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文起源於中國漢字?日本教授認同了這一看法,日本網友心碎一地

2021-01-18 以沫文史

前言

文化的進步乃是歷史的規律。——約翰·赫爾達

大家都知道,日本是一個非常具有民族特色和非常傳奇的國家,雖然它的國土面積十分的小,但是它卻很發達,也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發達國家之一,而且這個國家從古代開始就跟我們中國有著源遠流長的聯繫,可以說是一衣帶水,無論是積極的文化交流,還是近代史上諸多的不解的仇恨,總之,兩國之間的聯繫一直是非常密切的,算下來,這樣的聯繫也已經維持了上千年了。

日文起源於我國漢字?

比如早在我國唐朝時期,日本就派遣了大量的遣唐使來到唐代進行學習和文化交流,他們學習了我們很多的工藝和技術,比如唐代時期獨具特色的建築,就深深的影響了日本,因此現如今日本的很多建築也是模仿我國唐代時期的建築樣式的,還有在日本非常具有影響力的宗教——道神教,就是利用我國道教文化以及他們的原始宗教相結合後,產生的新宗教,除此之外他們的很多民族風格和習俗,也多多少少可以看到我國的影子。

不過這些都不算什麼,要說到日本受到我國文化最深的還得是文字,文字對於一個民族是非常重要的,它畢竟是記錄一個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也是文化傳承必不可少的東西,不過對於日文是不是起源於我國,是不是真的是由我國漢字演變而來的,學術界還是有不少正義的,我國專家學者一致認為,日本的演變跟我國漢字有很大的關係,也就是說日文就是起源於我國漢字。

日本教授:日文起源於中國漢字

不過對於日本的很多學者來說,他們並不認同這一說法,他們認為日文的演變從來都是獨立的,並沒有受到中國漢字的影響,因此他們也不會輕易承認日本就是起源於中國漢字,畢竟文字對於一個民族那麼重要,可以說是一個民族文化的象徵,如果承認了自己民族的文字是起源於其他的民族文字,那就相當於承認了自己民族的文化都是起源於其他民族,因此日本自然不會輕易承認的。

雖然日本大多數學者並不認可這樣的說法,但畢竟還是有承認的,比如早些時候,日本的一位教授就在節目中說到,現如今的日文中,有很多的漢字、平假名以及片假名都是起源於中國的,這樣的言論一經發出,很快引起了日本網友的指責,尤其是日本網友的反應十分激烈,大罵這個教授就是「日奸」。

不過這個教授也是有啥說啥,根本不在意自己被批評,他堅持稱日文中大量的平假名都是由漢字中的草書演變而來的,尤其是對於那些會寫草書的人來說,更能明顯地感受到這個特點,比如日文的「あ」就是由「安」字演化而來,「お」則有「於」發展而來。

而日本的平假名在出現之後,最開始只是女性在使用,後來在不斷地發展過程中,也慢慢開始被日本男性所使用,日本的平假名是源自中國的草書,那日文中的片假名又是出自中國漢字的哪裡呢?其實日文的片假名在中國漢字中也是可以找到根源的,那就是中國漢字楷書中的偏旁部首,比如日文的「イ」則是「伊」的偏旁等等,類似的例子非常的多。

這些例子足以說明,日文就是由中國漢字逐漸演化而來的,最重要的時期無疑就是上文所提的到唐朝時期了,在唐朝時期,日本派遣唐使學習文化,出了那一些工藝技術之外,他們還會學習很多經典的名著作品之類的,並將它們抄寫下來帶回日本,隨後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文字,也就是日文。

日本網友的玻璃心碎了一地

說到這裡,可能中日兩國的網友或者學者都會產生疑惑,既然日文是源自於中國漢字,那為什麼讀音和意思卻完全不一樣的,而且差距十分的大,其實這也是有原因的,日本大和民族畢竟是一個民族,所以他們多多少少也有屬於自己的文化,如果什麼都一樣的話,那豈不是一個民族了。

