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金融:消金新貴的生態布局

2020-12-14 消金漫談

TO BE OR NOT TO BE,五年前,小米麵臨抉擇。

商業世界裡,可像可口可樂般從一而終,在垂直品類裡深耕數十年,直至成為無以超越的王者。或是像通用電氣一樣,在跨界行業裡強者愈強,業務遍布電子、能源、運輸、航空航天、醫療、金融服務,打通高價值全產業鏈,構築無以複製的產業帝國。

這是策略的選擇,更是時代的選擇。

引子

2020年5月30日,重慶江北區,小米消費金融公司正式掛牌營業。

就在前一天,5月29日,重慶銀保監局披露小米消金獲批開業的消息,時間緊湊,安排周詳,似乎小米集團已做好準備,加持產業光環和後起優勢,衝刺進軍消費金融戰場。

技術角度看,無論從獲客方式、風控模型,或是產品設計,小米與螞蟻金服、京東數科、度小滿金融等網際網路消費金融巨頭相比,有定位不同,卻無本質差異。

十年磨一劍,一招試鋒芒。依託多年交織、圍繞手機、智能硬體和智能物聯網AIoT,小米已經建成全球最大的規模的消費智能物聯網平臺。截至2020年3月31日,小米智能物聯接入設備達2.52億臺(不含手機及筆記本),全球手機MIUI月活躍用戶達3.3億,中國大陸地區手機MIUI月活躍用戶為1.11億。

對消費金融場景而言,小米鑄劍,是為雙股。一劍為線上,一劍為線下。

除了自建線上商城,在天貓、京東等電商平臺延伸生態,小米的手機、電腦、電視及其他智能硬體在線下提供更舒適的產品體驗。截至3月31日,小米已在全國布局1800+線下體驗店,520+售後網點。

雷軍曾說:站在風口上,豬也可以飛起來。

追求極致之外,他還善於藉助資本的力量,步步為營地打造小米生態的風口。截至2019年9月,小米對外投資212起,約254億人民幣,投資涵蓋硬體、文娛傳媒、企業服務、遊戲、金融、本地生活、交通運輸、電子商務等17個領域。

伴隨著中國經濟的轉型,大消費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新動力。城市化的加速演進,中產圈層的極速擴張,促動消費升級、拉升品質追求。

無論是天賜良機,亦或是水到渠成,消費金融牌照成為小米刺穿行業的一把利劍。劍已開刃,必有斬獲。

時機·布局

2010年4月,小米公司正式成立。

2011年8月,小米手機1發布,小米社區上線。

2012年8月,完成2.16億美元融資,估值40億美元。

2014年12月,入股美的,12.66億持有1.29%股份。

2015年2月,手機MIUI全球用戶突破1億。

2015年5月,網際網路金融產品「小米活期寶」上線。

2015年6月,設立重慶小米小額貸款有限公司。

2016年3月,設立北京小米保險經紀公司,持股49%。

2016年8月,與中國銀行合作推出小米支付。

2016年12月,聯合新希望成立新網銀行,佔股29.5%。

2017年8月,設立重慶小米商業保理。

2018年7月,小米集團在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

2019年5月,與尚乘集團合作獲批香港虛擬銀行牌照。

2020年5月,重慶小米消費金融公司營業。

回到前序,明顯地看到2015年,手機MIUI用戶突破1億後,小米目標瞄向金融板塊。

客戶基礎決定業務架構,網際網路、性價比、年輕化、中低收入等標籤形象勾勒出前期小米用戶群的典型畫像。小米生態中的產品線,無論是硬體如手機、電視,智能設備如平衡車、手環,還是網際網路服務,且無論線上線下,都完美耦合了現代零售金融的追逐標的。

持有萬億體量的適配客群,再遇到網際網路金融工具的崛起,兩者恰似金風玉露,一相逢便迸發璀璨的煙火。由此,雷軍帶領下的小米,自然而然地踏上產業金融徵服之路。

隨著消費金融牌照收入囊中,小米金融生態布局完成閉環,實現主業+金融自給自足的基本目標。

一路走來,小米消金並非像招商、平安等金融巨無霸一樣順風順水,而是隨著主業的發展波折,金融業務遭遇諸多頓挫。在2016年主業持續回暖,重攬榮耀時,金融板塊逢山開路、遇水搭橋,茁壯成長至今。

小米法則講求:專注、極致、口碑、快。在金融布局的頂層設計上,似乎也遵循類似的法則。2018年5月,在向港交所遞交的上市招股說明書中,小米意在將整體金融業務全部劃歸小米金融,然後拆分出去獨立運營。

