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捐了半個故宮,病重時想換個單人房間,卻被醫院告知:級別不夠

2020-12-23 有知社

北京故宮博物館建立於1925年10月10日,就在紫禁城內,這是在明清兩代的皇宮以及其收藏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綜合性博物館。這裡面有很多的文物,但其實也並不僅僅是皇宮裡面有的,還有一些是私人捐獻的。故宮博物館從1939年就開始接受私人捐獻,到現在來說,接受人數達700多人。這些人有不少是民國時期赫赫有名的人物,也是當時有實力收藏的一批人。

其中,有這麼一位人。他捐贈的文物數量是非常多的,在當時,抵得上半個故宮。不過這位晚年病重的時候,想要換個房間都被告知不行。他就是張伯駒,也是民國四公子之一。民國四公子指的是民國時期幾位有名的世家子弟, 排得上的都是老爹比較厲害的,比如說張學良還有袁克文這幾位,都是軍閥的兒子。

張伯駒排上榜,出身自然也不低,他的父親名叫張鎮芳。張鎮芳是袁世凱兄嫂的弟弟,還是光緒年間的進士,自己也擔任過不少的要職。參與過袁世凱復闢和張勳復闢,卻依然屹立不倒。張鎮芳說不上是軍閥,但在當時也是說得上名的一號人物。而張伯駒其實並不是張鎮芳的兒子,他出生於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是過繼給伯父的。

生在這樣的家族,從小張伯駒就有機會接受很好的教育,他也確實聰明,還有神童的稱號。因著父親,張伯駒很早就進入了軍界,還在張作霖、吳佩孚等人名下做過事。當父親轉身進金融界的時候,他也隨之改變了身份,開始管理銀行。從這以後,他便再也沒有參與過政事,喜歡收藏這一點倒沒有改變。清朝皇室後裔啟功曾經評價他說: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天下民間收藏第一人。

也確實如此,他的收藏可不是一般人能比擬的。在那個亂世,他有魄力用4萬的大洋來購買《平復貼》,又花了黃金170兩得到《遊春圖》。對於看中的文物,張伯駒說得上是一擲千金也要得到,以他的關係,當時很多的字畫商人自然願意跟他結交。《平復貼》這一類的國寶還給他惹了不少麻煩,亂世之中總有想要錢的,遂綁架了他,提出用《平復貼》來換。但張伯駒愣是不答應,跟綁匪糾纏了好幾個月。

那些字畫,相當於他的命,但他在1956年,卻義無反顧地捐給了故宮博物館。他即使在當時也是赫赫有名的收藏家,捐出來的又是《平復貼》這樣國寶級的文物。對於獎勵的20萬元,他也沒收,其實他的那些字畫,20萬元遠遠不夠。張伯駒不在意,他提出,只要寶物永遠在國土上,他的捐獻就值。可以說,在當時,他的文物大半個故宮都值,也只有他有這樣的魄力無償捐贈。

但晚年張老先生還是被十年混亂所影響,他這樣的文人、收藏家,想要不被影響很難。得到平反後,他的生活也過得十分的低調。1982年,到底是年紀大了,張伯駒住進了病房。大概是醫院不知道他的身份,安排的八人房。家人怕他年紀大受不了,就申請換單人病房,誰知道,醫院給的竟然是級別不夠,認為他還不夠格住進單人房。無奈,老先生只能繼續在八人房待著。還沒來得及等申請再次下來,他就在2月26日去世了。直到他去世,領導才得知這消息,有近500人參加了他的追悼會。

