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本書法家展示,日文起源於漢字的演變過程,讓人目瞪口呆

2020-12-14 星娛總匯

這和醫生寫的字有的一比,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很慚愧,我的漢字,沒有一個日本人寫得好,不行,我去哭會兒。

其實,這不是我字寫得太難看,只是我寫的是日版漢字,小眾化,不好看懂而已。

對不起,我錯了,我以後一定好好練習楷書,再也不偷懶自創狂草了,畢竟一不小心就成另外一門語言了。

怪不得老看自己的草書寫得像日文,日語教科書上有寫,平假名是由我大中華的草書演變過去的,片假名是漢字的偏旁部首,所以小夥伴們覺得字一寫得草就像日語是理所當然的啦,漢字是日語的祖先沒錯的。

其實平假都是草書簡化,只不過有的簡化的過頭了,或者朝著不同方向強調了,所以現在才認不出來的,比如那個寸和す,強調了中間那一通下來的一筆,但是正楷來講只是個點而已。

歷史老師告訴我們是因為航海的時候書本上的字被水打溼了,字跡已經模糊不清了,所以根據那些字再造字。結果你現在告訴我其實是教遣唐使的老師是寫草書的,為什麼有一種遣唐使辛辛苦苦來到大唐,卻被一個寫草書的糟老頭騙了的感覺。

楔形文字本來是類似甲骨文的象形字被簡化,最後演變成表音的拉丁字母,組合成詞,本來表意的漢字被簡化演變成表音的五十音假名,組合成詞,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之前還有看到「簡體字還有繼續簡化的空間」的言論,不禁心裡一片惡寒,再簡化就脫離漢字的形了,跟日語有什麼區別,龍變成龍,從猛獸變帶尾巴的「犬」還不夠啊。

其實說字一樣意思和發音不一樣是不全面的,日文中的漢字會和如今的漢字意思差那麼多,那是因為其中的意思都是古漢字的意思。

比如「老師」的意思,在中國現如今叫老師,但是古代中國和如今日本老師叫做「先生」,但「先生」如今在中國的意思卻變成了表達男士的尊稱,很多日語中的漢字都是如此。

而為什麼如今日本的漢字發音和中國的不一樣,這也很簡單,如今中國官方語是普通話,但是當時日本學習漢字的時候官方語言可不是普通話,所以你很難找到和日語發音相似的漢字。

