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包的前世今生

2021-02-27 北美之北


土司是中國古代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世襲官職,其角色隨朝代和地區而不同,其性質大體上介於部落酋長和政府官員之間。「土」,表示該官員來自本地管理本地事物。而「司」則是管理的意思,所謂「有司衙門」。連起來,有點地方自治的意思。我小時候當然不明白土司是什麼意思,只是模模糊糊有個印象知道這是跟少數民族有關的一個概念。後來聽說「吐司」居然還是可以吃的麵包,好長時間都無法理解。

吃的「吐司」,也有翻譯成「土司」的,是純粹的音譯詞,英文叫toast。這是把「烤」這個動詞借用來表示被烤的麵包。Toast這個動作最初是把一片麵包叉在一個叉子上用火烤熱,起源於19世紀的英國。一家人圍爐夜話,順手烤點麵包,這樣的場景大量出現在包括狄更斯在內的19世紀英國作家筆下。

Toast一下,一個簡單的操作就能把放了幾天的麵包還原出外焦裡嫩的口感,味覺享受不再依賴於每天現做最新鮮的麵包,於是麵包的工業化生產成為了可能。1925年前後美國的商店開始銷售預先切片(pre-sliced)的吐司麵包,迅速成了全世界吃麵包的標準。

這個標準化生產的切片白麵包背後隱藏著工業革命的影子。首先,它是白麵包。工業革命之前,白面一直是奢侈品。一是需要耗費大量人力,二是磨和篩的過程中糧食損耗巨大。工業革命帶來了糧食產量數量級的增長,同時也發明了新的磨麵機器。這以後,白面和白麵包(white loaf或white bread)才走上普通人的餐桌。

今天被奉為健康圭臬的全麥(whole grain)在人類歷史上其實只是常態。全麥可能還算比較高級的,直到文藝復興時期,歐洲常見的麵包都是雜糧做的。1615年英國出版的《英格蘭主婦》(The English Housewife)一書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底層民眾食用的麵包配方,主料是用曬乾的豌豆(dried pea)磨成粉,加上些粗糙的小麥(wheat)、大麥(barley)和黑麥(rye)粉。愛吃多谷(multi grain)麵包的現代人也許覺得這其實是一個不錯的搭配,但是在18世紀以前的歐洲繪畫作品中你永遠看不到白麵包出現在中下層家庭的生活場景中。當然富裕階層偶爾也吃「健康」的黑麵包(rye bread),特別是當他們需要纖維來解決身體某部分的問題的時候,但是這種麵包絕不會出現在他們的正式宴會上,也不會被畫家畫下來。今天黑麵包(rye bread)倒是頗受歡迎,價格也比普通白麵包貴。最流行的有俄式Russian black bread和德式pumpernickel。

除了白,中文說到麵包,如果不加特指,都是經過發酵(raise或leaven)的,但英文的bread所指更加寬泛。牛津詞典的權威定義是"A well-known article of food prepared by moistening, kneading and baking meal or flour, generally with the addition of yeast or leaven"。按照這個定義,bread必須是從經過揉制(knead)的麵團(dough)而不能是從麵糊(batter)製作成的,所以燒餅鍋魁可以算是bread但是煎餅果子不是。至於是否經過發酵,詞典上只是說「generally」——「一般來說」是用酵母發酵的,但是不一定。

根據發酵與否和發酵的方式,英文中的bread可以分為不發酵(unleavened)、老面發酵(sourdough)和酵母發酵(yeast)三類。不發酵的麵包歷史最久遠,其雛形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兩河流域的美索不達米亞。歐洲最早的麵包出現在今天瑞士日內瓦附近,時間是公元前2000年。這類麵包就是現在我們說的flat bread,是幾乎不發酵或者半發酵、烤制以後體積不變或變化很小的那類bread的統稱。批薩就屬於這類,雖然也輕微發酵,但批薩不會在烤爐裡成倍地膨脹。

此後,人們可能是在無意中發現沒用完變酸了的麵糊或麵團,加到新麵團裡面烤出來居然蓬鬆可口,於是就有了老面(sourdough),每次留一點下次用。今天最有名的要數舊金山風味的sourdough bread。酵母的發現相對比較晚。現在歷史學家普遍認為不同地區的遠古人類很早就掌握了釀造啤酒的方法,當釀酒技術成熟以後人們逐漸從酒和酒糟中發現了可以發麵的酵母(yeast)。直到近代掌握化工技術之前,歐洲的麵包師傅們都是到酒莊裡去淘換酵母的。

今天,麵包的種類已經多得數不過來。最常見的主食麵包就是白麵包,也叫做三明治麵包(sandwich loaf)。不過現在做三明治的麵包也不一定都是白麵包。當年第一次去美國,在快餐店裡點三明治,服務員問white or wheat,當即傻眼,完全不知道他在說什麼,後來連比帶劃的才明白他是問我要白麵包還是全麥麵包。全麥麵包也叫brown bread,棕色麵包。


