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為什麼能看懂漢字?專家:日語是在漢字基礎上改的文字!

2021-01-09 心細的女人

咱不是搞文字工作的,也不是搞日本這個古文研究的,甚至說日文字都不認識,我只知道幾個發音,啊這幾個發音中國人都知道是不是!所以你就單純憑這一點日語的這個基礎,這個基礎都談不上,皮毛都談不上!可是正因為我不是這個專業的,我還有一點優勢,那就是我作為一個外行的人,我看這段歷史的時候,我感興趣的地方興許就是很多和我一樣並不是這個專業的朋友們在歷史在日本文字上感興趣而又看不懂的那一部分。他們要去借鑑一下別的國家的文字,這個聽起來似乎是非常順理成章的一個事,但是也未必就那麼簡單。因為我們可以做一個未必恰當的比喻。這麼講,假如說你有一塊空地,和你有一個舊房子,然後我現在給你一個圖紙,你說是按照這個圖紙在空地上蓋更容易,還是按照我這個圖紙在一個舊房子上改更容易?

日本人當時在確定到底是自個創造文字,還是用人家文字的時候,就碰到了這個問題。但是這個問題說起來好像就這麼簡單,當然是我們重建一個容易了,因為你要改一個房子多難改,朋友們,可是你忽略了一個問題啊,那就是萬一咱們改的這個房子和你給的這個圖紙很接近呢,這個問題就來了!的確,當時的日本人,你說讓他自己創造文字不是不行,而改咱們國家的文字,主要是看中了兩點,一種是中國文字和日本的文字,它有共通的地方。意義的文字,都是我們說的是意思山水,這都是有直直接對應的這麼一個字,那麼還有一點就是我們不能否認的,就是當年日本人對於中華文化的這個崇拜。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來看當時的日本他們需要文字,他們一看隔壁大國有這麼大的一個國家的體量,然後又有那麼好的先進的文化,然後他們的文字用了好幾千年,我們正好缺這個,我們為什麼不能使用它的文字?就把咱們的文字就運用過去了。

有人說能不能不學英文,它也是見得著才行,那時候哪知道什麼英國呀,寮國都不知道。這就把咱們中國的文字拿過去了,但是他畢竟有問題,說這中國這文字我拿過來,我是不是要直接用,我把我日本原來這個發音都扔掉,這事可就毀了,這個工作量簡直是太大了,你得從娃娃抓起,那都不行,得多少代才能把自己的文字讀音都給換了呀!而且你這樣不就是讓日本整個的這個文化不就沒有了嘛,中國的當時的文化,只能說是拿來用。但是不拿不知道,拿了之後日本人發現壞了,中國字太難了,因為中國是有一音多意,一字多音,然後一音多字等等等等。他們拿過來以後才知道這玩意不好弄。中間這個過程就不給大家去贅述了,就說一點。

後來他們想到一個辦法,能夠相對恰當的解決這個問題,那就是用漢字表示一個音,用他們當時的這個日語的音對應到相應的漢字上。比方說他們用一個漢字的這個夜晚的夜,這個字放在中國這表示的是傍晚,不是表示的是晚上,但是放在日語裡邊,雖然它也是漢字,可是這意思就和夜晚完全沒有關係,只是借了夜這個字的讀音罷了。裡邊找一些和他們這個夜相對應的這個讀音相近的,往起一拼,或者乾脆就是把這個字拿來,我原來我讀,因為不要了,我再給他個讀音,好多這樣的字,再往後來,隨著文明的不斷的進步,日本人也自己創造出了各種各樣輔助漢字,然後能夠讓日本人學得快,用得方便的方法。比方說平假名那就是把一些偏旁部首拿出來,單獨把它作為一個語音,然後你本身你不就要這個音嗎,日語用。

這個後來在唐代的時候,據說看到這個中國人的草書寫得真漂亮,我們也要借鑑一下就拿回來,於是就又借鑑到日語裡邊改成叫平假名。而這一切的故事基本上都是發生在中國的唐朝以後。現在我們說這個歷史不做好橫向對比嗎?有關於日本這個文字的出現,今天留下來的一些古籍,大概也就是在公元七世紀的末期非常晚了。我們唐代的時候,公元七世紀,那那就是公元600多年的時候,日本那時候才有最早的一篇,他們拿借鑑了中國漢字的文字,寫出來的文章是留在一個寺廟裡面,所以我們說當年隨著佛教的傳入傳出,真的是起到了一個傳播文化,包括文明交流的這麼一個作用,所以在日本最早的文字是這樣的。

