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往事:火災後溥儀建網球場,張伯駒捐出半個故宮

2021-01-08 摩登中產

時光在此鞠躬致敬。

1923年6月27日,紫禁城建福宮忽起大火,大火肆虐一夜,最後在地上留下一個焦黑龍形。

起火前,紫禁城內偷盜成風,溥儀剛下令徹查,大火便在深夜莫名燒起。

那個喧鬧長夜,炙熱又冷寂。火光之外,成片宮殿沉溺在陰影中,如垂暮老人。

數日後清點,大火燒毀了2665尊金佛,1157件歷代名人字畫,435件珍稀古玩,以及數萬冊內府古書。

溥儀並不痛惜,他早想在宮中建一座網球場,清理後的火場正好用作此途。

內務府以50萬元價格,將火場灰燼賣給了城裡金店。金店又從灰燼中煉出了一萬七千多兩黃金。

那年的新年典禮,英國《每日電訊報》記者受邀登上城樓。

皇帝的講話依舊華美莊嚴,但遠天一直有烏鴉盤旋。

9個月後,國民軍在景山架起大炮,限清室兩小時內移出宮城。

溥儀正在儲秀宮內,和婉容吃蘋果聊天。大臣們踉蹌跑來,溥儀驚起,咬了一口的蘋果滾落在地。

國民軍安排汽車候在角門。下午4時10分,末代皇帝,告別了家族佔據260年的宮城。

數月後,民國政府成立「清室善後委員會」。

眾人進入宮城,每一處院落都蓬蒿滿地,高與人齊,只能手持鐮刀開路。

「一進神武門洞無法行走,因為西北風打得身子直轉,身不由己地撞在神武門洞兩壁,可以說是打著轉進宮的。」

查點工作完成後,舊宮城正式定名為故宮博物院,並於1925年10月10日對民眾開放,票價半塊銀元。

開放日,十萬民眾湧入,「六宮之中,無處不如蟻聚焉」。

儲秀宮內,被褥凌亂,盆花枯萎,桌上還特意放了咬了一口的蘋果。

宮裡自鳴鐘最受遊客喜愛,扔一塊錢,它就可以表演一次寫字,寫「八方向化,九土來王」。

當時,故宮共藏編號文物117萬件,成為民眾心中中華重地。

九一八事變後,國民政府決定將文物南遷,結果遭遇空前反對。

每天都有民眾堵在故宮門口,聲稱「有文物才是北京」。愛國人士寄出恐嚇信,揚言在鐵軌上裝了炸彈。

將軍李左翔要求拍賣文物,購買500架飛機。而日本人發文稱,中國的寶物,也可由日本民族代管。

最終,時任院長易培基說:「國亡,尚有復國之日;文化一亡,則永無補救。」

1933年2月5日,夜幕中,一大批板車載滿木箱,出午門,前往前門火車站。

車上共有13427箱零64包文物。除了車輛聲音,一路無人說話,隊伍沉默悽涼。

押送隊伍先到上海,又轉戰南京,最後兵分三路轉移。

押送員以命相護,一路也有如天佑。

存放文物的湖南大學圖書館,文物搬出不到4月就被炸毀;重慶幾個倉庫在文物搬出後不到一個月內被炸掉;存放南鄭文廟的文物,運出後剛12天,廟宇被7枚炸彈夷平。

「我們前頭跑,後頭日本飛機追。我跟你說這也怪,我們只要前腳一走,後腳那兒就炸。」

他們穿越秦嶺、橫渡長江、輾轉蜀道,行走於破碎的山河。

多年後,他們終於又回到故宮。那13000多箱故宮文物,無一損壞丟失。

離宮不久後,溥儀移居天津,通過舊臣變賣文物。皇族們紛紛效仿。