2020年,即使香港暴亂、全球疫情來襲,依然無法羈絆小米金融向前衝刺的步伐。3月31日,香港天星銀行開始試營業。5月30日,重慶小米消金正式營業。可能,這就是網際網路基因賦予小米的追求極致、一往無前的強大行動力。

消金·剖析

監管趨嚴、本源回歸、P2P出清、利率下行、操作合規、存量時代。實質上,穿越周期,小米早就滲透進了消費金融行業。

放款端,在2018年,小米就形成以支付為核心,圍繞消費信貸、理財和網際網路保險的金融架構,且累計放款約500億。

資產端,自2016年10月,發行首單個人消費貸ABS,小米小貸已成功發行13期消費貸ABS產品,共計募資超111億元。

持有消費金融牌照,只是在當前業務需要和監管形勢下的順勢為之。

天下之事,未嘗不敗於專而成於共。專則隘,隘則睽,睽則窮;共則博,博則通,通則成。-- 北宋·司馬光

除了依靠強大的小米生態閉環,本次來襲,小米與強者同行,結盟資產規模破萬億、A+H雙上市、中國最大的農商行-- 重慶農商行。快準狠的網際網路基因與穩重強銀行基因滲透、內化,可以預計的是小米消費金融一誕生,便秉承了資金、資產端多數消費金融公司無以比擬的絕對優勢。

金無足赤,網際網路基因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先做大規模、做高估值、再收割利潤,這似乎與金融行業相對穩健的業態有些矛盾。略尷尬的事實是 2018年小米分拆金融板塊的行動一直在動,一直在變。

2019年小米內部組織架構調整不斷,先後註銷了珠海小米小貸和珠海小米金融科技公司,且可得到的年報中,顯示小米金融2018年並未盈利。2019年小米集團年報並未提及小米金融盈利情況。

毫無疑問的是,完整的小米生態、海量的基礎客群、強大的銀行夥伴、優秀的創業基因,都是小米金融未來在消費金融領域縱橫捭闔、攻城略地的鋒銳兵器。

但未曾可知的是,小米在金融發展策略選擇上,在金融牌照基本布局完整的情況下,是否還會採用激進的網際網路思路,是否能協同集團與板塊的可持續發展,是否能平衡股東之間的戰略利益,是否能適應銀保監金融監管的發展模式。

一切如小米的口號:未來可期,永遠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將發生。

後記·感悟

時代洪流,不可阻擋。降維攻擊,轉瞬之間。

小米持有消金牌照,快速進軍消金市場,並不令人驚訝。同樣,如果未來百度、螞蟻、騰訊、京東、頭條、美團、滴滴都持有拿到消金牌照,也是金融市場化的必然趨勢。

過去十年,是銀行系、外資系消金公司的十年。

未來十年,可能是網際網路消金公司的十年。

過去十年,資本導向,野蠻生長。

未來十年,客戶導向,價值發展。

弱肉強食,商業戰場的叢林法則依舊殘酷。2020年,銀行擠兌、被接管的事情已有發生,預測未來消金如果無法適應業務的快速變化,滿足客戶的價值需要,被吊銷牌照或者破產的事情並非天方夜譚。

小米、平安和其他互金消金持牌入局,如果傳統銀行系、外資消金還無法構建核心競爭力,包括獲客渠道、核心風控和穩定資金源。正常情況下,網際網路消金首先會像鯰魚般刺激傳統消金,然後會像鯨魚般擠壓傳統消金,最後會像鯊魚般獵殺傳統消金。

幸運的是,消費金融行業縱然變化迅速,但畢竟是金融行業,永遠都有周期規律和經驗可循。渠道、產品、理念可求快,但風控的基礎邏輯不可絕對求快。所以,留給市場玩家一定的時間去適應和調整。

這個時間是半年、一年還是兩年,未可知,但可以確定的是時間不會太長。

2013年12月,CCTV年度經濟人物頒獎現場,雷軍和董明珠曾有關於5年內營業額一較高下的十億賭約。

2019年4月,十億賭約以小米惜敗告終。但這五年間,小米應收增幅達6.6倍,利潤增幅為24.8倍。展現出驚人的創造力和適應力,同時改變了眾多行業。

改變還在持續,戰火已經燒至腳邊。

最後,借小米溫暖又滿懷理想的商業信念,與君共勉。

許商業以敦厚,許科技以溫暖,許大眾以幸福,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請和我們一起,永遠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將發生。

