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煬帝楊廣小舅子,位居凌煙閣第9位,因性格耿直被罷相6次

2020-12-22 騰訊網

眾所周知,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國歷史上的一大明君,他以知人善任、虛心納諫著稱。因此在他統治時期,出現了許多直言切諫的忠臣。在這些忠臣中,魏徵自然是最出名的一個。而小編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位大臣同樣不差,他曾被六次拜相,但因為剛正不阿,屢次違逆聖意又被六次罷免。但最後唐太宗還是將他請入了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列,並排名第九,此人便是唐初宰相蕭瑀。

蕭瑀出身皇室,高祖父是南朝梁武帝蕭衍,祖父是後梁宣帝,父親是後梁明帝。他在9歲那年被封為新安郡王,姐姐蕭氏則嫁給了當時的隋朝晉王楊廣。後梁被滅亡後,蕭瑀隨兄長蕭琮入隋,從此定居長安。因為姐姐的緣故,獨孤皇后還將自己娘家的一個侄女嫁給了他,蕭瑀也與隋朝皇室的關係更加緊密。

隋煬帝楊廣對蕭瑀這個小舅子非常好,經常給他提供一些特殊照顧。蕭瑀因為性格剛烈,經常勸告隋煬帝楊廣,希望他能做一個明君聖主。隋煬帝楊廣好大喜功,根本不願意聽從勸告,他對蕭瑀這種指手畫腳的行為極其不滿,不過始終沒有對蕭瑀痛下殺手。最生氣時,也只是對蕭瑀罷免官職,將他趕到河池做太守。

後來,隋煬帝因為三徵高句麗,搞得民不聊生。各地百姓沒有辦法生存,只好揭竿起義。劉霸道、孫祖安、張金稱等人紛紛響應,農民力量迅速壯大。大業九年(613年),農民起義軍先後佔領山東、河北等地區,僅僅只用了半年時間,就讓隋朝江山瀕臨崩潰。

李世民等人看天下大亂,覺得是一個好機會,於是勸李淵儘快起兵,討伐隋煬帝楊廣。不久之後,李世民奉命攻打薛舉,他拿著李淵的書信找到蕭瑀,希望蕭瑀能夠助自己一臂之力。蕭瑀看到信件後,直接跟李世民說:現如今天下大亂,明主有出。表哥相召,怎敢違命。隨後,蕭瑀直接收拾行李,帶著妻兒前往長安。同時將手下士兵,統統交給李世民。

李淵看蕭瑀這麼識趣非常高興,他趕緊讓人設宴款待,同時將蕭瑀冊封為宋國公。李世民當上皇帝後,蕭瑀沒有受到太大波及,繼續在權力中心活躍。其畫像還被送去凌煙閣,位居第9位。蕭瑀本可以在唐朝活得很滋潤,結果因為性格耿直被唐朝皇帝先後罷相6次。

蕭瑀第一次被罷相,是因為跟另一個大臣陳叔達意見不合。兩人在朝堂上多次爭吵,李世民連續制止幾次都沒有效果。滿朝文武因為他倆亂成一團,影響極其惡劣。李世民為此勃然大怒,直接推倒御案離開朝堂。隨後命人傳出一道聖旨,罷免了蕭瑀和陳叔達。經過這件事後,蕭瑀還是不肯悔改,多次頂撞李世民,跟其他官員關係非常糟糕。最終,蕭瑀被趕出京城,徹底離開權力中心。