French rolls

正餐當中,餐前食用一種法式麵包卷(French roll)。說是卷,但其實並不捲起來,只是一個個小小的圓形或者橢圓形的麵包,外殼比較堅硬。另外一種外皮堅硬的麵包是法式長棍(Baguette),1990年代末青島第一家家樂福開業的時候,人們排著隊搶這種經濟實惠口感有韌勁的麵包。而口感跟法式長棍類似的有一種義大利的方形小麵包Ciabatta,和面的時候水放得特別多,烤好以後外皮沒有法式長棍那麼硬,掰開來裡面有大大小小形狀不規則的孔,非常鬆軟。


Pretzel

發酵的麵包中一個比較極端的特例是Pretzel,德國叫Brezel,黑黑的,細長的條彎曲成一個蝴蝶結的形狀,通常很硬很鹹,當零食吃。另外一個特例就是法國羊角麵包Croissant,很香很油,不那麼像麵包,更像是酥皮點心。

常見的扁平的flat bread大多來自歐洲以外和地中海一帶。希臘、中東的Pitta或者Pita,印度的Roti,墨西哥的Tortilla,這幾種東西大同小異,不發酵或是略微發酵,做皮,把肉卷在裡面一塊兒吃。印度中東一帶還有一種Naan,類似新疆的饢。

這林林總總的許多麵包,我們今天都可以很方便的在超市裡買到。如果喜歡自己動手,各種小巧的家用麵包機讓和面、發酵、烘培一系列的過程都變得輕鬆容易。很顯然這是現代化給我們帶來的便捷。

現代化帶來的還有大量的人口遷徙。人們從一個國家到另一個國家,始終無法改變的是自己從小就好的那一口,移民也把他們各自的麵包文化帶到了世界其他地方。有意思的是,從歐洲各地移民美洲新大陸的人保留了各自國家幾十年甚至幾百年以前製作麵包的獨特方法,而很多傳統的技藝,在其母國已經隨著人們口味的變化漸漸消失了。禮失而求諸野,也許有一天歐洲的歷史學家或者美食家們要到美國和墨西哥去尋找製作麵包的傳統方法了。

參考資料:William Rubel "Bread - A Global History", Reaktion Books Ltd., London UK, 2011; Elizabeth M. Harbison & John Harbison, "Loaves of Fun", Chicago Review Press, Chicago USA, 1997; 戴晉新《土司雜識三則》,中國土司文化研究網站,2017年3月。圖片來自Pixabay公開版權共享資源。

