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心意拳)秘傳實戰心法,練到了方知真的是很經典很實在的總結

2021-02-12 濰坊形意拳之家

濰坊形意拳之家:(您最忠實的朋友) 

自古云:拳道一如。淺而言之,拳者拳法,實作之用也;道者拳理與心法,實作之體也。拳理與心法源出於實作之中,而實作又必須以拳理及心法為指南,如此則拳法方能不斷完善。故而,學者只有實戰與拳理、心法相互印證,體用合一,反覆證悟,才可得拳道之精蘊,而直達上乘之境。

  心意一脈歷來授徒即有「傳形不傳意,傳意不傳心」之森嚴規。「形」指拳架,「意」為勁意,「心」即心法,三者相成,缺一不可也。

  一、無法之法

  心意拳法最重「心意所致,舒捲自然」,是極為反對僵死模式的。而實戰中的僵死模式主要是指將前輩傳留下來的定型的招法拳式生搬硬套到實戰中去,這是心意拳家應尤其避免的。心意拳法認為真正的實戰應是隨方就圓,隨勢而變,有感即應。譜雲「拳無拳兮意無意」,練時有拳,打時無拳,無拳之拳方為無所不至之拳。

  在真正的實戰中,雙方都想以最快的速度制服對方,其反應動作是大大超乎思想之先的。故不可能在對方攻擊至之時,仍從容地思索選擇一個恰當的招法還擊。正如病人不可能按醫生現成的藥方去生病一樣,實戰絕對不可能按照任何人的預先設想進行的,學習千萬不可囿於僵死的招法之中。

  但在武術界就有部分人,死抱著招法不放,總希望以死招克敵制勝,甚至將招法的多少作為評定功夫高低的準則。如遇一個亡命之徒一陣亂打,恐怕其所學的千招萬式、精妙的絕學會忘個一乾二淨,亂打一氣。

  因此,心意拳之實戰心法首先就講「有形有式皆是假,拳至無拳始為真」。學者必須充分領悟到這一點,不然一旦實戰只能成為別人的拳靶子。

  當然,拳法之於實戰自不可毫無章法地亂打一氣,拳法實戰是將早時苦練得來的強大內勁,靈敏的動作,高超的技法,迅速的變化以及虛靈的心意揉合成一個整體,在實戰中完美地表現出來。這種表現在「形」上是千變萬化的,但在其內部卻是始終一貫,渾然天成,既可謂「有形」亦可謂「無形」,是為「活法」。

  掌握了真正的「活法」,在心意拳中就稱為「得法」。心法雲「無法之法,方為神法」。以無法為有法,法之存焉;棄死法而得活法,法之神焉。此為心意拳實戰心法之根本。

  二、硬打硬進沒遮攔

  何謂「硬打硬進」?簡單而言即你打我也打,你攻我也攻,把對方的攻勢堵回去,或在其攻勢的破綻中猛然打入,而一擊潰敵。

  運用這一心法關鍵有三:

  (一)拳訣曰:「彼不動,我不動,彼微動,我先動」。硬打硬進之法成功與否,全在於是否能做到反應迅疾,後發先至。若能在對方剛剛啟動攻勢,而未能完全展開之前,立即以猛烈的打擊,將對方的勁力堵回去,甚至反作用於其自身,則往往可輕易地將敵一擊而飛僕於地。

