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漢字切不可望文生義,否則...

2021-02-07 中國日報網

在日本,一些與中國交往較多的日本朋友經常會對漢語有所「抱怨」。比如,有個姓小林的朋友就說,「在中國為什麼你們不叫我『KOBAYASHI』而叫我小林呢?最初和中國人打交道時,他們叫我小林,我都不知道是在叫誰。」對此,我只能笑著解釋,在漢語中本來就有小林這兩個漢字,有其固定的發音,如果讓不懂日語的中國人再把小林讀成「KOBAYASHI」,就顯得沒有必要了。而對於歐美一些國家的人名,中國人的習慣是用音譯過來,所以聽起來也很像他們原來的名字。

中日文字含義差別中常見的一個例子應該就是「油斷一秒,怪我一生」了吧。這句話是日本工廠車間裡常見的一個標語。據說當年中國一個代表團考察日本工廠時對這個標語感到很納悶,「車間裡也沒有看到油路管道什麼,斷一秒鐘的油為什麼還要責怪自己一輩子?」其實,這句標語的意思是「一秒鐘的疏忽會造成一生的傷痛」,或者是「一時粗心招致終身傷殘」,是在強調工作時要注意安全生產。

還有一個例子,一位日本公司職員到中國出差,離開中國前在機場的路上,日本人給陪同人員寫了個字條:「我上機嫌,每度有難」。陪同人員望文生義,以為他每次坐飛機都會遇到事故,因此不想去機場。這幾個字在日語中的意思其實是「我心情很好,每次都非常感謝」。結果因為理解不同,造成了送行時的尷尬場面,後來經翻譯解釋後才消除了誤解。

日本是使用漢字比較多的國家之一,在語言文化上與中國有些「同文同種」,但來自中國的漢字經過日本本土化後,一些保留了原來的意思,還有一些的含義發生變化。在日語常用的1500多個漢字中,有800多個基本與漢語相通。而在歷史發展過程中,中日間的文化和語言也是相互交流借鑑的。我們目前經常用的不少漢字詞組或說法來自日語。比如,中國關於哲學和社會學的一些名詞大都是來自日語,其中有我們常見的「政治」「經濟」「民主」「幹部」「科學」等等。

同樣,在漢日兩個語言中,有相當多同字同義的詞存在。比如,軍備、雜費、醫療、簡易、誘導、道理、家具等;四字成語或固定詞組則有「深謀遠慮」「吳越同舟」「百折不撓」「四面楚歌」「口蜜腹劍」「水滴石穿」「彰往考來」「以心傳心」等等。

更有意思的是一些同字異義的詞,一旦望文生義,就會鬧出笑話。「娘」在漢語中應該是最讓人感覺親切的一個字了,在日語中這個漢字的意思也很親切,只不過和漢語的「娘」差了輩分,日語中的「娘」是「女兒」的意思。「大家」在漢語中的意思我想每個人都很清楚,而「大家」在日語中卻專指具有精湛技藝或學識淵博的人,還有很大的樓房之意,其另外一個意思是「房東」。再如,大家都很熟悉的「手紙」,在日語中是指「信(函)」之意。而年輕朋友們常說的「學長」,在日語中卻是「大學校長」,也有輩分之差。「愛人」更是不能搞混了理解,在漢語中這詞指夫妻關係中的一方,而在日語中專指「情人」。

還有一些詞彙,甚至連詞性都發生變化。比如「丈夫」在漢語中是夫妻中對男方的稱呼,在日語中的意思是「健康的、強健的」。「大丈夫」,漢語中指堂堂正正的男子漢,但日語則是「不要緊、沒問題」的意思,這句日常用語不少看日劇的朋友應該有所了解。

