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師利」問疾維摩詰,菩薩應云何慰喻有疾菩薩?

2020-12-14 重樓逾陀

1、 一切智智

1. 如來如去。當維摩詰大士看到文殊師利率眾人前來問疾時就說:「善來,文殊師利!不來相而來,不見相而見。」菩薩了達人法二空,無相無念無住,「來者無所從來,去者無所至,所可見者,更不可見。」一旦任運生起如來的精神,便是如來佛。

2. 萬法皆空。維摩詰以空掉房間和遣開侍者,引起文殊師利有關空的問題。維摩詰回答:房子空,人空,因為一切本來就是空,而空從外道六十二見求,外道執空為有,若無外道見就是諸佛解脫;諸佛解脫當於一切眾生心行中求,亦即令眾生開示悟入佛的知見,解決眾生的煩惱。諸佛以解脫眾生的迷惑和煩惱,來圓滿自己的修行,有別於聲聞、緣覺急於解脫自己的生死輪迴。

3. 病即非病。病可分身病和心病,身心互動,所以身病和心病也會互相影響。身病有許多原因,表現在地水火風四大的不調;心病也有許多原因,表現在憂悲愁苦等煩惱。文殊師利問維摩詰有何病相?是身病或心病?維摩詰回答:「我病無形不可見。……非身合,身相離故;亦非心合,心如幻故。……是病非地大,亦不離地大;水、火、風大,亦復如是。而眾生病,從四大起,以其有病,是故我病。」

菩薩了解身是四大假合,心也是虛幻不實,故無身病也無心病;反之,眾生執著身心實有,四大不調就有身病,面對種種境界,情緒起伏就有心病。菩薩悲憫眾生,示現有身,因此即使四大不調,出現身病,也是「眾生有病,故我有病」,並非真的有病。

4. 一切法皆是佛法,探病也可說法。法布施是功德最大的布施,因為只有佛法才能究竟解決問題。當文殊師利知道維摩詰的病不是真的有病,而是眾生有病故我有病,就進一步問:「菩薩應云何慰喻有疾菩薩?」維摩詰答道:「說身無常,不說厭離於身;說身有苦,不說樂於涅槃;說身無我,而說教導眾生;說身空寂,不說畢竟寂滅;說悔先罪,而不說入於過去;以己之疾,愍於彼疾;當識宿世無數劫苦,當念饒益一切眾生;憶所修福,念於淨命,勿生憂惱,常起精進;當作醫王,療治眾病。菩薩應如是慰喻有疾菩薩,令其歡喜。」

凡夫執有,二乘執空,菩薩不執有不執空,行於中道,故能遠離凡夫與二乘的探病要領,入於中道實相。請注意這是菩薩慰喻有疾菩薩的方法,如果病人不是人我二空的菩薩,而是人我二執的凡夫,就會誤解上面這段話,把它當成風涼話,反而引來副作用。

