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判決落定 民生加銀基金踩雷違約債款何時歸?

2020-12-14 新浪財經

來源:北京商報

隨著近日二審判決文書的下發,民生加銀基金針對安徽省華安外經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安集團」)旗下違約債券提起的相關訴訟完成終審判決。根據判決內容顯示,作為債券發行主體的華安集團被判向民生加銀基金支付旗下違約債券的包括本金、利息等在內的多項資產,其中包括2隻違約債本金共1.1億元。對此,民生加銀基金表示,將及時啟動執行程序,以最大限度維護基金份額持有人的利益。那麼,判決落定之後,違約債的相關資金何時能回歸;作為管理人的民生加銀,又將如何維護持有人的利益也成為市場關注的重點。

終審維持原判

近日二審判決文書的下發,使得民生加銀基金與華安集團之間持續超1年的債券交易糾紛歸屬「靴子」落地。11月25日,民生加銀基金髮布關於民生加銀信用雙利債券型證券投資基金(以下簡稱「民生加銀信用雙利債券」)訴訟的公告。公告內容顯示,11月23日,民生加銀基金收到二審判決文書,判令駁回華安集團上訴,維持原判,且二審判決為終審判決。

回顧此前經過,公告提及,民生加銀信用雙利債券持有華安集團發行的「16皖經02」 「16皖經03」,由於華安集團未能按期向基金兌付債券本金及利息,根據相關募集說明和合同要求,為維護持有人利益,民生加銀基金代表該基金向廣東省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並對華安集團名下資產實施了首封。

根據裁判文書網公開信息顯示,相關案件於2019年6月10日立案,並在今年6月11日公開開庭審理。根據判決書披露,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判決華安集團支付「16皖經02」「16皖經03」債券的本金、利息、罰息以及本案相關律師費用、保全費用。而一審判決作出後,華安集團向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但在二審判決過程中被判令駁回並維持原判。

北京商報記者統計相關判決書發現,民生加銀信用雙利債券分別持有「16皖經02」債券3000萬元和「16皖經03」債券8000萬元,合計本金1.1億元。除了該基金外,民生加銀基金旗下還有9隻專戶產品持有「16皖經02」「16皖經03」「16皖經建MTN001」3隻債券本金合計12.4億元。

13.5億本金何時歸

如今,終審判決落定,但涉及民生加銀信用雙利債券本金共1.1億元的債券資產,以及總計13.5億元的本金何時能夠支付完畢?

民生加銀基金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終審維持原判意味著法院支持了公司的訴訟請求,即判令華安集團償還全部13.5億元的本金及利息、罰息以及案件相關律師費用、保全費用。公司積極與華安集團進行協商,要求其按法院判決及時履行全部賠付義務。如果華安集團未按判決規定進行賠付,則公司將積極啟動對首封資產的執行程序,維護持有人利益。

就上述提及的「首封」,上海明倫律師事務所王智斌律師指出,「首封」一般用於被告涉及多個案件,被不同法院多次查封,而該原告是第一筆進行查封的債權。在執行過程中,首封資產具備執行的優先權。

不過,對於後續具體能夠獲得多少賠付,分析人士普遍持謹慎態度。北京某公募基金研究人士坦言,通常情況下來看,基金「踩雷」債券後獲得賠付的概率並不是很大。因此,對於基金公司來說,做好基礎投研外,重點是要加強債券發行人的實地調研,做好風險防控。

王智斌也直言,「首封」的優先權也僅能對抗其他的查封,但不能對抗抵押、質押或其他方面的擔保權。例如,如果查封的資產涉及房產,且房產有銀行貸款,那麼銀行可能會是更優先的,或者有其他的抵押,那麼抵押也是優先的。因此,賠付的多寡也需要看查封資產的情況,是否能夠涵蓋自身的債權,以及查封資產是流動資產,還是固定資產,變現能力如何等。

未來風控是關鍵

雖然如今終審已告一段落,民生加銀基金作為原告成功勝訴,也拿到了「首封」的優先權。但不可否認的是,在合計需追回的13.5億元背後,身為管理人的民生加銀基金也肩負著責任,更提醒了整個公募行業,在信用風險頻發的當下,只有不斷提升風險防範的能力,規避風險,才能更好地維護持有人的利益。

