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漢字是中國為人類文明創造的偉大財富,並超越了民族、地域、國別的界限,成為人類的共同瑰寶。
漢字在古代極大地影響了中國周邊國家的文化發展,形成了包括日本、朝鮮、越南等國在內的「漢字文化圈」,而現代社會,又以日本對漢字的使用最具代表性,漢字已經根植於日本語言文化的基因之中。
日本主要是在古代時期吸收漢字文明,在當時,沒有網絡,沒有印表機,更沒有權威闢謠,所以在漢字東傳過程中,難免出現信息誤差,便日本對漢字的含義產生了單方面的見解。這種見解紮根在日本語言文化之中,一直保留到今天。這次佳佳老師就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由於認知問題而產生歧義的漢字詞吧。
挨拶(あいさつ)
「挨拶(āi zā)」亦寫作「挨匝」,原意形容人群擁擠。唐宋時期我國佛教盛行,在禪宗的修行中,僧人們為了悟道,禪師與弟子之間常用推擠問答的形式來勘驗對方悟道的深淺,這叫做「一挨一拶」,簡稱「挨拶」。挨,意為「推擊」,拶,意為「逼迫」。在日語中,「挨拶」保留了古代漢語的基本意思,並從中引伸出了「寒暄」的含義,如今在現代日語中廣泛應用。相信「標日」初級以上的小夥伴們,都學過這個詞啦!① 禪家で、問答を交わして相手の悟りの深淺を試みること③ 人に會ったり別れたりするとき、禮儀的に取り交わす言葉や動作④ 儀式・會合などで、祝意や謝意、親愛の気持、あるいは告示などを述べること。また、その言葉。人と人との間柄·
贔屓(ひいき)
·
「齷齪」在古漢語中主要形容人品質惡劣,思想不純正,或是氣量狹小,拘於小節。該詞出自張衡《西京賦》 「獨儉嗇以齷齪,忘蟋蟀之謂何。」《漢書》注為「齷齪,小節也。」此外,南朝鮑照《代放歌行》一詩中也有「小人自齷齪,安知曠士懷?」的句子。總之,這個詞就是「骯髒」「小氣」「卑劣」等的代名詞。雖然保留了古漢語的含義,但卻引伸出了與原義毫無關聯的 「辛勞」「忙碌」等意。如「毎日齷齪と働く」(每天都忙碌地工作)。·
看到這裡,想必大家對日語漢字、漢字詞同古代漢語在文化上的聯繫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了吧,下次我們繼續選擇那些常用的、具有代表性的向大家介紹,也請小夥伴們趕緊拿起「標日」,好好學習語言文化啦!— 完 —
人教社官方出品的標日網課已經上線,打開微信就能用。
標日初級知識點是日語學習的基礎,12月份日語等級考試即將進行,不妨現在就學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