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漢字傳到日本,變成了日語的假名,也是日本文字的基礎

2020-12-16 第六時限

日語作為一門外語,它的普及程度僅僅次於英語。現在國內學習日語的人越來越多,有些人是為了高考提分,有些人是為了出國留學。日語最基礎的事五十音,類似於英語中的26個字母。它將日語的平假名、片假名按照一定規律排列了起來。

其實日語的假名基本都是來源於漢字,平假名主要來源於漢字的草書,片假名來源於漢字的一部分。今天小編帶你看一看,有哪些漢字傳到日本後變化成了日語的假名。

安 → あ 阿 → ア(阿的左側部分)

以 → い 伊 → イ(伊的左側部分)

宇 → う 宇 → ウ(宇的上部分)

衣 → え 江 → エ(江的右側部分)

於 → お 於 → オ(於的左側部分)

加 → か 加 → カ(加的左側部分)

幾→ き 幾 → キ (き的上半部分)

久 → く 久 → ク(久的左側部分)

計 → け 介 → ケ

己 → こ 己 → コ(己的上部分)

佐 → さ 散 → サ(散的左上部分)

之 → し 之 → シ

寸 → す 須 → ス(須的右側部分)

世 → せ 世 → セ

曽 → そ 曽 → ソ(曽的上部分)

太 → た 多 → タ(多的上部分)

知 → ち 千 → チ

川 → つ 川 → ツ

天 → て 天 → テ

止 → と 止 → ト(止的右上部分)

奈 → な 奈 → ナ(奈的左上部分)

仁 → に 二 → ニ

奴 → ぬ 奴 → ヌ(奴的右側部分)

禰 → ね 禰 → ネ(禰的左側部分)

乃 → の 乃 → ノ(乃的左側部分)

波 → は 八 → ハ

比 → ひ 比 → ヒ(比的右側部分)

不 → ふ 不 → フ(不的左上部分)

部 → へ 部 → ヘ(部的右側部分)

保 → ほ 保 → ホ(保的右下部分)

末 → ま 矛 → マ(矛的上的部分)

美 → み 三 → ミ

武 → む 牟 → ム(牟的上半部分)

女 → め 女 → メ(女的下半部分)

毛 → も 毛 → モ

也 → や 也 → ヤ

由 → ゆ 由 → ユ(由的右側部分)

與 → よ 與 → ヨ

良 → ら 良 → ラ(良的右上部分)

利 → り 利 → リ(利的右側部分)

留 → る 流 → ル(流的下半部分)

禮 → れ 禮 → レ(禮的右側部分)

呂 → ろ 呂 → ロ(呂的上部分)

和 → わ 和 → ワ(和的右上部分)

遠 → を 乎 → ヲ

無 → ん 尓 → ン

在學習日語五十音時,如果死記硬背效果不會很好,而和我們的母語漢語聯繫起來加以記憶,往往會有不錯的效果。所以在這裡也建議大家,學習時,可以先記住漢字,再採用聯想的方式記憶。

