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訓「富不過三代」,後一句才是精華,早知道早受益!

2020-12-27 言石頭

導語

很多俗語是古人寶貴的智慧結晶,讓人在汲取人生經驗的同時,還能一窺歷史的風貌,著實讓人流連忘返。下面我們要說的這句俗語「富不過三代」以及後半句,是古人對家族興衰的透徹分析以及對後人的諄諄教誨。

01、

富不過三代

富貴是所有人嚮往並畢生追求的生活,很多人通過自己的堅韌的毅力和過人的智慧,最終實現了財務上的自由,卻忘記了初心,有了錢便滿足於物質生活,從繁華走向沒落。

2016年,中國中小企業協會公布的一組數據顯示,中國家族企業的平均壽命只有24年,不到30%的家族企業能進入第二代,進入第三代的還不到10%,而進入第四代的只有大約4%。

我們都知道,低於5%的小概率一般是不會發生的,也就是說「富不過三代」的魔咒,到現在仍然發揮作用。改革開放至今四十多年,富一代們剛剛積累了一點財富,第二代都還沒來得及接班,哪裡還容得下第三代來唱戲?

第三代沒出生,並不代表「富不過三代」的魔咒不存在,有的富豪之家甚至在二代、一代之時就從財富神壇跌落,淪為烏衣巷裡的尋常之家。

02、

道德傳十代

「富不過三代,道德傳十代」,源於孟子的「君子之澤,五世而斬」,經過人們的不斷衍生,最終得出了「道德傳家,十代以上,耕讀傳家次之,詩書傳家又次之,富貴傳家,不過三代」的說法。

在中國的歷史長河裡,道德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是樹立良好家風的根本。良好的家風對家族的興旺起著重要的作用,因為家是人生的第一課堂。良好的家風培育的後人才具備傳承的根本,缺乏道德即便富可敵國,只是曇花一現。

03、

曾國藩的參悟

曾國藩,是無比牛逼的人物,號稱孔子與王陽明之後的「半個聖人」。他給後人留下了一本《曾國藩家訓》,具有極強的感召力和說服力。曾國藩曾說到家族興旺的規律:

天下官宦之家,一般只傳一代就蕭條了,因為,大多是紈絝子弟;商賈之家,也就是民營企業家的家庭,一般可傳三代;耕讀之家,也就是以治農與讀書為根本的家庭,一般可興旺五、六代;而孝友之家,就是講究孝悌、和諧的家庭,往往可以綿延十代八代。

曾家的後人恪守先祖遺言,秉持「孝友、勤儉、讀書、睦鄰」的家風。兩百多年來,八代人中沒有「敗家子」,子孫後代中有名望的人才共240餘人,有外交家、教育家、數學家、考古學家、畫家等等,人才輩出,這在中國家族傳承中算是一個奇蹟。

結束語

現在我們看到更多的都是寵溺,他們從小嬌生慣養,成為一個目空一切的紈絝子弟。最常見的家族興旺衰落過程是:

第一代白手起家,艱苦創業;第二代辛苦守業,艱難維持;第三代坐吃山空,家道中落。

父母留給孩子最好的禮物,不是豪車別墅,而是家風。先輩們的意志和精神,才是給子女們真正有穿透力和影響力的財富。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父母的言傳身教下,讓孩子學會自我成長,而不是執著於世俗層面的成功,就是家族最好的傳承。