相關焦點

  • 今生的夫妻是前世情人,今生的情人是前世夫妻:善待每一份相遇!
    作者:胡楊映月情人之所以對你柔情似水,之所以是浪漫溫柔的代名詞,之所以讓你感覺愛得百轉柔腸,之所以讓你刻骨銘心,是因為你們是前世的夫妻。今生之所以尋你而來,只因為前世的一份緣還沒有盡,所以今生來續前緣,是來還債的。
  • 《波米叔叔的前世今生》:講述前世今生輪迴
    最近,泰國鬼才導演阿彼察邦.韋拉斯花古 (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的作品《波米叔叔的前世今生》(Uncle Boonmee who can Recall his Past Lives),更榮獲康城影展最高榮譽金棕櫚大獎,並同獲香港亞洲電影節別注電影,十分「威水」。
  • 鷹與蛇:前世今生愛上相殺,糾結於不斷的虐待狂,學會放手!
    這是前世今生,愛相殺的集合,其中虐待狂式的愛是深沉而糾結的。《鷹與蛇》由New和Noon主演。兩代人之間的愛情涉及太多愛情故事,充滿了泰國神話。不要太固執。我們應該學會放手。今生的果實New扮演主角Pong,Noon扮演女主角Wajun。在他們以前的生活中,他們是生活在湄公河的納迦人。
  • 《俠隱閣》前世今生MOD怎麼用 前世今生MOD及使用方法教學
    下面請看由「mzm1111」帶來的《俠隱閣》前世今生MOD及使用方法教學,希望大家能夠... 《俠隱閣》可以通過打MOD來增強遊戲的趣味性,前世今生MOD就可以讓玩家初始就擁有很強的勢力,還增加了往外的玩法。
  • 足球的前世今生
    足球的前世今生作為一名骨灰級球迷,倘若不了解足球的前世今生,那無異於自打耳光。眾所周知,足球是一項有著深厚歷史淵源的體育運動,源遠流長而歷久彌新,而現代足球起源於今天的英國。話說在12世紀前後,北歐海盜橫行西歐,丹麥和英國發生了衝突,兩國的關係不斷惡化。
  • 震撼:前世今生的照片比對 輪迴不可思議
    遺憾的是,當天去的幾個人大多沒找到自己的照片,也包括我,略微有些失落。不過後來想想,上輩子那麼胖,還是個女的肯定不願意照相,能躲就躲了。  回到家,把照片整理了下,大家一起來看看人轉世後的相貌對比。右邊是前世照片,曾經是女校的教務主任;左邊是今生照片,某部門副總編,現自行創業,兩世與我都是很好的同事與朋友。
  • 精選5本前世今生文,無論前世,還是今生,我想一直在你身邊!
    今天為寶寶們整理了5本前世今生文,快一起來看看吧。如果寶寶們想看什麼類型的小說,可以在留言區告訴九九哦,九九會整理分享給大家。01《洞房前還有遺言嗎》作者:且墨<文案簡介>卿如是:我是你的祖宗,我們之間是不會有好結果的,這樣是會遭天譴的。
  • 你前世欠了多少情債?前世姻緣註定今生的相遇,宿世情深該如何把握?
    前世你對我有恩,今生我便以身相許 如果雙方前世有恩情,今生相會便能喜結良緣,這樣的夫妻緣,報恩的一方能夠為了對方無怨無悔的奉獻,最能美滿幸福。
  • 你問佛:為什麼,我今生很苦?佛流下一滴淚:前世的債,今生的緣
    你對佛說:為什麼,我今生很苦?佛流下一滴淚,答:世間萬事萬物,都在因果之中。原來,今生所有的苦難與煩惱,幸福與安樂,都是前世修來的。在前世,你們可能是是仇人,但命運卻偏偏安排你們今生相遇:不是前世的結下的冤孽,今世就不會相聚。
  • 妖怪名單之前世今生:尋找前世今生,龍族公主等你來撩!
    身為四大後宮之一的龍三元,與封夕的前世阿瘋有過一段前世情緣。人類與龍族的跨種族愛情感動了無數玩家們,但無奈他們沒有逃開時間的流逝,阿瘋最終壽元耗盡死去。而龍三元卻一直守著「等她長大了,阿瘋就娶她」的承諾,在今世一直默默守護的封夕。在《妖怪名單之前世今世》手遊中,跨越了前世今生,不同時期的龍三元也和各位玩家們見面啦!
  • 催眠:前世今生—我與女兒的約定
    你相信——「前世今生」嗎?一個聽上去無比玄妙而又浪漫的詞,它究竟是不是真的存在?致力於此的人至今仍在不斷探究。但是在心理諮詢界,利用前世回溯治療有效的案例數不勝數,所以不論真實與否,單從療愈效果上來說,前世回溯治療被證實從根源上是有效的。
  • 梳妝檯的前世今生
    梳妝檯前世今生「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早自南北朝就已是日常。女子靜坐在典雅的梳妝檯旁,輕輕地梳理頭髮,看著鏡子中的容顏,一種欲語還休的惆悵漂浮在空氣中,嫣然一笑更是傾國傾城。因此我國古代婦女非常注重梳妝打扮,也對化妝用具十分講究。梳妝檯上總少不了各式各樣雕刻精美的鏡子和梳妝匣。
  • 五本前世今生的甜文:前塵往事難忘記,今生依然愛你
    1、《命中未定》作者:時久短書評:本文講述了一個前世今生的四角戀愛故事。男二和女二是命中注定的愛侶,生生世世相戀。女主每一世都對男二一見鍾情,不擇手段也要得到他。現代的女主通過夢境和第一世的自己合謀迫害女二,卻還是斬不斷她和男二的天賜姻緣。在拆散他們的過程中,女主漸漸迷失本心,卻不知道在她追逐男二的同時,男主也在追逐每一世的她。
  • 短短今生一面鏡,前世多少香火緣
    有緣,今生才會相遇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 起士林的前世今生
    想當年的起士林可謂是一時風光無限要說是名人足跡最多的餐廳莫過於起士林而它也載著我們老百姓幾代人的回憶說到起士林它可是整個天津最早的西餐館了不過它的由來,可能很多人都不了解今兒咱們就跟您講一講起士林的前世今生— Part
  • 《瀋陽北大營》 梳理北大營的前世今生
    《瀋陽北大營》 梳理北大營的前世今生 瀋陽晚報
  • 《待到重逢時》:泰國腐劇終於對前世今生下手了!
    這部劇,不說其他,光是前世今生的劇情就足以令人印象深刻。在看了眾多古裝國產劇裡的主人公們關於前世今生的故事後,突然遇到一部腐劇也加上了這樣的劇情設定,還是挺吸引人去一睹為快的。小編在第一次看《待到重逢時》的劇情簡介時就在心裡驚嘆,泰國腐劇的編劇們也太有才了,終於對前世今生下手了。
  •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我們這一生所受的,前世造的因。你要了解事實狀況,我們今天無論受什麼災患,安心接受,前世造的因不好,現在應當受果報。受果報不怨天、不尤人,受了就完了,帳就結了。如果你受果報,還怨天尤人,麻煩大了。這一生受了,又造惡業,來生還要繼續受,沒完沒了。
  • 《血色旺角前世今生》書評:衝破旺角血色黑夜的光
    現在,一本名為《血色旺角前世今生》的新著,則希望從一種更為全面和理性的視角,重新審視那場暴亂背後的根源,以及那場暴亂將會以何種姿態,左右香港社會未來的走向。全書分五章,從大年初一晚至大年初二凌晨旺角暴亂「今生」的記述,到同對香港青年問題、社會泛政治化爭拗以及司法縱容,執法無力現狀的掃描,一點一點揭開旺角暴亂「前世」背後的邏輯和本質。
  • 從豐田杯到世俱杯的前世今生
    從豐田杯到世俱杯的前世今生 2020-12-10 18:28  雪緣園goooo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