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網民:漢字降低了日語的功能性,日本人應該繼續使用漢字嗎?

2021-01-09 騰訊網

大家都知道,世界上除了中國,日本也使用漢字。漢字引入日本後,隨著時間的發展,已經融入日本人生活,變得不可或缺。以前朝鮮半島和越南也是使用漢字的國家,但是他們都已經廢除漢字,只剩下日本還堅持在語言中使用漢字。日本歷史上也出現過廢除漢字的聲音,但是均未能成功。有日本網民發帖吐槽稱,「平假名裡面混用漢字,感覺降低了語言的功能性,日本人應該繼續使用漢字嗎?」。這個問題引發了眾多日本網民的熱議。

日本網民1、漢字を捨て漢字より優れた自らの文字を開発した韓國、漢字と漢字を変形させたキモイ文字を使い続けるジャップ

韓國廢除漢字,開發出自己優秀的文字。而小日本卻在使用漢字以及從漢字變形出來的噁心文字

日本網民2、韓國では同音異義語を取り違えて、コンクリート枕木10萬本がすべて不良品になった

韓國弄錯同音異義詞,導致10萬根混凝土枕木變成了不良品

日本網民3、平仮名だけだと同音異義語を読み分けるのに面倒くさくなるだろが

如果只有平假名的話,閱讀同音異義詞會很麻煩的

日本網民4、キシャのキシャがキシャでキシャした

貴社的記者乘坐汽車(火車)歸社(回公司)了

日本網民5、日本が魔改造した漢字は美しいし日本人にとっては捨てる意味が無い

日本魔改造過的漢字很美,對於日本人來說沒有捨棄的意義

日本網民6、だって表意文字便利だもん

因為表意文字很方便呢

日本網民7、カタカナはなくなってアルファベットになるかな

廢除片假名,變成字母表吧

日本網民8、漢字がなかったら異常に読みにくいだろ

如果沒有漢字的話,會異常難閱讀吧

日本網民9、韓國は表音文字のハングルのせいで同音異義語が區別できず、ハングルだけでは韓國語の學術書が作成不能、漢字捨てたばっかりに韓國は総白痴化

韓國由於表音文字韓文導致無法區分同音異義詞,只有韓文的話,沒法創作韓文學術書籍,廢除漢字後韓國整體白痴化

日本網民10、漢字は殘していいけど、同音異義語はなるべく避けるべき、訓読み重視とか

漢字保留下來也好,不過應該儘量避免同音異義詞,例如重視訓讀

日本網民11、漢字の情報圧縮度合いは驚異的なものがある

漢字的信息壓縮率異常之高

日本網民12、右翼とかアニヲタとか漢字大好きやん

右翼和動畫宅之類的很喜歡漢字呢

日本網民13、そのうち英語が公用語になるだろ

以後英語會變成公用語吧

日本網民14韓國語って防火と放火が同音なんだよね、日本語は韓國語より更に同音異義語が多いから、漢字廃止したら大変なことになる

韓語裡防火和防火的同音,日語比韓國的同音異義詞更多,如果廢除漢字,會非常麻煩

日本網民15、漢字ないとクソ不便だろうな

沒有漢字超級不方便呢

日本網民16、100年後の奴らは分からんが、今突然漢字なくなったら不便すぎる

我不知道100年後會怎麼樣,現在突然廢除漢字會太不方便了

日本網民17、世界的にみてこういう表音文字と表意文字が混在してる言語ってあるの?

從全世界看來,還有日語這種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混用的語言嗎?

日本網民18、中國の漢字が気持ち悪い

中國的漢字很噁心

日本網民19、映畫の字幕見てるとき漢字の素晴らしさを感じる

看到電影的字幕的時候,我感受到了漢字的美妙

日本網民20、漢字は重要な表意文字、その漢字を生かすためにもひらがなとカタカナも重要

漢字是重要的表意文字,為了活用漢字,平假名和片假名也很重要

你說呢?

學好日語,聽讀很重要!一起加入朗讀吧!