相關焦點

  • 小米消金尋找消費場景,和「騎唄」已有實際接觸
    近日,多位業內人士向消金界表示,小米消費金融(以下簡稱「小米消金」)正在發力場景業務,目前正在尋找農業、3C、家電、摩託分期等線下場景。此外,來自小米消金的一位內部人士表示,公司內部已經對接了「騎唄」,將要發力摩託車分期業務。
  • 豪擲1.47億參股小米消金,重慶民企大順電器有何來頭?
    5月30日,重慶小米消費金融有限公司(小米消金)在重慶市江北嘴CBD正式掛牌開業。小米消金是今年以來繼平安消金後第二家獲批開業公司,也是全國第26家正式開業的消金公司,重慶第二家消費金融企業。小米消金股權結構顯示,重慶大順電器(集團)有限公司(重慶大順電器)出資1.47億元,持股9.80%,列第四大股東。不為外界熟知的重慶大順電器,是何方神聖?6月1日,上遊新聞·重慶商報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 手機廠商殺進消費金融,一號玩家小米會迎來怎樣的對手?
    另一方面,2017年是消費金融突飛猛進的一年,越來越多的線上線下場景得到開發,手機等3C類消費金融已成為當中最大的一塊蛋糕。對於本土四大廠商來說,華為儘管入局金融甚早,但一路以來都按照「輸出金融科技、賦能金融機構」的路子在走,始終在以to B為主——手機廠商想做C端金融業務,消費金融無疑是個現成的選擇。
  • 唯品富邦消金獲批籌建,唯品金融能否乘風破浪?
    在唯品富邦消費金融和蘇銀凱基消費金融之前,已獲批開業的廈門金美信消費金融和北京陽光消費金融同樣獲得臺資入股。其中,臺資中國信託商業銀行持有金美信消金34%的股份,臺資王道銀行持有北京陽光消金20%的股份。 此外,2019年5月,多家媒體報導,美的集團正與臺資永豐銀行等機構洽談合作,擬成立消費金融公司,美的可能是大股東。
  • 唯品富邦消金獲批籌建 唯品金融能否乘風破浪?
    來源:開甲財經十一假期之前,9月30日,兩家持牌消費金融公司獲批籌建,分別為四川唯品富邦消費金融和江蘇蘇銀凱基消費金融。開甲財經注意到,唯品富邦消費金融由唯品會和富邦華一銀行(持股25%)聯合發起,而蘇銀凱基消費金融由江蘇銀行(50.1%)和凱基銀行(持股33.4%)。
  • 小米金融澄清與 「山東小米金融服務外包公司」沒有任何關係,後者...
    IT之家7月5日消息 小米金融表示,近日因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被山東省淄博市警方立案偵查,對此小米金融澄清,小米金融與「山東小米金融服務外包有限公司」沒有任何關係。2018年12月,北京海澱區法院做出判決,「山東小米金融服務外包有限公司」商標侵權,要求其停止使用現企業名稱,向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申請變更企業名稱,變更後的企業名稱不得包含「小米」字樣。
  • 玖富數科集團旗下子公司入股湖北消金成第二大股東 布局消費金融意...
    近日,湖北消費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湖北消金」)註冊資本由5億元變更為9.4億元。  註冊資本變更下,湖北消費金融各股東的持股比例均發生調整,玖富數科集團旗下全資子公司新疆特易數科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為24.47%,成為湖北消費金融第二大股東。
  • 消費金融行業2020年中「七宗最」:招聯、杭銀、華融、平安、小米等...
    此外,主打線下模式的長銀五八消費金融,2020年上半年也實現營收214.79%的增長,而其2019年同期淨利潤為-0.156%。如果說杭銀、長銀五八消金的快速增長是由於上一年係數較低,在頭部持牌消金中,興業消金一直保持著線下黑馬的地位。2019上半年,憑藉線下大額業務,公司業績反超馬上消金,衝至持牌消金的第三名。
  • 消費金融第一股箭在弦上,馬上消金搶頭籌,網際網路巨頭緣何青睞
    AI財經社注意到,早在2019年7月,捷信消費金融母公司捷信集團曾在港交所申請IPO,但在11月卻主動放棄上市計劃,持牌消費金融機構中還未出現一家上市公司。這意味著,如若成功上市,消費金融第一股將花落馬上消金。三年時間淨利暴漲130倍「馬上消金的上市或許會開啟持牌消金公司上市的序幕。」
  • 消費金融2020年中「七宗最」:招聯、杭銀、華融、平安、小米等都有...
    此外,主打線下模式的長銀五八消費金融,2020年上半年也實現營收214.79%的增長,而其2019年同期淨利潤為-0.156%。如果說杭銀、長銀五八消金的快速增長是由於上一年係數較低,在頭部持牌消金中,興業消金一直保持著線下黑馬的地位。2019上半年,憑藉線下大額業務,公司業績反超馬上消金,衝至持牌消金的第三名。
  • 13家消費金融巨頭場景戰略深度解析,誰能問鼎消費金融場景之王?
