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語中為什麼有很多漢字?含義和中文一樣嗎?

2021-01-09 愛琴世界縱橫談

日本早期只有發聲系統是健全的,並沒有文字書寫方法,為什麼日語中有很多漢字呢?因為日語文字是藉助中國漢字改造而成的,日本接觸中國漢字的途徑很多,最早是中國僧侶帶著經書去到日本,把中國文字留在日本的,這些文字的引進,不僅組成了日本文字的主要骨架,也完善了日語的發音,很多日本字的發音都是根據中國僧人的發音而造的。

唐宋時期是中日文化交流的巔峰,大批量遣唐使造訪,所以現在日語的很多發音還帶有唐音和宋音。後來日本明治維新逐漸發展壯大起來,中國卻慢慢衰敗落後,日本就想擺脫中國文字的束縛,純粹用假名和羅馬音組成母語,但是最後為了保全歷史文化,日本人還是決定保留中文成分。

1981年日本內閣公布,日語常用語中存在1945個漢字,如果想讀懂日本歷史或者一般讀物,至少要掌握2500個漢字才可以。這也就是我們看日本動漫的時候聽不懂配音演員在說什麼,但是看著日本字幕就基本上能猜出梗概。1988年國家教育委員會頒布的常用字表中有2500個常用字,日本恰巧也保留了2500個漢字。

文化交流借鑑都是相互的,特別是近代史上,日本吸納了西方優秀文化,走在了我們前面,我們的漢語也吸收了日語很多詞彙,比如說主義,鐵道,哲學等等,特別是現在進入網際網路時代,日語的宅男,蘿莉等詞彙更為我們古老的漢語增添了幾分炫彩。

其實現在我們看到的日語中的中文字,很多都已經改變了原本的意思,比如說主人二字,對應的日語意思就是丈夫,手紙就是信,娘是女兒的意思等等,但是中國漢字對日本母語的影響之大,是沒有人可以否認的,在這裡小編還是想感慨一下,我們的老祖宗真強大!