所以,有人說日語中都是漢字,學日語肯定簡單,而學過的人都知道,「學日語是笑著進去,哭著出來」。

相關焦點

  • 美少女:可可西裡,河流密集:格爾木——青藏地名切不可望文生義
    美少女:可可西裡,河流密集:格爾木——青藏地名切不可望文生義文/舒放我沒去過無人區。但作為青海人,有資格和大家聊聊關於無人區的事情。這不僅僅是因為我走遍了青海所有縣,去格爾木的次數更多達十數次,更因為在那些不是無人區,但人煙極為稀少的高海撥地區,經歷過極端情況。
  • 一個漢字讓日本人淚流滿面 探京都漢字博物館
    新華社東京5月18日電(記者馬崢 王可佳)漢字迴轉壽司是什麼「味道」?用身體能否表達漢字?四字成語你能填對幾個?如今的漢字用3000多年前的甲骨文如何書寫?在日本第一家漢字博物館內,人們可以在各種有趣乃至「神秘」的體驗中感受漢字的無窮魅力。
  • 日本網民:漢字降低了日語的功能性,日本人應該繼續使用漢字嗎?
    大家都知道,世界上除了中國,日本也使用漢字。漢字引入日本後,隨著時間的發展,已經融入日本人生活,變得不可或缺。以前朝鮮半島和越南也是使用漢字的國家,但是他們都已經廢除漢字,只剩下日本還堅持在語言中使用漢字。日本歷史上也出現過廢除漢字的聲音,但是均未能成功。
  • 中國漢字和日本漢字有什麼不一樣?
    早在距今1300多年前,日本人便開始以中國漢字為基礎,結合漢字造字的要素與原理,開始了國字的創造。之後,通過中日文化和貿易往來,日本國字也被傳到了中國。同中國一樣,日本也有很多自己的地區方言,專屬於方言的漢字讀音有趣,字形跳脫,卻也鮮少為人使用。
  • 日本崎嶇的廢漢字之路
    據日本史記載,大概在漢魏、兩晉時期,先是當時的倭國與曹魏有了朝貢往來,漢字也隨之傳入日本。隨後,應日本第十五代應神天皇之邀,一位叫王仁的學者帶著儒家經典《論語》和《千字文》由朝鮮半島來到了日本,並當上了朝廷的宮廷教師。於是,很多人都向他學習漢字,據說,這個記載就是日本正式學習漢字的開端。漢字傳入之後,日本人以漢字為用,漸漸形成了「文言二途」機制(即口語使用本民族語言,書寫時使用漢文)。
  • 日本人創造的漢字
    比如「筷子」一詞,日語裡寫作「箸」,比中國漢字「箸」(zhu,四聲)多了一個點。再比如「走路」,日語裡寫作「歩」,同樣比中國漢字「步」多了一點。除了對從中國引入的漢字稍作修改,日語裡還有「和製漢字」(わせいかんじ),也就是日本人創造的漢字,這些漢字有的已經被《新華字典》所收錄。「畑」「畠」:(はたけ),意為「旱田」,常用於人名。
  • 日本2020年度漢字出爐
    日本2020年度漢字出爐 2020-12-14 23: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密」字評選為2020年日本年度漢字,盤點歷年日本年度漢字
    作者丨張育 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12月14日,日本2020年年度漢字出爐,「密」字被選為能夠反映日本2020年世態民情的年度漢字。
  • 日本2020年度漢字:密
    當地時間12月14日下午,日本漢字能力檢定協會在日本京都的清水寺宣布,「密」當選日本2020年度漢字。當地時間2020年12月14日,日本京都,清水寺住持Seihan Mori佩戴口罩用毛筆在紙上書寫下漢字「密」。當天下午,清水寺森清範住持手提一支巨大的毛筆,在紙上揮毫寫下了今年的年度漢字——「密」。
  • 日本人為什麼沒有放棄漢字?
    在日本網際網路的某個角落裡,流傳著一首中二感滿滿的漢字歌。其出自日本的漢字愛好者之手,其目的在於向東亞乃至全世界網絡推廣漢字。漢字東渡時,日本先民驚懼地看到漢字可以傳達千裡之外,百年之前的人事,本能地充滿了警戒心。這一時期的仁德天皇陵中沒有發現任何漢字的墓志銘,也證實了當時日本人內心中對外來文字漢字的複雜不安的心態。
  • 訪談︱姜建強:漢字在日本的命運
    漢字、平假名、片假名和羅馬字相混合的文體,在其他文明國家是難以找尋的。在日語全體要素當中,最為核心的要素是漢字。可以說沒有漢字就沒有現在的日語。日本人是在與漢字相遇之後誕生假名的。然後是文體的變遷,才得以成立日語這個語系。想來也是不可思議。從歷史上看,奈良時代已有漢字輸入。漢字的輸入使得日本人手中有了文字。在這之前,日本人只有語言,沒有文字。
