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切智智
1. 如來如去。當維摩詰大士看到文殊師利率眾人前來問疾時就說:「善來,文殊師利!不來相而來,不見相而見。」菩薩了達人法二空,無相無念無住,「來者無所從來,去者無所至,所可見者,更不可見。」一旦任運生起如來的精神,便是如來佛。
2. 萬法皆空。維摩詰以空掉房間和遣開侍者,引起文殊師利有關空的問題。維摩詰回答:房子空,人空,因為一切本來就是空,而空從外道六十二見求,外道執空為有,若無外道見就是諸佛解脫;諸佛解脫當於一切眾生心行中求,亦即令眾生開示悟入佛的知見,解決眾生的煩惱。諸佛以解脫眾生的迷惑和煩惱,來圓滿自己的修行,有別於聲聞、緣覺急於解脫自己的生死輪迴。
3. 病即非病。病可分身病和心病,身心互動,所以身病和心病也會互相影響。身病有許多原因,表現在地水火風四大的不調;心病也有許多原因,表現在憂悲愁苦等煩惱。文殊師利問維摩詰有何病相?是身病或心病?維摩詰回答:「我病無形不可見。……非身合,身相離故;亦非心合,心如幻故。……是病非地大,亦不離地大;水、火、風大,亦復如是。而眾生病,從四大起,以其有病,是故我病。」
菩薩了解身是四大假合,心也是虛幻不實,故無身病也無心病;反之,眾生執著身心實有,四大不調就有身病,面對種種境界,情緒起伏就有心病。菩薩悲憫眾生,示現有身,因此即使四大不調,出現身病,也是「眾生有病,故我有病」,並非真的有病。
4. 一切法皆是佛法,探病也可說法。法布施是功德最大的布施,因為只有佛法才能究竟解決問題。當文殊師利知道維摩詰的病不是真的有病,而是眾生有病故我有病,就進一步問:「菩薩應云何慰喻有疾菩薩?」維摩詰答道:「說身無常,不說厭離於身;說身有苦,不說樂於涅槃;說身無我,而說教導眾生;說身空寂,不說畢竟寂滅;說悔先罪,而不說入於過去;以己之疾,愍於彼疾;當識宿世無數劫苦,當念饒益一切眾生;憶所修福,念於淨命,勿生憂惱,常起精進;當作醫王,療治眾病。菩薩應如是慰喻有疾菩薩,令其歡喜。」
凡夫執有,二乘執空,菩薩不執有不執空,行於中道,故能遠離凡夫與二乘的探病要領,入於中道實相。請注意這是菩薩慰喻有疾菩薩的方法,如果病人不是人我二空的菩薩,而是人我二執的凡夫,就會誤解上面這段話,把它當成風涼話,反而引來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