  (二)敵我對峙之前,若要開始攻擊,就必須跨越二者之間的距離,而我即於對方搶入我門戶之同時亦迎頭撲上,以蛇撥草之法將其勁引偏,並發勁攻擊,而將其一舉擊潰。

  (三)另一種情形是,我並不堵截敵之攻勢,而是用身體某個部位接住其勁,粘住其勁,以身體裹化其勁,同時發動攻擊,形成你打我也打之態勢。此謂「不招不架,就是一下」。

  「硬打硬進沒遮攔」之心法,為上法、進法及交手之要訣。

  三、棄空打中

  心意六合拳法之實戰心法之所以上乘,其中之一就是一反諸家拳法「避實擊虛」的搏擊原則,而選擇實處下手,發動攻擊。古譜心法云:「見空不打,見空不上,先打顧法後打空」。

  「見空不打,見空不上」的心法,有兩大優點。其一,實戰乃鬥智鬥勇之時,於千變萬化的打鬥中,敵方很可能故露破綻,放開空門,誘我進攻,如我不知而攻擊其空門,則必中其計,反遭其實發之猛烈打擊,陷入被動。而「見空不打,見空不上」棄其空門置之不理,則可完全避免這一失誤。其二,此法棄空不打,反突向敵防守嚴實處發動攻擊,出敵意料,首先起到了驚敵的作用,並可由此打他個措手不及,以硬打硬進之勢破壞敵之間架,令其於運動中處處露出破綻,我當乘此時機而大敗敵方。

  在此心法中,最重要的即是「先打顧法後打空」,顧法之用,非同小可,顧法能否成功施展,是「棄空打中」心法能否貫徹於實戰中的核心關鍵。何謂顧法呢?拳譜曰:「顧法者,以手、肘、身閉住敵之周身,不令其移動也」。所以顧法就是「控制的技法」。運用各種高超的手法、身法、步法,隨敵之勢而動,變化靈敏從而控制住其變化,使其一交手而不能逃,故心意拳法有「手搭手,不讓走」之說。如此則處處制其先,令對方如入羅網,動則受制而變化不靈,退則又被我乘勢反攻,欲進不得,欲罷不能。顧法之神妙,實是匪夷所思。

  四、驚取

  師訓曰:智圓則勇生,斯為拳藝。譜論有云:「兵行詭道,拳以奇勝」。與敵交手,示之以實,動之以虛;示之以虛,動之以實。虛虛實實,變化萬千,欲左先右,欲上先下,聲東擊西,不斷擾亂對方,令其顧此失彼,在我一驚一乍之間,屢遭重創。

  「驚取」心法運用有二:其一,在實戰中,往往是身形與手法的靈動變化。身法講究忽高忽低,忽左忽右,靈便自如。手法講究指上打下,聲東擊西,身法著重於「起落」二字,往往令對方莫測高深防不勝防,收到以奇制勝之功;其二,即以「雷聲」驚敵。雷聲為心意六合拳特有之發聲法,易經云:「震萬物者,莫如疾雷,此雷聲有生氣焉」。這是雷聲的真義。在實戰交手之際,猛發雷聲是令敵猝受驚嚇,手足無措,呆若木雞,抓時機猛擊之,敵無不潰敗應聲而倒也,此皆「雷聲」之神用。

  五、貼身近戰

  貼身近戰是任何一種拳法的共同特徵,不善近戰,實戰必敗無疑。心意拳法最講近戰,但這要求學者必須具備過硬的功夫。

  心意拳法是「拳功一體」的上乘內功拳,精勤修煉使習者產生的深厚的內堅外壯之功,既可發出驚人的勁力,又可承抗巨大的外力打擊,這為貼身近戰的施行準備了充分的條件。貼身近戰之時,必須使用身體每一個部位,尤其是「七星」,特別以頭、肘、膝以及短腿是其善用的暗藏殺招。再者,心意拳法練得「周身是法,遍體為拳」,更加之強大的「抖決勁(驚炸力)」在近身搏戰中發揮了極大的優勢。

  六、欺根撥節、過步奪人

  在心意拳法實戰心訣中有「打人如走路,擊人如蒿草」之說,被擊之人必如拋草束一般被凌空擊起,飛跌丈外,此即是心意拳實戰中「欺根撥節,過步奪人」心法運用之神效。

  心法曰:「打人定要先上身,手腳齊到方為真」。又曰:「三節合一體,進取即成功」。此即言進攻之時必須渾身齊動,「風吹大樹百枝搖」,一動無有不動,身手一片射入敵身。

  施用「欺根撥節,過步奪人」之法,首要勇於進身。與敵一接觸,在此一瞬間即要猛然晃身而入,如與敵親吻一般,「身要撲人,步要過人,氣要襲人」,下用步法欺埋其之下盤根基,催動其重心失衡浮起,以前撲衝撞之慣性將敵飛拋擊出,故謂之「打人如走路,擊人如蒿草」。

