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唐太宗李世民,單論武功,秦皇漢武稍遜一籌,若論文治,文景也難比擬。
然而,李世民有如此成就, 最該感謝的,或許不是凌煙閣上那二十四人,而是他表叔楊廣。
楊廣是誰?
楊廣就是人稱隋唐第一敗家子隋煬帝。
▲ 在他繼位之前,隋朝可是當時已知世界最強大,最富足的國家,可是他只用短短14年間,就敗光父親留下的美好江山。
你說楊廣昏庸無能?那倒也不是。
年輕時的楊廣,上馬橫下馬賦詩,文武雙全風流倜儻,可問題就出在他不是隋文帝的長子而是次子。
次子?次子有什問題?
如果「隋文帝」楊堅一直只是北周的隋國公,楊廣是不是長子都不是問題。然而,當楊堅篡周自立後,文武雙全的楊廣就是個很大的問題。
▲ 楊廣十三歲的時候就已經封晉王,任并州總管,後來兼任河北道行臺尚書令,隋滅陳之際,楊廣的身份是淮南道行臺尚書令兼任滅陳軍隊統帥。
當然,這些官職都只是要領,實際政務不可能交給楊廣,真正統領軍隊的也是韓擒虎等將領,然而,滅陳之後,楊廣的名望已經遠遠壓過他的哥哥〈太子楊勇〉。
身為晉王的楊廣,滅陳之後改鎮守揚州,這時候的楊廣,雖然身處富裕的江南,然而他作風簡樸、平易近人、禮賢下士、謹慎小心,種種跡象顯示,他比楊勇更適合繼承皇位。
一邊是嫡長子,佔著大義的名分,一邊是軍功顯著聲望日隆的藩王。
就像灑狗血的連續劇,用尾巴想也知道接下來的劇情。
▲ 雖說孤獨皇后〈文獻皇后獨孤伽羅〉老是洋洋得意,認為古來奪嫡之爭是因為後宮爭寵,如果像隋文帝那樣只有他一個老婆,五個兒子又是同個媽生的,兒子們絕對兄友弟恭。可惜,她錯了,皇帝那寶座,不要說是親兄弟,連親爸親媽都沒情好講。
楊廣就在幹掉哥哥逼退父親〈另一種觀點認為, 楊廣弒父〉的情況下登上皇帝寶座。
戰功卓越的次子、封無可封的軍功、弒兄逼父,楊廣與李世民何其的相似?
不!李世民還多殺了一個弟弟。
李世民也是在弒兄逼父後登上皇帝的寶座。
▲ 然而,李家二郎比楊家二郎幸運多了,李世民眼前就有前車之鑑,他非常清楚,當年那個禮賢下士的賢王怎麼轉變成好大喜功的隋煬帝,他很清楚那個任意隨行的表叔,如何搞垮比唐朝更強大的隋朝。
於是乎,即便自己的鷹被憋死,也忍下來聽完魏徵〈字玄成〉的嘮叨,也因為這種胸襟與氣度,才成就貞觀之治。
楊廣就像一面鏡子,時時刻刻提醒著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