(圖片源於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俗話說「富不過三代」,後一句是精華,如果你早知道,你會受益的
    下面的諺語「富不過三代」及其後半部分,是對古人對家族興衰的深入分析和後人的教誨。只有三代富財富是所有人嚮往和一生對生活的追求,很多人通過自己頑強的毅力和非凡的智慧,最終實現了經濟自由,卻忘記了初衷,有了錢就滿足了物質生活,從繁榮走向衰落。
  • 俗語「豪不過三,富不過六,窮不過九」啥意思,早知道早受益!
    古人總結出來的智慧箴言,這些「金句子」的發明和創造,無非是讓後人讀到後少走一些彎路。 比如我們今天要講的這句俗語「豪不過三,富不過六,窮不過九」,裡面就包含了「盛極必衰、否極泰來」的人生大智慧,那麼俗語中為何還強調了「三、六、九」這幾組數字,其實這些數字也暗藏玄機。
  • 古人云:富不過三代,這句話並沒有結束,後面一句堪稱精華所在
    其實在古代有不少關於財富的至理名言流傳下來,比如大家熟知的「窮三年,富三年」等等。在古人數個世紀的驗證下,如今大家對這些話可謂深信不疑。從古時流傳下來的有關貧富話題的名言,其實最著名的應該是「富不過三代,窮不過百年」。這句話什麼意思呢?也就是說,那些有錢人不可能永遠如此富裕,在經歷三代之後,往往會出現一個敗家的子孫將祖輩積累的家產全部揮霍。而那些看似窮苦的孩子也不會一直如此貧窮,總會出現一個非常有能力的人才把整個家族帶上輝煌。
  • 窮人要想變富,需要突破三個「心理魔障」,早突破,早受益!
    《窮查理寶典》,我讀了3遍,一直在想有錢人教的賺錢方法到底管不管用,後來發現,窮人要想變富,需要突破三個「心理魔障」!《窮查理寶典》,我一共讀了三遍,但我一直有個疑問,有錢人教的賺錢方式到底管不管用?後面我終於頓悟了,原來這個答案就在窮人要變成富人需要突破的三個「心理魔障」當中!心理魔障一:喜歡為自己找藉口!
  • 俗語:「富不過三代,窮不過五世」這話有什麼含義?
    俗語:「富不過三代,窮不過五世」這話有什麼含義?農村有許多古老的俗語,也很有講究。許多是通過生活實踐總結出來的。不能說都是對的。但也有自己獨特的特點,有自己的觀點,以及一些道理。事實上,許多人應該熟悉這句話,因為它已經傳播得太廣了。
  • 「豪不過三,富不過六,窮不過九」,易經的智慧之談,讓人受益
    《易經》中關於財富的三個成語,分別是「豪不過三」「富不過六」「窮不過九」,這麼久還是對現實有著觀照作用,真可謂經典!豪不過三這個「豪」指古代的大家族、大豪門,祖上官至宰輔,有機會史上留名的。富不過六富人家族分兩種情況:1、白手起家的富人這些家庭初代知道財富來之不易,一般比較勤勉,注重財富的積累,家教非常嚴格,在培養子女成才方面不惜餘力。
  • 老祖宗說的:「兄弟盼窮,親家盼富」,有道理嗎?人生百態要早知道
    老祖宗說的:"兄弟盼窮,親家盼富",有道理嗎?人生百態要早知道家這一個概念在中國人的字典裡一直有著無比重的份量,不管是在古代還是現在,關於家的文化我們一直都有聽說。更重要的是父母卻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往往將自己畢生的心血奉獻給自己的子女,完全不為自己考慮,辛辛苦苦大半輩子只為給自己的子女買一套房子,成家之後還要幫護著照看下一代,一代一代是如此,到底哪代方可休。雖然這句俗語:「兄弟盼窮,親家盼富」,其中半句「兄弟盼窮」,讓人聽起來很傷感。
  • 早上醒來後,應該先做哪些事?早知道早受益
    其實這都是不太正確的,早上醒來,不是著急忙慌地做這事,而是先做這幾件事,依次做好這幾件事對身體健康來說才是最主要的。早上醒來後,應該先做哪些事?早知道早受益1.早上醒來先在床上靜坐兩分鐘為什麼說早上醒來的在床上先靜坐兩分鐘,其實這是有原因的,休息一晚上血管的血液處於一個放鬆期,如果猛地一下就起床這樣對血管和體內血壓瞬間的變化對身體會造成健康影響。
  • 《度心術》短短三句話,講透「馭人之道」的三重境界,早懂早受益
    人謀智慧《度心術》,讀懂的人嘆為「天書」,沒讀懂的人罵為「廢紙」,短短三句話,講透「馭人之道」的三重境界,早懂早受益!書有好壞之分嗎?其實講人性的書不是壞書,因為只要我們經歷過職場或者社會,就知道人性複雜難測,很多人為了自己的利益,經常會傷害別人,而我們只有掌握了這些人的手段,我們才能保護自己!
  • 「窮不過三代,富也不過三代」這句話你是怎麼理解的
    「窮不過三代,富也不過三代」這句話對於窮人只是安慰劑,也就是個魔咒,正應一句古話是世世代代為奴、為民,陷入心理學上的習得性無助。每一個人都要有奮鬥的精神才對,安慰劑療愈心情有用,激勵自己就錯了,現代社會這麼穩定,窮則思變已遠去,需要永遠的向富人學習。
  • 為什麼會富不過三代?富不過三代的原因