而他們的文化主要就體現在語言上,其實在漢字傳入日本之前,他們就有屬於自己的語言,只不過沒有文字而已,這導致他們在發生什麼事的時候都無法記錄下來,直到漢字的傳入之後,他們才解決了這樣的困擾,還有一點是我國文化演變的原因,大家都知道,古文中的語言和現在的普通話有很大的區別,幾乎是不一樣的,主要是因為我國在漫長的發展中,很多民族的文化也發生了融合,導致漢語的讀音也發生了很多的變化,但日本學習的時候,還保留著原來的意思。

比如「湯」這個字,在我國古代的時候指的並不是喝的,而是洗澡水,但傳承到了現在,就專門指的是喝的,而在日本,「湯」這個字依然跟我國古代的意思一樣,指的是洗澡水的意思,因此現在很多研究中國古代文字的專家和學者都會先研究一些日語,原因就是它們還保留著中國古代漢字的原意。

說到這裡,很多日本網友也都不說話了,甚至是心碎了一地啊,原來自己現在學習的語言文化,居然是別的民族演化之前的文化,不過雖然他們接受不了這個事實,但事實就是事實,他們不得不承認,而且現在的日文也已經具有很濃厚的民族特色了,不是說摒棄就摒棄的,畢竟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是十分不容易的。

結語

有如語言之於批評家,望遠鏡之於天文學家,文化就是指一切給精神以力量的東西。——愛獻生

中國是古代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文化影響深遠,不僅是自己國家,甚至是周圍很多國家都有影響,雖然現如今很多國家都想極力擺脫和中國的關係,但他們發現的很多古代遺蹟上的漢字,都說明了我們的文化曾經深深的影響著他們,這也是根本無法擺脫的事情,對於日文起源於中國漢字的說法,不知道大家有什麼想要說的嗎?可以在文章下方留言評論哦,謝謝大家!