  • 漢字在日本人心中有多高級?日本年輕人:不用假名全用漢字高大上
    近些年,在日本年輕人中颳起一場「偽中國語」的旋風,甚是好玩。所謂「偽中國語」就是在日文中不用假名全部使用漢字,但語序還是按照日文的語序。他們覺得全部使用漢字很酷,很高大上,裝作很有學問的樣子很好玩。透過這種心理,我們可以看出漢字在日本人心中的地位。
  • 讓日本人放棄漢字到底有多難?| 漢字文化圈的那些事兒01
    一年一度,日本漢字能力檢定協會面向全國徵集漢字,反應當年世態。票選第一的字將成為年度漢字(今年の漢字),由住持親自書寫,公布於京都市清水寺,登上東亞乃至全世界的新聞榜。2018年,年初寒潮、三場地震、夏季豪雨和高溫的天災不斷,日本年度漢字定為「災」。
  • 「密」當選日本2020年度漢字
    當地時間12月14日下午,日本漢字能力檢定協會公布了日本2020年的年度漢字「密」。日本漢字能力檢定協會12月14日在日本京都的清水寺宣布,「密」當選日本2020年度漢字。據《朝日新聞》14日報導,當天下午,清水寺森清範住持手提一支巨大的毛筆,在紙上揮毫寫下了今年的年度漢字——「密」。這一漢字從全國208025張選票中脫穎而出,以28401票當選。排名第二的漢字為「禍」,第三名為「病」。
  • 2020年日本年度漢字:密!
    日本漢字能力檢定協會在京都市清水寺公布2020年日本年度漢字為「密」圖片取自:日本漢字能力検定協會
  • 從日本漢字看文化傳播的重要性
    日本是我國臨邊的由小島組成的國家,日本與中國一直有著十分長久的文化聯繫,早在百年前,日本就派遣使者來到中國進貢進行文化交流。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漢字則是中華上下五千年文明連綿不絕的載體,漢字也經過不斷的演變和傳統,逐漸對周邊的各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同時也將中華文明傳播到各地。從現在的日本文字和韓國文字,都能夠看到漢字的身影。其實日本最早是沒有文字的,在有日本形成自己的文字之前,漢字一直都是日本使用的文字,文字在日本已經有兩千年歷史了。
  • 日本沒有放棄使用漢字的原因
    日本文字②日文有兩種讀音方式——音讀和訓讀,音讀就是讀漢字的音,訓讀就是讀原來的地方音。音讀又分為「唐音」和「宋音」,很多日語漢字讀法保留了我國唐宋時的標準音。日語目前常用漢字為1950個。日本本州3.日本古代不使用漢字,至應神天皇時始自百濟傳入漢字。①語言學家對於日語的起源存在不同的意見。
  • 起底 | 脫亞入歐漢字何去何從?日本崎嶇的廢漢字之路!
    於是,很多人都向他學習漢字,據說,這個記載就是日本正式學習漢字的開端。漢字傳入之後,日本人以漢字為用,漸漸形成了「文言二途」機制(即口語使用本民族語言,書寫時使用漢文)。不過這樣一來,問題來了:口語屬於日本民族自古以來傳承的語言自然沒有問題,而文字體表述就出現了詞不達意、漢文記錄日語不足等問題。那麼,日本古人是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的呢?
  • 2020日本年度漢字背後的社會心理
    來源:海外網2020年12月14日,日本年度漢字「密」公布。(圖/京都新聞)據《讀賣新聞》12月14日報導,「密」字當選2020年日本年度漢字。一個「密」字,既反映出這一年來新冠肺炎疫情對日本民眾生活的巨大影響,也反映出來自政界、娛樂圈的秘密醜聞曝光後,日本民眾的不滿與震驚。由於漢字言簡意賅,具備高度的概括性和濃縮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當年的社會事態和社會心理,所以很多使用漢字的國家和地區經常在年末進行年度漢字評選。比如,「疫」字當選馬來西亞2020年度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