財經評論員郭施亮表示,對基金產品而言,想要樹立投資者的信心,不僅僅需要追回相關本息,還需要在產品說明中強化風險,降低單一或前五大持有人的集中持有比例,對基金持有人進行充分信息披露及風險提示,這也是保護投資者利益的關鍵所在。同時,近期債券市場爆雷頻現,從基金公司角度看,應該更注重風控能力,包括對持有債券品種的充分調研,對債券品種進行有效「排雷」等,避免單一過度集中的持倉結構,才能減少單一債券「踩雷」引發的淨值暴跌風險。

雖然在2019年7月「16皖經02」和同年9月「16皖經03」發生實質性違約前後,民生加銀信用雙利債券A/C份額均未出現淨值的大幅波動。但從整體業績來看,據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自2019年7月1日起,截至今年11月24日,2隻產品的淨值增長率分別約為10.67%和10.12%,較同期二級分類下混合債券型基金(二級)平均13.72%的收益率跑輸超3個百分點,在可比的495隻產品(份額分開計算)中排在第279位和297位。

而就已經採取的行動來看,民生加銀基金表示,由於近幾年行業信用風險暴露較多,公司對信用風險管理更加重視,採取多項措施不斷完善公司的信用風險管理。首先,主動降低風險偏好,完善內評體系,細化內評級別,結合市場環境變化及時更新內評模型,提升內評結果的準確度、區分度以及前瞻性。拒絕信用瑕疵主體新增入庫,審慎從嚴把好準入關口,從源頭上控制公司增量信用風險。其次,進一步分散信用債投資,加強集中度管理,收緊不同內評等級對應的個券和公司整體投資限額,充分考慮各個組合運作方式、負債結構、投資人風險偏好等因素,提升集中度管理的精細化水平。同時,增加信用風險系統和人員配置。從部門設置上將研究部信用評估崗調整為固定收益研究部,增加人員編制,不斷擴充信評人員,提升宏觀經濟研究、信用策略研究以及個券研究的能力和水平。加大信用風險監測系統投入,提升信用風險量化監控力度。

民生加銀基金表示,將著重對風險債券處置流程進行優化和完善,對於已發現風險苗頭的個券,公司將啟動風險債券處置機制,投資、信評、交易、風險管理、監察稽核、運營、市場等部門參與,充分發揮投委會在信用風險管理方面的專業判斷能力,同時由風險管理部對全程每個節點進行嚴格監督,保證所有流程按照制度要求執行,保障風險債券處置的及時性和有效性。