    俗話講「富不過三代」,這是什麼原因?富不過三代的根源就是慳貪,慳而不舍。所以我們要懂得用「身外之物」給予別人,這就叫「福報轉增」,就是通過將已有的外財、內財布施出去,令福報得到增長。
  • 俗語:「餵狗別餵飽」,其實下半句也很重要,早明白早受益
    俗語:「餵狗別餵飽」,其實下半句才是精華,早明白早受益!坊間時常能夠聽到一些長者對孩子們說:「吃飯別吃得太飽了,吃七八分飽就行了。」聽到這裡不禁愕然,這是為什麼呢?可是,大家知道「餵狗別餵飽」這句俗語嗎?它的告訴大家:餵狗的時候千萬別餵得太飽。因為很多地方的農村,物質條件相對較差,人們在豢養狗的時候基本上都是餵它們吃剩飯、剩菜。既然是剩飯、剩菜與其扔掉,還不如全部給狗吃。這樣一來,難免會導致狗兒吃得太飽而終日昏昏欲睡,對看家護院也變得不敏感了。
  • 一個小動作,腿瘦了、血管通了、病痛少了,早知道早受益
    一個小動作,腿瘦了、血管通了、病痛少了,早知道早受益! 汕尾健康促進 汕尾健康促進微信號 swjkcq 功能介紹 健康知識傳播,健康知識推送 微運動運動其實無處不在。03踮踮腳保護腰踮腳走時,能鍛鍊到小腿肌肉,以及生活中較少活動到的臀肌和脛骨肌肉,還能刺激足三陰經,對緩解腰痛有一定幫助,保護腰部。04踮踮腳防靜脈曲張上下踮腳時,腿部肌肉一緊一松,會加快靜脈血液回流心臟,促進血液循環,可以預防下肢靜脈曲張。
  • 為什麼富不過三代?
    孟子曰:「道德傳家,十代以上,耕讀傳家次之,詩書傳家又次之,富貴傳家,不過三代」。 解釋:富不過三代儘管是普遍現象,但現實生活中也有富過三代的例子。
  • 富不過三代,是一個偽命題;邱德根家族三代人,代代進步
    「富不過三代」其實是一個偽命題!中國香港有許多富過三代的「老錢家族」,遠東集團邱德根家族就是其中較典型的一個。第一代邱德根白手起家,奠定基業。1924年出生於上海的邱德根,因家貧僅讀了幾個月初中就輟學了,為了生活不得不進大光明電影院當小工。
  • 洛克菲勒的家訓,讓家族富了6代,打破了「富不過三代」的魔咒
    洛克菲勒的家訓,讓家族富了6代,打破了「富不過三代」的魔咒中國民間自古以來流傳著一個魔咒——「富貴傳家,不過三代」。但是經過了一個世紀綿延發展的洛克菲勒家族,現在已經傳至第六代。如果你想問,是什麼讓他的家族可以財富綿延6代,打破了「富不過三代」的魔咒,那大概就是他們家族的家訓。下面就是洛克菲勒留給家族的家訓:啟發:「建立在生意上的友誼,遠勝於建立在友誼上的生意。」這一條要好好悟一悟,很多人事業不順、不成功,就是因為做反了。啟發:是為了錢而工作,還是為了成長而工作?
  • 洛克菲勒:我無償獻地給聯合國是有原因的,「富不過三代」是謠言
    不過放到現在,因經濟的發展,商人的地位愈來愈高。商人洛克菲勒,曾經的世界首富,身家高達3360億元。就連蟬聯了13年世界首富的比爾蓋茨,身家也就只有1072億美元,兩人至今仍無法媲美。無償獻地給聯合國是有原因的,這其實是一個對未來的投資。商人做到最高級別,其實是謀劃家。
  • 俗語:「人到四十,三不喝,三不去」,是什麼意思?早懂早受益
    俗語:「人到四十,三不喝,三不去」,是什麼意思?早懂早受益文/江南煙雨夜行人一個人的生命短暫,最長的也不超過一二百年,但是他對現實生活的體會和總結卻可以通過語言文字流傳千年。不過因為時代的變遷,社會環境都在變化,有很多針對當時的社會現象所作的俗語已經不適用於現代社會了,但是無論怎麼變,關於為人處世這一塊,很多都是可以套用的,比如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句俗語:「人到四十,三不喝,三不去」,說的就是人到了四十歲時,應該注意的事項。那麼這句話是具體是什麼意思呢?四十歲,可以說是人的身體健康狀況變化的轉折點了。
  • 如何打破「富不過三代」魔咒?
    有一句老話說「富不過三代」,家族財富有序地傳承一直都是富豪們在關心和思考的難題。不僅要防止後代揮霍無度,也要避免家人因財產分割鬧得六親不認。藝術源於生活,電視劇裡的「豪門恩怨」在現實富豪家庭中是會真實發生的,只不過對於大多數的普通人來說是「貧窮限制了想像」。
  • 「富不過三代」這回事
    所屬文章源自網絡,精編整理公益分享(我們敬重原創,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在寫好萊塢娛樂大亨斯蒂夫·賓私生子糾紛那篇專欄時,有句老話總在我腦海裡迴蕩:富不過三代。第二代彼得·賓博士橫跨政商兩界,提升了家族的政治地位。但賓家族似乎也到了巔峰時刻,該走下坡路了。1985年,賓家族產業的繼承人賣掉父輩的絕大部分地產江山,拿到了現金。到了第三代斯蒂夫·賓,他終於被造就成不折不扣的貴族子弟。斯蒂夫自殺前敗光了所有的錢財,可以說賓的一部分家族史寫到他這兒就終止了:富貴如過眼雲煙,飄過去正好三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