參考文獻

《世界名人語錄》

相關焦點

  • 日本教授:日文起源於中國漢字!日本網友的玻璃心碎了一地
    但對於日文是不是起源於我國漢字,中日雙方都有著爭議,畢竟文字是記錄一個民族文化的載體,承認日文發源於我國,那就相當於承認了日本的文化都是源於我國。日本教授:日文起源於中國漢字!近日,有日本教授在一個節目中稱,日文的漢字、平假名、片假名起源於中國,這在中日兩國都引起了爭議,甚至有日本網友罵其為「日奸」。
  • 日本教授稱日文起源於中國漢字,日本網友怒斥,真相讓他們心碎
    日本教授:日文起源於中國漢字不過對於日本的很多學者來說,他們並不認同這一說法,他們認為日文的演變從來都是獨立的,並沒有受到中國漢字的影響,因此他們也不會輕易承認日本就是起源於中國漢字,畢竟文字對於一個民族那麼重要,可以說是一個民族文化的象徵,如果承認了自己民族的文字是起源於其他的民族文字,那就相當於承認了自己民族的文化都是起源於其他民族,因此日本自然不會輕易承認的。
  • 一日本書法家展示,日文起源於漢字的演變過程,讓人目瞪口呆
    這和醫生寫的字有的一比,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很慚愧,我的漢字,沒有一個日本人寫得好,不行,我去哭會兒。其實,這不是我字寫得太難看,只是我寫的是日版漢字,小眾化,不好看懂而已。怪不得老看自己的草書寫得像日文,日語教科書上有寫,平假名是由我大中華的草書演變過去的,片假名是漢字的偏旁部首,所以小夥伴們覺得字一寫得草就像日語是理所當然的啦,漢字是日語的祖先沒錯的。
  • 日本網友:為何日文發音與中文有點像?只因中國有一方面比日本強
    其實很多對日本文化比較感興趣的朋友一定會發現一個事實,那就是一大串的日文中,我們總是能夠看到夾雜著幾個漢字,如果你細心一點的話,甚至會發現這些語句的讀音甚至都與中文有些類似,那麼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日本網友在國外歷史論壇提出這一疑問:「為何日文發音與中文有點像?」
  • 漢字在日本人心中有多高級?日本年輕人:不用假名全用漢字高大上
    近些年,在日本年輕人中颳起一場「偽中國語」的旋風,甚是好玩。所謂「偽中國語」就是在日文中不用假名全部使用漢字,但語序還是按照日文的語序。他們覺得全部使用漢字很酷,很高大上,裝作很有學問的樣子很好玩。透過這種心理,我們可以看出漢字在日本人心中的地位。
  • "世芳扯鈴"又一樁 "逢中必反"卻搞錯日文漢字與簡體字
    "世芳扯鈴"又一樁 "逢中必反"卻搞錯日文漢字與簡體字 2019年04月03日 07:04:00來源:中國臺灣網   民進黨「立委」劉世芳質疑路口「待轉區」三字字體為簡體字,但被網友指正,其實是日本漢字。
  • 中國漢字和日本漢字有什麼不一樣?
    早在距今1300多年前,日本人便開始以中國漢字為基礎,結合漢字造字的要素與原理,開始了國字的創造。之後,通過中日文化和貿易往來,日本國字也被傳到了中國。同中國一樣,日本也有很多自己的地區方言,專屬於方言的漢字讀音有趣,字形跳脫,卻也鮮少為人使用。
  • 日本一網友提倡廢除日文漢字學英語!中日兩國網友們的評論亮了!
    :▼就不能把漢字都廢除嗎?日本人的英語近乎為世界最低水平,如果廢除漢字,就有更多時間可以用來學習其他科目了。在問題的下面,有位日本網友的回覆亮了!問題裡既然提出廢除漢字,為什麼句子裡還用了漢字呢?)哈哈哈,這個回答也太過優秀了吧!
  • 韓國教授稱中國曾屬於他們,曬證據後被群嘲,日本網友都看不下去
    為了刷存在感 為了刷存在感,韓國使出了一系列的大招,那就是杜撰一些根本就不存在的歷史,網友們習慣性的稱之為往自己臉上貼金。 韓國這些年做了這幾件事: 1、申請「漢字」的發明權 眾所周知,最早的漢字是公元前1300年殷商時期的甲骨文,現代漢字也由此深化而來。 而在1895年前,朝鮮半島一直是中國的屬國,直到1935年才改名為高麗。
  • 為何日本很多字和漢字很像,難道是漢字演變的?網友:肯定是
    有許多遊客想要出國旅行,不管年輕的,還是上歲數的,都有一顆旅遊的心,對於去國外旅行,我認為最不方便的就是我們不懂他們的文化和文字沒有辦法很好的與他們進行交流與溝通,對我們的旅行生活造成了一些麻煩,影響我們遊玩的心情,對於我們周邊的國家來說,有很大一部分中國人會選擇去日本旅遊。