    消費金融是最依賴場景的金融產品。疫情剛剛好轉,金融機構消費金融部門的各路人馬就開始四處視頻會議、雲籤約和拜訪活動,布局帶消費場景、剛需、數位化程度高、客群質量高的頭部場景已經成為他們2020年的頭號任務。 那麼誰是消費金融場景之王?消費金融場景生態發生了哪些變化?
  • 首批布局消費金融ABS的信託開始暴雷
    近期消費金融行業不太平,P2P網貸的出清、關於暴力催收整治以及貸款利率的合規性要求,很多從業者叫苦不迭。而消金界了解到,以這些消費信貸為底層的信託機構,日子同樣不好過。拿雲南信託來說,不久前爆發的「承興案」,中國銀保監會雲南監管局點名指出其在供應鏈融資中資產盡調不嚴;而作為消金布局最廣的信託機構,其消費金融ABS的風險也逐漸爆發。
  • 中信消金開業一年未滿又增資
    5月27日,證券時報記者獲悉,去年7月開業的中信消費金融有限公司(簡稱「中信消金」)增資獲批,註冊資本從3億元增加至7億元。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消費金融行業普遍面臨新增客戶難拓展、存量客戶風險上升等挑戰,行業內公司通過股東增資、發行金融債和ABS補充資本等動作層出不窮。
  • 持牌消金2019年主營業務盤點:九成機構線上增長靠助貸
    比如,在已經公開業績的持牌消金中,招聯金融總資產接近千億,營收超100億元,與2018年同期相比增長54.40%;馬上消金緊跟其後,營收同比增長9.22%。這兩家都是以線上輕資產經營為主。招聯金融此前曾公開表示「跟主流所有大網際網路公司公司合作」。
  • 繼百度新浪之後 玖富集團入股湖北消金成第二大股東
    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除了玖富,多家金融科技公司通過入股形式,成為消費金融公司的股東,以完善布局,包括百度旗下金融科技公司度小滿金融入股哈銀消費金融,成為第二大股東,而新浪微博全資子公司微夢創科網絡科技也成為包銀消費金融第二大股東。
  • 猛虎還未發飆 小米金融已布局多個金融牌照
    與阿里、京東、百度一樣,小米也開始拆分金融業務,招股書中稱,「為精簡金融相關業務的各經營實體,並在未來可將小米金融完全自本集團分拆。」小米在招股書中引用艾瑞諮詢的數據稱,2017年網際網路金融業務規模在311億美元,預計到2022年將達到692億美元,複合增長率達17.3%。並稱小米金融業務仍處於發展早期,小米無法向投資人保證小米金融日後對於小米集團而言是否會變得更重要。
  • 第2家臺資消金公司要來了!光大銀行和中青旅旗下消金公司獲準開業...
    出品|WEMONEY研究室(ID:wemoney1)文|曾仰琳繼平安消費金融公司、小米消費金融公司後,2020年第三家消費金融公司要來了!8月10日,A股上市公司光大銀行和中青旅均發布公告稱,旗下北京陽光消費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陽光消費金融」)獲準開業。
  • 快錢之後京東數科正申請消金牌照
    當前,京東早已通過京東白條與京東金條進入消費金融領域,招股書顯示,京東金條和白條的營收合計佔到總營業收入的比例逐年走高,從26%漲至43%,已佔據京東數科「半壁江山」。在拿到消金牌照之前,京東數科主要通過網絡小貸牌照,來經營消費金融業務,業務合作方式為與銀行等金融機構合作開展助貸和聯合貸款業務,以及發行ABS的方式融資。
  • 平安消費金融獲批背後:平安在下一盤大棋
    在平安銀行的消費金融供給產品中,服務於6000萬持卡人的平安銀行信用卡也頗具特色。去年成立的平安銀行汽車消費金融中心,精確布局汽車消費金融,與平安消金的經營範圍剛好互補。2009年,當時的中國銀監會頒布了《消費金融公司試點管理辦法》,頂層設計的布局是,讓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在信貸審核方面的要求可以相對寬鬆,以滿足相對次級客群對金融服務的需求,這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銀行信貸無法覆蓋的消費金融需求缺口。同樣,從已有的信息來看,平安消金將走科技型消金、生態型消金的路。
  • 董監高變動頻繁 年內中銀消費金融董監高變動5次
    西南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數字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陳文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疫情加大了消費金融行業洗牌力度,也為消金公司數位化發展提供了契機。消金公司董監高的變動可以視為應對挑戰和把握機遇的戰略調整和布局的體現。今年以來,大量巨頭的積極湧入,也會讓持牌消金機構『居安思危』謹防後來者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