相關焦點

  • 日語好不好學?日本街上文字能看懂一半,但合一起就不認識呢?
    日本街頭到處都是「山寨漢字」。中國人聽懂了一半,但合在一起聽不懂。不過,不知道大家去日本旅遊時,有沒有發現一些「山寨漢字」經常出現在日本街頭。這些「假漢字」大概是很多中國人即使沒學過日語也能看懂的一半。比如在東京秋葉原等地,經常會出現一些「料」字。
  • 日語中為什麼會有漢字?漢字在日語中是一個怎樣的存在?
    漢字是公元5世紀隨著一批百濟佛教僧侶將中國經書帶到日本而傳入的。有的朋友可能會知道,古代日本雖使用日語但僅限於語音上的交流,並沒有自己的文字。 漢字剛剛傳入日本時,日語完全使用漢字書寫,甚至直接用漢語書寫,也就是「口中說日語,書寫是漢語」。
  • 日語中為什麼有那麼多「漢字」?
    [摘要]日本古代只有語言,沒有文字,到了我國隋唐時代,漢字大量傳入日本,日本才開始系統地利用漢字記載自己的語言。但日本最初是把漢字,作為表音的符號使用的,就是日語有幾個音節,就用幾個漢字。日本滿大街的漢字,你可能認識,但可能一個都看不懂!
  • 日本人為什麼沒有放棄漢字?
    一群日本人,為什麼如此賣力地推崇漢字呢,為什麼在原來漢字文化圈的其他國家如越南,韓國紛紛去漢字的時代,漢字卻始終能在日文體系中牢牢佔有一席之地呢?漢字東渡時,日本先民驚懼地看到漢字可以傳達千裡之外,百年之前的人事,本能地充滿了警戒心。這一時期的仁德天皇陵中沒有發現任何漢字的墓志銘,也證實了當時日本人內心中對外來文字漢字的複雜不安的心態。
  • 這些漢字傳到日本,變成了日語的假名,也是日本文字的基礎
    日語作為一門外語,它的普及程度僅僅次於英語。現在國內學習日語的人越來越多,有些人是為了高考提分,有些人是為了出國留學。日語最基礎的事五十音,類似於英語中的26個字母。它將日語的平假名、片假名按照一定規律排列了起來。
  • 為什麼日語中的漢字比韓語中的多?漢字在日本和韓國經歷了什麼?
    漢字是世界上使用時間最久、使用人數最多的文字,對世界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有漢字,然後才有了「漢字文化圈」。然而,「漢字文化圈」裡的國家和地區對漢字的認識和感情卻是十分的複雜,尤其是日本和韓國。日語與漢字在歷史上,中國周邊的日本、韓國、朝鮮、越南等國家都屬於中華文化圈。早期的朝鮮半島、日本列島所處時代文化落後,有語言卻沒有文字。然而,同時期的中原華夏的文字體系早已完善,甚至可以說十分發達。
  • 日本:漢字是日本最高級的文字,完了,祖宗的棺材板壓不住了
    日本:漢字是日本最高級的文字,完了,祖宗的棺材板壓不住了隨著中日關係的慢慢緩和,最近幾年,日本在研究中國的漢字方面發表了很多的著作,自從2005年以後,日本先後出版了《戰後日本漢字史》、《漢字與日本人的生活》、《漢字與東亞》、《漢字的魔力》、《佛教漢語50話》、《白川靜——漢字的世界觀》、《日本的漢字》、《漢字雜談》、《方言漢字
  • 日本網民:漢字降低了日語的功能性,日本人應該繼續使用漢字嗎?
    大家都知道,世界上除了中國,日本也使用漢字。漢字引入日本後,隨著時間的發展,已經融入日本人生活,變得不可或缺。以前朝鮮半島和越南也是使用漢字的國家,但是他們都已經廢除漢字,只剩下日本還堅持在語言中使用漢字。日本歷史上也出現過廢除漢字的聲音,但是均未能成功。
  • 日本街頭的假漢字,為何國人沒學日語看懂一半,合起來卻不認識?
    日本街頭都是「假漢字」,中國人看懂一半,但合起來卻看不懂不過不知道大家在旅遊日本的時候有沒有發現,日本的街頭經常出現一些「假漢字」,這些「假漢字」就是很多國人並沒有學過日語也大概能夠看懂一半。關於日語的起源其實一直都是一個爭論不休的話題,因為很難將它歸類到一種語系之中。明治時期的時候,日本人講日語歸類到阿爾泰語系,但後來被否定了,而也有國內外專家認為是屬於達羅毘荼語系,漢藏語系,高句麗語系,但都沒有一個合適的說法。之所以會這樣,主要是因為日語吸引了大量的外來語言作為基礎,所以日語的起源是多方面的。其中,漢字就是日語一個方向的起源。
  • 日本人疑惑:中國人明明沒學過日語,為啥能看懂我們的「偽中文」
    中國文化對於世界的影響力其實是極大的,不管是比較臨近中國的國家,又或者是比較遠的國家都是如此,就比如說我們的鄰國,實際上以前日本和韓國使用的都是中國文字,也就是漢字,但是國家在慢慢發展的過程中,其實都發生了一定的改變,韓國是完全廢棄了漢字,但是至今韓國的一些古代文物上,也都還是漢字
  • 日本人疑惑:中國人明明沒有學過日語,為啥能看懂日本路牌?