相關焦點

  • 半個故宮都是他捐的,病重被告知:你不夠級別,不能進單人病房
    推薦語: 我們自然希望每一個英雄都能夠得到一個美滿的結局,然而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這位英雄,在自己病重住院想要換一間病房的時候,因為自己的級別不夠,沒有辦法得償所願,而他對我們國家所做出的恩惠是我們沒齒難忘的。
  • 他是中國第一收藏家,曾捐贈「半個故宮」,卻因級別不夠溘然辭世
    古代的等級制度,大家多少都是了解一些的,簡單概括來說,就是誰的身份地位高一些,誰受到的特殊待遇就會多一些,其實這些規則放在現如今的社會也是一樣的道理,今天我們就說一位身份地位不同旁人,卻因為級別問題溘然離世的一位民國的收藏家!
  • 故宮往事:火災後溥儀建網球場,張伯駒捐出半個故宮
    溥儀並不痛惜,他早想在宮中建一座網球場,清理後的火場正好用作此途。內務府以50萬元價格,將火場灰燼賣給了城裡金店。金店又從灰燼中煉出了一萬七千多兩黃金。那年的新年典禮,英國《每日電訊報》記者受邀登上城樓。皇帝的講話依舊華美莊嚴,但遠天一直有烏鴉盤旋。9個月後,國民軍在景山架起大炮,限清室兩小時內移出宮城。
  • 溥儀買票進故宮,指著光緒帝房裡一張照片,九個字讓專家啞口無言
    他3歲繼位的時候也還是個孩子,退位時也才6歲。在這當政的短短幾年之中,朝政由攝政王載灃和隆裕皇太后把持著。但是他以皇帝的身份經歷了一場偉大的革命——辛亥革命。之後的他,更是經歷了由萬人之上的皇帝變為普通公民的戲劇性轉變,可以說,他的生活頗具傳奇色彩。
  • 民國四公子之一,人說半個故宮都是他捐得,並不誇張
    時年43歲的張伯駒,是鹽業銀行的董事,每月都要飛到上海分行開會。這一天,從機場出來後,他的車就被一輛黑色小汽車尾隨。車停後,張伯駒就被人一擁而上擄走。綁架者的身份信息很快公開,居然是汪偽政權特工總部,人稱「76號魔窟」的特務組織,向張伯駒夫人潘素索要300萬偽幣。
  • 為什麼說故宮有9999間半房子?這半間是怎麼回事
    由於故宮沒有明確標出建築時間和設計者,這個問題變成了一個謎團。北京原本是燕王朱棣的封地,朱棣當上皇帝後,禮部尚書李至剛等人上書說北京是「龍興之地」,應當效仿明太祖對鳳陽的做法,將其立為陪都。於是,朱棣大力擢升燕京北平府的地位,以北平為北京,讓江南富戶、山西商人、百姓等遷移到北京。永樂十年,他下令以南京皇宮為藍本,修建北京皇宮和城垣。
  • 有個日本人拿著故宮老照片,對比時看得他頓時毛骨悚然
    有個日本朋友,不知道從哪裡弄來了一些紫禁城的老相片,當他走進紫禁城裡,拿出相片對照著看時,看得他頓時有股毛骨悚然的感覺。紫禁城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四面圍有高10米的城牆,城外有寬52米的護城河,真可謂有金城湯池之固。紫禁城有四座城門,南面為午門,北面為神武門,東面為東華門,西面為西華門。
  • 錯換人生28年 罹患肝癌的他打官司就想爭個理!
    大屏幕上這位被「錯換人生」的當事人姚策,他的人生因為28年前的「一個錯」被全然改變。今年2月,姚策被查出患有肝癌,姚策的「母親」決定將自己的部分肝臟移植給姚策。可在捐肝的多次檢查過程中,姚策的「母親」發現,姚策並非自己的親生兒子,這才揭開了「錯抱28年」的真相。
  • 故宮有9999間半房子,這半間在哪裡?看完佩服古人的智慧
    故宮有9999間半房子,這半間在哪裡?看完佩服古人的智慧眾所周知,去往北京旅遊的遊客,除了參觀長城之外,故宮也是最受追捧的景點之一,能夠一覽國家物質文化,實際上也是不枉此行了,之前筆者也寫過不少關於故宮的問題,而今天來說說故宮有9999間半房子,而這半間到底在哪裡?
  • 他捐出了肝臟、心臟、肺、腎臟,救活了三個家庭
    有個陌生人說要立即開膛破肚,拿走他身上的所有器官。而且,那個東西還會作廢。大多數人,肯定受不了。於是,死亡認定,就成了協調護理師與患者家庭的第一個大難題。醫生會從科學理性的角度,千方百計地解釋腦死亡的合理性。
