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聲明:本文著作權歸新民周刊獨家所有,授權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獨家享有信息網絡傳播權,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教練就是個陪聊的」、「教練毆打路人」、「男教練和女學員不正當關係」……這可能普通人對於健身房教練最常見的聯想。還有很多擼鐵多年的壯漢,對健身教練也充滿了疑惑:肚子那麼大,他們到底是如何當上教練的?為什麼那個看起來平平無奇的教練,卻有那麼多學員?
記者 | 王仲昀
健身房越開越多,健身卡越來越貴,「打工人」在健身房裡渾汗如雨釋放焦慮,健身教練似乎也有話要說——
疫情期間,我幫學員買了5000隻口罩
2020年1月底,國內疫情剛開始暴發,我和幾個朋友正在泰國旅遊。先開始是我的學員問我,能不能幫他在泰國買點口罩。在那邊兩個禮拜,最後差不多帶回來5000隻口罩,全都賣完了。具體賺了多少錢我也記不清了,但基本上大家在泰國各自的開銷都賺回來了。
2月初我回到上海,哪也不能去。健身房告訴我們教練,暫時肯定不會開門。想來想去,反正也是無聊,我又買了機票去泰國。現在肯定不能這樣想出國就出國了,但那會兒還是可以的。所以一看機票很便宜,我就又去了,就當打發時間吧。這次在泰國又待了幾天,買了點口罩。等到回國,好像人們對口罩的需求沒那麼緊迫了,應該都是從各種渠道買到了吧,這次就沒賺多少了。
第二次從泰國回來,我在家休息了一個月左右。健身房關門的那兩個月,教練們都去做什麼了呢?據我所知,最多的是去送外賣了。我認識的教練大多和我一樣,做的時間比較久了,願意轉行的人幾乎沒有,大家想的還是暫時找點事情做做,打發時間,彌補開銷。
外賣應該是最符合教練要求的工作了,入行門檻低,賺得也不算少,而且工資每天現結。電動車都不用買,租一輛就行。然後也不用去面試,我親眼見到我朋友早上在美團上申請,下午就去送外賣了。他送了差不多10天,賺了3000塊錢。我看到他這樣,當時我都想,如果健身房還不開門,我也要去送外賣了。
就在我無聊到想要去送外賣了,健身房說快要恢復營業了。3月底4月初重新開業,但是第一個月幾乎沒什麼人來練,我的學員都差不多到5月才來找我,那會兒大家還是很擔心的,都不敢來健身房這種公共場所。
現在回過頭看,可能有些個體健身房沒能撐過那段最艱難的時間,所以倒閉了。對於大型連鎖店來說還好,基本上沒有多大影響。不過經過疫情,健身房在讓人辦卡的時候又多了一個「賣點」,因為疫情讓不少人也更加意識到鍛鍊的意義。
三個月沒人買課,就要捲鋪蓋走人
據我所知,在魔都上海,商業健身房最常見的教練無非是兩種:一種是以前體校退下來的運動員;另外一種是經過機構短期培訓速成的教練。
五年前,我剛剛從學校畢業,當時我是健身愛好者,已經練了一段時間,身材還可以。正好畢業了,我想把這個愛好變成職業,就去接受健身教練培訓——沒想到,我到培訓的地方一看,很多很胖或者很瘦的人,他們也跟我一樣參加培訓,想當健身房教練,我都驚呆了。
短期培訓到底能有多短?三個月,只要三個月,你就算是一名教練了。
培訓三個月出來,進到健身房工作並不難,難的是之後的三個月——你要找準時機,主動和那些會員們搭話,有時為了取得對方信任,就得給人免費上體驗課——要是三個月沒人買你的課,結果就是捲鋪蓋走人。所以很多人在頭三個月裡沒有生意,就不得不前往下一個健身房,在一個個不同的健身房裡打圈圈,直到賣出課為止。
