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下金陵可以封王,而曾國藩只得到了侯爵,且裁撤了湘軍!

2021-01-09 讀史人家

曾國藩之所以可以能平定太平天國與大手下的這支湘軍部隊是分不開的,但為什麼他要把他解散呢?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這支部隊的體制,他不屬於國家編制的軍隊,清廷一直都沒承認他是國家軍隊。它屬於地方基礎私募軍隊,軍餉自籌,但是值得一提的是由於戰事緊張,清廷有不得不允許湘軍以釐金、票鹽等形式就地籌款且自行支配。這樣因為湘軍崛起的湖南地區精英,紛紛出任封疆大吏,以曾國藩的模式開始掌握地方大權,全國總督8人湘軍中佔3人,全國巡撫15人湘軍佔9人。全軍和七八個省的政權都在掌握之中,無論是軍事、財政、後勤、學校、兵工廠都在掌握之下。慢慢的形成了「重地方,輕中央」的格局,加之湘軍當地的儒生和當地的農民組成,曾國藩同湘軍的將領之間的關係就更加密切了,即是同鄉又是同學、老師。且營官自己招募士兵,下級只對上級負責,全軍之服曾國藩。無論是李鴻章的淮軍,還是袁世凱的北洋政府軍都是仿照的湘軍的這種制度,這為後來的軍閥的割據埋下了種子。

曾國藩平定太平天國後,名聲大噪,連同治帝都不得不承認:「環顧中外才氣力量與曾國藩者,一時亦再難其選。」在這種情況下,曾國藩更加的嚴格要求自己,謹言慎行。在金陵大決戰後,湘軍的軍紀開始敗壞,加之他功高蓋主,自己就不得不小心。鹹豐皇帝曾經下旨,奪取太平軍都城金陵的人封王,但是最後曾國藩和他的兄弟們得到了侯爵。這就是一個危險的信號了,所以他果斷下令就地裁撤湘軍。加之他的學生李鴻章訓練的新式新軍淮軍已經形成戰鬥力,且比湘軍更加現代化。

其實這一點就可以看出曾國藩的精明,這樣做不僅保全了自己,免受頂之災,畢竟歷史上出現這樣的事也不少,趙匡胤杯酒釋兵權,韓信在幫劉邦建立漢朝後也是慘遭毒手;還可以繼續在帝王面前保持自己的地位,還把自己的學生扶持了起來。可謂是一舉多得。也可以看出曾國藩是十分有遠見的,如果他強要封王,自恃功高會發生什麼,我想不用多說了吧!