相關焦點

  • 日語有片假名和平假名為什麼還要漢字?
    需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來看一下日語的五十音圖演變史。公元五世紀左右漢字從中國傳到日本,後來日本人依據漢字創造出平假名和片假名,但是字形上有所改變以適於日語的書寫。日語中的平假名本身就是一些中文字的草體書寫而平假名毫無疑問都是我們使用的一些偏旁部首一直對這個問題也帶有極大好奇的我問了下我的日本籍日語老師,他的正統回答也是網上能夠隨意找到的關於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的敘述,但是我相信很多沒有學習過日語的普通讀者都不想,也看不太懂那些過於複雜的表達
  • 日本人為什麼能看懂漢字?專家:日語是在漢字基礎上改的文字!
    咱不是搞文字工作的,也不是搞日本這個古文研究的,甚至說日文字都不認識,我只知道幾個發音,啊這幾個發音中國人都知道是不是!所以你就單純憑這一點日語的這個基礎,這個基礎都談不上,皮毛都談不上!但是不拿不知道,拿了之後日本人發現壞了,中國字太難了,因為中國是有一音多意,一字多音,然後一音多字等等等等。他們拿過來以後才知道這玩意不好弄。中間這個過程就不給大家去贅述了,就說一點。後來他們想到一個辦法,能夠相對恰當的解決這個問題,那就是用漢字表示一個音,用他們當時的這個日語的音對應到相應的漢字上。
  • 為何日語有些漢字讀音會和江浙方言很像?吳音是怎麼傳到日本的?
    吳,這似乎是中國的一個地名,對的,日語中所謂的吳音就是從中國的吳地傳過去的讀音,不過傳過去的時間很早,那還是西元五至六世紀,日本大和時代(中國南朝)時期的事情,當時南朝政治中心建康(南京)周圍吳語區的漢字讀音傳到了日本,所以這種漢字音就被稱為吳音。
  • 說說日語的起源,為什麼平假名在日語文字裡佔據了主導地位?
    日本又是一個崇拜強者,善於學習的民族,於是,當時的日本以派遣留學生的方式往我大中華派人學習,不過當時可不叫留學生,而是叫遣隋使和遣唐使,這些人在我大中華學習到很多科學文明,先進的技術和文化,學成後歸國,並把我大中華的漢字也帶到了日本。日本人對我中華漢字如獲至寶,當時改也不改直接就山寨成自己國家的文字運用起來。
  • 日本網民:漢字降低了日語的功能性,日本人應該繼續使用漢字嗎?
    大家都知道,世界上除了中國,日本也使用漢字。漢字引入日本後,隨著時間的發展,已經融入日本人生活,變得不可或缺。以前朝鮮半島和越南也是使用漢字的國家,但是他們都已經廢除漢字,只剩下日本還堅持在語言中使用漢字。日本歷史上也出現過廢除漢字的聲音,但是均未能成功。
  • 中國漢字和日本漢字有什麼不一樣?
    早在距今1300多年前,日本人便開始以中國漢字為基礎,結合漢字造字的要素與原理,開始了國字的創造。之後,通過中日文化和貿易往來,日本國字也被傳到了中國。同中國一樣,日本也有很多自己的地區方言,專屬於方言的漢字讀音有趣,字形跳脫,卻也鮮少為人使用。
  • 疫情術語用片假名:日本政府的「文字遊戲」?
    當我們說日語時,我們在說些什麼?對於這些官方的「爆款」詞彙,大多數的日本民眾似乎並不買帳。事實上,就連現任的防衛大臣河野太郎也在自己的推特表示上述三個詞分別可以用日語漢字的「集団感染」、「感染爆発」和「都市封鎖」來表達,為什麼一定要用片假名?他這條三月底的推文到現在已經被超過30萬的用戶轉發或點讚。
  • 日語好不好學?日本街上文字能看懂一半,但合一起就不認識呢?
    日本街頭到處都是「山寨漢字」。中國人聽懂了一半,但合在一起聽不懂。不過,不知道大家去日本旅遊時,有沒有發現一些「山寨漢字」經常出現在日本街頭。這些「假漢字」大概是很多中國人即使沒學過日語也能看懂的一半。比如在東京秋葉原等地,經常會出現一些「料」字。
  • 為什麼日語中的漢字比韓語中的多?漢字在日本和韓國經歷了什麼?
    日語與漢字在歷史上,中國周邊的日本、韓國、朝鮮、越南等國家都屬於中華文化圈。早期的朝鮮半島、日本列島所處時代文化落後,有語言卻沒有文字。然而,同時期的中原華夏的文字體系早已完善,甚至可以說十分發達。在隋唐時代,漢字大量傳入日本,日本開始系統地利用漢字記載自己的語言。日本最初將漢字作為表音的符號使用,日語中有幾個音節,就用幾個漢字表示。日本奈良時期的《日本書紀》和《古事記》用的就是這種「漢式和文」;到了平安時期,連朝廷的公文和官方文件,都是用漢式和文寫成的。
