,因此必然會招來眾人的覬覦,在我國歷史上,死於宮廷政變的皇帝不在少數,二來是因為作為統治全國的皇帝,日常的公務相當的忙碌,因此對身體的損耗也會很大。然而有這樣一位特殊的皇帝,卻僅僅活了19歲便駕崩了,這樣的早逝即便是在皇帝這一高危職業中其實也並不多見,而這位皇帝就是清朝後期的同治皇帝。
  • 同治皇帝為啥年僅19歲就駕崩了?如此荒唐,活到19歲已算高壽
    這都是因為皇帝身處高位,擁有的權力很大,使得無數人都覬覦這個位置,歷史上死於政變的皇帝不在少數。當然,至高無上的權利也代表了繁瑣複雜的公務,身為統領整個國家的皇帝,他每天所需要處理的事物相當的雜亂,每日都非常辛勞忙碌,這對皇帝的身體而言也是一個不小的負荷。甚至史書記載了這樣一位皇帝,年僅19歲就駕崩,死因眾說紛紜,被人熱議。
  • 同治皇帝為何19歲便英年早逝?如此荒淫無度,能活到19歲已是高壽
    同清朝的大部分皇帝一樣,載淳登基時年齡並不大,只有6歲,因而他不放心的父親給他留了8個大臣,同時讓他的親生母親慈禧和當時的皇后慈安輔佐。在載淳的前十幾年生活裡,社會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但是那時候的他並不太了解,畢竟她還是一個小孩,等到他的帝王意識慢慢覺醒後,才開始有意識地反抗自己的母親,希望能自己做決定。
  • 晚清的同治中興真相是什麼,同治皇帝真的死於天花嗎?
    清朝與明朝一樣,在後期的皇帝再也難以出現康熙雍正這樣的雄才大略的皇帝。同治皇帝的名字叫載淳,他是鹹豐皇帝的兒子,同治皇帝的母親就是赫赫有名的慈禧太后。同治皇帝堪稱清朝最頑固的皇帝,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的前後,他幾乎沒有幹什麼大事,也沒有什麼值的記載的事跡。
  • 同治帝為何19歲就英年駕崩?專家:如此荒淫,19歲已經是高壽
    ,也是鹹豐皇帝和慈禧太后的獨子,作為鹹豐皇帝唯一的兒子,同治帝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子承父業傳承制度之下的封建帝王。但即便是一國之帝,同治帝的統治人生也過的並不如意,在一個具有極高統治欲望的母親的影響之下,同治帝成為了一個傀儡皇帝,一輩子都活在慈禧太后所創下的陰影當中,最後年僅19歲就駕崩了。可能很多人都不明白為何同治帝19歲就英年早逝?對於這個問題專家表示:如此荒淫,19歲已經是高壽。
  • 光緒皇帝為何離奇死亡?在他去世一百年後,專家終於查出了真相
    當時的光緒帝只有38歲,正值壯年時期,儘管身體不算非常強壯,沒有習武的愛好,但也沒有致命的疾病。此時朝廷大權掌握在慈禧手中,那些心中存有疑慮的大臣,也不敢公開質疑皇帝的死因。直到一百年後,專家通過對光緒頭髮的分析,終於查出了他離奇死亡的原因。光緒帝,全名愛新覺羅·載湉,出生於北京宣武門太平湖畔醇王府,他母親是慈禧的親妹妹。
  • 同治皇帝靠尋歡作樂減壓 19歲死於花柳病
    慈禧的兒子同治皇帝,清王朝建立後的第八代皇帝。鹹豐十一年,即公元1861年,年僅六歲的載淳登基稱帝,次年改元同治。
  • 揭開同治兩個年號背後的歷史真相,為何「祺祥」還未啟用就胎死腹中?
    年號經常變換不利於紀年,但歷代皇帝是不會教參考慮這些的,動輒改元,有的甚至一年之中,一改再改。  清朝就要好多了,自順治帝起,皇帝即位後只用一個年號,不改元。不過,儘管清朝極力避免這些事情,但還是出現了一帝兩號的情況,就是同治時期。  在清朝入關後的皇帝中,只有同治皇帝出現過兩個年號,一個是「同治」,之前還有一個「祺祥」,沒正式啟用,便胎死腹中了。
  • 同治皇帝死因之謎揭曉!專家:19歲死於花柳病,不關慈禧太后的事
    而且這種病的傳播也大都是因為不潔淨的性行為,所以只那個時候就算有人得了這種病,也是不恥去看的,正因如此才往往延誤了最佳救治的時機,最後命喪黃泉。當然,當年傳聞同治皇帝得了這樣的病後,第一時間也是很羞恥、恐懼的,這樣才導致了他錯過了救治的最佳機會。
  • 同治臨終前 為何把皇位傳給堂弟 讓自己斷子絕孫?
