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提起張伯駒可能會感覺有些許陌生,不太了解這個人,但是如果提起他的親戚袁世凱,我想沒有人不知道的吧。是的,他其實是袁世凱的表侄。沒錯,今天我們說的就是民國的一位真正的高富帥,張伯駒,張公子。
因為大家可能不太了解,所以我們就來先聊一聊這位貴公子到底有多貴。他本來是張錦芳的兒子,後來和他妹妹一起過繼給了張振芳,成為了張振芳的兒子。她七歲學私塾,九歲就能夠寫詩,還被稱為了神童。
宣統三年,張伯駒和袁世凱幾個兒子進入了那個時候最好的學校進行讀書,等到了民國的時候,他結婚了和他親爹給介紹的安徽的女孩,叫做李月娥。
也是在這一年,他去了袁世凱的混成模範團騎兵科,後來在這裡畢業,也是由此進入了軍界。後來他又躋身金融界,成為了商業大亨。再後來他還創建了「國劇學會」,而且都是和這個行業的領軍人物一起創辦的。像梅蘭芳啦,齊如山啊等等一些人。他還寫過詩,填過詞。
後來他還曾任國民黨第11戰區司令長官部參議、河北省政府顧問、華北文法學院國文系教授,故宮博物院專門委員,北平美術分會理事長等職。小編我感受到了一絲的難過,我覺得我來人間就是為了充數的。
其實今天介紹張伯駒先生,主要是因為他為我國的文物保護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我們前面提到了他是故宮博物院專門委員,其實他的捐贈更讓我們感到震撼,他的捐贈可以說是能夠撐得起故宮頂級書畫的半壁江山。
他的文物收藏是在1926年的時候,當他在北京琉璃廠看到康熙皇帝手書的牌匾「叢碧山房」的時候,他與中國古典藝術作品就結下了不解之緣,同時也開啟了他的收藏之路,並且一發不可收拾。
我們都知道,搞收藏是一項很燒錢的愛好。可是他卻為了不讓這些文物流向海外散盡家財買回來118件中國古典頂級字畫,並把它交給國家。族瑰寶得以留存國內並全部捐獻給了國家。張伯駒說,不知情者,謂我搜羅唐宋精品,不惜一擲千金,魄力過人。其實,我是歷盡辛苦,也不能盡如人意。因為黃金易得,國寶無二。我買它們不是賣錢,是怕它們流入外國。
「予所收蓄, 不必終予身為予有,但使永存吾土,世傳有緒。」
從他的這句話我們就能夠了解到他的愛國情懷,我想如果那個時候能出現一批像他一樣的人的話,那我們的文物可能也就不會流落到國外那麼多了。當然並不是指責誰,而是感到惋惜,我們國家的珍藏卻被他們這些野蠻的人搶了去。
隨著我國綜合實力的提高,我國的文物保護等工作也是獲得了很大的成就。就在前幾天,我國的國家文物局就發出了聲明,花了25年追回了68件流落英國的文物。這68件文物基本上都是在1995年被英國截獲的文物。這些文物中有很多種類,比如,唐三彩,石馬雕,宋代的青白瓷等等,這些文物的追回可以說也能夠體現出我國的綜合實力的提升。
除此之外,我國這幾年也致力於追回海外文物,而且收穫頗豐。中國商人在日本買回了唐代漢白玉佛首,這座佛像在2006年在南宮縣後底閣村出土的,當時只發現佛身缺失了佛首。而2013年,中國收藏家郭鵬赴日本考察時在一名日本藏家家中發現了這尊佛首,經鑑定後他認為佛首與河北省博物館中一座唐代無頭坐佛像的造型材質十分相似。
當時他就動了購買的念頭,後來通過香港藝術品商會的幫助,從日本藏家手裡購回。佛三尊彩繪漢白玉石佛像,供奉於河北省靈壽縣幽居寺內。上世紀90年代,三尊佛像的佛頭先後被盜。2014年,星雲大師收到臺灣企業家捐贈的一尊佛首,經兩岸專家鑑定確認後,與現藏於河北省博物院的釋迦牟尼像佛身相吻合。星雲大師將佛首無償捐贈。圖為河北幽居寺北齊釋迦牟尼佛像「身首合璧」
流失的文物還有很多,各位有關學者各部門都在努力,除此之外,我們文物能夠回到祖國的懷抱也是和我國的商人有很大的關係的。在外經商,見多識廣,當看到自己家的文物流落他國,就像看到了自己失散多年的孩子一般,所以不管付出怎樣的代價都是要讓自己的孩子重新回到祖國的懷抱的。
1957我國花巨款回購了韓湟的《五牛圖》2002年,2999萬元買回了國寶級文物宋代米芾的《研山銘》,此後又先後花費2億多元買回了包括戰國虎形佩等多件文物。2003年故宮以2200萬元收購《出師頌》。
我們都知道,在1860年火燒圓明園的時候我們的銅首都被搶劫一空,在2000年銅首中的牛猴虎首由我國的保利集團花費了近3000萬港元拍回。3000萬港元在2000年是什麼概念,1700多萬人民幣。這樣一來,我們就能夠看出我們的國家為了流失的文物付出了多少代價,花費了多少的心血。
在2016年我們國家文物局發布了關於停止拍賣文物的函,這也對我國就是海外文物的一種保護方式吧。我們國家五篇年的歷史,我們國家的文物這是我們歷史中的一部分,雖然我們可能不會想商業大亨和收藏家那樣出手闊綽,能夠拍賣下我們流失的文物,但是我們也能夠有一顆熱愛文物的心,就像張伯駒張公子一樣,有一顆愛國的心,這樣的話,我們也能夠為我們的文博事業做出一些貢獻。
雖然我國文博事業可能發展相對於其他國家可能起步比較慢,但是我們國家的文博事業發展還是有目共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