圖片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鹹豐遺命攻克天京者封王 曾國藩攻克天京後為何只被封侯
    3年後的1864年7月,曾國藩、曾國荃率領的湘軍攻克了太平軍據守了11年之久的天京。那麼,要不要兌現當年鹹豐皇帝的遺命呢?慈安太后、慈禧太后和同治皇帝將這件事交給大臣們進行廷議。廷議的結果是「以文臣封王似嫌太驟,且舊制所無」,沒有將曾國藩封王。朝廷決定,將王爵一分為四,即侯爵、伯爵、子爵、男爵各一個,分別封給4個人。
  • 曾國藩裁撤其辛辛苦苦創辦的湘勇,從中可見其大智慧!
    湘軍士兵則招募湘鄉一帶農民,且由營官自招,並只服從營官,營官又聽令於曾國藩,形成嚴明的上下級關係! 乃順長江,揮鞭東指,飲馬天京城下,大戰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於天京城外,並最終在圍城三年之後,即同治三年,攻克天京!
  • 曾國藩裁撤湘軍為何不怕兔死狗烹?有此人在,朝廷不敢輕舉妄動
    打倒安慶之後,曾國藩就有「湘軍有暮氣」之說,那就是久經戰陣,打了近十年,原來的青年已步入中年,戰鬥力、士氣將受到考驗。而且一旦佔領了南京,朝廷又強迫他裁撤湘軍。但是內憂外患不會少,所以以後的路怎麼走,是要考慮的。
  • 鹹豐帝臨終留下遺詔,光復金陵者可封王,為何曾國藩卻只獲侯爵?
    於是就在臨死前頒布遺詔,「克復金陵者王」。這句話就是在封官許願,誰要是攻佔金陵城,大清王朝就封誰為王。聽到這一消息,清軍士氣大振,好像打了雞血似的,後續的平叛行動也順利許多。▲清末湘軍舊照首先,封王會導致現有格局被打破。
  • 湘軍攻下南京後,曾國藩上奏「一無所獲」,太平天國寶庫哪去了?
    《李秀成親供手跡》在交談中,李秀成還勸曾國藩自立為王。很顯然,曾國藩並沒有採納這個建議,最後他也沒有帶著湘軍走上太平軍的道路。曾國藩應該勸慰過李秀成,並承諾奏請清廷免李秀成一死。攻天京另外再說說太平軍留在南京城的寶藏一事。天京城破之時,曾國藩在坐鎮安慶,並沒有在戰場一線,前線最高將領是曾國荃。
  • 克復金陵者王!為何鹹豐的這個遺言到了曾國藩這就不行了?
    曾國藩為什麼不稱王?這個問題在網上流傳很久了,雖然網友們也給出了這樣、或那樣的見解,但很少有人知道,那個「王」的稱呼原本就該屬於曾國藩,那是鹹豐皇帝臨終前的遺言1861年,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和太平天國運動的雙重壓力下,鹹豐皇帝倒下了。
  • 鹹豐死前遺言「克復金陵者王」,慈禧為何不敢封曾國藩為王?
    因此,鹹豐皇帝在死前,留下了遺言「克復金陵者王」。而最後曾國藩首先打進天京,收復了金陵,但是為何慈禧太后卻不敢封其為王呢?鹹豐十一年,也就是1861年,可謂是多事之秋。內憂外患,當時英法聯軍已經打進北京。而此時太平天國運動在李秀成、陳玉成等領導下,再次攻破江南江北大營,國勢十分衰弱。焦頭爛額又無能為力的鹹豐皇帝跑到熱河行宮,大病不起。
  • 湘軍悍將彭毓橘:曾國藩表弟,外出巡邏時被「捻軍」打死
    1864年7月,湘軍攻破天京,九帥曾國藩縱容士兵劫掠,激起輿論風波,只好辭職回家「養病」,避避風頭。曾國荃離職後,所部6萬「吉字營」勁旅也基本被裁撤完畢,湘軍陸師主力尚存鮑超「霆軍」,這是曾國藩最後的政治資本。「吉子營」被裁撤,許多悍將也回家「養老」,拿著豐厚的戰利品過上幸福日子,遠離戰火。
  • 湘軍創立者曾國藩和淮軍創立者李鴻章,誰對晚清的功勞更大?
    下面我們就從不同方面來比較一下,湘軍的創立者曾國藩和淮軍的創立者李鴻章,到底誰強誰弱?一、湘軍的創立者曾國藩功勞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運動持續了14年,曾國藩的湘軍就是為了打太平軍而創立,湘軍和太平軍的戰鬥就持續了13年。
  • 鹹豐:滅長毛者可封王,慈禧回了七個字,曾國藩悟出一個道理
    然而,各地團練畢竟也是臨陣磨槍,一時之間也沒辦法完全擋住太平軍的進攻,太平天國將領甚至一度打到天津地區,這下可把鹹豐給嚇壞了。於是鹹丰情急之下祭出了殺手鐧,宣布滅長毛者可封王。要知道清朝只有在開國之初封過幾個漢族王爺,後來還被康熙全部剿滅了,並且規定非滿清貴族不能封王。鹹豐也是急眼了才會做出這樣的決定,話一出口就後悔了,可世界上也沒有後悔藥,於是只能想辦法補救。怎麼補救呢?
  • 清朝平定太平天國後封了一個侯爵四個伯爵 分別是誰