我們管這些教練叫「炮灰」,現實就是如此,流動很快,所以外人會覺得健身房的教練一直在換。你別看我每天上班頭髮都梳得油光鋥亮,腳上穿雙最新款的運動鞋——這都是我用從業前幾年時間「堆出來的」,經驗足了,所以去年業績不錯的。
早在入行接受培訓的辰光,我就聽到過這樣一套話術:商業健身房的教練,本質上是銷售行業。既然是做銷售,肯定把服務放在第一位。經歷過初期的摸爬滾打,那些沒有被市場淘汰的教練們,也都默認這一套的。
像魔都這樣的大城市,健身房遍地都是。有人聽說健身教練收入還不錯,急不可耐地想要加入,然後賺一筆快錢。抱有這樣想法的人越多,就意味著健身房教練的水平差異越大。
相比商業健身房,健身工作室的情況就很不同——我做教練的前三年,有一半時間在健身工作室度過,那會兒狀態非常悠閒、自在,沒有賣課指標,我每天恨不得自己能鍛鍊兩次,早晚各一次,上課也都是工作室給我排好,我基本上不用主動去跟別人搭話。
為什麼離開了呢,無非是因為錢,我現在的收入幾乎是當年在工作室的三倍。
老爺叔學員,不能配個「美國隊長」教練
在健身房教學員,我摸索出了一套經驗——如果一上來就表現得很專業,往往吃力不討好。要是把學員練傷了,他投不投訴另說,但肯定不會再買你的課了。有沒有人買課,在競爭殘酷的商業健身房,是阿拉教練的「第一法則」。
外人可能有點奇怪,難道教練的服務不就是給學員好好上課嗎?但是好好上課也分很多種,前面講的那種,不分情況,把人練傷了,我們就會覺得特別傻。
我在健身房帶課近兩年了,據我的統計,真正想要練得很好很專業的學員,只佔很小一部分。絕大部分人買課,也只是給自己找個藉口來活動下筋骨。更有甚者,只是來聊聊天,放鬆放鬆。
我碰到的學員裡面,要求我下狠勁訓練他們的幾乎沒有,要求我別把他們練太狠的學員倒是蠻多——阿拉商業健身房教練,第一宗旨就是「不能把人練傷」。
有位大叔,估計住得離阿拉健身房不遠,不但自己來,還帶他兒子一塊來。他最初買了100節課,其中有一半是專門的拉伸課。我當時就聽他兒子吐槽,說為什麼要在健身房買這麼多拉伸課,有錢去外面盲人按摩不是更好?我心想,這還真不一樣,鍛鍊完拉伸是很有必要的。
說回他老爸。大叔非常客氣,客氣到每次我讓他練動作,他一定會跟我「討價還價」。我讓他練4組,他就說3組;讓他每組做12個,他只做10個。我一旦讓他多練兩個,他就一副「停下」的表情,然後總是說:「阿拉老傢伙,年紀大啦,少練一點,要求覅太嚴格!點到為止!」力量增長肯定是要不斷突破極限的,但他們很多人都像這位老爺叔一樣,跟我說,點到為止。
跟阿拉風格相反的是很多「小館子」,也就是商業健身房以外、工作室類型的健身房。我見過一個小館子,很多人去那裡練,都是因為那個地方有個教練——那個教練,怎麼跟你形容呢,身高185,體重起碼200斤,身材大概是漫威電影《美國隊長》主演克裡斯•埃文斯那種,大家習慣叫他睿哥。
颳風下雨,酷暑嚴冬,只要沒有意外狀況,會員總能在健身房見到睿哥的「怒吼」:「蹲!給我蹲!別怕,蹲下去,死不了!」
我第一次見到睿哥,他正在帶一位學員練深蹲。一開始,看著啞鈴片越來越重,學員還面露難色,不相信自己能蹲下去。結果被他這麼一吼,半信半疑也就蹲下去了。結束了睿哥就笑著拍拍他:「你看,你沒問題的,你蹲得不是挺好?」
只要睿哥在,整個健身房都響徹他的吼聲。所以我說,不同的健身房,會員需求各不相同,這也決定了教練的路數,畫風截然不同。
萬萬沒想到,最捨得買課的,是「社恐」學員