  七、攻其要害

  心意拳法在武林中是有名的「狠拳」、「黑拳」,蓋因其出手狠毒,專取要害,以一擊必殺為目的。譜云:「留情不出手,出手不容情」。俗話說「蛇打七寸」,要害部位不經打,誰都清楚,故攻其要害可收一擊必殺之效,事半功倍,何樂而不為呢?心意拳法攻擊要害沒有很細的區分,也不打什麼穴道,只是大致劃定了幾個區域,即頭部、下腹、襠部、兩肋與脛骨。拳訣曰:「人根在上,樹根在下」,頭是人體的中樞,故謂人根,攻殺頭部就是致敵根本,可一戰定乾坤也。下腹為氣海丹田、命氣所在,危及存亡,受擊必劇痛如割,渾身瀉力,甚至昏厥或死亡。襠部則是人體上除雙目之外最脆弱的部位,即使練過「鐵襠功」也無法抵禦心意拳透體傷內的驚人內功,心意拳法貼身近戰往往從擊襠開始。脛骨又稱「當面骨」,其處皮薄而骨露,心意拳法中之「刮地風」腿法,就是專用於攻擊脛骨的技法,一踢則令敵皮開肉綻,骨斷筋折,而無力再戰。

  雖從武德而言,攻擊要害未免過於殘忍,但拳法實戰非謙恭禮讓之時,實乃生死存亡之刻,故誠不得已而為之。

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公眾號立場無關

我們尊重原創,文章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感恩原作者的辛勤創作與分享! 