相關焦點

  • 南懷瑾老師 | 《維摩詰經》講記 第05品 文殊師利問疾 5.05 維摩居士的侍者
    《維摩詰經》講記 第05品 文殊師利問疾5.05 維摩居士的侍者「又仁所問何無侍者,一切眾魔及諸外道,皆吾侍也。」「仁」是尊敬的稱呼,寫信如果相當尊敬對方,不論對方是出家或在家人,都可以稱他「某某仁者」,這是很客氣的稱呼,而且對長輩對平輩,甚至晚輩都可以用。他說:先生你不是問我,為什麼旁邊沒有服侍的人嗎?告訴你,我的侍者多得很,那些諸魔外道不規矩的,都是我的侍者。 「所以者何?眾魔者樂生死,菩薩於生死而不舍。」為什麼呢?
  • 開不二門無礙方便的無垢稱(維摩詰)菩薩
    長者維摩詰,以如是等無量方便饒益眾生。其以方便,現身有疾。以其疾故,國王大臣、長者居士、婆羅門等,及諸王子並餘官屬,無數千人,皆往問疾。其往者,維摩詰因以身疾,廣為說法:「諸仁者!是身無常、無強、無力、無堅、速朽之法,不可信也!為苦、為惱,眾病所集。諸仁者!
  • 云何菩薩行於非道?
    選自《維摩詰所說經》卷二爾時文殊師利問維摩詰言:「菩薩云何通達佛道?」
  • 世尊法會的上首大菩薩,500位菩薩之首的「文殊普賢」有何深意?
    諸經典記載,或謂其為實在人 物,如依《文殊師利般涅槃經》,菩薩生於舍衛國多羅聚落梵德婆羅門家,生時屋宅 化如蓮華,由其母右脅出生,後至釋迦牟尼佛所出家學道。若依《首楞嚴三昧經》6卷 下,過去久遠劫有龍種上如來,於南方平等世界成無上正等覺,壽四百四十萬歲而入涅 槃,彼佛即今之文殊師利法王子。
  • 佛學典藏|《文殊師利菩薩心咒》唱誦108遍(建議收藏)
    文殊師利菩薩心咒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諦di文殊菩薩增長智慧的咒語,又稱文殊菩薩心咒。有五字真言、六字真言、八字真言,還有一字大明輪咒。常常念誦文殊心咒,可以增長福德、智慧,還可增強記憶力,辯才無礙。更可消除愚痴,明瞭諸法實相。
  • 虛空藏菩薩法門略錄
    故今暫舉持名如下:《大方廣如來不思議境界經》云:「時有十佛剎微塵等他方諸佛,為欲莊嚴毘盧遮那道場眾故,示菩薩形來在會坐,其名曰:觀自在菩薩、文殊師利菩薩、地藏菩薩、虛空藏菩薩、金剛藏菩薩、維摩詰菩薩、善威光菩薩、滅諸蓋菩薩、寶手菩薩、大慧菩薩、普賢菩薩,如是等菩薩摩訶薩,而為上首。」
  • 觀世音菩薩授記經
    復有二萬天子,善界天子、善住天子等,以為上首,皆住大乘。爾時世尊,與無量百千眷屬圍繞而為說法。  爾時會中,有一菩薩,名華德藏,即從坐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而作是言:「惟願世尊,賜我中間,欲有所問。」佛告華德藏菩薩:「恣汝所問,諸有疑者,吾已知之,當為解說,令汝歡喜。」  爾時華德藏白佛言:「世尊!
  • 文殊菩薩西方發願文&文殊菩薩發願文&文殊師利發願經
    盡未來際無有休息。七者。願我嚴淨諸佛如來甚深剎海。盡未來際無有休息。八者。願我與一切諸菩薩同行。集諸善根。盡未來際無有休息。九者。願我所有身口意業。眾生見聞皆獲利益。如藥樹王無空過者。盡未來際無有休息。十者。願我於一切微塵道中成等正覺。轉大f輪。度脫眾生。盡未來際無有休息。
  • 佛說須摩提菩薩經 | 康寧永樂第2165期
    須摩提問佛言:「菩薩云何所生人見之常歡喜?云何得大富有常多財寶?云何不為他人之所別離?云何不在母人腹中,常得化生千葉蓮華中立法王前?云何得神足,從不可計億剎土,去到彼間,禮事諸佛?云何得無仇怨無侵嫉者?云何所說語言,聞者信從,踴躍受行?云何得無殃罪,所作善行,無能壞者?云何魔不能得其便?云何臨壽終時,佛在前立,為說經法,即令不墮苦痛之處?所問如是。」
  • 文殊師利所說摩訶般若波羅蜜經一卷【梁扶南 曼陀羅仙譯】
    舍利弗復語文殊師利言:「若眾生界不增不減,何故菩薩為諸眾生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常行說法?」  文殊師利白佛言:「若諸眾生悉空相者,亦無菩薩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眾生而為說法。何以故?我說法中,無有一法當可得故。」  爾時,佛告文殊師利:「若無眾生,云何說有眾生及眾生界?」  文殊師利言:「眾生界相如諸佛界。」  又問:「眾生界者是有量耶?」
  • 地藏菩薩本願經(一)