相關焦點

  • 2ch:漢字降低了日語的功能性,日本人應該繼續使用漢字嗎?
    日本人は漢字を捨てず このまま使い続けるべきだろうか日本人應該繼續使用漢字嗎?還是應該捨棄漢字?
  • 日本沒有放棄使用漢字的原因
    ③大量的古代漢語詞彙隨著漢字由中國東北的渤海國和朝鮮等地被傳入日本。近代明治維新以後,日本開始其近代化及工業化進程,大量歐美詞彙隨著工業革命成果及啟蒙運動思想一同引入日本(主要是英文,此外亦有德文和法文),日本人重新組合現代日語詞彙並被傳到鄰近中韓兩國,被漢語採用,如電話、幹部、共產黨、社會主義、機器、生產、經濟、教育、軍事、列強、物理、數學、化學、生物、英語、航空母艦~。
  • 日本人創造的漢字
    學過日語的朋友們一定會發現日語裡的漢字與中國漢字在書寫上有微小的差別。比如「筷子」一詞,日語裡寫作「箸」,比中國漢字「箸」(zhu,四聲)多了一個點。再比如「走路」,日語裡寫作「歩」,同樣比中國漢字「步」多了一點。除了對從中國引入的漢字稍作修改,日語裡還有「和製漢字」(わせいかんじ),也就是日本人創造的漢字,這些漢字有的已經被《新華字典》所收錄。「畑」「畠」:(はたけ),意為「旱田」,常用於人名。
  • 漢字在日本人心中有多高級?日本年輕人:不用假名全用漢字高大上
    近些年,在日本年輕人中颳起一場「偽中國語」的旋風,甚是好玩。所謂「偽中國語」就是在日文中不用假名全部使用漢字,但語序還是按照日文的語序。他們覺得全部使用漢字很酷,很高大上,裝作很有學問的樣子很好玩。透過這種心理,我們可以看出漢字在日本人心中的地位。
  • 日本人為什麼能看懂漢字?專家:日語是在漢字基礎上改的文字!
    的確,當時的日本人,你說讓他自己創造文字不是不行,而改咱們國家的文字,主要是看中了兩點,一種是中國文字和日本的文字,它有共通的地方。意義的文字,都是我們說的是意思山水,這都是有直直接對應的這麼一個字,那麼還有一點就是我們不能否認的,就是當年日本人對於中華文化的這個崇拜。
  • 日本人為什麼沒有放棄漢字?
    漢字的表義功能大大減少,大量漢字成為了標註日語發音的表音文字。但片假名與平假名面世以後,並沒有很快成為主流文字,在武人掌權的幕府時期,又一種日本化的漢字誕生了,那就是候文。候文使用漢字,幾乎不用假名,但是按照日語的語序和語法書寫而成,中國人就不大看得懂了。這種文體因句尾多使用助動詞「候」而得名。
  • 為什麼日語中的漢字比韓語中的多?漢字在日本和韓國經歷了什麼?
    漢字是世界上使用時間最久、使用人數最多的文字,對世界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有漢字,然後才有了「漢字文化圈」。然而,「漢字文化圈」裡的國家和地區對漢字的認識和感情卻是十分的複雜,尤其是日本和韓國。日語與漢字在歷史上,中國周邊的日本、韓國、朝鮮、越南等國家都屬於中華文化圈。早期的朝鮮半島、日本列島所處時代文化落後,有語言卻沒有文字。然而,同時期的中原華夏的文字體系早已完善,甚至可以說十分發達。
  • 訪談︱姜建強:漢字在日本的命運
    澎湃新聞:漢字使用至今,日本人能感受到生活中的漢字便利嗎?姜建強:從言語發生學來看,西文字母是表音文字,漢字是表意文字。而一旦表意就有百聞不如一見的功效。路牌是否使用漢字?在日本曾有爭論。爭論無果之後就啟動試驗。路牌分別寫上羅馬字拼音、平假名和漢字。
  • 日本漢字切不可望文生義,否則...
    對此,我只能笑著解釋,在漢語中本來就有小林這兩個漢字,有其固定的發音,如果讓不懂日語的中國人再把小林讀成「KOBAYASHI」,就顯得沒有必要了。而對於歐美一些國家的人名,中國人的習慣是用音譯過來,所以聽起來也很像他們原來的名字。中日文字含義差別中常見的一個例子應該就是「油斷一秒,怪我一生」了吧。這句話是日本工廠車間裡常見的一個標語。
  • 日本先於朝鮮和越南發明文字,為何如今卻堅持使用漢字?
    不過目前,世界上只有兩種語言的官方文字使用漢字,一種是漢語,另一種則是日語,古代漢文化圈的其它國家,有的受西方殖民者影響文字拉丁化了(越南)、有的則是用了自己民族古代給自己語言發明的注音文字代替了漢字(朝鮮、韓國、日本),但是,日語中卻仍然保留了漢字。那麼,為何日文會保留漢字呢?