相關焦點

  • 日語:「大丈夫」的隱藏含義是什麼?會和中文一樣嗎?
    很多同學學習日語都是喜歡日本的文化,在看日劇的時候(咳咳,娛樂圈也是文化)經常聽到「だいじょうぶ」這樣的發音,都知道這是【沒關係、沒問題、I'm OK】的意思。但是開始學習日語的時候,就發現這個單詞的漢字居然是「大丈夫」,真實有夠神奇的。
  • 為什麼日語裡有中文?
    為什麼日語裡面有中文?看過日漫或者日劇的人,就會發現,日語裡有很多漢字,即使不懂日語也能猜出大概的意思。但是,你如果一直這麼自信,可是會鬧出笑話的哦。不信的話,我們往下看。你知道日語中的「泡湯」是什麼意思嗎?你知道日語中的「人參」是什麼意思嗎?
  • 【日本留學問答】日語中漢字的意思跟我國的一樣嗎?
    Q: 日語中漢字的意思跟我國的一樣嗎? A: 大體上的意思都是一致的,很多國人到日本旅遊走在大街上都可以看懂70-80%的日語,也能夠自行找到想要購買的物品,這就是日文漢字和中國意思相近的最好體現。 除此之外,漢字多也是咱們中國人學習日語的優勢,比如N4、N5等級較低的日語考試,為了照顧歐美人,特意將漢字寫成假名的現象也不少的。
  • 日語中為什麼會有漢字?漢字在日語中是一個怎樣的存在?
    漢字是公元5世紀隨著一批百濟佛教僧侶將中國經書帶到日本而傳入的。有的朋友可能會知道,古代日本雖使用日語但僅限於語音上的交流,並沒有自己的文字。 漢字剛剛傳入日本時,日語完全使用漢字書寫,甚至直接用漢語書寫,也就是「口中說日語,書寫是漢語」。
  • 解惑|為什麼日語中的漢字有繁體字也有簡體字?你知道嗎?
    前不久在易學國際小語種教育日語N1籤約保過班裡,接到一位初級日語學習小夥伴的題問:為啥這日語中又有簡體字又有繁體字,日本人自己不會混麼?有簡體字有翻譯題還有假名!別說,這個問題可能學日語的小夥伴剛開始的時候都在心中默默問過,當時小編的日語老師告訴我:日本之前進行過一次漢字改革,有一部分漢字就用了現在中國的簡體字,一部分還是保留了繁體字。但是這絲毫沒有解決我心中的疑惑,於是我查閱了很多材料想去搞清楚這是怎麼一回事。不能說以下內容絕對正確,就當是幫大家一起科普一下吧。
  • 中文漢字和日文漢字有什麼不一樣?
    早在距今1300多年前,日本人便開始以中國漢字為基礎,結合漢字造字的要素與原理,開始了國字的創造。之後,通過中日文化和貿易往來,日本國字也被傳到了中國。同中國一樣,日本也有很多自己的地區方言,專屬於方言的漢字讀音有趣,字形跳脫,卻也鮮少為人使用。
  • 日語漢字源自古漢語的異同和其發展的優缺點
    日本人之前只有語言沒有文字,所以要造日語的文字的時候,是直接拿了中國的漢字來用,當然有一些為了表示這是日語,也做了一些改動,所以大家今天看的一些日本的文字跟中國的繁體字是不一樣的。日本人在用中國的漢字的時候,很多漢字的意思也是直接拿過去用的。大家可以從中體會到古代中國和日本的那種深刻的文化交流,從學習日語當中也可以複習我們古代的文言文。
  • 日語漢字和語感對翻譯的影響,初學者要知道
    最近在網上看到這樣的一個觀點,有網友認為:中日在語系上相對來說比較接近,而且日本在文化上也繼承了中國的部分,所以在翻譯的時候中文翻譯者相較於英文翻譯者更有優勢。但是實際上日文的語系一直沒有定論,語言學界也沒有公認的看法。
  • 日文漢字與中文漢字的意思很有趣
    日本的漢字是從中國引進而產生的,他們的語言很多是模仿而來的;日語中:有中國漢字,有的意思也一樣。還有很多外來語,英語、德語、義大利語言……;漢字是最普遍的,經過長時間的研究和演變,漢字在日語中有了自己的特殊含義。
  • 為什麼日語中的漢字比韓語中的多?漢字在日本和韓國經歷了什麼?
    漢字是世界上使用時間最久、使用人數最多的文字,對世界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有漢字,然後才有了「漢字文化圈」。然而,「漢字文化圈」裡的國家和地區對漢字的認識和感情卻是十分的複雜,尤其是日本和韓國。在隋唐時代,漢字大量傳入日本,日本開始系統地利用漢字記載自己的語言。日本最初將漢字作為表音的符號使用,日語中有幾個音節,就用幾個漢字表示。日本奈良時期的《日本書紀》和《古事記》用的就是這種「漢式和文」;到了平安時期,連朝廷的公文和官方文件,都是用漢式和文寫成的。
  • 日語有片假名和平假名為什麼還要漢字?