    毫無疑問,曾國藩是攻滅太平天國的最大功臣——雖然他並沒有親自帶兵殺進天京。不過,他創建了湘軍——憑這一點就已經足夠了。3年前的1861年,鹹豐皇帝病逝於承德避暑山莊前,曾經許諾,將攻滅太平天國的功臣封為王:「曩聞粵寇之據金陵也,文宗顯皇帝顧命,頗引為憾事,謂有能克復金陵者可封郡王。」
  • 為什麼曾國藩沒能成為清朝歷史上第五位漢族王爺?
    金田起義始於鹹豐元年,然而鹹豐帝至死都沒有看到大清的軍隊蕩平太平軍,所以留有遺言「克復南京者封王」。從鹹豐的遺言可以看出,太平天國是清王朝的頭號敵人,大清可以不惜一切代價重賞平叛之人。讓鹹豐沒有想到的是,打來打去最後平叛的主力居然是漢人。清朝初年,因叛明投金,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被皇太極分別封為恭順王、懷順王、智順王,此乃清初三順王。
  • 曾國藩滅太平天國:為何不反清復漢,事情沒有想的那麼簡單
    曾國藩深知天下悠悠之口卻難堵住,果不其然,清廷自從湘軍攻佔金陵城後,朝野上下已經物議沸騰,紛紛指責湘軍將領將金陵城洗劫一空,曾國藩經常日夜憂慮。更讓曾國藩冒汗的是有人誣告他擁兵自重,企圖謀反。嚇得曾國藩連續幾天都睡不好覺,輾轉反側思考對策。
  • 湘軍悍將蕭孚泗:活捉忠王李秀成,然後回湘鄉老家建房子
    1864年7月,攻克南京之消息傳到北京,慈禧太后非常高興,對中興清朝大功臣之湘軍諸位將領普遍賞賜。曾國藩,一等侯爵;曾國荃,一等伯爵;李臣典,一等子爵;蕭孚泗,一等男爵,等等。湘軍成員功成名就,衣錦還鄉,過上幸福美滿之日子,令人羨慕。當然,李臣典無法享受美好日子,因為他已經提前透支「餘額」,死於溫柔鄉。
  • 鹹豐遺詔攻下金陵城便封王,曾國藩攻下卻被封爵,這是什麼原因?
    鹹豐遺詔攻下金陵城便封王,曾國藩攻下卻被封爵,這是什麼原因?圖片來源於網絡,文章系作者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清朝晚年的滅亡並非全部是因為西洋國家對於中國的入侵,很重要的一部分原因還是爆發在國家內部的百姓起義方面。
  • 為何清政府裁撤湘軍卻不裁淮軍?不怕李鴻章擁兵自重,威脅朝廷?
    首先要說一下,決定裁撤湘軍的是曾國藩不是清政府,其次李鴻章也裁撤過淮軍。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六月,湘軍攻破天京。雖然此時太平軍在各地還有不少部隊,不過這還是標誌著太平天國運動已經失敗。而就在此時,曾國藩決定開始裁撤湘軍。
  • 眾人勸曾國藩稱帝,他為何要激流勇退?!
    說完,把信揉吧揉吧,一張口,塞嘴裡嚼爛掉,當時就把這封勸反信吞下去了。不久,又有一位天下聞名的大名士來湘軍大營拜會曾國藩,此人是後來寫了《湘軍志》的王闓運。王闓運學問很大,辛亥革命後曾經做過清史館的館長。但他自己自詡最擅長的學問是帝王之學,就是教別人如何稱王稱霸。他跑到曾國藩這裡來,兩個人關起門來大談王霸之道。曾國藩默然不語,王闓運口若懸河。
  • 大清刺馬案,傾向湘軍領袖曾國藩,即使到現在仍是諱莫如深?
    其實,刺馬案蹊蹺之處背後的朝廷慈禧舊勢力與曾國藩湘軍集團的對決同治三年,曾國藩、曾國荃兩兄弟帶領的湘軍攻破了太平天國都城天京,洪秀全積攢的巨大財富直接進入到湘軍的腰包當中,並沒有上交朝廷。所以,他就順勢聽了慈禧的懿旨裁撤了湘軍,將領們不是為了當官就是為了發財,既然曾國藩裁撤了他們的編制,為了補償他們,於是就拿出天京的財富跟大家分了,這件事朝廷其實也心知肚明,只不過不敢跟湘軍直接翻臉,所以就把這事記下來了。同治七年,朝廷意識到國庫空虛,所以開始對當初天京失蹤的金銀財寶下手,意味著慈禧要開始對曾國藩下手了。
  • 這個無恥的政權,9年封王2700個
    ,什麼用的功勞可以得到什麼樣的爵位,這都是有定製的。要知道這是太平軍只剩下了幾千人,而且根本沒有什麼地盤可言。到了這個時候,還想著瘋狂,可見到了最後的瘋狂。事實證明,包括洪秀全和楊秀清等人在內,也沒有想到自己真的可以與清朝分庭抗禮。此時太平天國內部有6個王,還算基本合適。
  • 維基精選:【曾國藩】
    是為湘軍版的「南京大屠殺」,屠殺漢人亦成全了曾國藩為報滿洲朝廷知遇之恩的忠臣美名。7月,朝廷加曾國藩太子太保、一等侯爵。曾國荃賞太子少保、一等伯爵,此起曾與平定太平天國戰功居次之湖廣總督官文雙方形成集團政爭白熱化。8月,奏準裁撤湘軍25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