相關焦點

  • 憑什麼能在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佔據第九位
    前言:為了紀念那些為大唐立下了汗馬功勞的大將或臣子,李世民設立了凌煙閣,其中陳列了二十四位功臣,文有大名鼎鼎的魏徵、房玄齡等人,武有程咬金、秦叔寶等人,隨便提起一個名字都是如雷貫耳。凌煙閣隨李淵打天下蕭瑀出身於帝王之家,其父是南朝梁明帝蕭巋,姐姐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蕭皇后,這麼看的話,蕭瑀算是隋煬帝的小舅子。
  • 為人耿直剛烈的凌煙閣功臣蕭瑀
    這一位凌煙閣的功臣自然是對唐朝做過很大貢獻之人,他的一生也是在為唐朝奉獻著,他為人耿直剛烈,是一個正直之人。就讓我們來看看他在唐朝的生平事跡。蕭瑀的出身可以說是非常好的,從小生活過得也是錦衣玉食,因為他出生在一個帝王之家,在他九歲的時候就被封為了郡王,他的姐姐還是楊廣的王妃,後來蕭瑀也是跟著他的姐姐一起進入長安生活。他從小擅長學習和書寫,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他的為人更是剛正不阿,光明磊落。
  • 九歲封王,歷任宰相十餘年位列凌煙閣,認識蕭瑀傳奇的一生
    所以,唐太宗既是念及他的功績,將他列入凌煙閣,排名第九位,高過了很多武將,又賜給他貞褊的諡號,表示功過都有。最終,在公元647年,73歲蕭瑀送走了最後一位至親,也就是親姐姐隋煬帝蕭皇后,因而傷心欲絕於次年離世,過完了神奇而輝煌的一生。
  • 拜相是好事,罷相又如何,磨不滅蕭瑀那耿直忠誠之風骨
    光是其在唐太宗李世民執政時期,就先後六次罷相,當然,也六次拜相,不過沒等第六次拜相的詔書下達,蕭瑀就已經因為年事已高、受不了打擊而駕鶴西去。當然,這並不是說蕭瑀或者唐太宗完全就不把這「宰相」的權力當回事,一個敢放權,一個就敢接著,一個想收權,另一個也完全不在乎。
  • 隋煬帝「楊廣」就像一面鏡子,時時刻刻提醒著唐太宗「李世民」
    然而,李世民有如此成就, 最該感謝的,或許不是凌煙閣上那二十四人,而是他表叔楊廣。楊廣是誰?楊廣就是人稱隋唐第一敗家子隋煬帝。你說楊廣昏庸無能?那倒也不是。年輕時的楊廣,上馬橫下馬賦詩,文武雙全風流倜儻,可問題就出在他不是隋文帝的長子而是次子。次子?次子有什問題?如果「隋文帝」楊堅一直只是北周的隋國公,楊廣是不是長子都不是問題。
  • 史學家們過分歪曲隋煬帝楊廣了,其實他是這樣的人
    隋煬帝,本名楊廣,生於569年,是楊堅的次子,楊廣小時候有很厚的中文基礎學識和正規的佛教信仰,受過騎戰和狩獵的訓練。很多史學家談隋煬帝,都是以荒淫無度,暴君來給隋煬帝冠名,以至於現在談到隋朝,首先想到的也是隋煬帝,也稱他是「末代昏君」。其實這些都是過分的誇大了對楊廣的貶,今天,我們來談談楊廣是個怎樣的人。
  • 隋朝末帝不應是隋煬帝楊廣
    公元618年(大業十四年),巡幸江都的隋煬帝楊廣被權臣宇文化及殺害。在隋煬帝被殺前後的隋末,先後出現過三位楊氏皇帝。即隋恭帝楊侑、隋秦王楊浩、「皇泰主」楊侗。這三位隋末帝王的情況如何,誰才是真正的隋朝末帝?下面,按照稱帝的順序來為大家說一說。
  • 隋煬帝:楊廣仁壽宮弒父
    1、仁壽宮  楊廣靠玩心計,騙得了老爹老娘的信任,如願以償的當上了太子。等到他的位子確定下來之後,就想更上一層樓,早點接班當皇帝。在獨狐皇后逝世後不久,楊廣終於等不及了,他想要搶班奪權。隋文帝仁壽四年(604年),楊堅在仁壽宮避暑期間,入宮侍奉隋文帝的大臣有尚書左僕射楊素、兵部尚書柳述、黃門侍郎元巖,這幾個人倒有一半是楊廣的死黨。楊堅病中,楊廣要控制父皇也不難。
  • 隋朝有六位皇帝,除了隋文帝楊堅和隋煬帝楊廣,剩下的四位是誰?
    不過從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後,就是六位,其中最廣為人知的就是隋文帝楊堅和隋煬帝楊廣。鋦枚咕箌狉溛婣爞氙媧櫓茖龘侁涻蒴鸀蛻帝塟嫰籘拚裞尻斬邤澨媌鯺偵吺摟架課帄獸犣溘窽揰狡榗扎塸窗赳鵒湂欌隋煬帝楊廣,是隋朝的第二位皇帝,隋文帝楊堅與文獻皇后獨孤伽羅嫡次子,在位期間,修隋朝大運河,營建東都洛陽,遷都洛陽,改州為郡
  • 乖順了一生,最後被隋煬帝逼嫁的蘭陵公主!
    蘭陵公主,因是楊堅與獨孤皇后的第五子,小名稱為阿五。當蘭陵公主長到嫁人的年紀時,隋朝剛剛建立。逢重臣王宜滅了叛臣司馬消難,楊堅與王宜又是老相識,阿五以公主之尊下嫁給了王宜之子王奉孝。好景不長,王奉孝因病夭亡,還是新娘的蘭陵公主開始了三年的守孝。一年多後,不拘小節的王宜,看著花樣年紀的公主,起了憐惜之心,上奏不用死拘這些虛禮,建議公主除服。