民國公子張伯駒酷愛收藏,聽聞皇室收藏的國寶《照夜白圖》,最後賣給日本人,痛心不已。

後來,他幾經周折,搶在日本人之前,在皇族溥儒手中,重金購得中國書法之祖《平復帖》。

1941年,他在上海被特務組織綁架,索要錢財。張伯駒告訴家人,「我死不要緊,字畫一張都不能動」。

僵持八個月後,綁匪妥協,降低贖金,他妻子四處借款,將其贖出。

此後戰火連綿,張伯駒把《平復帖》在內所有字畫,縫入衣被,流亡西安。

日本戰敗後,溥儀在東北出逃,他留下的1000多幅字畫遭遇偽軍哄搶,不少被撕毀焚燒。

古玩商馬霽川等人前往長春,收購了中國現存最早的山水畫、唐畫之祖展子虔的《遊春圖》。

張伯駒聽說後,建議故宮博物院收藏,得知對方經費困難。

「院方經費困難,伯駒願代為周轉。」

字畫最終定價200兩黃金。

為此張伯駒賣掉15畝的宅院,又當掉夫人的首飾。但交付的金條成色不足,張伯駒答應補齊。

散盡家財的民國公子已囊中羞澀。賣家多次催促,1948年底才補到170兩。

南京總統府秘書張群曾願以500兩黃金買下《遊春圖》,張伯駒回絕。

「予所收蓄,不必終予身,為予有,但使永存吾土,世傳有緒。」

1952年,張伯駒先後把《遊春圖》、《平復帖》等22件國寶級書畫,以捐獻等形式送歸故宮博物院。1964年春,他又將餘下的重要藏品捐贈吉林博物館。

故宮曾獎勵他20萬元,被張伯駒婉言謝絕。

此後世事變幻,故宮一度塵鎖宮門。

皇宮的皮貨、藥材賣給了藥材公司,皇帝的腳墊扔掉了,近九成八旗盔甲都處理給了電影廠。

盔甲襯裡,被人拿去當小孩子尿布。裡面江南絲綿被拆下,折價賣給員工做棉被。

張伯駒一度下放農村。70歲那年,夫妻兩人被公社拒收,在大雪中返回北京。

當年的民國公子,成了房屋被佔、沒有糧票、沒有戶口的落魄老人。

他為自己寫了幅輓聯:

「法書寶繪,渺渺浮生,盡煙雲變幻」

1978年,宮門重開,久未打理的故宮庫房,牆壁已長出白色的菌絲。

當年押送員梁廷煒的兒子,從內蒙返回北京,成為故宮的泥水匠。

每年春天,他都爬上故宮的屋頂,用百年不變的技法,為每個琉璃瓦縫隙壓灰。

瓦片被曬得滾燙,膠鞋踩上去刺啦作響。

牆下的外國記者舉起相機,留下故宮重見天日時的剪影。

什麼都變了。紅牆,老樹與昏鴉,依舊守著夕陽。

全世界的博物館,藏品結構都是金字塔型,珍貴文物只有塔尖一點。

唯有故宮,珍貴文物佔了93.2%。中國4700多家博物館,珍貴文物401萬件,故宮一家佔去4成多。

李敖曾放言,北京故宮的精品都搬到臺北了,北京沒有瓢子,只餘空殼。

2005年,他受邀攜妻兒遊覽故宮,漱芳齋內,歷代珍品琳琅滿目。

狂人收斂傲氣,拿出放大鏡仔細研看,「我對以前對故宮的評議,表示懺悔」。

那些書畫尚在,曾守護他們的人已經遠去。

晚年張伯駒,靠親友接濟度日。

80年代恢復名譽後,有人看到他在莫斯科餐廳點了兩片麵包,吃完一片,把腐乳如黃油般細細塗抹在另一片上,再用手絹包好,悄然離去。

每當故宮舉辦畫展,老先生都會獨自前往。他看得潦草,如老友相見。

1980年夏天,他與啟功等學者遊頤和園,同行領導問他,何不考慮將自己的藏品收錄成冊,流傳於世?