  • 包含大量漢字的日語容易學嗎?
    今日人們談起學習一門第二外語,許多人也都認為日語相較來說更為易學。其實「日語易學」這樣的觀念延續時間已經很久,上溯至清末民初時期,張之洞、梁啓超等人也都曾有過類似的論述。中國人學日語的這份自信,在某種程度上也和日文中包含諸多漢字這一事實有關。
  • 日本崎嶇的廢漢字之路
    據日本史記載,大概在漢魏、兩晉時期,先是當時的倭國與曹魏有了朝貢往來,漢字也隨之傳入日本。隨後,應日本第十五代應神天皇之邀,一位叫王仁的學者帶著儒家經典《論語》和《千字文》由朝鮮半島來到了日本,並當上了朝廷的宮廷教師。於是,很多人都向他學習漢字,據說,這個記載就是日本正式學習漢字的開端。漢字傳入之後,日本人以漢字為用,漸漸形成了「文言二途」機制(即口語使用本民族語言,書寫時使用漢文)。
  • 這些日語漢字你都讀對了嗎?
    日語中沿用此意,「新潟」便是新潟湖。好吃的新潟大米,真的不來一發麼?       這麼有名的城市還有人念錯麼?其實應該是大家一開始都念對了,就是「橫濱」,但是來到日本以後,發現日語中的「橫濱」的漢字卻是【橫浜】,這不應該是念「橫bāng」麼?
  • 中國漢字和日本漢字有什麼不一樣?
    早在距今1300多年前,日本人便開始以中國漢字為基礎,結合漢字造字的要素與原理,開始了國字的創造。之後,通過中日文化和貿易往來,日本國字也被傳到了中國。同中國一樣,日本也有很多自己的地區方言,專屬於方言的漢字讀音有趣,字形跳脫,卻也鮮少為人使用。
  • 日語中為什麼會有漢字?漢字在日語中是一個怎樣的存在?
    漢字是公元5世紀隨著一批百濟佛教僧侶將中國經書帶到日本而傳入的。有的朋友可能會知道,古代日本雖使用日語但僅限於語音上的交流,並沒有自己的文字。 漢字剛剛傳入日本時,日語完全使用漢字書寫,甚至直接用漢語書寫,也就是「口中說日語,書寫是漢語」。
  • 讓日本人放棄漢字到底有多難?| 漢字文化圈的那些事兒01
    自然而然,漢字在兩國間流傳。從東漢光武帝賞賜的印綬、漢魏時期出口的銘文刀劍判斷,最遲公元1世紀,漢字已經進入日本島。只不過,當時的日本人仍把漢字當做某種圖案,僅有純粹的裝飾功能。奈良一面仿製自王莽鏡的古日本方格四神鏡,把表示十二地支的漢字順序都給寫錯了。仿佛漢字的意義並不重要,日本人只求個好看。
  • [日語學習]日本人都不一定認識的日語漢字
    今回は社會人男女に「恥ずかしい漢字の読み間違い」について聞いてみました。從小學開始,日本人便花了很多時間學習漢字,但他們有自信能準確記得這些漢字嗎?其中最記不清的應該就是漢字的讀法啦。這次日本網站對日本成年人進行調查,看看有哪些「丟臉的漢字讀法錯誤」吧。
  • 【日本留學問答】日語中漢字的意思跟我國的一樣嗎?
    Q: 日語中漢字的意思跟我國的一樣嗎? A: 大體上的意思都是一致的,很多國人到日本旅遊走在大街上都可以看懂70-80%的日語,也能夠自行找到想要購買的物品,這就是日文漢字和中國意思相近的最好體現。 除此之外,漢字多也是咱們中國人學習日語的優勢,比如N4、N5等級較低的日語考試,為了照顧歐美人,特意將漢字寫成假名的現象也不少的。
  • 為何日語有些漢字讀音會和江浙方言很像?吳音是怎麼傳到日本的?
    在日語中,漢字是分為兩種讀法的:音讀和訓讀,所謂音讀,指的是保留該等漢字當初傳入日本時的漢語發音;而訓讀呢,則是使用該等漢字之日本固有同義語彙的讀音。而在音讀當中,有這麼一種發音方式:吳音。熟悉漢音」——《日本紀略》那現代日語中的漢字音主要是什麼呢?因為現代標準日語是以東京話為基礎方言建立起來的,而近代明治維新後,日本人又用漢音於大量創造新詞彙(和製漢語,比如現在什麼化學,政治,社會等詞語,都是和製漢語)。
  • 日本人都不會讀的日語漢字,你都知道嗎?
    日語中漢字的發音方式分為訓讀和音讀,想必學習日語的小夥伴,都因漢字的讀音而苦惱過吧?背單詞不僅要背意思還要背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