    一些日本人很疑惑:中國人明明沒有學習過日語,為啥能看懂日本路牌?眾所周知,日本古代是沒有漢字的,他們現在使用的漢字是從我國三國時期傳過去的,沒想到一直延續到了現在。不僅僅是日本,韓國、朝鮮、越南等國家仍舊使用漢字,這就是中國漢字的魅力,也是中國古代實力強勁的證明。正因為漢字在日本延續了多年,當地人已經習慣了漢字的存在,所以我們才能在日本路牌上看到中國漢字的身影。
  • 純乾貨 | 容易讓人誤解的日語漢字
    日本和中國都是寫漢字的國家,在國際上都是屬於漢字文化圈,日本人在遠古的時候因為沒有形成自己的文字
  • 中國人的優勢:學日語先從漢字開始!
    漢字,無論是對中國還是對世界來說都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存在,因為漢字不僅承載了中國人幾千年的文化底蘊,同時也呈現了我們中華文化的底蘊與風採。漢字的傳承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在這個傳承過程中,漢字一直都在發生變化,甲骨文、小篆、隸書、楷書、行書等等。
  • 日語中為什麼有很多漢字?含義和中文一樣嗎?
    日本早期只有發聲系統是健全的,並沒有文字書寫方法,為什麼日語中有很多漢字呢?因為日語文字是藉助中國漢字改造而成的,日本接觸中國漢字的途徑很多,最早是中國僧侶帶著經書去到日本,把中國文字留在日本的,這些文字的引進,不僅組成了日本文字的主要骨架,也完善了日語的發音,很多日本字的發音都是根據中國僧人的發音而造的。唐宋時期是中日文化交流的巔峰,大批量遣唐使造訪,所以現在日語的很多發音還帶有唐音和宋音。
  • 一日本書法家展示,日文起源於漢字的演變過程,讓人目瞪口呆
    這和醫生寫的字有的一比,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很慚愧,我的漢字,沒有一個日本人寫得好,不行,我去哭會兒。其實,這不是我字寫得太難看,只是我寫的是日版漢字,小眾化,不好看懂而已。怪不得老看自己的草書寫得像日文,日語教科書上有寫,平假名是由我大中華的草書演變過去的,片假名是漢字的偏旁部首,所以小夥伴們覺得字一寫得草就像日語是理所當然的啦,漢字是日語的祖先沒錯的。
  • 不經過專門學習,國人能看懂日文嗎?日本人能看懂中文嗎?
    因為日文裡有很多漢字,那麼,沒有學過日文的中國人,能不能看懂日文呢?沒有學過中文的日本人,能不能看懂中文呢?說實在的,我自己還真試過讀日文。一些漢字多的,有的能了解個大概意思,尤其上下文聯繫起來時。但也就是知道個大概,離完全讀「懂」應該還差了很遠。
  • 漢字在日本人心中有多高級?日本年輕人:不用假名全用漢字高大上
    近些年,在日本年輕人中颳起一場「偽中國語」的旋風,甚是好玩。所謂「偽中國語」就是在日文中不用假名全部使用漢字,但語序還是按照日文的語序。他們覺得全部使用漢字很酷,很高大上,裝作很有學問的樣子很好玩。透過這種心理,我們可以看出漢字在日本人心中的地位。
  • 2ch:漢字降低了日語的功能性,日本人應該繼續使用漢字嗎?
    日本人は漢字を捨てず このまま使い続けるべきだろうか日本人應該繼續使用漢字嗎?還是應該捨棄漢字?
  • 讓日本人放棄漢字到底有多難?| 漢字文化圈的那些事兒01
    但是,只要遇上莊重、正式的場合,比如年度字的評選、年號的頒布、護照甚至貨幣的設計等等,漢字永遠是他們的不二之選。日本人對漢字為什麼執著?日文為何總也離不開漢字?這事兒說來話長。對漢字的態度發生180度大轉變,已經是5世紀末。日本應神天皇向朝鮮半島百濟國求賢。百濟王先後送上兩名學者:阿直歧和王仁。他們能讀懂漢字和漢典,被應神天皇封為皇太子菟道稚郎子的老師。官方指定教材包括十卷《論語》和一卷《千字文》。而讀懂課本,跳不過識字這一課。
  • 日語有片假名和平假名為什麼還要漢字?
    需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來看一下日語的五十音圖演變史。公元五世紀左右漢字從中國傳到日本,後來日本人依據漢字創造出平假名和片假名,但是字形上有所改變以適於日語的書寫。日語中的平假名本身就是一些中文字的草體書寫而平假名毫無疑問都是我們使用的一些偏旁部首一直對這個問題也帶有極大好奇的我問了下我的日本籍日語老師,他的正統回答也是網上能夠隨意找到的關於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的敘述,但是我相信很多沒有學習過日語的普通讀者都不想,也看不太懂那些過於複雜的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