  • 訪談︱姜建強:漢字在日本的命運
    漢字、平假名、片假名和羅馬字相混合的文體,在其他文明國家是難以找尋的。在日語全體要素當中,最為核心的要素是漢字。可以說沒有漢字就沒有現在的日語。日本人是在與漢字相遇之後誕生假名的。然後是文體的變遷,才得以成立日語這個語系。想來也是不可思議。從歷史上看,奈良時代已有漢字輸入。漢字的輸入使得日本人手中有了文字。在這之前,日本人只有語言,沒有文字。
  • 日語學習|日語中的平、片假名,究竟是指什麼?
    學習日語時,我們知道首先接觸到的部分就是50音,不過其中會分為平假名和片假名,使得不少學習者在學習之初經常搞混。想必不少人肯定有好奇過那既然發音一樣,為什麼還要來這麼一出? 其實,早先的日本是沒有自己的文字的,只有口語。
  • 漢字在日本人心中有多高級?日本年輕人:不用假名全用漢字高大上
    近些年,在日本年輕人中颳起一場「偽中國語」的旋風,甚是好玩。所謂「偽中國語」就是在日文中不用假名全部使用漢字,但語序還是按照日文的語序。他們覺得全部使用漢字很酷,很高大上,裝作很有學問的樣子很好玩。透過這種心理,我們可以看出漢字在日本人心中的地位。
  • 日本先於朝鮮和越南發明文字,為何如今卻堅持使用漢字?
    在現在世界上的主要文字中,漢字可謂「獨樹一幟」,它是一種指示會意文字體系,也是世界上唯一仍被廣泛使用並高度發展的語素文字,在古代,由於中華文明在東亞的統治地位,它在很長時期內還充當東亞地區唯一的國際通用文字,在20世紀前都是朝鮮半島、越南、琉球和日本等國家的書面規範文字,畢竟漢字在古代已發展至高度完備的水準。
  • 從日本的文字說到日本的進步
    所以從文字上說,日本之前很落後。但大概是因為造船技術稍有進步,也許是因為佛教交流,也許因為隋唐太發達了,一些人或物傳到了日本,於是日本有人到中國來。這些人來之前,我們不知發生了什麼事,在哪裡開始的,也許,就像後來他們看到歐洲的先進一樣,看到了中國的先進,極為震驚,於是幾個有志之士,漂洋過海,來到中國。這是我的猜測,我沒有做過研究,但應當差不多。
  • 與日語結緣,從了解日語入門基礎知識開始
    有人說,我與日語的結緣是從熱血動漫開始;有人說,我與日語結緣是從日本料理開始;與日語之間的緣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其實,與日語結緣我們也可以從了解日語入門基礎知識開始!今天就跟著第六時限張老師來一起看看日語入門基礎知識有哪些吧。
  • 日本沒有放棄使用漢字的原因
    ①日本7世紀擴張朝鮮時候,白江之役遭到了唐帝國的沉重打擊,深感自身的落後與愚昧,遂不斷派出遣唐使留學中國。根據中國漢字的偏旁部首和草體字創造出本民族的文字——平假名和片假名,假名即是假借的文字之意,意味著中原文字為正統文字。
  • 日本崎嶇的廢漢字之路
    是以今或一句之中,交用音訓;或一事之內,全以訓錄……」這篇序文點名了日本彼時已開始採用以音讀、訓讀兩種方式來成文的方法,這也是日語「假名」的誕生原委。不過,斯時因平假名、片假名尚未出現,故此,當時所有的文字記載全為漢文,只不過讓真正的漢人看來有時會懵圈而已。
  • 疫論·文化|疫情術語用片假名:日本政府的「文字遊戲」?
    當我們說日語時,我們在說些什麼?對於這些官方的「爆款」詞彙,大多數的日本民眾似乎並不買帳。事實上,就連現任的防衛大臣河野太郎也在自己的推特表示上述三個詞分別可以用日語漢字的「集団感染」、「感染爆発」和「都市封鎖」來表達,為什麼一定要用片假名?他這條三月底的推文到現在已經被超過30萬的用戶轉發或點讚。
  • 「土田國際教育」為什麼日語會有平假名和片假名兩種書寫形式
    全世界使用日語的人口約有約1億3000萬,日語是世界排名第九的被廣泛使用的語言。日語內部大致可分為東部方言、西部方言和九州方言。現代日語的書寫系統包括假名(平假名、片假名)、漢字和羅馬字,這三種寫法雖然不同,但發音相同。日語中使用的文字有平假名、片假名、漢字三種。
  • 日本人為什麼沒有放棄漢字?
    在文字普及之前音樂、雕塑、舞蹈、符號這些的影響力比文字更大漢字的表義功能大大減少,大量漢字成為了標註日語發音的表音文字。萬葉假名的出現是漢字日本化的第一步,日後出現的平假名和片假名都是在萬葉假名的基礎上發展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