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行跡|玄奘法師傳(29)——身在祭壇

2021-02-16 靈隱寺

從跋達邏毗訶羅寺向東南行走六百多裡,渡過恆河,往南到達阿逾陀國(在中印度境內)。此國有寺院一百多所,僧徒幾千人,大小乘佛法都有修習。此國都城內有虛古寺,是世親菩薩在此撰寫大小乘論以及為大眾講法的地方。城西北四五裡,靠近恆河岸邊的大佛寺中,有座佛塔,高二百多尺,為無憂王建造,是佛陀昔日在此用三個月時間說法的地方。佛塔的旁邊還有過去四佛經行的地方。

都城西南五六裡處有座古寺,是阿僧伽菩薩說法的地方。菩薩夜裡升到兜率天,在彌勒菩薩處聽受《瑜伽師地論》、《莊嚴大乘論》、《中邊分別論》,白天就從天上下來為大眾說法。阿僧伽也叫無著,是健陀邏國人。在佛滅度一千年後,出現於世,最初在彌沙塞部出家,後來轉而信奉大乘佛法。他的弟弟世親菩薩在說一切有部出家,後來也信奉大乘佛法。兄弟都是稟賦明達聖哲的神器,含蘊著書立說的奇才,大量撰寫各種論著,解釋大乘佛法,是印度大乘佛法的宗師巨匠。例如《攝大乘論》、《顯揚聖教論》、《對法》、《唯識》、《俱舍論》等,都是他們撰寫的。

玄奘法師在阿逾陀國禮拜了聖跡,順著恆河,與八十多人同船東下,準備去阿耶穆佉國。行走大約一百多裡,恆河兩岸都是阿輸迦樹,非常茂密。在兩岸的樹林中各有十多條盜賊的船,搖槳迎流,同時殺過來。船上的人驚恐擾亂,有幾個人跳進河裡。盜賊便迫船靠岸,叫法師一行脫下衣服,並動手搜尋珍寶。這些盜賊還一向信奉突伽天神,每年秋天都要尋找一位形貌端莊俊美之人,殺死後用其血肉祭祀天神,以祈求幸福美好。

盜賊們看到玄奘法師容貌俊美,形體相稱,就相視而笑道:「我們祭祀天神的日期將要過去,還沒能找到合適的人選 ,眼前這個和尚形貌端美,殺了用來祭祀天神,豈非大吉啊!」玄奘法師對他們說道:「以玄奘汙穢醜陋的身體,用來祭祀天神,委實不敢吝惜。只是我遠道而來,目的是想要禮敬菩提樹像和耆闍崛山,並問經求法。這個心願尚未達成,你們卻要把我殺掉,恐怕不吉利吧。」

船上眾人都一同請求,還有人情願用自己的身體來代替玄奘法師,盜賊概不允許。於是盜賊頭目派人取水,在樹林中整治土地築起祭壇,和泥塗掃,叫兩個賊人拔刀牽引玄奘法師登上祭壇,將要動刀。玄奘法師面無懼色,這夥盜賊都很驚異。

玄奘法師既知不能倖免,就對盜賊說道:「希望給我一點時間,不要逼迫,使我煩惱,讓我安心歡喜地死去。」玄奘法師於是安心觀想兜率天宮,念誦彌勒菩薩,希望能夠往生彌勒內院,恭敬供養彌勒菩薩,受持《瑜伽師地論》,聽聞菩薩講說妙法,使自己成就通達智慧,將來再降生世間,再教化這些人,使他們修行勝行,捨棄種種惡業,以及廣宣諸法,利樂一切有情眾生。

於是玄奘法師禮拜十方諸佛,集中意念坐定,一心觀想彌勒菩薩,不起雜念。在觀想中,好象在攀登須彌山,越過一二三重天,看到兜率天宮的彌勒菩薩坐在妙寶臺上,天眾圍繞。

這時玄奘法師身心歡喜,也不知道自己身在祭壇,不記得有盜賊要殺他。玄奘法師的同伴都放聲痛哭。

忽然間,黑風四起,折樹飛沙,河水奔流,波浪洶湧,船舫漂散沉沒,盜賊們大為驚駭,問法師的同伴:「和尚是從哪裡來的?叫什麼名字?」同伴回答:「從支那國前來,求取佛法的就是此人。諸位如果殺了他,將犯下無量大罪。你們且看風波的異狀,天神已經震怒了,你們應該趕快懺悔。」

