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很多俗語是古人寶貴的智慧結晶,讓人在汲取人生經驗的同時,還能一窺歷史的風貌,著實讓人流連忘返。下面我們要說的這句俗語「富不過三代」以及後半句,是古人對家族興衰的透徹分析以及對後人的諄諄教誨。
01、
富不過三代
富貴是所有人嚮往並畢生追求的生活,很多人通過自己的堅韌的毅力和過人的智慧,最終實現了財務上的自由,卻忘記了初心,有了錢便滿足於物質生活,從繁華走向沒落。
2016年,中國中小企業協會公布的一組數據顯示,中國家族企業的平均壽命只有24年,不到30%的家族企業能進入第二代,進入第三代的還不到10%,而進入第四代的只有大約4%。
我們都知道,低於5%的小概率一般是不會發生的,也就是說「富不過三代」的魔咒,到現在仍然發揮作用。改革開放至今四十多年,富一代們剛剛積累了一點財富,第二代都還沒來得及接班,哪裡還容得下第三代來唱戲?
第三代沒出生,並不代表「富不過三代」的魔咒不存在,有的富豪之家甚至在二代、一代之時就從財富神壇跌落,淪為烏衣巷裡的尋常之家。
02、
道德傳十代
「富不過三代,道德傳十代」,源於孟子的「君子之澤,五世而斬」,經過人們的不斷衍生,最終得出了「道德傳家,十代以上,耕讀傳家次之,詩書傳家又次之,富貴傳家,不過三代」的說法。
在中國的歷史長河裡,道德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是樹立良好家風的根本。良好的家風對家族的興旺起著重要的作用,因為家是人生的第一課堂。良好的家風培育的後人才具備傳承的根本,缺乏道德即便富可敵國,只是曇花一現。
03、
曾國藩的參悟
曾國藩,是無比牛逼的人物,號稱孔子與王陽明之後的「半個聖人」。他給後人留下了一本《曾國藩家訓》,具有極強的感召力和說服力。曾國藩曾說到家族興旺的規律:
天下官宦之家,一般只傳一代就蕭條了,因為,大多是紈絝子弟;商賈之家,也就是民營企業家的家庭,一般可傳三代;耕讀之家,也就是以治農與讀書為根本的家庭,一般可興旺五、六代;而孝友之家,就是講究孝悌、和諧的家庭,往往可以綿延十代八代。
曾家的後人恪守先祖遺言,秉持「孝友、勤儉、讀書、睦鄰」的家風。兩百多年來,八代人中沒有「敗家子」,子孫後代中有名望的人才共240餘人,有外交家、教育家、數學家、考古學家、畫家等等,人才輩出,這在中國家族傳承中算是一個奇蹟。
結束語
現在我們看到更多的都是寵溺,他們從小嬌生慣養,成為一個目空一切的紈絝子弟。最常見的家族興旺衰落過程是:
第一代白手起家,艱苦創業;第二代辛苦守業,艱難維持;第三代坐吃山空,家道中落。
父母留給孩子最好的禮物,不是豪車別墅,而是家風。先輩們的意志和精神,才是給子女們真正有穿透力和影響力的財富。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父母的言傳身教下,讓孩子學會自我成長,而不是執著於世俗層面的成功,就是家族最好的傳承。
(圖片源於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