他淡然說「我的東西都在故宮了,不用操心。」眾人肅然起敬。

1982年2月,張伯駒因感冒住進醫院,被安排在一個八人間的病房內。

家人提出換個單人間或雙人間,便於老人休息。

院方拒絕了,理由是張伯駒不夠級別。

數日後,張伯駒病逝。

有學生到醫院門口放聲大哭:你們知道張伯駒是誰嗎?他一個人捐獻給國家的東西,足夠買下你們這座醫院!

1992年開始,海外回流文物,拍賣價格一路飆升。

1995年,故宮競拍宋代《十詠圖》,600萬起價,多輪舉牌後落錘在1800萬。

有買家曾想加價,大家高喊:「就給故宮吧!」,這才作罷。

2018年4月2日,張伯駒先生誕辰120周年,故宮武英殿舉辦紀念展。

大殿之內,滿目鐵畫銀鉤,歷代書畫珍品連成筆墨江河。

那些書畫沉默無言,但它們親歷過的故事永難磨滅。

時光在此鞠躬致敬。

天下重器,國士無雙。

相關焦點

  • 民國四公子之一,人說半個故宮都是他捐得,並不誇張
    張伯駒 「捨命不舍財」 的倔強,一天天消磨著特務們的意志。八個月後,特工們妥協了,主動將贖金從300萬降到40萬。張家各方籌措,終於將張伯駒救出。痴迷古畫,還是痴迷古畫所附的價值?張伯駒,這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呢?
  • 半個故宮都是他捐的,病重被告知:你不夠級別,不能進單人病房
    在經過8個月的討價還價之後,贖金從300萬降到了40萬,潘素才終於把丈夫給救了出來。日本人狼子野心,建立了偽滿洲國,而後隨著日本的投降,偽滿洲國也不復存在,那個時候溥儀自身難保,偽滿皇宮裡面的國寶也都散失在了東北民間。在那之後張伯駒傾盡全力,一直在找尋中國的珍寶。
  • 他捐了半個故宮,病重時想換個單人房間,卻被醫院告知:級別不夠
    北京故宮博物館建立於1925年10月10日,就在紫禁城內,這是在明清兩代的皇宮以及其收藏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綜合性博物館。這裡面有很多的文物,但其實也並不僅僅是皇宮裡面有的,還有一些是私人捐獻的。故宮博物館從1939年就開始接受私人捐獻,到現在來說,接受人數達700多人。
  • 溥儀和妻子重遊故宮,看見龍椅後提出個疑問,溥儀的回答字字戳心
    但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的皇帝溥儀晚年帶著妻子重遊故宮,看著無數人渴望的龍椅,卻淡然道出了12個字,字字透出心酸,仿佛自己對這王位並不那麼渴望、滿足,我們一起來看看到底發生了什麼?溥儀一生風風雨雨,三歲登基,六歲退位,一生經歷了清、民國和新中國三個不同時期,可謂是歷史的見證。
  • 民國公子張伯駒,一個人的捐獻撐起了半個故宮,他是何方神聖
    宣統三年,張伯駒和袁世凱幾個兒子進入了那個時候最好的學校進行讀書,等到了民國的時候,他結婚了和他親爹給介紹的安徽的女孩,叫做李月娥。 也是在這一年,他去了袁世凱的混成模範團騎兵科,後來在這裡畢業,也是由此進入了軍界。後來他又躋身金融界,成為了商業大亨。再後來他還創建了「國劇學會」,而且都是和這個行業的領軍人物一起創辦的。
  • 「京城四少」張伯駒:酷愛收藏,卻將文物捐給國家,價值100億