盜賊驚懼,都向玄奘法師懺悔謝罪,稽首皈依。

這時玄奘法師毫不知覺,盜賊用手觸他,法師才睜開眼睛,對盜賊說道:「時間到了嗎?」盜賊說道:「不敢殺害法師,願向法師懺悔!」

玄奘法師接受了他們的懺悔,向他們講說了殺生搶劫和祭祀邪神等種種不善業行,將來必當受無間地獄中的種種諸苦。為何要用象閃電朝露那樣短暫的身體,去種下阿僧祇劫那麼長時間受罪的苦種呢?

盜賊們向玄奘法師叩頭謝罪,說道:「我們妄想顛倒,做了不應當做的事,侍奉了不應當侍奉的神。如果不是有幸遇上法師,感動了冥冥神靈,怎麼能聽到這番教誨。請從今日開始,立即斷此惡業,願法師證明。」於是互相勸告,收起搶劫器械,統統投到河裡,把搶劫的衣服財物各各歸還原主,並受了五戒,這時風波停止,恢復往常。

遠近聽聞這件事的人,無不驚嘆。若非玄奘法師求法之心殷切厚重,何以致此!

蓋聞欲種福田,無過齋供最勝;希登覺岸,莫如布施為先。是故貧婆以一飯而為忉利天王,昔人施七錢得報金輪皇帝。苟能具嚴精潔,奉萬德之慈尊,心起虔誠,延六和之上士,必定功無虛棄,德有攸歸,多臻福慧於今時,早脫塵勞於異日!

長按左側二維碼,線上供佛齋僧,同植勝因!

原夫人畜攸分,貪生之心理一致;形骸雖異,本覺之佛性無殊。詎可以我強而欺彼弱,將他肉以養自身?屠門痛夜半之聲,罪淵無底;浩劫感空前之苦,業海靡涯。深望改往以修來,斷惡而行善,護生如己,普勸共種福田;愛物成仁,自卜同躋壽域!

杭州靈隱寺農曆每月十五舉行放生祈福法會,長按左側二維碼,隨喜放生,廣結善緣!