    爾時釋迦牟尼佛,告文殊師利法王子菩薩摩訶薩:汝觀是一切諸佛菩薩及天龍鬼神,此世界,他世界,此國土,他國土,如是今來集會到忉利天者,汝知數否。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若以我神力,千劫測度,不能得知,佛告文殊師利:吾以佛眼觀故,猶不能盡數。此皆是地藏菩薩,久遠劫來,已度,當度,未度,已成就,當成就,未成就。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我已過去久修善根證無礙智,聞佛所言,即當信受。
  • 【菩薩專題】菩薩名(十一):南無除蓋障菩薩
    《諸佛要集經》〈卷下〉以棄諸陰蓋菩薩之譯名,稱讚此菩薩所得之三昧。《大日經疏》說:以淨菩提心之因照明諸法故,以小功力得除蓋障三昧,見八萬四千煩惱之實相,成就八萬四千之寶聚門。其形像,左手持蓮花,花上有如意珠,右手結無畏印,乃以菩提心中之如意珠普施一切眾生,滿其所願之意。《八大菩薩曼荼羅經》裡有菩薩的密咒。密號為離惱金剛,《大日經·密印品》有此尊之真言。
  • 閩南語學讀《地藏菩薩本願功德經》忉利天宮品第一.....閻浮眾生業感品第四
    爾時釋迦牟尼佛、告文殊師利法王子菩薩摩訶薩:「汝觀是一切世界諸佛菩薩摩訶薩及天龍鬼神,此世界、他世界,此國土、他國土,如今集會到忉利天者,汝知數否?」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若以我神力,千劫測度,不能得知。」  佛告文殊師利:「吾以佛眼觀故,猶不盡數。此皆是地藏菩薩久遠劫來,已度、當度、未度,已成就、當成就、未成就。」
  • 殊勝節日 農曆臘月二十二,恭迎文殊菩薩成道日
    菩薩簡介文殊菩薩,音譯作文殊師利、曼殊室利、滿祖室哩,意譯為妙德、妙吉祥、妙樂、法王子。曼殊是妙之意,師利是吉祥之意,簡稱為文殊。為中國佛教四大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觀音菩薩、地藏菩薩)之一。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為釋迦牟尼佛的左、右脅侍,他們合稱為「華嚴三聖」。文殊菩薩智慧、辯才第一,為眾菩薩之首,被稱為「大智文殊菩薩」。
  • 密教部——文殊師利菩薩根本大教王經金翅鳥王品
    文殊師利菩薩根本大教王經金翅鳥王品一卷  開府儀同三司特進試鴻臚卿肅國公食邑三千戶賜紫贈司空諡大鑑正號大廣智大興善寺三藏沙門不空奉
  • 恭逢文殊菩薩成道日 | 文殊菩薩的典故,你知道幾個?
    文殊菩薩,即文殊師利或曼殊室利,佛教四大菩薩之一,釋迦牟尼佛的左脅侍菩薩,代表聰明智慧。因德才超群,居菩薩之首,故稱法王子。《維摩經》:在《維摩經》,維摩居士示疾,佛遣派各大弟子,前往問疾。十大弟子皆言:曾被維摩詰訶斥,不敢前往。佛再派彌勒菩薩等前往,諸大菩薩,亦各說曾被維摩詰訶責因緣,不敢前往。最後佛告文殊師利:『汝行謂維摩詰問疾。』
  • 文殊菩薩
    而且,大多數佛經還在他的名字後面加上「法王子」、「孺童」、「童真」、「童子」、「菩薩」等敬稱。這是文殊師利菩薩在顯教中的名字。在密教中,文殊師利又稱為「吉祥金剛」、「般若金剛」等。在娑婆世界中,文殊師利和釋迦牟尼是同時代人。《文殊般涅經》云:佛告跋陀婆羅,此文殊師利有大慈悲,生於此國多羅聚落梵德婆羅門家。其生之時,家內屋宅化為蓮花,從母右脅出,身紫金色。墮地能語,如天童子。有七寶蓋,隨覆其上。
  • 地藏菩薩功德略集
    地藏菩薩的身份 1.《大方廣佛華嚴經不思議佛境界分》:「佛在樹下,大眾圍繞,端嚴而住,如星中月,處淨虛空。時有十佛剎極微等諸佛,各各從本國土,來至於此,為欲莊嚴鞞盧遮那,為眾會故,示菩薩形。其名曰:觀自在菩薩摩訶薩、曼殊室利菩薩、地藏菩薩」2.
  • 賢二為你讀《地藏菩薩本願經》
    爾時釋迦牟尼佛告文殊師利法王子菩薩摩訶薩:「汝觀是一切諸佛菩薩及天龍鬼神此世界、他世界,此國土、他國土,如是今來集會到忉利天者,汝知數否?」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若以我神力,千劫測度,不能得知。」  佛告文殊師利:「吾以佛眼觀故,猶不盡數。此皆是地藏菩薩久遠劫來,已度、當度、未度,已成就、當成就、未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