    晚清七十年眾生相(七十四):兄終弟及在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即1875年1月12日),同治皇帝在養心殿病逝,年僅19歲。同治英年早逝的同時,也給大清帶來了建國以來從未遇見的難題——他本人沒有留下任何的子嗣。這意味著無論是嫡長子繼承制,還是秘密建儲制都不再適用,而必須根據康熙朝的規定「如無子嗣,準將近族之子,過繼為子」,來決定未來皇位的繼任人。
  • 同治皇帝最愛吃什麼?
    這位皇帝就是清朝的同治皇帝,他19歲就駕崩,親政只有1年,不過,他在位的13年,因平息內亂、與西方列強維持和平、發展洋務運動,而被稱為「同治中興」。當然,對同治帝來說,「同治中興」除了掛上「同治」之名,他真正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其母慈禧和大臣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人的名氣,遠比這位皇帝要大的多。後人談起同治帝,爭論的往往是他究竟死於天花,還是死於梅毒,抑或是死於疥瘡。
  • 漢武帝一生雄才大略,為何在晚年誅殺太子,背後原因令人唏噓不已
    漢武帝一生雄才大略,為何在晚年誅殺太子,背後原因令人唏噓不已熟知歷史的人都知道,漢武帝的太子劉鋸是漢武帝的長子,也是他最喜愛的一個兒子,他對於這個兒子已經整整培養了近三十年的時間,雖然在一些政見方面,父子兩人有不同的見解
  • 清朝十二帝中壽命最短,是誰將梅毒傳給了同治皇帝?_煙花
    第二天鹹豐帝去世,6歲的同治載淳即位。同治在位期間,清政府鎮壓了太平天國起義,剿滅了西、東捻的作亂。並且先後平定陝西、甘肅的回變,同時興辦洋務新政,史稱「同治中興」。然而就在同治親政一年後,就於同治十三年(1875年)一月十二日崩於皇宮養心殿,終年19歲,在位13年。同治的壽命是清朝十二帝中最短的。關於同治帝的死因有不同說法:其一、梅毒說。
  • 同治皇帝小傳
    同治皇帝小傳同治皇帝的名字叫愛新覺羅·載淳(zǎi chún),生於1856年卒於1875年,是清王朝的第十個皇帝。
  • 同治皇帝的死因真是梅毒?不值一駁的民間傳言!
    同治皇帝是清朝出了名的「窩囊」,他是鹹豐的獨子,沒有當皇帝的競爭力,也就沒有了勤學苦練的動力。更重要的是鹹豐去世後,同治缺失了嚴父教育,而慈禧代替鹹豐承擔了嚴父教育,這樣就導致同治的慈母教育又缺失了。這種缺失的教育,導致同治成為就是叛逆的典型代表。
  • 同治帝死因揭秘:翁同龢日記,揭露真相,竟和她有關?
    導讀:同治皇帝是鹹豐皇帝唯一的兒子,在這內憂外患的時期當上皇帝乃是不幸,說他是昏君但也算不上,明君那也不夠格。雖然6歲登基,但是並沒有掌握實權,權力被架空了,一直是兩宮太后垂簾聽政,議政王大臣輔政。同治帝在位時期並不是一事無成,唯一讓世人銘記的是同治帝做了件事以至彪炳史冊——作為皇帝接見外國使者。在宮廷之中,多數情況下,事設機密,很難搞清真相,就如同同治帝的死因一般。據《翁同龢日記》中記載,同治帝在同治十三年駕崩於北京紫禁城中,享年19歲,但是有眾多疑點,以至世人還在相互猜疑,眾說紛紜。
  • 同治皇帝到底因何而死?為何野史傳聞他生活不檢點?
    關於同治的死因廣為流傳的有幾個版本,其中一種說法是說同治皇帝得了天花後由於身子過虛、抵抗力差不治身亡了。另一種看法是同治皇帝得了梅毒這種比較隱晦的疾病而死。還有人甚至分析過是天花和梅毒一起害死了同治皇帝。那麼哪一種說法比較靠譜呢?其實不管哪一種是對的,都與皇帝的身體素質以及私生活不檢點有極大的關係。
  • 同治皇帝駕崩後,慈禧究竟還有沒有後人?如果有,如今身在何處?
    唐朝期間,袁天罡給武則天算了一卦,卦象顯示她在日後會霍亂李唐王朝,結果,武則天先是當了李世民的才人,再做了李治的皇后,之後更是把李家江山佔為已為,改為武周。古代像袁天罡一樣的奇人還有很多,所以,有些看似迷信的事情,卻不代表不會發生,古代還有一種說法,如果一個朝代的氣數將盡,會提前出現一些不好的預兆,比如原本非常旺盛的人丁,會逐漸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