    日語中的平假名本身就是一些中文字的草體書寫而平假名毫無疑問都是我們使用的一些偏旁部首一直對這個問題也帶有極大好奇的我問了下我的日本籍日語老師,他的正統回答也是網上能夠隨意找到的關於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的敘述,但是我相信很多沒有學習過日語的普通讀者都不想,也看不太懂那些過於複雜的表達
  • 韓國人為何要廢除漢字?漢字對他們的未來會有影響嗎?
    憑什麼漢字要統治一個外族?一種語言是否適用,只有用的人自己知道,中國人自己的優越感自己感受得了!世界上那麼多國家民族把英語列為官方語言,中文卻不是!要知道英語對很多國家的影響遠遠沒有中國漢字漢語對周邊國家影響的時間更長,為什麼漢字不能被周邊國家接受成為官方語言?所謂民族自尊是你以為的而已。
  • 中文VS日語:長得一樣,意思完全不同的單詞!
    我們都知道,作為一個中國人,學習日語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因為很多眼熟能祥的漢語詞彙,只要看一眼就能明白其中的含義。然而,也有很多我們會產生歧義的地方,比如我們最常見的就是:日語中的「大丈夫」並不是「大丈夫其誰不有四方」中的熱血男兒,「人參」不是我們堪為大補的百草之王。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那些和漢語長得一樣,含義卻大不相同的日文詞彙。
  • 聽說懂漢字就能看懂日語?你這樣可是會鬧出大笑話的哦
    我們都知道,作為一個中國人,學日語擁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很多時候我們會在日文中看到許多漢字,有些意思跟中文漢字意思差不多,我們乍一看覺得很熟悉,甚至有時可以猜出整句話的意思。但是,要知道很多日文漢字的意思與中文漢字的意思完全不一樣,無法按照我們印象中的漢字意思進行理解,如果不知道它們的真正含義,可是會鬧出大笑話的哦~下面就來說說和漢語詞長得一樣含義卻大不相同的日文詞彙湯(ゆ)湯日語中是「熱水、洗澡水、溫泉」的意思中文中喝的湯在日語中叫做「スープ」手紙(てがみ)
  • 日語中為什麼有那麼多「漢字」?
    [摘要]日本古代只有語言,沒有文字,到了我國隋唐時代,漢字大量傳入日本,日本才開始系統地利用漢字記載自己的語言。但日本最初是把漢字,作為表音的符號使用的,就是日語有幾個音節,就用幾個漢字。日本滿大街的漢字,你可能認識,但可能一個都看不懂!
  • 所見非所得,日語裡面奇葩漢字,中文同樣寫法,意思你萬萬想不到
    很多學過日語或者正在學日語的小夥伴都知道,日語中很多漢字,雖然寫法跟中文一模一樣,但是意思卻截然相反。所以沒學日語想去日本旅遊的小夥伴要注意了,你們看到的字並不一定是你理解的意思哦。否則容易鬧出笑話來呢。
  • CCTV新聞都讀錯過的日本漢字,為什麼長得一樣卻是兩個不同的字
    首先說答案,這個在中文漢語裡寫作「浜」讀作「bāng」的字在日文裡讀「はま(hama)」,其對應的中文漢字是「海濱」的「濱」。你也許知道有個日本歌手叫「濱崎步」吧,什麼你不知道?那你至少也聽過日本有一個城市叫「橫濱」吧。沒錯,「濱崎步」和「橫濱」在日文漢字裡的寫法就是「浜崎あゆみ」和「橫浜」。
  • 你知道日語中有多少漢字嗎?
    首先身為中國人,你知道中文中有多少漢字嗎?漢字的數量並沒有準確數字,大約將近十萬個(北京國安諮訊設備公司漢字字庫收入有出處漢字91251個),。其中我們日常生活中常用漢字是3500個。好了,初步了解我國的漢字數量情況,你們你知道日語中有多少漢字呢?現在日本,一般的漢和詞典大約收錄1萬左右的漢字。
  • 這些日語詞和中文長得一樣,意思卻完全不同!
    我們都知道,作為一個中國人,學日語擁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因為有很多明晃晃的漢語詞彙,只要看一眼就能明白其中的含義。然鵝,也有很多我們會產生歧義的地方,比如大家最最常見的就是:日語中的「手紙」不是上廁所擦pp的那個衛生紙,而是我們書寫的信件;「娘」不是你的母上大人,而是女兒。
  • 包含大量漢字的日語容易學嗎?
    今日人們談起學習一門第二外語,許多人也都認為日語相較來說更為易學。其實「日語易學」這樣的觀念延續時間已經很久,上溯至清末民初時期,張之洞、梁啓超等人也都曾有過類似的論述。中國人學日語的這份自信,在某種程度上也和日文中包含諸多漢字這一事實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