    書香門第出才子,嚴父高師出人才。張伯駒就出生在一個家學淵源的富貴之家。光緒二十四年,也就是公元1898年,張伯駒出生在河南項城的一個官宦之家。爺爺張瑞禎是光緒年間的舉人,父親是晚清、民國二年的眾議院議員張錦芳。
  • 故宮文物大總管:一家五代都是故宮的人 掌管180萬餘件國寶
    從1939年到2005年2月,共有682人向故宮捐獻了33400多件文物。這些數字是他一個一個數出來的。1985年11月9日,一個名叫潘大衛的青年找到梁金生,他要捐給故宮一對兒「冰箱」!梁金生開始並不驚訝。他知道清代宮裡本有冰箱,柏木製成,外形如箱。內設格屜,放冰塊,屜板上存食物,四壁鉛皮包裹,熱氣進不去,冷氣出不來。
  • 溥儀遊故宮,專家解釋雨花閣不開放原因,溥儀聽後搖頭,說出答案
    故宮那麼大,不開放的場所當然不止一處,有的是因為修繕而臨時關閉,有的是為了保護容易受損的珍貴文物等等。雨花閣不開放和傳聞中的怪事沒什麼關係,真相的揭曉和故宮曾經的主人、清朝末代皇帝溥儀有關。愛新覺羅·溥儀生於1906年,是清宣宗道光帝的曾孫、攝政王載灃之子。1908年,光緒皇帝死後,年僅兩歲的溥儀被慈禧太后推上了龍椅。
  • 故宮博物院90周年重量級展:眾國寶背後的唏噓故事
    國寶重歸幾經沉浮令人唏噓《石渠寶笈》編撰完成至今的兩百年裡,著錄中的國寶與時代共沉浮,經歷了離散、失落與重逢。本次展覽將展出一部分重回紫禁城的國寶,其沉浮背後的人與往事,令人感念。清宮書畫珍品散佚的主要原因是清末八國聯軍的掠奪、溥儀的「賞賜」、太監和宮女的監守自盜。
  • 紀錄片《故宮》07:故宮書畫
    這是他退位之後,在師傅們的張羅下,模仿乾隆皇帝的風雅所刻的整套印章中的一枚,而後,這個少年就持著這些印在故宮舊藏書畫上大蓋特蓋起來。經他「御覽」過的書畫,有一千多件被他和胞弟溥傑偷偷盜運出宮,而這一切都是在「賞賜」的名義下進行的。故宮幾百年積累的書畫精華,幾乎被這對十幾歲的小哥倆螞蟻搬家似的盜取一空。直到1924年溥儀被驅趕出宮,盜寶活動才被迫終止。
  • 故宮為什麼不全部開放,專家給出一原因,溥儀聽後搖頭大笑
    許多人去過故宮,會發現一些奇怪的現象,故宮的某些地方,並不向外人開放,尤其是冷宮,或者一些偏僻的庭院,更是大門常鎖,裡面雜草遍地,如果遠遠的看去,甚至會感覺渾身涼颼颼,而且加上想想故宮中那些恐怖故事,更是讓人有了許多怪神亂力的想法。
  • 溥儀晚年重遊故宮,指出畫像有誤,導遊:胡說啥?溥儀:那是我爹
    不過末代皇帝溥儀卻是一個例外,他做了亡國之君後,不僅繼續生活在皇宮,而且頭上還頂著皇帝的尊號,可謂是前所未有的事情。 回國後的溥儀繼續在撫順戰犯管理所接受勞動改造和思想的再教育,但對溥儀來說這已經是極為幸運的了,溥儀以為自己回來後必將受到法律的重裁,組織卻接受和原諒了他,在接受了十年的改造後,
  • 溥儀逃離故宮帶了一件傳家寶,隨後捐給國家,如今是故宮鎮館之寶
    大清的皇帝們,最慘是就是溥儀,還是幼童的時候就被家中的叔伯推上皇位,在皇宮中度過了青春時光,隨後被帝國主義國家所利用成為偽滿洲國的傀儡皇帝,一直到二戰結束。
  • 溥儀闊別39年回到故宮,買門票參觀時什麼心情?李淑賢:很平靜
    溥儀特赦回到北京後,北京故宮是回不去了,他住進了五妹金韞馨的家裡。在網絡上流傳著這樣一個問題,特赦後溥儀再次回到故宮是何種心情?各種說法應用盡有,比如有說溥儀進買票進入後不敢抬頭,因為他擔心被別人認了出來。也有人說,溥儀很坦然,經過長達10年改造後,他的思想覺悟很高等等。