我工作的健身房開在一個白領聚集的園區周邊,每天都有年輕的新面孔走進健身房,有些人打扮光鮮亮麗,各種專業裝備穿戴整齊,給人一種根本不差錢的感覺——你以為能很容易成功賣課吧?其實不然,恰恰這種人最難搞定。
據我的觀察,一個人最終願不願意買課,跟他穿什麼牌子的衣服和鞋子來健身,基本上沒有關係。這幾年的新趨勢告訴我:那些有著「社交恐懼症」的年輕人,似乎更願意花錢買課。或者說,花錢找個與自己的世界完全無關的人聊聊天。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程式設計師。一開始他剛來,我們找他聊天,很明顯他沒什麼興趣搭理我們。中間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但當這名程式設計師再來健身房時,距離上次已經過去了足足半年。這一回,我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前去搭話,沒想到對方直接買了我兩百節課,總價約四萬塊錢!事後,我復盤了一下,覺得可能自己半年還沒換地方這件事,讓對方覺得還挺靠譜,最後才迅速下定決心。
大部分人買課,真的只是給自己找個鍛鍊的藉口。我有個30來歲的男學員,用現在流行的說法就是「死宅」,平時沒事一定不出門,躲在家不停吃零食那種。我帶他練了幾個月,結果身材看上去沒有一點變化。後來他直接告訴我,他不在意有沒有肌肉,或者體重是否減少——通過鍛鍊,即使一直胡吃海喝,也沒有繼續變胖,他就心滿意足。
健身房現在對都市男女來講,更多是個社交場所。有沒有發展出「超友誼關係」的?我倒沒遇到過。不過,自己沒有,不代表身邊同行沒有。我上一家健身房裡有個同事,和一位新會員沒聊多久,就成功讓對方買了課。一開始沒買很多,但那位男會員熱情高漲,三天兩頭來鍛鍊,除了指導上課時有些身體接觸,還很喜歡在微信上找我同事聊天。我同事說,大概買課後20天,越來越「不對勁」,直到對方明確提出來想跟他「交往」,他才反應過來:原來這會員是gay。
第一批課上完後,我同事想讓他繼續買課,但對方的意思就是,如果能繼續「發展」,才會買課。這不就尷尬了嘛,我同事是直男啊!所以這件事最後就這樣沒了下文。
除了「佛系」學員,還有「不差錢」的老闆
不差錢和佛系,越來越成為健身房學員最顯著的特徵。
有一位做生意的「大老闆」也是我的學員。「大老闆」總是在傍晚,或是晚飯尚未開始之前來健身。上課過程中,十有八九能看到老闆一手舉著啞鈴,另一隻手拿起手機,安排待會兒的飯局。老闆本人的說法倒是和程式設計師相似:假如我不來跟著你練,照我這樣吃喝,早就完蛋啦!
我見過最「土豪」的學員,還要數另一位老闆,可惜是我同事的學員——當時正逢月底,老闆的教練提到自己還差業績,結果人家二話沒說,一出手又買了上百節課。總共幾百節課,不知道要上到猴年馬月。
我自己的「土豪」學員裡,還有一位老闆娘也很誇張——她不但會一下買幾百節課,還會同時買健身房裡好幾個教練的課,搞得健身房所有教練都是她教練。老闆娘沒事的時候,能在健身房待上大半天——先自己熱熱身,然後阿拉一位教練帶她練一些動作,結束之後另一位再給她拉伸——但從結果看來,她好像也沒練出很好效果。
看到這裡你多少明白,對於商業健身房的教練而言,教人鍛鍊只是基礎中的基礎。健身教練顯然始於健身,但如今健身房的高資金周轉、快速盈利的商業追求,都使得教練們要做到的,遠遠不止上課那麼簡單。有時候,「陪伴」比鍛鍊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