相關焦點

  • 華安集團申請破產 民生加銀踩雷涉訴本金達13.5億
    中國經濟網北京1月14日訊(記者馬先震)近日,民生加銀基金公司旗下的民生加銀信用雙利債券單日淨值下跌超過2%引發市場關注。根據公司公告,此次淨值下跌系公司對該基金旗下持倉債券進行估值調整,而調整原因與其此前踩雷安徽省華安外經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原名安徽省外經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安集團」)旗下債券有關。
  • 再現債券實質性違約 持倉債基單日下跌逾2%
    新年再現債券實質性違約,「踩雷」基金對持倉債券估值調整,基金單日大跌2.11%。  債券違約常態化,信評管理尤為重要,嚴格審核發債人資質,避免投資上信用下沉,謹防「踩雷」。
  • 北信瑞豐基金新品首發,今年踩雷河南眾品違約債券
    北信瑞豐基金新品首發,今年踩雷河南眾品違約債券 2020
  • ...民生加銀滬深300交易型開放式指數證券投資基金聯接基金更新...
    、民生加銀內需增長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民生加銀景氣行業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民生加銀中證內地資源主題指數型證券投資基金、民生加銀信用雙利債券型證券投資基金、民生加銀紅利回報靈活配置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民生加銀平穩增利定期開放債券型證券投資基金、民生加銀現金增利貨幣市場基金、民生加銀積極成長混合型發起式證券投資基金、民生加銀轉債優選債券型證券投資基金
  • 民生加銀基金於善輝:敬畏市場,打造長跑型投研文化
    由中國證券報舉辦的第十七屆中國基金業金牛獎評選結果日前揭曉。憑藉強勁的權益投資綜合實力,民生加銀基金榮獲「權益投資金牛基金公司」獎。民生加銀策略精選混合獲評「五年期開放式混合型持續優勝金牛基金」,民生加銀鑫享債券獲評「三年期開放式債券型持續優勝金牛基金」。
  • 諾亞財富再次「踩雷」譽衡藥業併購基金
    作為財富管理頭部企業的諾亞財富近年來頗為「水逆」,自2014年以來,諾亞財富分別踩雷了景泰基金挪用資金、悅榕基金爛尾事件、輝山乳業、樂視網、承興國際等多個項目,甚至在今年3月,踩雷口袋科技,延期兌付。多起踩雷事件,也讓投資者質疑一家頭部財富管理機構為何頻頻踩雷,諾亞財富的風控在哪裡?資產管理專業性在哪裡?
  • 科技興國唯新不破 民生加銀新興產業基金11日發行
    在此背景下,長期業績優秀、秉持成長風格的民生加銀基金孫偉,將在9月11日再出新品——民生加銀新興產業混合基金。  此次新基金擬由金牛基金經理孫偉掌舵,管理基金均為科技和成長風格,過往業績出色,自2014年7月開始執掌民生加銀策略精選,該基金成立以來收益率超過416.97%,近五年蟬聯金牛基金獎。
  • 天弘基金和圓信永豐遭遇違約債 2隻專戶產品合計「踩雷」1.2億
    原標題:2家基金公司又遭遇違約債,2隻專戶產品合計「踩雷」1.2億元  近日,裁判文書網披露了兩則債券糾紛二審判決書,記者注意到,天弘基金和圓信永豐基金分別與兩家債券發行人對簿公堂,而主要的原因來自於旗下的2隻專戶均遭遇了債券無法兌付的情況。
  • 民生加銀精選成立近11年收益率4.9% 基金經理「走馬燈」
    歷史數據顯示,在2010年成立當年,民生加銀精選在全年上證指數下跌14.31%的情況下,單位淨值小幅上漲達到了1.0070元,但在2011年,該基金淨值大幅下跌了30.78%,這導致在年底最後一個交易日時,其單位淨值僅有0.6970元。
  • 旗下3隻基金年內收益超60% 民生加銀金牛基金經理孫偉新基重磅發售中
    全年來看截至10月底,大盤整體上漲不足6%,創業板上漲47%,成功把握階段性行情的基金經理,管理基金投資收益可觀。民生加銀成長投資部總監孫偉,所管理超過半年的3隻基金年內收益均超越60%,由他掛帥的新基金——民生加銀成長優選股票基金11月23日正式發行。銀河證券數據顯示,孫偉目前管理超過半年的基金共有3隻,分別是民生加銀策略精選、民生加銀新興成長和民生加銀創新成長。
  • 人保資產旗下債基頻踩雷 年內5位基金經理離職
    人保資產旗下基金經理年內密集離職與旗下債券基金「踩雷」債券違約導致基金清盤有關,除基金經理離職外,年內人保資產已清盤或計劃清盤基金數量多達3隻,人保鑫享短債就是其中之一。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在張瑋之前,人保資產旗下已有梁婷、李道瀅、魏瑄、劉笑明等4位基金經理離職,其中梁婷、李道瀅基金經理任職期限均已超7年,而兩人在人保資產任職時間均未超3年。