相關焦點

  • 高僧行跡|玄奘法師傳(54)——鳩摩羅王
    玄奘法師開始作回國的準備,整理裝好經書、聖像。各位高僧知道了這件事,都來挽留法師,說道:」印度是佛降生的地方。
  • 高僧行跡|玄奘法師傳(60)——迦畢試王
    玄奘法師又往西北行走了一個多月,經過幾個國家,到達闍蘭達國,就在北印度王的都城,在這裡又停留了一個月。烏地多王派人護送玄奘法師,往西行走了二十多天,到達僧訶補羅國。當時這裡有一百多名僧人都是北方人,帶關經、佛像跟隨玄奘法師一起返回。
  • 高僧行跡|玄奘法師傳(28)——三寶臺階
    玄奘法師從秣底補羅國向北行走三百多裡,到達婆羅吸摩補羅國(在中印度境內)。又向東南行走四百多裡,到達醯掣怛羅國。
  • 高僧行跡|玄奘法師傳(47)——佛髻寶珠
    玄奘法師與獅子國僧人七十多人從達羅毗荼國轉向西北,踏上歸途,沿路觀禮聖跡,行走二千餘裡,到達建那補羅國。該國有佛寺一百多所,僧徒一萬多人,大小乘佛法都有修習 。天祠外道也很多 。王宮城旁邊有座大佛寺,僧徒三百多人,都是學識淵博的賢才。寺裡的精舍中有悉達多太子的寶冠。寶冠高不到二尺,用珍貴的盒子盛放。
  • 紀念玄奘法師
    按:今天農曆二月初五,是漢傳佛教史上最偉大的譯經師之一,中國佛教法相唯識宗創始人———玄奘法師圓寂紀念日。玄奘法師(602年~664年),唐代著名高僧,與鳩摩羅什、真諦並稱為中國佛教三大翻譯家。以下文字根據《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選編。年十三歲時出家。人問:「出家意何所為?」答:「意欲遠紹如來,近光遺法。
  • 玄奘法師傳(5)
    摩訶僧祇部學僧阿梨耶馱娑(唐言聖使)、阿梨耶斯那(唐言聖軍)都精通法相,見到法師,不禁驚嘆遙遠的唐國竟然有如此高僧,於是便殷勤陪同奘師巡禮聖跡。都城東北的山曲處有一座立石大佛像,高一百五十尺,金色光彩鮮豔奪目,珍寶裝綴輝煌燦爛。石像東邊,有一所佛寺,寺東邊有鍮石製作的釋迦牟尼佛立像,高一百尺;寺內有佛入涅槃的臥像,長一千尺,都雕刻得莊嚴微妙。奘師巡禮一遍,便起身南行。
  • 揭秘玄奘法師最後往生何處?
    玄奘大師晚年臨終時,發願往生兜率內院彌勒菩薩處,而且也成功了,這在《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有記載。 「玄奘此毒身深可厭患,所做事畢,無宜久住。願以所修福慧回施有情,共諸有情同生睹史多天彌勒內眷屬中奉事慈尊,佛下生時亦願隨下廣作佛事,乃至無上菩提。」 上面是玄奘大師的最後遺言,表明他發願往生彌勒菩薩身邊。
  • 玄奘法師信仰的最後歸宿
    玄奘信仰的最後歸宿    唐代的玄奘法師,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高僧之一
  • 看看高僧玄奘法師臨終前夢裡都有什麼
    看看高僧玄奘法師臨終前夢裡都有什麼在玄奘法師的一生中,他第一次發出了擔憂之辭。不久,他又對弟子們說的一段話幾乎可以看作是他的遺言:「若無常後,汝等遣我宜從儉省,可以蘧蒢裹送,仍擇山澗僻處安置,勿近宮寺。不淨之身,宜須屏遠。」同年正月初三,玄奘法師的弟子懇請玄奘翻譯《大寶積經》。玄奘法師在勉強翻譯了幾行後,突然停了下來神色黯然地說:「此經部軸與《大般若》同,玄奘自量氣力不復辦此,死期已至,勢非賒遠。」
  • 玄奘法師——「絲綢之路」的偉大拓荒者
    在西域各國,1300多年前,玄奘法師同樣以他精深的佛學造詣和高尚的品德贏得了當地人民的愛戴:高昌王鞠文泰因仰慕玄奘法師而和他結拜為兄弟,並舉全國之力協助法師繼續西行;撒馬爾罕國王因玄奘法師而放棄拜火教,改信早前被視為異端的佛教;印度戒日王召開以玄奘法師為論主的全印度宗教學術辯論會,並於同年向大唐派出了友誼的使者。
  • 玄奘法師傳(3)
    高昌王並不氣餒,繼續勸說:「弟子曾與先王同遊貴國,從隋帝經歷東西兩京(東京即洛陽,西京即長安),見過多少高僧,心未欣慕;但一聞法師之名,即身心歡喜,乃至手舞足蹈,故留法師止於此,盼能受弟子供養終身,令全國百姓皆皈依法師,並望法師在此講授。僧徒雖少,也有數千,都使他們作為法師的聽眾。還請法師察納微意,勿再以西遊為念。」奘師聽完謝道:「大王的盛情厚意,貧僧愧不敢當。