  • 這個神秘家族建了半個北京:故宮、圓明園、天壇..卻被活活燒死,無人知曉
    是的,你所能想到的所有歷史悠久的中國古代木製建築幾乎都是用這種方式建造的而這其中有一個集大成者準確地說是有一個神秘的家族他們用中國傳統的建築工藝幾乎建造了幾乎半個北京城無論是歷史悠久的故宮蛋蛋姐告訴你這些大家耳熟能詳的構成半個北京城的古建築竟然都出自同一個家族之手
  • 溥儀遊故宮時指出:照片錯了,專家:我是專業的,他回:他是我的爸爸
    從小故宮就是溥儀的家,可是後來故宮卻變成了一個旅遊參觀的地方。 溥儀一次想去故宮看看自己過去生活過的地方,結果走到門口,人家不讓他進,因為進故宮要買門票,溥儀沒辦法只能買了門票進去。
  • 醫大學生從越南人肉帶回2500個口罩 捐給醫院
    近日,內蒙古醫科大學學生王佳龍在越南自費購買2500個醫用一次性口罩人肉帶回,捐給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他說,自己了解到國內疫情後,便四處跑藥店,希望儘自己所能多帶一點口罩回來。
  • 瀋陽故宮和北京故宮的六個「不一樣」
    1規模不一樣式兒的:傳說北京故宮共有9999.5座屋,實際據1973年專家現場測量故宮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共計8704間。瀋陽故宮我小時候去的,也挺大,但是跟北京故宮比,那就小多了。後來有個數據說,瀋陽故宮是北京故宮的十二分之一大。
  • 民國公子張伯駒,一個人的捐獻撐起了半個故宮,他是何方神聖
    我們提起張伯駒可能會感覺有些許陌生,不太了解這個人,但是如果提起他的親戚袁世凱,我想沒有人不知道的吧。是的,他其實是袁世凱的表侄。沒錯,今天我們說的就是民國的一位真正的高富帥,張伯駒,張公子。
  • 60後70後華人志願者在美東一線醫院捐口罩
    在醫院時,他們比其他人更頻繁地洗手,在家只要和孩子在一起,就會戴著口罩。還有人把自己隔離在地下室,關閉了中央空調,三餐由家人送到樓梯口。除了口罩緊張,還有的醫院會抱怨隔離衣不足、呼吸機耗材不夠等問題,Jane介紹了她了解的情況。
  • 《老男孩》林小歐:當女人有這三個表現時,她根本不夠愛你
    這一切都多虧了他遇見了真愛林小歐。話說,林小歐在這之前明明是愛葉昕的呀,兩人還有六年的感情,可都抵不過她認識男主吳爭的幾個月時間。其實林小歐在過去的很多行為都表明她不夠愛葉昕。第一,工作與感情出現了一輕一重正常的情況下,女人都是感性的,再強悍的女人,遇見真愛都會變成小女人。會把感情看得很重,這種重並不是感情比事業重,而是事業感情一起抓。
  • 巴菲特去醫院體檢,醫生告知他得了前列腺癌,他的處理方式絕了
    巴菲特曾說:「一個人能走多遠,要看他與誰同行。與智者為友,你會不同凡響。與高人為伍,你能洞察一切。」但是巴特菲跟很多企業家不同的是巴菲特出生在一個家境殷實的環境當中,父親是國會議員,所以從小巴菲特的爸爸就對他進行嚴格的教導,或許就是因為父親從小的教導,才成就了巴菲特的今天。
  • 故宮文物大總管:一家五代都是故宮的人 掌管180萬餘件國寶
    梁金生「入宮」整整38個年頭了。1979年他進入故宮工程隊,五年後調入保管部(文物管理處前身),2008年退休後,又被返聘。身為曾經的故宮文物大總管,若在平時,他才不管外面是風是雨,什麼事都沒他手裡的文物資料重要。但今天,他要去參加一位農民的追思會——這是故宮歷史上首次為一個農民舉辦追思會。梁金生必須去。
  • 在故宮的十種奇趣體驗,讓你告別走馬觀花逛紫禁城
    故宮很大,哪怕僅僅逛前後各三大殿,也得大半天時間。而且如果事先沒有做功課,很容易有身在宮中不識真面目的感覺。那麼,進故宮之前,不妨先登上故宮北邊的景山,眼前的紫禁城就變成了一個真實的大沙盤,讓你統攬故宮的布局,從而在後面的遊覽中做到心裡有數。