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早期只有發聲系統是健全的,並沒有文字書寫方法,為什麼日語中有很多漢字呢?因為日語文字是藉助中國漢字改造而成的,日本接觸中國漢字的途徑很多,最早是中國僧侶帶著經書去到日本,把中國文字留在日本的,這些文字的引進,不僅組成了日本文字的主要骨架,也完善了日語的發音,很多日本字的發音都是根據中國僧人的發音而造的。
唐宋時期是中日文化交流的巔峰,大批量遣唐使造訪,所以現在日語的很多發音還帶有唐音和宋音。後來日本明治維新逐漸發展壯大起來,中國卻慢慢衰敗落後,日本就想擺脫中國文字的束縛,純粹用假名和羅馬音組成母語,但是最後為了保全歷史文化,日本人還是決定保留中文成分。
1981年日本內閣公布,日語常用語中存在1945個漢字,如果想讀懂日本歷史或者一般讀物,至少要掌握2500個漢字才可以。這也就是我們看日本動漫的時候聽不懂配音演員在說什麼,但是看著日本字幕就基本上能猜出梗概。1988年國家教育委員會頒布的常用字表中有2500個常用字,日本恰巧也保留了2500個漢字。
文化交流借鑑都是相互的,特別是近代史上,日本吸納了西方優秀文化,走在了我們前面,我們的漢語也吸收了日語很多詞彙,比如說主義,鐵道,哲學等等,特別是現在進入網際網路時代,日語的宅男,蘿莉等詞彙更為我們古老的漢語增添了幾分炫彩。
其實現在我們看到的日語中的中文字,很多都已經改變了原本的意思,比如說主人二字,對應的日語意思就是丈夫,手紙就是信,娘是女兒的意思等等,但是中國漢字對日本母語的影響之大,是沒有人可以否認的,在這裡小編還是想感慨一下,我們的老祖宗真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