歷史的演變使日語從漢語中分支出去,再到逐漸形成屬於自己的語系,根源發源地雖然來自中國(古時候的中國)但卻慢慢成了日本獨有的一種文化。

相關焦點

  • 日文起源於中國漢字?日本教授認同了這一看法,日本網友心碎一地
    不過這些都不算什麼,要說到日本受到我國文化最深的還得是文字,文字對於一個民族是非常重要的,它畢竟是記錄一個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也是文化傳承必不可少的東西,不過對於日文是不是起源於我國,是不是真的是由我國漢字演變而來的,學術界還是有不少正義的,我國專家學者一致認為,日本的演變跟我國漢字有很大的關係,也就是說日文就是起源於我國漢字。
  • 日本教授稱日文起源於中國漢字,日本網友怒斥,真相讓他們心碎
    不過這些都不算什麼,要說到日本受到我國文化最深的還得是文字,文字對於一個民族是非常重要的,它畢竟是記錄一個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也是文化傳承必不可少的東西,不過對於日文是不是起源於我國,是不是真的是由我國漢字演變而來的,學術界還是有不少正義的,我國專家學者一致認為,日本的演變跟我國漢字有很大的關係,也就是說日文就是起源於我國漢字。
  • 日本教授:日文起源於中國漢字!日本網友的玻璃心碎了一地
    但對於日文是不是起源於我國漢字,中日雙方都有著爭議,畢竟文字是記錄一個民族文化的載體,承認日文發源於我國,那就相當於承認了日本的文化都是源於我國。日本教授:日文起源於中國漢字!近日,有日本教授在一個節目中稱,日文的漢字、平假名、片假名起源於中國,這在中日兩國都引起了爭議,甚至有日本網友罵其為「日奸」。
  • 為何日本很多字和漢字很像,難道是漢字演變的?網友:肯定是
    有許多遊客想要出國旅行,不管年輕的,還是上歲數的,都有一顆旅遊的心,對於去國外旅行,我認為最不方便的就是我們不懂他們的文化和文字沒有辦法很好的與他們進行交流與溝通,對我們的旅行生活造成了一些麻煩,影響我們遊玩的心情,對於我們周邊的國家來說,有很大一部分中國人會選擇去日本旅遊。
  • 不經過專門學習,國人能看懂日文嗎?日本人能看懂中文嗎?
    因為日文裡有很多漢字,那麼,沒有學過日文的中國人,能不能看懂日文呢?沒有學過中文的日本人,能不能看懂中文呢?說實在的,我自己還真試過讀日文。一些漢字多的,有的能了解個大概意思,尤其上下文聯繫起來時。但也就是知道個大概,離完全讀「懂」應該還差了很遠。
  • 中國漢字演變過程
    漢字經過了6000多年的變化,其演變過程是: 甲骨文 → 金文 → 小篆 → 隸書 → 楷書 → 行書 (商) (周) (秦)
  • 日本書法家演示漢字到平假名的變化過程~
    2020-12-30 11:46:08 來源: 今日日本 舉報
  • 日文源於中國漢字,為何日語和漢語卻是兩種語言體系
    日文是在借鑑漢字的基礎上發明的:中國唐代時期留學生吉備真備根據漢字楷書的偏旁部首發明了片假名,後來日本人又根據漢字草書的偏旁部首發明了平假名。發展至今的現代日文書寫系統有一部分是日本人當初直接從中國引入的漢字,一部分是根據漢字偏旁創造的假名,此外日文中還引入了一部分羅馬字。在古代日本的文化階層普遍是認識漢字的,所以他們也能像越南人、朝鮮人一樣與中原人進行筆談。
  • 從甲骨文到楷書:一圖一字,看這4個漢字的演變過程
    這是漢字「拜」的演變過程。「拜」的古字形像雙手合掌,本義是恭敬的禮節,引申為「拜見」「拜謁」。這是漢字「班」的演變過程。「班」的金文字形像用刀把玉分成兩半,《說文解字》:「班,分瑞玉。」本義是分玉。瑞玉是古代玉質的信物,中分為二,各執其一以為信。引申為「分給」「賞賜」等。
  • 《漢字的演變》
    漢字經過了6000多年的變化,其演變過程是: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行書
  • 漢字演變書法展定稿會:從書法的角度研究古文字
    7月3日,由上海師大非遺研究中心、上海通俗文藝研究會、上海浦江書院等單位主辦的漢字演變書法展定稿會,在江蘇茅山召開。滬蘇兩地漢字研究學者、書法家出席會議並聽取上海非遺研究中心的特約研究員,該書法展總體設計、策劃、創作者高金平先生關於漢字演變書法展的主要內容及表達方式的介紹。
  • 一個漢字讓日本人淚流滿面 探京都漢字博物館
    (視頻截圖)巖橋介紹,手輕輕觸碰一下龜甲旁邊的漢字,它所對應的甲骨文就會出現,隨後緩緩上升,移到龜甲上的某個位置,仿佛從遙遠的古代一閃一閃向你「招手」。甲骨文互動展示。(視頻截圖)創意:擺出漢字二樓主要是漢字體驗區,包括「漢字迴轉壽司」、一人或多人用身體擺出漢字、探索象形文字和「創造」漢字等。
  • 從符號到漢字,歷經8000千年之久,究竟是怎樣演變過來的?
    文字,在我們活中必不可缺,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全靠文字來完成的,而其我們中華的漢字就是世界上使用時間最長,使用範圍最廣,使用人數最多的文字,文字的出現不僅僅促進了中華文化的發展,而且對世界文化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日本護照上有5個漢字,在我國古代地位首屈一指,現在依舊受歡迎
    《諸橋大漢和辭典》是日本最大的日文漢字字典,前前後後一共記載了5萬個漢字,二戰結束之後,日本也進行了文字簡化,現代日文當中常用的漢字為2136個,由於日文漢字與中文使用的漢字在寫法上大同小異,但有一部分為自創漢字,因此就稱為「和製漢字」。
  • "世芳扯鈴"又一樁 "逢中必反"卻搞錯日文漢字與簡體字
    "世芳扯鈴"又一樁 "逢中必反"卻搞錯日文漢字與簡體字 2019年04月03日 07:04:00來源:中國臺灣網   民進黨「立委」劉世芳質疑路口「待轉區」三字字體為簡體字,但被網友指正,其實是日本漢字。
  • 揭秘日語中漢字讀音的演變過程
    前者來自漢字本身的發音,而後者為日語固有的發音。然而我們會發現,就算是音讀,比如「行」這個漢字,也有兩種或以上的發音:「ぎょう」、「こう」。因此,音讀又分為兩種,分別是「吳音」與「漢音」。今天就一起了解一下日語中漢字讀音的演變吧。
  • 接觸漢字、寓教於樂!在京都「漢字博物館」學習體驗漢字文化
    運用感官肢體來認識體認深奧的漢字世界距離八坂神社也很近的京都祉園,而在此區京都觀光中心地的四條通上,有著2016年開館的「漢字博物館」。該設施建設於2011年閉校「京都市立元彌榮國中」的舊址,自開館以來,共吸引了約25萬來自日本全國中小學生為主的遊客到訪。此漢字博物館以展示每年年末發表「代表今年的漢字」的設施而聞名。
  • 漢字形體的演變:隸書、草書、楷書、行書
    漢字形體的演變:隸書、草書、楷書、行書漢字起源於什麼?一般的看法是,漢字跟文字一樣起源於圖畫。人類祖先為了滿足日益複雜的交際需要,在圖畫記事的基礎上加以簡化、整理、充實,使每個圖畫能代表確定的語言成分,有確定的讀音。這樣,古人就創造了文字。漢字起源於圖畫,這可以從甲骨文中的象形字得到證明。
  • 從甲骨文到現代簡體字,中國文字演變過程你了解多少
    從甲骨文到現代簡體字 中國文字的演變過程中國教育服務網(匕頁)中國的文字最早可以追溯到甲骨文,根據歷史記載,甲骨文是中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時代最早到了商周時代,這個以青銅器為主要材料生產對象的時代將一開始的甲骨文過渡到了金文,金文是指鑄刻在青銅器上的銘文,金文尤其在周代盛行,並延續了很長一段時間。在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後,為了鞏固統治並加強中央權力,秦朝推行了「書同文,車同軌」的政策,並統一度量衡與車軌等多項原本各國自成一派的措施。
  • 漢字在日本人心中有多高級?日本年輕人:不用假名全用漢字高大上
    近些年,在日本年輕人中颳起一場「偽中國語」的旋風,甚是好玩。所謂「偽中國語」就是在日文中不用假名全部使用漢字,但語序還是按照日文的語序。他們覺得全部使用漢字很酷,很高大上,裝作很有學問的樣子很好玩。透過這種心理,我們可以看出漢字在日本人心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