您的轉發,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

相關焦點

  • 形意拳和心意拳的區別何在?
    本質上來說,形意心意是一樣的,都是翻丹田和束展勁,利用脊椎的勁為主,河南心意沒接觸過,接觸過點戴氏的,要非要說區別的話,戴氏架子要小,我練的形意架子就已經很小了,也比不上那個,戴氏內功好,應該是歸功於他的訓練體系裡的一些東西,包括我師父也承認,戴氏那個拳更是練氣,按我自己的體會,戴氏跟形意比,更純正,入手到結束全是走的純內家,像形意的話,入手還是練得有一些外家在裡面。
  • 形意拳:拳無拳,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
    形意拳創立之初叫心意六合拳,即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肩與胯合,肘與膝合,手與足合。要知道形意拳是心意拳的增強版,而不是獨立出來的東西。現行流傳的形意拳為道光年間河北深州人李洛能在心意拳的基礎上改革創立而成,形意拳講究內意與外形的高度統一 。後世尊李洛能為形意拳祖師。
  • 形意拳實戰
    不過形意拳可不是傻子拳,真的跟對手去硬碰硬,遇到個比你壯的,硬碰就是自殺了!而這不過是形意初入門的最簡單的打擊發力。所以形意拳實戰的第一步功夫就是進身,要能進得去,不管你是走中門還是走偏門,進不去什麼都免談。而進身又有兩種方法:一是破門、二是閃進。這些光說不行,都得在實踐中一點點地摸索,得有人餵才行。不過話說回來,實戰中對手不是師兄弟,形勢又千變萬化。遇見個功力比你高的,你就很難進得去!藝高一籌壓死人,就是這個道理。
  • 真正的心意拳如何練實戰?
    熟悉近代史的人都知清末西北回亂,其狀之慘,聞所末聞,其事件對近代史有較大影響,至今偶有東幹人之尋根問祖跡一類事傳出。不知者可百度之,可了解一二。在如此複雜的歷史背景下,當時回民為自保,由當地長老類人物商議確定:每家之長子,到一定年齡階段,必須入清真寺內習武,無需交納費用。當時在周口,功夫影響最大的正是心意拳,所以教堂內請到當地頗有名望之心意拳老師為教練,教堂內所練即為後來名揚天下之心意神拳。
  • 馬保國輸了,形意拳不能打?錯!近代形意拳實戰如何高效速成的?
    同為形意拳,一個能打,一個挨打。看來老馬練錯了。不是形意拳不能打,而是老馬沒練對頭!形意拳練習者現狀俗話說:「太極十年不出門,形意拳一年打死人」。這句話就是說形意拳出功夫快,效率高。現如今,多數人練形意拳按部就班,三體式、五行拳、十二形、八字訣、雜式錘等一步步練,歷時數年,還沒進入實戰訓練階段。學拳練了千招,用時一招也使不出來。還有些拳師教拳,一個劈拳就要教半年,全套學完,少說就是十年,這也許是傳承人訓練方法。
  • 形意拳的說手與實戰
    傳統武術大多與中華傳統文化相關聯,有著深厚的內涵,沒練過的拳術咱不好直言,但形意拳是這樣,內中陰陽相合,一氣貫穿,在改變氣質的同時,身體的筋骨也會變得強壯,耐得住擊打;全身的合順性,整體的爆發力會高出普通人很多,這就是實戰需要具備的素質。
  • 緬懷形意拳大師李文彬先生往事
    早年曾練過形意連環劍,多少年來還未見有人會練,今日見到甚為驚喜,會後老哥倆到一起比划起來。       當時同客房住宿有位牛拳師是全國槍術佼佼者,看了李先生的拳劍演練,覺得技藝確實高,就與先生談起使槍的話題,為了便於理解和驗證效果,二人各執一桿,以杆代槍比划起來,切磋技藝點到為止。
  • 諸暨市成立形意和心意拳專業委員會
    近日,諸暨市武術協會形意和心意拳專業委員會正式成立,標誌著諸暨市在繼承、推廣、發展優秀傳統武術方面邁上一個新的臺階。據悉,形意拳是在心意拳的基礎上發展而來,與太極拳、八卦掌齊名,是中國傳統武術中的三大內家拳之一,是非常優秀的傳統拳種,習練者遍布我國大江南北。經過諸暨市武協和熱心練習人士幾年的推動,在諸暨已有一定的群眾基礎,全市現巳有100多人在練形意和心意拳。成立當天,諸暨市幾十名愛好形意拳的習練者齊聚一堂,展示形意拳的套路和五行棍等。
  • 形意拳大師尚雲祥先生之女尚芝蓉72歲時演練的形意八式拳
    丹田功秘法以山西戴家心意拳秘傳丹田功為本,適合太極拳、心意拳、形意拳、八卦掌等內家拳練習者參研。課程介紹       丹田功是傳統武術尤其內家拳的核心訓練功法。在過去一直都是秘而不傳的,只有少數人才能得到傳承。
  • 心意拳實戰功法「精」