  • 隋煬帝楊廣的功過是非
    隋煬帝楊廣在歷史上是個爭議很大的君主。歷史上的名人名家對其褒貶不一,貶多褒少。祖君彥:」磬南山之竹,書罪無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皮日休:「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裡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英雄出少年,滅陳奪宗,建立大隋,一半是楊廣的功勞。
  • 矯飾欺君或功高震主:隋煬帝楊廣如何當上皇帝?
    這位晉王不是別人,正是日後的隋煬帝楊廣。功勳藩王的「登天一步」此時的楊廣還只是一位藩王,然而實力卻不容小覷。隋文帝楊堅只育有五個兒子,且都是與文獻皇后獨孤氏所生。分別是長子楊勇、次子楊廣、三子楊俊、四子楊秀、五子楊諒。長子楊勇雖早已被冊立為東宮太子,但並不為隋煬帝夫婦所喜。
  • 隋煬帝楊廣僅僅在位14年,幹了4件大事,卻讓中國受益了1400多年
    而這個人物,就是隋煬帝楊廣。可以說,歷史給了楊廣一個重要的任務,那麼他是否完成了這一任務呢?壯舉一:洛陽城的興建首先,隋煬帝營建了宏大的東都——洛陽城。相比於隋文帝營建的大興城,洛陽位居天下的中心,東可控扼山東與河北,南可壓制江南。只要定都於洛陽,便可將關中、山東與江南三大板塊黏合在一起。為了營建洛陽,楊廣發動百萬民工,僅用14個月的時間,便營建了一座巍峨的都城。
  • 楊廣的皇后蕭氏,集齊了六位皇帝的寵愛,為啥沒有進入四大美人呢
    大唐貞觀四年,唐太宗李世民派李靖滅東突厥,這次戰爭中李靖還接受了一項任務,接隋煬帝楊廣的皇后蕭氏回大唐。 蕭後是個傳奇的女人,據說她伺候過六位皇帝,是女版的六味地黃丸。
  • 隋煬帝楊廣皇后蕭氏國破家亡後命運如何?
    作者:趙心放公元618年春天,隋朝大亂,隋煬帝被勒死後,其皇后蕭氏國破家亡,先當俘虜,隨之流落到突厥,後回到長安獨自終老,一生命運坎坷,催人淚下。楊堅建立隋朝後,立長子楊勇為太子,封次子楊廣為晉王。有天隋文帝楊堅接見蕭巋,表示隋要和西梁國聯姻,請他選個公主為晉王妃。蕭巋高興地做出了承諾。回去一佔卜,蕭家三位公主因八字不合不宜。有人建議將四公主(也就是蕭氏)接來試試。蕭巋將其接回來一試,佔卜結果大吉。
  • 李淵登基後,隋煬帝楊廣的後人結局如何?
    所以對很多後人而言,隋朝滅亡了,昏庸的隋煬帝下臺了,這個結局自然是來得及時,來得順心。可是,隋煬帝不再為帝,確實也是另一些人噩夢的開端。從楊廣失勢到天下正式更名姓"李"的兩年間,三位隋朝皇族子弟就被推倒了風口浪尖。晚年的隋煬帝,是完完全全配得上自己"昏君"的稱號的。
  • 隋煬帝楊廣為何要修建大運河,而且把終點放在杭州?
    楊廣好大喜功,他在位時三徵高句麗、強修運河,弄得民不聊生。最終天下大亂,十八路反王,六十四路煙塵都冒了出來。群雄逐鹿,楊廣成了亡國之君,隋朝二代而亡,李氏代隋建唐。關於楊廣的諡號,殘隋定的是世祖明皇帝,唐朝定的是煬帝。明帝看不上去並不太「明」,但「煬」明顯是過於貶低楊廣了。
  •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建議收藏)
    貞觀十七年(643年),唐太宗李世民為了紀念和他一起打天下治天下的功臣,修建凌煙閣來陳列由閻立本所畫的二十四位功臣的畫像,即為《二十四功臣圖》,比例為真人大小,面北而立,以示尊皇,並時常前往懷舊。李世民是一位傑出的皇帝,很善於處理君臣之間的關係,恩威並施,雙管齊下,把一個個能人異士治理得服服貼貼,卻又使名將功臣多半得以善終。
  • 隋煬帝楊廣製作「任意車」姦淫幼女
    隋煬帝楊廣(569年-618年4月11日),華陰人(今陝西華陰),生於隋京師長安,是隋朝第二代皇帝,唐朝諡煬皇帝,夏王竇建德諡閔皇帝,其孫楊侗諡為世祖明皇帝
  • 隋煬帝勞民傷財?楊廣:我可是千古一帝,不信看地圖
    說起隋煬帝楊廣,相信在很多人的意識裡都會浮現一個橫徵暴斂、頻繁發動對外戰爭的「暴君」形象。如若再結合隋末農民起義的時代背景,勢必就會導致很多人受「主觀意識」的影響而將隋朝的滅亡跟隋煬帝楊廣聯繫到一起,認為正是因為隋煬帝的勞民傷財之舉,才最終導致了隋朝的覆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