  • 醫藥主動投資表現亮眼 民生加銀醫藥健康基金正在發行
    當前,正在發行的民生加銀醫藥醫療健康股票基金擬任基金經理高松表示,醫藥行業長期需求增長穩定,可淡化擇時長期投資。具體來看,2014年之前醫藥是黃金行業,整體是醫保擴容階段,和其他行業相比屬於降維打擊,只要配置醫藥板塊中漲幅前30%的股票,每年都會處於全市場同類基金排名第一或第二。
  • 科創加銀 : 民生加銀科技創新3年封閉運作靈活配置混合型證券投資...
    、民生加銀內需增長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民生加銀景氣行業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民生加銀中證內地資源主題指數型證券投資基金、民生加銀信用雙利債券型證券投資基金、民生加銀紅利回報靈活配置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民生加銀平穩增利定期開放債券型證券投資基金、民生加銀現金增利貨幣市場基金、民生加銀積極成長混合型發起式證券投資基金、民
  • 民生加銀基金柳世慶:市場結構性機會仍存 挖掘兩方向優質個股
    Wind數據顯示,由民生加銀基金投資部總監柳世慶管理的民生加銀內需增長混合,在2016年11月至今的四年多時間中,為投資者賺取超過166.58%的回報,在同類產品中名列前茅,中長期業績可謂不俗。柳世慶,北京大學金融學碩士,13年證券從業經歷。
  • 中信證券申請凍結中民投5億存款 年內踩雷問題公司涉及金額達40億元
    原標題:中信證券申請凍結中民投5億存款,年內踩雷問題公司涉及金額達40億元12月2日,搜狐財經通過天眼查發現中信證券與中民投的民事裁定信息,據裁定書顯示,2019年7月16日,因債券交易糾紛申請人中信證券向上海金融法院申請財產保全,請求凍結被申請人中民投銀行存款共計4.95億元。
  • 民生加銀以公募FoF為抓手 助力養老金長期資產配置
    本次論壇由民生加銀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聯合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共同舉辦,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提供學術支持。來自保險公司、保險資管、商業銀行、銀行理財子公司、證券公司、信託公司、財務公司、基金公司的管理人員、知名專家學者等200多名嘉賓共聚一堂,共商養老金融行業發展大計。
  • 信用債市場塌方,國有大行成「踩雷」專業戶!華晨、紫光相繼爆雷
    且由於符合央行和銀保監會認定的「發生無法生存觸發事件」,11月中旬,銀保監會同意包商銀行破產,這是時隔多年後,國內第四起銀行破產事件。中信建投銀行業分析師楊榮評論稱,銀行二級資本債一般都是各家銀行互持。其減記也意味著持有債券的銀行踩雷。此事將帶來二級資本債的重新定價。未來無論是銀行發行二級資本債,還是機構投資二級資本債都將有變化。
  • 財富黑名單:2020年1-5月爆雷違約機構及產品全解析
    投資者按當晚10點結算價計算的要求不太可能達成,事件最終結果很有可能是中行和投資者各自承擔一部分損失。  對於公募基金來說,海富通基金、交銀施洛德基金、創金合信基金、金元順安基金、財通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旗下亦有資管產品申報債權,債權金額破億的產品不在少數。譬如金元順安旗下一隻資管計劃債權金額接近30億元,交銀施洛德基金旗下資管計劃也持有超過3億,創金合信基金旗下的資管計劃,債權規模最多超過兩億。
  • 再見譽衡集團,瘋狂併購最終走向破產,諾亞財富再次踩雷
    到了今年一季度,譽衡藥業營收同比下滑53%,歸母公司淨利潤則為6.59億元,成功扭虧為盈。不過譽衡集團所持有的股票全被凍結,且大部分處於質押的狀態。而這質押的股票當中,很大一部分在併購基金的手裡。而諾亞旗下的創世安霖基金成立於2017年4月,產品期限三年,由諾亞旗下的歌斐資產負責管理。該產品通過投資磐暉投資,間接參與併購基金份額,最終的資金投向是譽衡集團收購信邦製藥項目。
  • 信用債市場塌方,建行等國有大行成「踩雷」專業戶!華晨、紫光、永...
    且由於符合央行和銀保監會認定的「發生無法生存觸發事件」,11月中旬,銀保監會同意包商銀行破產,這是時隔多年後,國內第四起銀行破產事件。中信建投銀行業分析師楊榮評論稱,銀行二級資本債一般都是各家銀行互持。其減記也意味著持有債券的銀行踩雷。此事將帶來二級資本債的重新定價。未來無論是銀行發行二級資本債,還是機構投資二級資本債都將有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