  • 中國旅人注意!日本街頭交通廣告牌的「日文漢字」是這些意思
    無論是哪國旅人只要到達日本、走出機場,一定都能在路上發現寫有各種日文片假名及漢字的交通指示廣告牌,這些廣告牌上不外乎就是寫路名、往哪個方向之類的,一般中國人將這些漢字照念雖然也是不會有什麼問題,但是大家有仔細想過其中的漢字意思是什麼嗎?
  • 中文漢字和日文漢字有什麼不一樣?
    早在距今1300多年前,日本人便開始以中國漢字為基礎,結合漢字造字的要素與原理,開始了國字的創造。之後,通過中日文化和貿易往來,日本國字也被傳到了中國。同中國一樣,日本也有很多自己的地區方言,專屬於方言的漢字讀音有趣,字形跳脫,卻也鮮少為人使用。
  • 日文源於中國漢字,為何日語和漢語卻是兩種語言體系
    日文是在借鑑漢字的基礎上發明的:中國唐代時期留學生吉備真備根據漢字楷書的偏旁部首發明了片假名,後來日本人又根據漢字草書的偏旁部首發明了平假名。發展至今的現代日文書寫系統有一部分是日本人當初直接從中國引入的漢字,一部分是根據漢字偏旁創造的假名,此外日文中還引入了一部分羅馬字。在古代日本的文化階層普遍是認識漢字的,所以他們也能像越南人、朝鮮人一樣與中原人進行筆談。
  • 日本人究竟起源於哪裡?北大一教授霸氣兩字回復,日本人瞬間崩潰
    關於日本,大家都知道哪裡在古代就是一個化外之地,遍地蠻夷,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都是靠語言,根本沒有文字,如果不是中國隋唐時期鑑真東渡,帶去了文字,日本的文明發展不知道會滯留多年。
  • 日本發明假中文!君中國語本當上手!
    這種零成本說中文的方式極大地激起了日本網友的熱情,紛紛加入「偽中國語」的學習行列中來,甚至激起了社交軟體中的一陣「偽中國語」交流狂潮:到了這種程度的,就真的是天書了說起「偽中國語」的流行,其實還要得益於中國的一款遊戲——《碧藍航線》。前段時間這遊戲在日本爆紅之後,使得「偽中國語」在日本又神奇地再次走紅起來。
  • 日本文字為何和中國漢字非常像
    公元前108年,漢武大帝平定朝鮮半島,漢字可能已經傳入了朝鮮。在公元3世紀的晉朝時期,朝鮮半島南部的百濟國的漢宗室之後-博士王仁將《論語》和《三字經》漢字傳入日本。靈巖郡百濟國遺址在漢字傳入之前,日本沒有文字,處於「口口相傳」蒙昧階段,使日本在彌生時代實現了從野蠻到文明的跨越。唐朝時期,中國國力空前強盛,漢字的進一步傳播推廣到東南亞地區,漢字在日本進一步普及。
  • 不經過專門學習,國人能看懂日文嗎?日本人能看懂中文嗎?
    因為日文裡有很多漢字,那麼,沒有學過日文的中國人,能不能看懂日文呢?沒有學過中文的日本人,能不能看懂中文呢?說實在的,我自己還真試過讀日文。一些漢字多的,有的能了解個大概意思,尤其上下文聯繫起來時。但也就是知道個大概,離完全讀「懂」應該還差了很遠。
  • 「草」真是個萬用的漢字,在日本用會笑,在中國亂用小心挨揍
    中國的文字博大精深,但是日文裡也有不少「漢字」,並且日語的漢字意思其實和中文裡有一部分不一樣。像是「大丈夫」,就並不是中文裡的「大丈夫」的意思,而是「沒問題」的意思。「新聞」是報紙的意思,不是「新聞」。
  • 日本網友看《好久不見,武漢》:真想用日文寫成一本書出版
    原標題:日本網友看《好久不見,武漢》:真想用日文寫成一本書出版今年6月26日在網際網路上上映的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至今為止在所有平臺的點擊量超過了3000萬,外語字幕被翻譯成了12種語言。這一部由日本導演竹內亮拍攝,國內首部上映的記錄疫情過後武漢實景的紀錄片受到了國內網友廣泛的好評。
  • 讓日本人放棄漢字到底有多難?| 漢字文化圈的那些事兒01
    對漢字的態度發生180度大轉變,已經是5世紀末。日本應神天皇向朝鮮半島百濟國求賢。百濟王先後送上兩名學者:阿直歧和王仁。他們能讀懂漢字和漢典,被應神天皇封為皇太子菟道稚郎子的老師。官方指定教材包括十卷《論語》和一卷《千字文》。而讀懂課本,跳不過識字這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