    只要有條件的,此功必練。只要練功者,長期,刻苦,努力堅持,待其功自然上身之時,方能體驗其功之奧妙,方知其功之主要,得之奧妙,知其主要,才能持之以恆,與人交手才能得心應手,隨心所欲。   二、[1]透力功;亦稱穿透力。   此功是擊敵內傷的關鍵功法之一。所為內傷,是指擊敵身體內裡,即內臟,心,肝,脾,肺,腎,之傷。
  • 踩雞步是形意拳的基本步法和核心技術之一
    、踩雞步的優勢、踩雞步的練法正文: 步法是中國傳統武術的核心技術,也是形意拳的核心技術,但是現在形意拳的傳承出現了問題,其中步法的退化是最明顯的,步法不能與發勁和實戰結合,就直接導致形意拳愛好者的實戰能力嚴重欠缺。
  • 實戰性武術-形意拳
    形意拳,又稱行意拳,中國傳統拳術之一。據傳最初創始人是明末清初山西蒲州人姬際可(1602年—1680年)。形意拳創立之初叫心意六合拳,即神與氣合,氣與意合,意與力合,肩與肘合,胯與膝合,手與足合。現行流傳的形意拳為道光年間河北深州人李洛能在心意拳的基礎上改革創立而成,形意拳講究內意與外形的高度統一。後世尊李洛能為形意拳祖師。
  • 武術形意拳--劈拳勁力練法
    練形意拳的都知道形意拳有雞腿一說,其實形意的雞腿,絕不是僅指其單腿負重而言。本門所傳的雞腿秘傳之法是「拿著」腿行步,只有「拿著」腿走步,才能走出形意拳特有的行犁步,才能前進後退收發自如。這種步法對日後練習散打實作非常有用。關於這「拿著」腳走步,有興趣者可以細心觀察農家散養的大公雞走步,或有所悟。
  • 從傳統武術形意拳與現代搏擊拳擊實用技法試析形意拳與拳擊的關係
    這段時間,在網絡上流行這樣一種觀點:形意拳的技擊實戰,外表看起來就如同拳擊!衲子不知道這個觀點的出處,好像是一位大師說的。磚家、叫獸,大溼……衲子要說,這不管是哪位「大師」所說的,那也一定是當不得真的醉話或者夢囈!衲子為什麼要這樣說呢?
  • 形意拳與晉商
    形意拳之所以能發展完善,與明、清及民國初年山西晉中祁縣、太谷等縣興盛的商業是分不開的。考究資料表明形意拳與晉商是相扶相襯的關係。1、形意拳的概念形意拳的概念是以"心意誠於中而肢體形於外",或"以形取意,以意取形,形隨意轉,意自形生"。實則為意為本,形為標,以意練形,形意相隨並練的拳種。
  • 從傳統武學內家拳「形意刀」和「形意槍」淺談形意拳之「橫拳」
    這兩年,有些人標新立異,非要考證形意拳橫拳的「橫」是蠻橫不講理的「橫」!衲子要說,這完全是對於形意拳的誤解和曲解。形意五行拳,橫拳是「母拳」,也就是說,劈拳、鑽拳、崩拳、炮拳,都是由橫拳所演化出來的—東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西方庚辛金,北方壬葵水,中央戊己土。在現實生活中,衲子經常見到有人練習橫拳,都是兩條臂膀來回撥來撥去的,不是的,橫拳不是這麼練的。衲子在學習橫拳時,師父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胳膊不要動!胳膊不要動!
  • 形意拳動畫教學
    傳統武術裡有形意拳、太極拳、八卦掌、心意拳等等,大的門派像武當、少林寺等等。在所有的傳統武術中,形意拳是其中獨樹一幟的拳種,其勁法凌厲,打法硬朗,難得的是上攻很快,有一年打死人之說,其體系完整,但動作簡單,易學易練,深得眾人的喜愛。
  • 形意拳之精髓
    練形意拳的都知道形意拳有雞腿一說,其實形意的雞腿,絕不是僅指其單腿負重而言。本門所傳的雞腿秘傳之法是「拿著」腿行步,只有「拿著」腿走步,才能走出形意拳特有的行犁步,才能前進後退收發自如。這種步法對日後練習散打實作非常有用。關於這「拿著」腳走步,有興趣者可以細心觀察農家散養的大公雞走步,或有所悟。第二步功法是跟步練法。
  • 初學形意拳兩個月的感受
    練習形意拳已有兩月,感覺自己一天天的發生著變化。我是從年初才了解到形意拳的,從網上看了大量的資料,苦於不得良師,無法進行學習。也是機緣巧合之下,認識了尚派形意拳第三代傳人張金濤老師,便跟著老師進行了形意拳的學習。老師在教的時候,不僅僅是教動作,教拳理,更從拳理引申到生活中的一些行事做人的哲理。
  • 形意拳十二形拳用法歌訣
    崩拳形意拳是我國優秀的傳統拳種。自形意拳創立至今,歷代武術名家總結出了很多打法歌訣,這些歌訣簡單易懂,但簡潔明了的指出了形意拳招法的特點。今天我們來分享下關於十二形拳的幾句歌訣,供大家學習!宋氏形意拳龍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