  • 故宮六百年鑑賞⑨|三月三裡宜「遊春」,人間猶有展生筆
    宋代詩人、書法家黃庭堅在看了展子虔的作品後,則有題詩云:「人間猶有展生筆,事物蒼茫煙景寒,常恐花飛蝴蝶散,明窗一日幾回看。」展子虔 《遊春圖》局部《遊春圖》沒有署款,此畫傳至宋徽宗時代,上有宋徽宗題寫的「展子虔遊春圖」6個字。至元、明以後,歷朝也都有著錄和題詠。《遊春圖》被公認為中國早期山水畫走向成熟一個最好的典範。
  • 溥儀晚年重遊故宮,從大殿裡翻出一樣東西,暴露他做皇帝時的癖好
    溥儀的家人都極力的反對,因為當時的清廷已經是搖搖欲墜的大廈,隨時都可能坍塌,溥儀去做皇帝不過是去做一個背鍋俠而已,但是懿旨不容反抗,溥儀還是進宮了。光緒病逝後,溥儀於12月2日這天在太和殿即位。離開北京後的溥儀去了天津,後來在日本人的脅迫下,做了偽滿洲政府的傀儡皇帝,溥儀滿心期待日本人能夠幫他「光復清室」,卻發現他不過是被利用了而已。1945年8月15日,日軍戰敗投降。
  • 他是中國第一收藏家,曾捐贈「半個故宮」,卻因級別不夠溘然辭世
    《平復帖》兩年後,溥儒準備再次出售另一件國寶級文物《平復帖》,張伯駒得到消息,三次向溥儒求購。這一次,張伯駒下定決心要親戚所有將這副帖子拿下,不再讓國寶文物落到外國人的手中,他通過琉璃廠的一家老闆找到溥儒,但是溥儒開出了20萬大洋的天價,張伯駒無法承受如此天價,只能宣告失敗。第二年,張伯駒請到了張大千向溥儒購貼,出價6萬大洋,但是溥儒依舊堅持非20萬大洋不賣,張伯駒第二次求購失敗。
  • 新中國成立後,溥儀回到故宮並說了一句話,專家為何卻惱羞成怒?
    眾所周知,溥儀皇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封建王朝的皇帝。相比於其他的末代皇帝來說,溥儀皇帝是幸運的,但同時他也是非常不幸的。因為從小就繼承皇位的人一直以來受到了各個勢力的裹挾,一刻也沒有享受過自由。清朝滅亡後,溥儀皇帝曾經被日本人所脅迫到東北地區。並扶持成為了偽滿政府的傀儡皇帝。而在1945年日本戰敗後,溥儀皇帝也是被蘇聯紅軍抓到了西伯利亞,作為勞工。直到新中國成立之後才被引渡回國。回到故土的溥儀,由於表現良好,很快便從勞改中獲得了人身自由。而政府也是為他安排了一份工作,還給他上了戶口。
  • 溥儀晚年遊玩故宮,從龍椅下翻出一罐小東西,惹得眾人笑個不停
    但是這樣的好日子也過不長久,一些清朝的遺老遺少,自己沒過夠大臣夢,就強行拉著溥儀復闢,再過一把大臣癮。溥儀被張勳拉了出來,再一次把他按在了皇帝的寶座上,實際上他還只是個12歲的小孩兒而已,他能做什麼皇帝?又想做什麼皇帝?
  • 溥儀晚年重回故宮,碰到一老頭臉色突變,老頭:我又不殺你
    清朝末年是個短暫又昏庸的時代,在這個新舊交替的神奇年代,國家即將迎來封建主義的推翻,和新一輪的內亂。溥儀是清朝的末代皇帝,說起他的名字,許多人憤憤不平,認為他是與慈禧太后狼狽為奸的賣國賊。實際上溥儀的一生十分波折,作為皇帝的他也只是慈禧的一枚棋子,許多事情身不由己。清代亡國後,慈禧去世,溥儀從高位跌落到凡塵,當他再次以遊客身份來到曾經的住所故宮,他懷揣著怎樣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