  • 玄奘大師入兜率天見彌勒菩薩
    見法師儀容偉麗。體骨當之。相顧而喜曰。我等祭神時欲將過不能得人。今此沙門形貌淑美。殺用祠之豈非吉也。法師報,以奘穢陋之身得充祠祭。實非敢惜。但以遠來意者欲禮菩提樹像耆闍崛山。並請問經法。此心未遂。檀越殺之恐非吉也。船上諸人皆共同請。亦有願以身代。賊皆不許。於是賊帥遣人取水。於花林中除地設壇和泥塗掃。令兩人拔刀牽法師上壇欲即揮刃。法師顏無有懼。賊皆驚異。既知不免。語賊。願賜少時莫相逼惱。
  • 法門領袖—玄奘法師與南京的千年因緣
    他,就是唐代高僧,佛教法相宗的創立者,漢傳佛教最偉大的譯經師之一——玄奘法師。長安玉華宮遺址三藏舍利緣住金陵唐麟德元年,農曆二月初五,玄奘法師圓寂於長安玉華宮,初葬白鹿原,後唐高宗將塔遷於敕建之興教寺內。黃巢之亂時,寺僧怕危及三藏靈骨舍利,故攜至終南山紫閣寺安葬。
  • 《大唐玄奘》定檔4.29 蒲巴甲在片中扮演西域僧人石磐陀
    1300多年前,大唐高僧玄奘孤身一人前往印度求法取經的故事,在史詩傳奇巨製電影《大唐玄奘》中首次亮相銀幕,並於4月29日傳奇上映。同時,片方還公布了三款人物關係海報,簡單的場景,充滿張力的人物表情,了了數筆勾勒出了玄奘法師在西行途中的傳奇經歷。
  • 朱文杰:「民族脊梁」的玄奘法師
    玄奘因中國的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西遊記》而天下聞名,婦孺皆知。但真實的唐僧——玄奘法師,絕不同於小說中虛構的唐僧。    玄奘法師於貞觀元年從長安出發,開始了赴天竺 「西天取經」的偉大徵程。    他歷經遠超過九九八十一難的遭遇,實際沒有徒弟護送,完成了這一空前絕後的壯舉,靠他單人獨騎,乘危遠邁,杖策孤徵。
  • 高僧傳:安世高法師的故事
    古時候有位叫安世高的法師,他是累劫修持的高僧。有一世生為安息國(今伊朗)太子,老國王去世後他便繼承了王位,他沒有娶妻,後宮虛設。當了一段時間國王之後覺的很無味,便將王位讓給了他的叔叔,自己出家修道去了。得了宿命通,知道前世欠人命債,債主在中國。
  • 「養成系」唐三藏:精通經、律、論的玄奘是如何變身「三藏法師」的?
    這以姓氏的稱呼是有史可考的,在《舊唐書》中,對玄奘本人的介紹為「僧玄奘,姓陳氏,洛州偃師人」而《舊唐書》的這一說法也得到後世的認可。在之後諸多介紹玄奘的書籍之中皆採用上述說法,如《大唐新語》中「沙門玄奘俗姓陳,偃師縣人也」,《唐高僧傳》中「釋玄奘,本名瑋,姓陳氏,漢太丘仲弓之後也」。
  • 歷史不可胡編亂造,唐僧玄奘法師的拜把子兄弟到底是誰?
    貞觀元年,玄奘從長安出發西行,在途中經蘭州到涼州,繼晝伏夜行,至瓜州,再經玉門關,越過五烽,渡流沙,備嘗艱苦,抵達伊吾現在哈密略作停頓,直至高昌國。貞觀二年正月玄奘到達高昌王城,現在的新疆吐魯番縣境內,受到高昌王麴文泰的禮遇。
  • 玄奘法師傳(7)
    法師為何不生憂愁還笑得出來?」奘師答道:「人生之所貴者,只此性命,性命既在,其他還有什麼可憂的呢?所以我的家鄉有句俗話說『天地之大寶曰生』,生命在,說明大寶不失;那些小小衣資,又何必憂愁哉?」 這位侍者進城,到處傳告說:「大唐高僧西來求法,不幸在附近遭盜賊洗劫,衣物盡失,此是種福田的大好機會,大家應該量力布施。」由於奘師功德招感,有三百多人聽說後,各持氈布飲食,恭敬地前來供養。奘師為他們解說因果報應的道理,很多人因此棄邪歸正,歡喜而回。奘師把眾人供養的氈布分施同伴,各置了衣服數套還用不完,又拿出五端布奉施年長者。
  • 揭密真實的玄奘:與膽小怕事的唐僧判若兩人
    【提要】在1351年前的今天,664年3月7日,唐朝高僧玄奘逝世。玄奘,名陳褘,洛州 緱氏(今河南偃師 滑國故城)人。世稱三藏法師,俗稱唐僧。唐高僧,佛教學者、旅行家,與 鳩摩羅什、真諦並稱為中國佛教三大翻譯家,唯識宗的創始者之一。出家後遍訪佛教名師,因感各派學說紛歧,難得定論,便決心至天竺學習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